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創作者不能在「高原」定居——楊曉陽與創研班學員一起「做減法」

創作者不能在「高原」定居——楊曉陽與創研班學員一起「做減法」

土家花燈 楊曉陽

「教學的問題主要是教師的問題,教師的根本立足點是關鍵。文化自信與世界眼光、藝術精神與教學體系、實踐與理論以及教學方法與教學重點和因材施教是使整個教學過程及結果能否達到『器道並重、一人一品』的重要環節。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說。8月22日至8月30日,由中國國家畫院、國家藝術基金主辦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國家美術發展專題創研班·中國國家畫院楊曉陽工作室作品展在中國政協文史館舉行。展覽中, 47位學員的190幅作品呈現出的多元化的新圖式、新創造,獲得業界的一致認可,體現了該創研班教學模式的成功。

作為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之一,該創研班歷時兩年,由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任導師,學員包括丁密金、王學輝、陳風新、吳昊、陳聯喜等40餘人,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員均在各自的學習背景下取得過一定成績,有些甚至在某一方面表現出不凡的敏感和堅實的功力。基於這種特殊性,楊曉陽認為,既然是名家匯聚,教學就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和「學」 ,而是真正的教學相長。

經過不斷與學員交談思考,楊曉陽明確提出了「器道並重、一人一品」的教學理念,「形、神、道、教、無」的「五字箴言」和「題材模糊化、意義多元化、章法多維化、用筆書寫化、造型意象化」的「五化」創作方式以及「減法式」的「歸零」教學概念。所謂「器道並重」 ,即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理論和技巧並駕齊驅,「創作者不能在『高原』定居,因此,理論的突破就變得尤為重要。 」楊曉陽解釋。

楊曉陽要求學員從理論的研究開始,每個人探索自己獨特的切入點。在此基礎上,展覽中的作品雖師出同門,卻呈現出不同的造型語言,多變的筆墨系統,別緻的意趣表達,風格各異,異彩紛呈。丁密金的《曼舞蒼穹》展示了一系列在太空中漂游、舞蹈、漫步、跑酷的動作,畫面中的人物或敞露胸襟,舒展肢體,飄逸蕩漾而飄飄然;或心情沉悶,彷徨惆悵,不知所措而昏昏然。人與人之間的組合無限擾亂,混沌一體,沒有方向,展現當下人的精神狀態。而仰望天空或俯瞰大地的人,也彷彿是在審視人類生存空間,回答自身生存狀態的生命意義。

據主辦方介紹,「器道並重,一人一品」涵蓋了藝術創作中繼承與發展、開拓與創新、理論與實踐等關係。就像「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作品是作者心靈的訴說、體驗和獨白,它不取悅於表象、浮華和淺薄,它是不夾雜任何利益和號召的一種發自作者心靈深處的吶喊,是血液裡面流淌的自然的水到渠成,因性情而創作,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和面貌。

在教學過程中,楊曉陽用民族精神、文化精神、藝術精神等8個概念闡述他的理論系統。他介紹,由於全國大量「取長補短」的教學班已有基礎,因而該創研班採取「揚長避短」 ,即把別的班的「加法」變為「減法」 ,發現每個人的獨特性,形成特點,提醒每個人清理當下流行的共性,以便重新開始創作。

經過學習,每位學員的創作、技法等風格都發生了或多或少的變化,從趨同走向各異。學員周士鋼說:「在創作上,我開始大膽追求從精神上來表達我的感受,寫心中之意、追求藝術的彼岸,尋找精神的家園。在造型上,追求意象造型、不似之似,研究造型的藝術規律、方圓、長短、節奏、對比、味道等,更加追求書法用筆,嘗試金石入畫。 」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評價該班最大的貢獻是楊曉陽幫學員來破題,而且找到了一些經驗,「歸零」就是一種經驗。楊曉陽和學員平等地探討,針對每個人不同的藝術水平和狀態,找到破解的方法,這種超越通識、找到屬於藝術自身的東西才是最難得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家網 的精彩文章:

吳冠中與《李村圖》
普希金博物館眾籌購買文藝復興畫作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作品賞析
佳士得數字化服務的演進
第二屆「江蘇書法獎」揭曉

TAG:中國美術家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蕭敬騰歌曲熱度不高原因曝光!吳青峰林宥嘉助力都無法提高人氣?
機器人工業不能有「高原」沒「高峰」
士兵高原作戰的最大威脅不是槍彈,竟然是它
高原旅遊,居然還能減肥!
高原主場不符標準,堅守高原錯失中乙
科學家們表示青藏高原竟然是空心的,不可思議!
研究人員在青藏高原植物基因組適應性進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紮根青藏高原,甘做科學研究苦行僧
人到了高原上常會有高原反應,為啥坐飛機時不會?不是高度決定的
雪域高原,是如何建起「上海品牌」醫學高峰的?
為什麼藏族人可以適應高原環境?不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想得到
鹿晗為什麼不能坐飛機?曝恐高原因鹿粉心疼!
不可思議 世界十大高峰均在青藏高原上
高原向平原的壯麗轉折,你不曾注意卻永遠不能忽視的那座大山——南太行
吳京因高原反應靠吸氧維持 張譯趁機「挑釁」:打我啊!
一名高原軍人的轉業申請:不貪功不求官,就想自主擇業
我們是高原工程兵
士兵高原訓練,那些不堪入目的事情,正常人根本受不了
戰鬥機在高原地區出現「高原病」,自行火炮在高原會有不良反應嗎
中國又亮相兩款重型戰機,適合高原作戰,印度這次不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