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的很多「喪」其實都是「假喪」

今天的很多「喪」其實都是「假喪」

你還覺得生活很喪嗎?圖/Techly

文/丁正如意

不管你是「小確幸」還是「小確喪」,都脫離不了「小」,都是一個人的驚天動地,永遠都不會是時代永恆的主題。

有幸就有喪,本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然而,從那群45度仰望天空、悲傷逆流成河的年輕人,到如今競相參加「比慘大會」的「小確喪」主力軍……喪,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流行。

今年已過大半,「喪」字也流行了大半年,成了時代症候群。我們不難發現:提前到來的「中年危機」,突然爆紅的「枸杞保溫杯」,甚囂塵上的「中產鄙視鏈」,以及掛在嘴邊的「階層固化」,人們彷彿陷入不能自拔的孤獨和痛苦,陷入「跑得再快,也無法擺脫這樣的命運」的狀態中。

日本動畫《我不受歡迎,怎麼想都是你們的錯!》。

喪文化泛濫成災

平心而論,身處一個成功學盛行、「勤勞勇敢」的國度,偶爾來點「小確喪」,非但沒毛病,還可以說是相當難能可貴。

畢竟,「小確喪」往小里說是宣洩情緒,排解壓力,對於殘酷現實的溫柔反擊;往大了說,那就是一種自由意識的個性化表達,有點小情緒總比每個人都嘴角過度上揚強吧。

可是,當「喪」文化真的鋪天蓋地、人人掛在嘴邊的時候,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無論生理還是心理上,都產生了一種厭惡之情。

社交網路上充斥著各式「比慘」,「葛優癱」被瘋轉,《感覺身體被掏空》被刷屏;沒有幾個《馬男波傑克》《鄉巴佬希爾一家的幸福生活》的截圖或者悲傷蛙的表情包,都不好意思和同事聊天!

馬男波傑克是一個大喪男,也因此在中文互聯網極受追捧。

而影視作品,更是只要和「喪」有關,都宛如開過光一樣,立馬受到各路人馬的歡迎,速度捧出新高度。

被稱為「年度喪片」的《海邊的曼徹斯特》,那個無法與過去和解的男主人公,無望地投射出每一個生活中並不順遂的你我的影子;而在廣獲好評的《四重奏》中,三十而立仍對夢想堅信不疑的高橋一生,就陷入雞湯失靈的困境;電影《瀨戶內海》更是讓人感同身受,兩個再普通不過的男生有自己的人生哲學——「青春為什麼一定要跑步流汗,為什麼不能就在河邊虛度呢?」;而《倫敦生活》《百年酒館》《路易不容易》等英美劇,都無一不在訴說著由「喪」填滿的人生。

「喪」幾乎成為了一種「現實主義」。

《海邊的曼徹斯特》堪稱年度最喪電影作品。

在今年四月底,一家快閃奶茶店——「喪茶」開業,將「喪文化」從網路上的狂歡落地成了現實。一時之下,不喪就彷彿和大家沒話說了,不喪就好像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

當喪成為常態或者是生活中的一種「政治正確」時,人人都正兒八經地「喪」著,我們的生活真的會因喪而變好嗎?

面對如此鋪天蓋地的「喪」,不禁想起電影《本命年》里的橋段:

梁天:「活著怎麼就那麼沒勁,上班沒勁,不上班也沒勁;吃飯沒勁,不吃飯也沒勁;搞對象沒勁,不搞對象也沒勁。怎麼就那麼沒勁!」

姜文:「我打你丫一頓就有勁了!」

電影《本命年》劇照。

誰真喪誰倒霉,交的都是智商稅

事實上,在現在的語境中,「喪」早就脫離了原意,成為了一種社交利器、一種防禦戰術、一種競爭謀略。

「小確喪」盛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於自嘲。

「三好學生」「好好先生」「媽朋兒」的人設早就不再流行,而且實在雞肋,不少人索性乾脆放棄——轉而勇於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更是主動拿自己的缺點來自嘲。

與其讓別人有機會嘲諷我的一事無成,倒不如自己率先出擊——「我就是個廢人」,讓人無法反駁。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喪」是一種戰術。

而「小確喪」式的自嘲,也頗值得玩味,言辭間大多隱約透露出「道理我都懂,我不過就是懶」,言下之意就是「我離成功就差一次機遇」,這就使得這種自嘲上升到了某種炫耀的程度了。不得不說,這種「小確喪」式的自嘲,相當高級。

GIF/518K

「喪」的自嘲帶著炫耀的性質。圖為喪文化代表蛋黃哥。

更氣人的,或許是那些整天把「喪」掛在嘴邊、其實卻在暗暗努力的人,比如那些整天說自己不看書卻偷偷用功的同學,假裝學渣,實則學霸。喪,是他們用於迷惑對手的煙霧彈,讓對手「輕敵」。

在這個「深藏功與名」的時代,即使誰心中有著蓄謀已久的鴻鵠之志,在還沒有操作或是還未成功之前,基本都不會大肆渲染;只有大功告成之後,才會將喜訊公之於眾,享受來自各方的稱羨。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人們大多都以「喪」的面目示人,設置埋伏或者應對埋伏。畢竟,思維定勢作祟,誰會對一個「喪」的人有防備?

喪,有時是一種偽裝。圖/wezeit

於是,如下對話,就相當寫實了:

「最近在幹嘛呢?」

「什麼都不想做,好喪。」

「最近怎麼樣?」

「喪著呢,一回家就躺屍。」

實誠的你偷笑著:原來我不是一個人,便心滿意足、正大光明地繼續喪了。

半年後再平常不過的一天,你刷著朋友圈——一個個很「喪」的朋友,或是已經開創了自己的事業,或是成功跳槽到了世界500強,又或是默默搭上了通往大洋彼岸的飛機繼續深造……

只有你,刷著這一切都與你無關的朋友圈,繼續喪,或者默默掐大腿。

假裝上進,有時也是一種反話正說的喪。圖/《感覺身體被掏空》

毒雞湯就不是雞湯?

與其說年輕人對「喪」本身感興趣,不如說年輕人對於「毒雞湯」更感興趣。

去年10月,日本咖啡品牌UCC發布了一系列腹黑語錄海報,刷爆朋友圈。微博上最吸引年輕人的,也往往都是犀利的毒雞湯的大V。

90後作為「喪文化」主力軍,大多都生活在望子成龍的家庭中——從小到大未經同意,就被拿著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考試要考「第一名」,工作要「穩定靠譜有編製」,還有漂在北上廣而房價只能望洋興嘆……從出生到長大,90後彷彿一直身負不能承受之重。

於是,當雞湯對現實起不了作用時,就需要毒雞湯扎扎心;粉飾太平的「小確幸」遍地,就需要「小確喪」來洗洗眼睛;清淡的粵菜吃多了,也想要嘗嘗川湘的麻辣刺激;堅持鼓勵真善美,犀利殘忍一針見血就顯得難能可貴……很多時候,追捧喪文化不過是出於好玩,以及與主流表達背道而馳的新鮮感。

偶爾喪一喪就好了,別當真。

然而,雞湯難以治癒現實生活中錯綜複雜的問題,毒雞湯也不能。天天叨叨著「喪」,充其量也就是生活中的休止符。喪完了,噢,應該說不管你喪沒喪完,不想做的事兒還是得做,不想上的班還是得上,不想面對的「爸爸」還是得面對……

什麼?你敢和老闆說「對不起,我很喪啊」?那對不起,太多太多打著「喪」幌子、更年輕的、更有能力的學霸,正在前赴後繼趕上來呢。

或許,真正讓人悲哀的是,不管你是小確幸還是小確喪都脫離不了「小」,都是一個人的驚天動地,永遠都不會是時代的主題。

那,既然我們手裡能把控的永遠都是「小」,既然人生「有幸才有喪」。那還喪什麼呀,起來嗨!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10萬一個月,少兒遊學到底值不值?
所有特意選擇在情人節表白的人,都是在耍流氓
所有的愛情,都不存在命中注定
全方位入侵城市的10大網紅植物
跨界喜劇王上演嘻哈之戰,啜妮潘陽鬥嘴,楊樹林的台詞亮了

TAG:新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早餐怎麼吃,雖然天天說重要,但很多人其實不懂
從昨天今天到明天,「使女」的故事其實一直都在發生
都說此人絕情,但這個細節很多人都忽視了,其實她才是最可憐的!
愛而不得的天蠍座其實很可憐!
春天很遠,其實就這麼近
「其實感情,最怕的就是拖著。」
女人的這些「潛台詞」,其實是愛你很「深」了,別傻傻不懂!
別傻了,其實真的女神每天都在過節!
心驚!假期還有一天了,其實最令人崩潰的是這10件事
春風到,百病發!其實,過一個無病痛的春天,只需要…很多人不懂
生活中那些所謂的少兒不宜,的其實都是錯誤的!
古代很多近親結婚,為什麼很少有殘疾兒?其實原因在於此!
那些說「改天」的人,其實情商都很高
其實,很多事我很在乎
痛經,其實真的是一種病!很多女人卻未將它放在心上!
「其實我們都有病」
其實,你真的沒必要買那麼多衣服,擁有它們足矣!
從古至今,長壽的人都能做到「3個不」!其實一點都不難
其實,我們最終找的那個人無非是最懂我們的那個?
女人不再愛你,其實早就有這幾個「暗示性」的特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