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夕到了 我們怎麼過?

七夕到了 我們怎麼過?

節日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傳達獨屬於這一個日子裡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核。七夕節,現在被廣泛稱作是「中國的情人節」,更多是出於商家宣傳的需要,那麼七夕節傳承的內涵究竟是什麼呢?

天條規定仙人與凡人不能結合,這代表的是法理;

織女與牛郎就是要兩情相依,這代表的是情慾;

押解織女回天庭,這象徵著法理的執行;

銀河划下的距離,這象徵著人世間總有逾越不了的距離、現實中總會存在的障礙;

而一年一度得以相會一次,就是在情與理之間留存的彈性空間。

現在我們每次過節,千篇一律都幾乎重複著同樣的主題,差不多把每個節日都過成了購物節、狂歡節、吃貨節……

這樣的日子不叫節日,叫假日;這樣的行為不叫過節,叫放假。

而中國傳統節日,是中國社會用了兩千多年的時間來固化某一個特殊的日子,一年一度每到這一個時間節點上,以節日的形式提醒人們進行一些儀式、完成一些禮俗。

節日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傳達獨屬於這一個日子裡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核。

如果我們在過節的時候,完全忽略了節日承載的精神主旨和文化傳統,那麼就失去了「過節」的本來意義,就喪失了「節日」的民族特性。

七夕節,現在被廣泛稱作是「中國的情人節」,這更多是出於商家宣傳的需要。其實要論「中國的情人節」,應該首推上元節,也就是元宵節。

在這一天,年輕的女孩子們可以借賞燈、遊街的風俗習慣,自由走出家門,從而悄悄完成她們嚮往中與情人的約會、或是期待中與良人的邂逅。

因此歐陽修的詞形容上元燈節的晚上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所謂的情人節,那必須要有男女見面約會的實質意義。

而七夕節,顯然不具備這種條件。七夕節是女孩子們在自家庭院中度過的節日,頂多只能是閨中女子充滿對愛情的渴望、對婚姻的期許、對幸福的寄託,並不能像牛郎織女一樣實際相會情人。

因此,七夕節里,對愛的願望,是女孩兒對夢中人的單相思,是女兒們對織女星的空許諾。

那麼七夕節傳承的內涵究竟是什麼呢?

七夕節,首先是乞巧節。

傳說中,織女在天上的職責是編織雲彩。既然她是天上的紡娘,自然要有超於凡間的紡織技藝,所以她所織出的可不僅僅是凡間錦緞,而是美麗雲霞。

一次織女下凡,結識了勤勞樸實的牛郎,二人結為夫妻,育有一兒一女。但天帝發現織女私自與凡人成親,便將她押解回天庭。

牛郎在老牛的神力幫助下,用扁擔挑起一兒一女就上天追尋織女,就在二人即將相會的時候,王母娘娘用金釵在他們兩人之間划出一條銀河,令牛郎織女遙遙相望、不可渡河。

但是喜鵲被他們的愛情所打動,每到七月初七的夜晚,便以成千上萬的雀身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和織女得以一年一度相會一次。

正因為民間故事宣稱,織女能在七夕之夜和牛郎相會,這是一個屬於她的特殊節慶。這一天,她可以讓人間一窺仙蹤,她可以把好心情灑落凡塵,所以女孩子們便在這個夜晚拜求織女,希望她能把自己作為天庭紡娘的心靈手巧也大方地分落給凡人一些。七夕節,由此開啟了「乞巧」的主題。

七夕之夜,女孩子們在自家庭院中通過一些風俗活動來過節:

她們要祭拜織女、向織女訴說心愿;

然後和閨中密友進行對月穿針、水面投針的遊戲,看誰先把線穿過針別、誰放置在水面上的繡花針不沉底,誰就獲得了最好的運氣和巧勁兒;

之後,在夜風吹拂中,她們分別躲到葡萄架下盼望聽到牛郎和織女的情話,期待得到姻緣天賜的眷顧;

她們還會捉一隻蜘蛛養在小盒子里,在第二天一早打開盒子比較誰的「喜蛛」吐絲織網最多、就預示著誰得巧最多。

整個七夕節的乞巧過程,唐人祖詠都寫成了一首詩《七夕》: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這首詩,就完整地敘述了七夕乞巧風俗中祭拜織女、穿針投針、養喜蛛比蛛絲等活動。

所以,七夕節,是屬於閨中女兒的節日,是未出嫁的女孩子們,乞求心靈手巧、祈望幸福姻緣的一次大型許願會;而她們過節的場所,也是在自家院子里完成的。

而這樣的「乞巧節」就反映出了一些問題:

為何古代女子要專門特定地去「乞巧」呢?

為何只有女孩兒家才乞求心靈手巧呢?

為何當今的女孩子早已經沒有這樣強烈的乞巧訴求了呢?

——這就是源於古今社會生產方式的不同,生產方式決定了思維方式。

中國古代農耕社會,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是最為主要的社會生產結構。

所謂「士農工商」的階層劃分,除卻極少數的知識分子,農業勞作者是農耕文明社會中的最龐大結構和最重要保障。

因此,女性「乞巧」,就反映出女性群體在男耕女織的社會結構中要承擔起「女織」這半邊天。

乞求自己更為心靈手巧一些,是希冀著自己的勞動能力更強一些。

所以,女性乞巧,第一,是為了社會男耕女織的生產方式的需要。

對這種社會生產方式的高度重視,歷代政府都從國家層面去廣泛號召。每當開春,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會帶領文武百官到先農壇祭穀神、親事農耕,而后妃則到先蠶壇拜蠶神。這就是以國禮的高度為天下人做出男耕女織的表率。

男耕女織,是我們今天都市生活中常常忽視的、卻是農耕社會生活中必須重視的要務,「女織」代表「豐衣」,「男耕」代表「足食」,保證男耕女織的農業秩序,才能確保整個社會的豐衣足食。

所以古人認為最美的鄉村畫面,就是宋代翁卷《鄉村四月》詩里說的: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春回大地、綠滿人間的時節,鄉村四月人人都在忙碌農事,女子「蠶桑」,男子「插田」。——而這種農忙的腳步,恰恰反應了,這個時代正繪製著「盛世無飢餒」的畫筆。

所以,一方面,男耕女織,是確保了社會未來的衣食無憂;另一方面,能正常務農,也說明了社會當下的穩定和諧。

所以對女子「乞巧」的提倡,是農業文明社會發展的要求。

女子乞巧,第二,因為這是女性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

對於勞動婦女來講,從事蠶桑紡織,代表著女子勞動力的貢獻,當然是必要的;然而對於不需要用勞動去換取生活的貴族女性來講,社會對她們「女織」的要求也並未放鬆。

比如《牡丹亭》中,杜麗娘的父親要求她是「假如刺繡餘閒,有架上圖書,可以寓目」,作為官宦之女杜麗娘,閨中功課首先是「刺繡」,其次才是「詩書」。

貴族女性雖然無需靠紡織刺繡維持家計,但是必須嚴格遵循社會提倡的婦德要求,不能脫離整體社會對於「男耕女織」的秩序維護。因此,她們「乞巧」,不是乞求勞動成果的達標,而是乞求婦德要求的高分。

再如《孔雀東南飛》里描寫的劉蘭芝,詩書禮樂樣樣精通,顯然出自高門大戶,但是也必須熟練掌握「女織」技藝。詩中她的自敘就是: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

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劉蘭芝是先通「織素」、「裁衣」,才學「箜篌」、「詩書」,可見針織女紅才是女性基本技能。

所以現在很多穿越文里幻想女主角穿越到古代,不會女紅、不摸針線還能引以為傲、沾沾自喜,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那代表著一個另類出挑的個體,對整個社會秩序的挑戰和破壞。

而劉蘭芝出嫁之後,婆婆也是用整日織布來苛待她。

可見,女孩子要「乞巧」的原因,出於這是無論任何階層女性、都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的要求。

女子「乞巧」心愿的第三個原因,是為了保障家庭的生活質量。

正如前文所說,男耕女織的勞作畫面,在農耕社會中,是一種和平安定、美好生活的象徵,只要男女各自勤勤懇懇,就有希望耕耘收穫、奔向富足。這是一種腳踏實地的幸福。

因此,黃梅戲《天仙配》里演繹的董永和七仙女,最著名唱段就是夫妻二人洋溢著幸福笑容唱道「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

這是由於,只要一個家庭能夠安穩進行著勞動付出、只要他們獲得了踏實耕織的機會,就有辛勤過後收穫幸福的奔頭。

所以為什麼中國傳統戲劇不喜歡悲劇?因為不符合日常家庭生活的邏輯。

農耕文明社會,倘若不能構建苦盡之後定能甘來的勞動信仰,每天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還有什麼盼頭?還有什麼心理支撐?

所以男耕女織,各自掌握各自角色里的勞動技能,是一個家庭耕耘幸福的實際保障,人們期待著勞動過後收穫的喜悅。

而在一個平實家庭走向富足的過程中,女性是否具備優異的勞動能力,尤其是「乞巧」之後一雙巧手打造出的針織女紅、家務操持,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所以女子在七夕節的「乞巧」,是通過祈求自己心靈手巧,進而企盼自己對於社會要求的達標、祈禱未來家庭的安定富足。

七夕節之所以也被喚作是「中國的情人節」,是由於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參與了其中。

牛郎織女的故事被稱為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至少在西漢初年,這個神話傳說就已經盛行於民間。

漢初的《古詩十九首》中就寫他們的故事說: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傳說講,牛郎父母早亡,被哥嫂趕出家門,只與一頭老牛為生。老牛有靈性,促成了他和下凡織女之間的情緣,牛郎織女遂結成恩愛夫妻,育有一兒一女。

但天庭發現了私自下界與凡人成婚的織女,將她押解回上天,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扁擔挑著一兒一女追趕織女。

就當夫妻二人將要會合的時候,王母娘娘用金釵在他們兩人之間划出一道銀河,讓他們隔河相望而無法相親。

最後,是喜鵲有感於牛郎織女的愛情,每年七月初七,成千上萬的喜鵲在銀河上搭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才能一年一度相會一次。這就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我們看故事的人,總是憤恨為何天庭要拆散一對恩愛夫妻,總是不滿為何王母娘娘要設置障礙。

其實,這樣的故事,正是以形象化的演繹,傳遞著真實化的道理,那就是:

人生永遠存在著情慾和法理之間的對立衝突,情與理,是相生相伴的一對矛盾。

天條規定仙人與凡人不能結合,這代表的是法理;

織女與牛郎就是要兩情相依,這代表的是情慾;

押解織女回天庭,這象徵著法理的執行;

銀河划下的距離,這象徵著人世間總有逾越不了的距離、現實中總會存在的障礙;

而一年一度得以相會一次,就是在情與理之間留存的彈性空間。

所以探討天人和凡人之間能不能結合、追問牛郎和織女能不能在一起,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任何人,都要不得不去面對情與理之間該如何抉擇、如何平衡的考驗。

如果偏重情慾多了,就必然要交付法理的代價;

如果背負法理多了,又必然要償付情慾的喪失。

對於社會規律也是這樣。有時候情慾泛濫,就宣揚「存天理,滅人慾」;有時候法理沉重,就開始倡導解放人性、肯定人情,比如歐洲文藝復興的發起、中國《牡丹亭》的產生,等等。

法理和情慾也不是決然對立的,而是互相平衡的關係。

比如這個民間故事裡,王母娘娘連銀河都能造就,難道打散一群喜鵲做不到嗎?當然能做到。

但是她和天庭偏偏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允許了鵲橋的存在,讓牛郎織女有一個宣洩情感的通道,讓世人也有一個圓滿喜劇的寄託。

這就是情與理之間對衝出的一個合理空間。

古代閨中女孩兒們遙想著牛郎織女的掙扎與幸福,也在七夕的星空下許願,希望為自己求得一份好姻緣。

所以,與上元節的「情人會」不一樣,七夕節只是「情人盼」,是沒有約會、沒有情郎、沒有愛情的空想階段。

其實,女孩子們的乞求許願,與其說她們在求一段愛情,不如說她們是在求一個良人,更不如說她們是在求一個人生。

這就涉及到古人的生活方式與婚姻觀念:

在古人看來,女兒在家是客,是暫居於娘家,只有當她出嫁、嫁到了終身仰仗的夫家、嫁往了託付整個大半生的外姓家庭里,那才算是「有家」。

所以:女有夫,就叫「有家」;相對應的,男有妻,叫做「有室」;男女成婚,雙方共同組成了「家室」。

因此,女子出嫁,叫「歸來」,是回歸到了命中注定、三世有緣的屋檐下。古語稱女孩嫁人,就叫「之子于歸」。

在《詩經》里的一首賀新娘曲《桃夭》,是為踏出閨門的新娘子送上的一首賀歌,裡面就唱: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女子歸來,家室完整。因此,女人成婚,是將終身賭注給了她要陌生面對的丈夫以及她要隻身融入的夫家。

所以閨中女兒期許未來的姻緣,說她們甜蜜幻想愛情那是奢侈的,她們緊張揣度丈夫與夫家,那才是真實的,因為那個男人、那個夫家的好壞,決定了她無可悔改、不可轉圜的下半生命運。

七夕節,是我們臆想中的「情人節」,但古代女子甚至無緣言情、無心痴盼「情人」,只要命運賜給她的能是一個比較好的「良人」,那就是姻緣善待了她的人生。

七夕的「情人節」,如果兩心情熱,那就是「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如果心境秋涼,那就是「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但無論如何,這一個「情人節」的本質是:

從牛郎織女的本源苦情算起,就是一個相思相望不相親的節日,是苦中作樂而已的暫時私會;

從女孩兒的閨中歲月看,又是一個望穿秋水候良人的節日,是沒有良人時的一廂情願。

所以秦觀最著名的宋詞《鵲橋仙》形容這一個情感節點,也只好半是安慰半是無奈地說:「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若兩情相悅,自然還是朝朝暮暮的好,何必常做久別離;

若兩心相依,每一天便都是幸福情人節,不需要特定日期的苦盼。

七夕節,在秦觀看來,也是無奈的感嘆,多於天真的祝福。

所以,七夕節的風俗,古代女孩的乞求,無論乞求心靈手巧也好、乞求良人姻緣也好,都有無限辛酸在其中——那樣苦苦地求盼,那樣深深地許願,那樣迷信地通過遊戲來求一個吉祥預兆,正是說明了女性不能自主命運、不能把握幸福的悲哀。

而今天過七夕節,很少有人再「乞巧」了,但是反而,我們的時代靠女性的投身職業、女性的自主婚姻,完成了古時女子在星空下專註乞求的幸福人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湖之南」牽手「山之南」 展現傳統手工藝
科索沃奇葩婚俗:新娘婚前以面部彩繪遮蓋真容
50對老年夫妻金婚婚禮:延續二千多年的中國式浪漫
七夕望星空,今晚天頂最亮那顆即是織女星
《孟子》:執守中道 通權達變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秦朝十五年,我們看到了什麼?
黑夜到底給了我們什麼?
你的小蛙到底去了哪?我們從明信片跟蹤到了它!
第一年當媽,春節不氣哭了算你贏!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
我們真的需要再回到過去嗎?
這一年,我們互送過什麼?
網易你到底怎麼了?遊戲太多我們都要玩不過來了
讓我們坐下來說一說,顏值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我們的」姓「從哪裡來,」氏「到了哪裡去?
這菜你吃過了,我們不要了!
我們到底為了什麼而相親?
我們多久沒這樣笑過了?
春天到了,應該怎樣養護我們的「肝臟」呢?看完此攻略你就懂了!
就這樣,我們與過去道了別
這兩個怪咖讓我們怕過笑過,這一次終於把我們弄哭了
過節,我們應該怎麼吃?
俞灝明疑似公開戀情!竟然一起過小年,網友:我們錯過了什麼!
你離開了我們這個窮家,為啥連口飯都吃不上了呀?
寒假約起來!我們幫你找到了一家好店
我們就到這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