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張飛跟諸葛亮,總是有矛盾,卻為何服氣這位軍師?
《三國演義》里有個好玩的現象,就是關羽和張飛對諸葛亮的態度上。劉備和諸葛亮,倆人魚水融歡——這是劉備自己說的,得孔明如魚兒入水。
但關羽、張飛,尤其是關羽,對諸葛亮卻總有隔膜,甚至總覺得諸葛亮陰!
但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是,關羽、張飛跟劉備的第一位謀士徐庶混的很鐵,很服氣。按理說諸葛亮之才遠勝徐庶,為何關羽、張飛會出現這種反常情況?
其實,原因在小編看來就兩個。
其一,關羽、張飛的先入為主。徐庶也是牛人,第一仗就打敗了曹仁和夏侯敦。這對弱小的劉備集團來說,簡直是奇蹟!徐庶用兵的套路就定格在關羽和張飛腦海里了。
且看原文:玄德請單福商議。福曰:「既有敵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關公引一軍從左而出,以敵來軍中路;張飛引一軍從右而出,以敵來軍後路;公自引趙雲出兵前路相迎:敵可破矣。」玄德從其言,即差關、張二人去訖;然後與單福、趙雲等,共引二千人馬出關相迎。
看出套路來了嗎?就是徐庶親臨戰場,跟著劉備、趙雲一起出戰。
再反觀諸葛亮呢?中軍帳一坐,你東,他西,劉備也要跑來跑去,我就只動嘴皮子,屁股這叫沉。所以關羽、張飛才急眼——我們都玩命去了,你就坐那搖扇子玩?
其二,徐庶本質上是江湖中人,會武功。最初為替人報仇曾殺過人,下過獄。這點上跟關羽、張飛有類同之處。只不過徐庶後來發奮學習,才改變了自己江湖中人的形象。
但形象再變,氣質再變,可本質卻變不了。所以徐庶懂得如何跟關羽、張飛這類人打交道,比如派將時,稱關羽為關公!
自然關羽、張飛瞅著徐庶也親,配合著特來勁,再加上的確有才自然服氣。反觀諸葛亮呢?純官僚本質,不然當村夫時,也不會自比管仲。而且根本不認同江湖裡的規矩,比如三顧茅廬。
這讓關羽、張飛火大發了,我大哥是皇叔,你算個鳥啊?還擺譜!徐庶都是自己來的,你卻讓我們跑三趟!
看,又是大哥,又是皇叔,一個是江湖之廣,一個是廟堂之高!但這就是關羽和張飛所執行的標準,即:劉備是我倆的大哥,你們的皇叔(皇上、主公)!完全不懂,當年劉邦拜韓信為將時,劉邦是多憋屈,其實劉備這算輕多了!
而諸葛亮則完全遵循姜太公釣魚,韓信封將等的廟堂規矩,雙方自然就會產生矛盾和隔膜了。


※司馬懿罵老婆:老怪物,你為啥還活著?結果司馬師、司馬昭絕食了
※在劉備老婆眼裡,關羽、張飛和趙雲是什麼形象?誰最可恨,誰最好
※趙雲說了一句什麼話,讓劉備大怒,以至於不再叫趙云為四弟
TAG:靜者為王的江湖 |
※同樣是軍師,為何關羽和張飛敬服徐庶,卻對諸葛亮各種不服?
※同樣是劉備身邊的軍師,為什麼劉備更信任法正,而不是諸葛亮呢?
※同樣是劉備身邊的軍師,為什麼劉備更信任法正,而不是諸葛亮呢
※關羽有個軍師堪比諸葛亮,關羽若聽他的話,就不會敗走麥城
※梁山的軍師為何叫吳用,這與施耐庵跟隨張士誠的起義有什麼關係?
※入川時,為何劉備的軍師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因為他更信任諸葛亮
※同樣是軍師,孫臏因腿殘才坐輪椅,諸葛亮為何也坐輪椅?
※諸葛亮身為「軍師」,卻很少和劉備出征,原因有三個
※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和范蠡同為軍師,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他是劉備留給關羽的軍師,智計賽諸葛,可惜關羽不聽他的話,丟了荊州
※諸葛亮這麼厲害,為什麼沒有被曹操請過去做軍師?
※劉備入川作戰,為何只帶副軍師龐統,卻不帶諸葛亮?
※論劉備是如何把軍師諸葛亮拉上賊船的?
※郭嘉不死,卧龍不出,三國中最厲害的軍師,是諸葛亮還是郭嘉呢?
※大軍師司馬懿才智不遜色曹操和諸葛亮,為什麼遠沒有二者受推崇?
※諸葛亮的軍師中郎將是個幾品官?沒你想像中的那麼大
※對越反擊戰,越軍師長做了什麼事情,讓黎筍氣的掀桌子?
※都是軍師之子,為什麼諸葛瞻和司馬師、司馬昭這差別如此多?
※劉備有諸葛亮做軍師,為何沒有統一天下?只因犯了這兩個大忌
※他是曹操麾下有名的武將,口才堪比諸葛亮,讓無數軍師都自慚形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