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年的文物商店低價收了好多的國寶

當年的文物商店低價收了好多的國寶

受宏觀經濟影響,如今藝術品市場仍然處於調整的狀態。

而在文物市場中,隨著拍賣業的發展壯大,傳統的文物公司反而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北京文物公司萃珍齋副經理王志軍先生,從自己的切身經歷出發,針對文物交易、文物藝術市場以及藝術品收藏等方面闡述了自己一系列的觀點與看法。

Q:文物公司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商業手段,收集流散在社會上的文物並使之得到保護,那麼文物公司一般通過什麼渠道來獲得散落在社會各界的文物信息?

王志軍:我們已經很多年不從社會外界大量的收購文物了,秦公先生代表北京市文物公司從香港買回捐給首博的圓明園流散六方瓶只是個例,原來的收購部已經撤銷了。

上個世紀六、七、八十年代文物公司收購了大量的文物,其中許多珍貴的文物捐給了博物館。當時的文物公司叫文物商店。那個時候不像現在這樣,文物交易有拍賣、私人經營等多種渠道,你家裡有一件老瓷器就只能賣給文物商店,這是唯一渠道,你要賣給別的地方算是投機倒把,違反國家法律,另外也沒有其他的單位和人敢要。

那時候專門在東四和八面槽有屬於外貿部門收購珠寶鑽翠的收購部,在新街口、西單和琉璃廠有屬於文物商店收購書畫瓷器的收購部,金銀飾品必須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收購,還有委託商行,家裡有什麼用不了的,比方說什麼毛皮大衣、照相器材,自行車等物品就到委託商行代銷或者收購,賣東西都得憑戶口本,收購的錢國家出,國家判定這個東西值多少錢。

當時的文物專營,只能賣給國家指定的收購部,這些文物中珍貴的送到了博物館,一般的作為商品由我們賣給外賓,換取當時國家建設需要的寶貴外匯,當時文物商店也有內櫃,供內賓為了研究學習之用,內賓就包括畫家、行政十三級以上的幹部、高級知識分子等。

Q:當時文物商店對收購的文物有沒有一定的定價標準?

王志軍:收購的時候對各種各樣的文物有比較細化的價格標準,但要靈活掌握,往外銷售的時候,內銷外銷也有一定的定價,我見過當時有一個專門油印的定價本,現在這個定價本也快成文物了。

Q:文物商店除了收集人們主動賣的文物之外,還有其他的收購渠道嗎?

王志軍:當時這些文物是因為人們缺錢了才賣的,六、七、八十年代文物商店是等著人上門來賣,但是就這個單一的方式也收購了很多文物,因為那會兒沒市場,大家只能到文物商店去賣。

剛改革開放時外貿收購部都是限時發號,每天固定發一定數量的號,沒有排上號,人家就不要你的東西了,大家都是想盡辦法賣東西,當年你從郊區或者外地的騎車到北京來,帶著兩個完整無缺的撣瓶想賣十五塊錢,結果沒有排上隊,號沒了賣不了,旁邊北京的閑散人員就會和你商量十塊錢賣給我得了,你要是不賣給他,你今天在這住一晚上,得花錢,家裡人還有可能不放心,所以你只能十五塊錢的東西十塊錢賣給他,明天早上我再排隊領號,十五塊錢賣給收購部,掙五塊錢,當然這時候還不能說什麼市場,只能說開始有了這麼一個古玩從業者和古玩市場雛形。

對於民間古玩這個行業,七十年代的時候還沒有市場可言,農村是開著拖拉機或者騎車到鄉下收,收完給文物商店或者外貿部門送去,有的出口,現在國外存留的許多中國文物,都是那個時侯我們國家需要寶貴的外匯,出口換匯的。

Q:收購回來的文物會有專門的人來進行修復保護嗎?

王志軍:我們只保證這些文物安全完整的保存下來,舊的書畫曾經重新裝裱,瓷器修復是一個研究方向,但是商品文物是不修復的,本著誠信的宗旨讓顧客看到每一件商品的原生態。

Q:文物商店成立了這麼多年,也經手了許許多多的文物,有沒有什麼特有意思的小故事可以講給我們聽一聽?

王志軍:有一個明代宣德官窯灑藍大碗,被一個老太太拿來賣給文物商店,賣了一塊錢,後來發現這是一個很珍貴的文物,又給老太太補了錢,這個碗現在首都博物館裡展覽呢。

灑藍釉又叫雪花藍,上面的釉是用竹管蘸藍釉汁水吹上去的,非常漂亮。

Q:從12年開始,文物藝術品市場一直處於一個回調的態勢,您覺得就目前的狀態來看,藝術品市場已經完成了築底的工作嗎?

王志軍:我個人覺得文物市場現在不是築底的過程,是尋找底部的過程,從目前來看一年不如一年,市場還在一點一點的往下走,走到一個台階後大家在這停一下,在這整理等待觀望,這個價位得不到市場認可的話,再往下走,一個階梯一個階梯的等等停停,從大的宏觀經濟方面和藝術市場環境來看是這樣的,當然,拍賣界說出的形式一片大好。

近十幾年來有很多人在文物藝術品領域投資,現在投資的人少了,雖然這裡面還是有金融資本在運作,但是比以前差遠了,因為當文物藝術品不掙錢或者少掙錢時,他就不來了,但是他也不能完全不做了,因為他之前在這個地方沉澱了很多資金,不可能一下子就抽出來,得一點點的往外轉。

Q: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文物公司是一個非常大的買賣文物的交易中心,但是現在市場主要被拍賣行和古董商所主導。在當下這個大的市場環境下,文物公司在其中主要能起到一個什麼樣的作用呢?

王志軍:文物公司應該掌握著市場的話語權,過去文物商店說這個東西值多少錢,那這個東西就是多少錢,但現在不行了,它的作用逐漸在被弱化。因為不是你一個人在擁有和經營文物藝術品,大家都在經營時,你不賣這個東西的時候別人賣,市場還有存量,大家也可以從你之外的市場再去找這個東西,它不像加油站,只有中石油中石化有油,你私人煉製買賣是違法的,你也煉不出來。

普通市場不能跟拍賣相比,歐美市場中同樣的一件東西,有兩個人爭,這個東西可能就有很高的價格,要是同時有三個人爭呢,那價錢自然更高,而且拍賣東西的數量是有限的,但是資金比較多。

它不像普通的文物藝術品市場。一個拍賣專場可能只有十張齊白石的畫,假如這十張都是真的,那麼可能有二十人想要。但在普通市場里齊白石的畫遠遠超過十張,到處都有,而且它不像拍賣有那樣一個特定的環境,限時,在一定時間內大家必須做出決斷,普通市場的東西人們可以靜下心來,慢慢地挑。

文物公司的優勢正在慢慢地消失,現在文物公司除了正在逐漸消失的庫存和人才,唯一的優勢就是誠信,傳統老字號必須講誠信,如果再把誠信弄沒了就完了。

Q:您認為在這樣艱難的市場環境下,文物公司會向什麼方向發展?

王志軍:未來文物公司會向什麼方向發展很難說。從大的方面說,它的發展方向要依託國家的政策和整體的經濟形勢變化,跟隨著文物藝術品行業的波動;從小的方面說,要依靠各個單位的領導班子和領導的個人魅力和水平,引路人的指引智慧和全體員工的集體素質以及職業操守是缺一不少的礎石,所以說全國的文物公司未來向何處發展還不好定論。

Q:您作為藝術品業內的資深人士,對初入藝術品收藏的人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王志軍:不要為了收藏而收藏,你要確實喜歡這個東西,比如收藏字畫,你可以不懂繪畫,你也可以不懂繪畫史,但是,拋開你多少錢買的,拋開市場它值不值這麼多錢。你就用你世俗的眼光來看它美不美,它給你帶來了什麼樣的心情。如果他畫的還不如你好,別管它值多少錢,你不要收藏它。如果說是做古玩交易的,一買一賣是為了掙差價,有人要你就可以買,買了你再去賣給別人,可以不強調它美不美。但收藏品不是這樣,它可能要伴隨你一生,最起碼要伴隨你半生,如果你買了東西只是為了錢,又不喜歡它,就不要收藏它。

其次,在你選擇的收藏門類里,你要懂得什麼東西是好的,什麼東西是美的。收藏不要人云亦云,要邊學習邊收藏,要走正路。引你進門的這個人最好不是帶你買東西的人,或者說不是把他的東西賣給你的人,別讓他給你洗了腦。必要的學習是應該的。

除此之外也應當考慮收藏品的數量多少、名氣大小、經濟、歷史、文化的價值。

但是第一還是喜歡,你要不喜歡的,沒必要收藏,僅僅為了升值不可取,升值的東西有很多。

大家都說股市有風險,收藏也有風險,收藏的風險可能比股市還要大。股市你賠了,但你股票還在那兒,你的權益還得到保證,你可能十塊錢買的股票現在變成五塊錢了,但你還是股東還可以開股東大會,還可以享受分紅,你可以名正言順的跟別人說我是某某股票股東。

但是這張畫是假的,它就是廢紙一張,這個瓷器如果是假的,它還不如飯碗好看呢,你都不會想用它去盛飯,它裡面盛的每粒米都能讓你感到厭惡。所以說,如果純粹為了投資來收藏,你就不要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天下 的精彩文章:

天珠的六大「常識性」誤區
把古玩往家裡帶,陰氣會把家中的陽氣沖沒了?
俄「籽料」與和田籽料差在哪裡?
史上最昂貴的古畫,價值4個億!

TAG:古玩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外國收藏中國的文物又很多,那麼中國收藏外國的文物有多少?
價值千萬元的文物被當作花園的裝飾品,這位貴族的心可真夠大!
百年前,中國的文物珍寶,成了外國人瘋狂的對象
目的不純的「考古」:日本人偷走了多少中國文物?!
貌不驚人的文物,卻是當之無愧的國寶,影響中國幾千年
世界三大珍貴文物,個個「價值連城」,其中一件是我國的鎮國之寶
世界上最珍貴的5大文物,中國獨佔2席,一件價值「連國」
歷史上有哪些外國的國寶級的文物被收藏在我國呢?
中國出土逆天的國寶文物,難以置信到顛覆了絕大多數人的觀點!
那麼多的「中國文物」,怎麼就變成了「日本國寶」?
那些年,以天價收藏的假文物
三大古國上千年的稀世文物,中國這件是其他古國文物的爺爺輩
失傳數百年的國寶,被人拿來燒煎餅,如今成文物價值2億
中國近代史的恥辱:日本拿走了中國幾萬件文物,都是價值連城的。
世界最值錢的文物,中國傳國千年的傳國玉璽的拍賣市值
這個美國人收購中國文物,僅用5年時間成就了一座博物館
這些年,輾轉「回家」的國寶文物
膽大妄為的小國國君,將酒具都做得如此豪奢,現已是國寶級文物
男子拿瓷瓶到國營文物商店,以500元低價成交,專家:撿到寶了
在日本都收藏有高質量的中國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