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青年開店,裝修就砸了一千多萬!可他如何能在第二個月就盈利?
第 1388 期
「
做一家能盈利的文藝餐廳有多難?
無數人的終極夢想是開一家店,賣書、賣花、賣美食。
但夢的盡頭,是醒來需要面對的無數瑣碎——「你要有品位,有好的產品、環境,有靠譜的供應鏈,甚至有好用的員工和善良的房東。」
不過,文藝和商業彷彿天生對立,但其實並不衝突。有一群文藝青年,看中一個老院子,砸一千多萬裝修開店,第二個月就能盈利。
他們背後有怎樣的商業邏輯和實幹精神?內參君帶你去看一看。
」
餐飲老闆內參虎萌發自鄭州
文藝青年通常是有情懷且衝動的,曹有跟兩個合伙人也是。他們第一次看到原鄭州市新華印刷一廠的老院子,就被震撼了——倉庫後廢棄的花園,無人問津了很多年,意外生長成了一片世外桃源。百年的石榴樹、長滿半個院子的葡萄藤,還有木棉樹,層層疊疊長成了一座城堡的樣子。
GIF/1430K
「劇會」就這樣先定了選址,才做的定位,定位為選址而定。有點任性,文藝青年做老闆常常有這樣的任性。這還不是最任性的——劇會室內室外一共有4000多平方,要有符合定位的裝修、還要最大化程度地保留老廠房、老院子的原貌,僅裝修部分就花了1000多萬。
因為情懷與固執,很多文創餐廳背負了沉重的成本負擔。圓了夢想,就難以生存盈利;想要生存盈利就要犧牲一部分夢想,才能不死。
做一家能生存盈利的文創餐廳,曹有跟兩個合伙人做了夢想與生存的平衡。
01
裝修設計「不計成本」之後
他們給業態做了加法
因為開咖啡館的夢想和吃貨的餐飲情懷,曹有和兩個合伙人2014年開始跨界做餐飲。
那是位於鄭州市CBD的一個大面積場地,3000多平方。一半面積做咖啡單體店,叫「劇漫吧」,「劇」既是咖啡館影視劇的主題,又有「聚會」的諧音,另一半做融合菜,叫「榕意16號餐廳」。
兩家店的裝修設計共花了1000多萬,每個細節都幾近苛求、不計成本。開店頭一年成了「樣板間」,很多人拿著捲尺和相機來考察拍照。因為高成本投入,這兩家店儘管生意火爆到沒有淡旺季,非營運高峰期也能保持80%至90%的上座率,依然用了兩年時間才收回成本。
「『劇會』算是之前兩家店的升級版」,曹有說,既然是升級,原本的優勢只能做得更好。裝修還是不計成本地花了1000多萬,咖啡區域一個角落就花了10多萬元。為了分攤成本,也為了豐滿這個大店的業態,經營業態上選擇了「音樂主題西餐廳+咖啡文創區+店中店+燒烤」的集合店模式。
GIF/479K
音樂主題西餐廳是餐廳+酒吧的組合店。午晚餐時間,顧客有親友聚會、家庭用餐。晚上9點半以後,西餐廳變身音樂酒吧,有樂隊駐唱,營業到凌晨2點。
咖啡區域顧客定位更多元化,強調「消費的不是咖啡,享受的是時光」。這時裝修時盡量保留老廠房原貌的環境優勢顯現出來——年輕人好奇城市的發展,中老年人來尋找過去的記憶。咖啡區域還是文創區,平時還不定期會有文創集市、插畫課堂、烘焙製作、手工藝品課堂等活動。
GIF/663K
咖啡區域還有三家「店中店」。一家花店,一家書店,一家主做香薰的手工店。
戶外花園的燒烤區夜晚開始運營,銷售啤酒和各種新鮮燒烤。
02
其他成本做減法:
減房租、減SKU、減人工
不計成本的裝修投入,讓「劇會」成了重成本的餐飲綜合店。室內外4000平方的多業態,帶來了每月近100萬的運營成本。如何戴著鐐銬起舞?勢必要精簡成本。
1、減房租。劇會面積雖大,房租成本卻不算高。「因為這裡『三不靠』附近沒有商圈、社區或寫字樓,而且面積大不好租」,曹有說,「但是又屬於城市區塊的稀缺資源,鬧中取靜、交通便利」。而且還有三家店中店,可以進一步分攤成本。
2、減SKU。多業態經營,各自的SKU卻不複雜。咖啡區域增加了茶、果汁、冰淇淋等品類,但每個新增品類只有3至6種產品,還將進一步精簡優化。三家店中店也是極簡經營,花店主營鮮花,手工店只做香薰類,書店每月只賣一本書。
3、減人工。餐廳和咖啡是兩大主要區域,但咖啡區的人員配置仍可優化。咖啡區更注重顧客的個人空間,出品人工保留,計划進一步裁撤外場服務人員。
03
| 小結 |
文藝青年有了商業思維
那就走遍天下都不怕了
「劇會」5月份開業,第二個月就開始盈利了,餐飲部分目前占營收的70%。曹有做了多年生意,深知每個行業的生存規則不同,尤其是有了兩年餐飲經驗以後,他更覺得,「能做好餐飲的人,其他生意都能做好」。
當文藝青年有了商業思維,那就走遍天下都不怕了。曹有分享了幾點心得:
1、所謂生意經,關鍵在於了解顧客。曹有和合伙人原本做服裝和客棧生意,客群都是當下有消費力、注重生活品質的主流客群。「客群喜歡什麼樣的消費體驗?放在衣食住行里,其實是相通的。我們要做的是找到這種消費體驗,給顧客他們想要的」。
2、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劇會」的運營主要由曹有負責,「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曹有把集合店的不同業態劃分各自負責人,每個業態聘請專業領域的資深人士負責,需要整體協調時再匯總討論。
3、定位不只是針對顧客,也針對員工。榕意16號餐廳曾發生過一件事:廚師長帶著後廚人員拒絕運營管理。幾個月磨合溝通後,他們整體更換了後廚團隊。曹有說,原廚師長的傳統思維影響運營和管理,固化觀念更會拖累餐廳發展。「老闆的認知決定品牌的發展,而員工的認知決定品牌的發展速度。」
點擊展開全文


※又一餐企衝刺IPO!這次是黃記煌、許留山的母公司
※12年,400餘家店,他如何把一個小吃做出規模感?
※賣煎餅大媽月入3萬?看完真相你不會想干這行……
※今年你對外賣愛答不理,明年可能真的就高攀不起!
※「洗碗」這件事,可以看出一個餐廳的成敗!
TAG:餐飲老闆內參 |
※女子開店15年卻只賣這一種小吃,一天只賣3大盆,來晚了可就沒了
※大媽開店20年卻只賣這種小吃,一天只賣5大盆,晚點去可就吃不到了
※80後夫妻開店賣稀罕小吃,第一次見很好奇,顧客都是一次買10個!
※老闆賣杯子沒人買,加了根繩子秒變高大上,開店三個月賺了十萬元
※男子專賣這種「泥巴罐子」,開店一年賺了50萬,卻依舊不被家人看好
※桂林米粉只賣5塊錢一碗,開店一個月能賺多少錢?聽聽店主怎麼說
※你相信嗎?一個90歲的店老闆開店50年,僅僅是為了等一個客人回來取包
※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要上市了!網上開店賺錢項目又多了一筆
※83歲老人開店,虧本賣22年,最後她做了一個決定,讓人淚奔……
※雞肉這麼做最經典,我家一周至少吃三次,家人說可以開店了!
※83歲老人開店,虧本賣22年,最後她做了一個決定,讓人淚奔…
※假如有人中了1000萬,那麼店主能賺多少?聽完我都想去開店了
※夫妻開店賣『肉夾饃』5元一個,每天顧客來晚就吃不著了!
※花都開店10幾年人氣不減,就因有個「霸氣」老闆!
※90後小夫妻辭職開店賣『一碗湯』,不到一年買了車又買了房!
※投入5萬,無需開店,就賣這一款解酒茶,月入十萬
※年輕小伙開店賣豬蹄,每個豬蹄12元店面租金每月一萬二,每天要賣100個才能多賺錢
※太平鳥又搞事!二刷時裝周,開店4000多家!你就不能消停會兒?
※年輕男子開店賣創新的米糕,別有一番風味,一份是好幾個人的分量
※母子倆開店賣這種小吃,一天能賺上千塊,還有土豪特意開車過來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