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規劃師學點地學知識⑨:區域地學環境對宜居城市建設的巨大影響

規劃師學點地學知識⑨:區域地學環境對宜居城市建設的巨大影響

文/ 李同德,清華同衡規劃院

早在2007年建設部科技司驗收了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主持的《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準》,該標準特別說明:本標準是導向性的科學評價標準,不是強制性的行政技術標準。其標準包括:社會文明度、經濟富裕度、環境優美度、資源承載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大指標,以下還包括若干具體指標,另外還附加一個綜合評價否定條件,包括:

1

社會矛盾突出,刑事案件發案率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

2

基尼係數大於0.6導致社會貧富兩級嚴重分化的;

3

近三年曾被國家環保局公布為年度「十大污染城市」的;

4

區域淡水資源嚴重缺乏(人均淡水資源500立方米以下)或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的(城區河流水質普遍劣於4類,或2級以上空氣質量天數不足260天/年,或沙漠流動沙丘逼近城市邊緣5千米以內)。

明確:城市的自然環境惡化對宜居城市評價有一票否決權。一個非行政組織中國城市國際協會以此為標準在全國推介宜居城市品牌工作。定期不定期發布《中國宜居城市榜》,要求希望入這個榜的城市需要向中國城市國際協會申請。實際從2007年到2012年總計上榜的有6個城市,差不多一年一個中小城市上榜。

其次,中國科學院不定期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報告》評價指標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務設施方便性、自然環境宜人性、社會人文環境舒適性、交通便捷性和環境健康性等6大維度和29個具體評價指標。2015年,被調查的城市有40個,《報告》指出,中國宜居城市建設的主要短板為城市安全性、環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報告中宜居城市排名青島第一,北京最後,北京主要受制於環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對自然環境的認可度三大維度瓶頸制約。報告首次通過大量居民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反映了公眾真實的城市宜居性的感受,一個有意思的結果是:中等收入群體的滿意度要高於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第三,中國社會科學院也定期不定期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競爭力報告》,其中衡量宜居城市競爭力指標包括:人口素質、社會環境、生態環境、居住環境和市政設施等方面。2014年對289個城市的進行排名,第一名珠海。從報告給出的宜居排名來看,東部沿海城市特別是海濱城市的宜居城市競爭力指數較高。在評價比較中國宜居城市面臨的問題時,這份報告指出,城市發展「五重五輕」(重建設輕管理、重硬體輕軟體、重面子輕里子、重眼前輕長遠、重經濟增長輕其它協調發展);城市空間布局嚴重失衡,過度集中成為城市不宜居的重要致因;擁堵、霧霾等城市宜居難題破解進展緩慢。

國內外還有一些機構對世界和中國各城市開展宜居城市評價或排名,這裡不一一列舉。

本文不想對上述機構的宜居城市排名或評價的權威性、可靠性或準確性作比較性評估。但總體來看,評價的依據分兩類:一是人為建設影響因素;另一是自然條件因素。

筆者認為宜居城市,很大程度上是由自然條件決定的,是由大的自然環境(或稱為地學環境)因素決定的。筆者十多年前就提出,並在《低碳城市發展戰略探索》一文中明確提出「城市是人類為了生存而建立起來的與大自然(或地球)對立的產物」,對原有自然條件(環境和資源)改變(或索取)越多,破壞越大,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就越重!人類就越不易於生存,越不宜居。人類本身是大自然演化的產物,人類是在適應自然中演化發展的,人類在追求高效率生存而聚集為城市過程中逐步發現,過度聚集就會產生城市病,因此要適當疏散、治理污染、恢復植被。這就是將破壞了的自然環境作有限的修復,修復恢復得越多生存條件會越好。但實踐證明:如果只是局限在城市範圍內修復,還是不夠的,必須研究城市的大區域的地學環境的影響。

以北京為例,北京的地學環境是:在華北平原的北部,北有燕山,西有太行山,最高峰都超過千米以上,面向渤海。這樣的地學環境,在華北平原人口和產業聚集不大時,問題不突出,當華北平原人口和城市過度聚集,產業特別是污染產業大量聚集的今天,北京不能獨善其身,包括北京自身在內的華北平原的排放到大氣污染物必然受地學環境的影響(北、西高山阻隔),很難及時排除,霧霾必然常常侵襲包括北京在內的整個華北平原,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煩惱。同樣,其它的河流地下水污染、土地污染、固體廢物污染也受同一個流域的地學環境影響,北京不能獨善其身。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必然的選擇,需要注意的是疏解首都功能不是將非首都功能疏散到津冀去就解決問題,而是要疏散的到全國特別是西部去,這樣既有利於北京,更有利於西部落後地區的發展,平衡全國的產業布局。這一點上河北同樣有調整和疏解不適合的產業問題,這裡不詳述。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只有京津冀同步進行才能有效。

作為比較,我國東南沿海的特有的大區域地學環境(臨海、丘陵平原相間、大氣環流活躍、水資源豐富、植被自然狀況良好等等),其地學環境狀況不像華北平原那樣脆弱,當然宜居性較優越,能容納較多的人口和產業密集度。這就是前面分析到的「東部沿海城市特別是海濱城市的宜居城市競爭力指數較高」之原因。我們必須承認,華北平原的宜居條件是無法與其相比的,華北地區居民和政府應該同心協力,花更大的力氣去調整產業結構、治理被破壞了的自然生態狀況,將排放的污染物從整體上控制在允許的範圍內,達到其原有生態平衡狀況,恢復原有的地學環境,從整體上同步進入宜居的環境。華北地區的地學環境決定了北京的霧霾要能真正得到徹底治理只有與津冀同步進行才有出路。

國內其它地域的地學環境各不相同,適當的時候我們會進行分析。但初略對全國總體比較,華北地區的地學環境可能對大所環流的影響是最有利於霧霾的形成的地區。要徹底治理北京和華北霧霾問題,只有從區域尺度範圍最大限度減少人口密度,減少產業污染物對大氣的排放才能有效。人類造成對大自然的破壞吞下的苦果只能人類自己去解決!

李同德:高級工程師,清華同衡規劃院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顧問總工。主要著作有《地質公園規劃概論》《地質公園規劃探索與研究》《旅遊地學大辭典》(部分條目)等。近年來主持完成及合作完成了包括二十多項國家和世界地質公園規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華同衡規劃播報 的精彩文章:

規劃師學點地學知識③:北京灣中的北京城

TAG:清華同衡規劃播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東方哲學對中國人身體和疾病的重大影響——慧盲式地學習西方哲學的弊端
中國科學技術館吸引各地學生
清華地學系研究團隊為全球環境容量限界研究的區域閾值定義提供了新方法
何為地學特色
湖北本地學生為什麼認為華中科技大學比武漢大學排名高?
三國時期蜀地學風:吸納荊州治學方法,繼承漢代古文經學
全省唯一!南高學子入選「中俄貝加爾湖大地學」國際科考項目
我國首個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地學院在東北林業大學成立
成渝兩地學員到自貢尖山鄉村振興學院 接受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肯亞中華總商會為當地學生捐物助學
安省又有大學減學費了!中國留學生讀博士和本地學生一個價!
說漢語學唱中文歌曲,中國維和部隊在國外和當地學生搞活動
我國首個地學科普規劃發布
英國本地學生申請最多的大學之一
美國贈地學院與農業職業化
內地學生香港工商管理項目回顧
中國古墓最多的省會城市:境內有眾多古墓,當地學生稱上學如上墳
對於拉丁舞,科學地學習是必須的
站在地學角度,誰知「天高地厚」?
【跟我學占星基礎】——如何循序漸進地學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