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人民文學》發了新作,業界評論主要是在表達崇敬
《人民文學》雜誌 2017 年 9 月刊刊載了兩篇莫言的新作,一篇是戲曲文學劇本《錦衣》,另一篇則是莫言的組詩《七星曜我》。
《錦衣》是以「公雞變人」的民間傳說發展出的故事,而《七星曜我》則是以對話和抒發的方式表達莫言對馬丁·瓦爾澤、君特·格拉斯、大江健三郎、帕慕克等文學大師的敬意和關聯。
《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在《人民文學》 2017 年 9 月刊卷首語中說:「無論是劇本還是組詩,都在亦莊亦諧中富含著中國智慧和文化自信。組詩《七星曜我》,以獨特的才情與見識,與當代世界文學大師對話,這更像是一種隱喻:今日的世界格局中,中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中國文學的影響空間也變得日漸闊朗和通透。」
《人民文學》 9 月刊還沒有完全上市,網上有部分節選可看,此處錄入一段。
《一生戀愛——獻給馬丁·瓦爾澤》
如果大家都說我老了而我自己也覺得自己老了
那我就真的老了
我的老朋友馬丁·瓦爾澤喜歡用這樣的句式
他臉色通紅,五厘米的眉毛雪白
《三國演義》里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風馬牛不相及我總愛這樣聯想
擔任莫言此次作品責任編輯的作家徐則臣表示《七星曜我》是莫言「與七位文學大師惺惺相惜的致敬之作」。並說,「想必絕大多數朋友都是第一次讀莫老師的詩歌,反正我是第一次。至於具體內容,雜誌已出,請各位直接讀作品,免得我說不到位誤導了大家。」
到目前為止,業界表達崇敬之意大於對作品本身的審定。回憶與大師的交往或者表達致敬者歷來有之,莫言的作品列身其中不足為奇。評論大多借莫言感慨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壇的位置,實際上就莫言的寫作而言,這的確就是「一些致敬」而已。
9 月中旬,莫言還有三篇短篇小說會在《收穫》雜誌上刊載,有了這個消息以後,很多的評論也提前發出了。比如《文學報》發出的一篇評論里寫:「對即將迎來 60 周歲生日的《收穫》而言,莫言的這組小說不可不說是一份『大禮』,使得這期原本就已經內容豐厚紮實的紀念刊更顯厚重。」
這是 2012 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首次在文學期刊上發表作品。在《城市快報》一篇名為《獲獎五年後 莫言終歸來》的報道里,莫言說:「這是我(獲諾貝爾文學獎後)第一次公開在文學刊物上發表詩歌和戲曲文學作品。2012 年獲獎之後,我就沒有在刊物上發表過作品。其實我一直在寫,寫完以後還是想放一下,盡量打磨得讓自己滿意一點兒,希望讓讀者也比較滿意。」
8 月 23 日,莫言在第 24 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參加活動。在活動最後,回答觀眾提問時,莫言又提到了這樣的心境:「讀者對你的期望很高,期望你有更好的作品。這對作者會形成很大的壓力,也會很難把握。在沒獲獎前,改到覺得差不多了,就發了。但現在是再放放,再放放。」
莫言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參加活動的時候,《錢江晚報》有一篇對他的 5 小時觀察報道。活動結束在休息室里,莫言說:「現在出來一趟太緊張了,到處都在拍你,到處都在錄音。」
圖片來自《紅高粱》劇照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美國要部署無人駕駛卡車,這次不是來搶工作的
※諷刺高牆漸起,艾未未要用 300 多堵圍牆佔領紐約
※據說拋開關聯公司就很健康的樂視網究竟有多健康?數字來了
TAG:好奇心日報 |
※《智泉流韻》首席作家王長偉最新原創文學評論:讀新強新作《國學筆談》
※求是評論員:新時代 新征程 新作為
※真誠而又果敢的文學批評——讀楊光祖的評論集《文學世界的探險》
※迪麗熱巴腰傷複發,是要學趙麗穎的敬業精神?網友的評論炸了
※《金粉世家》導演李大為去世,陳坤董潔發文悼念,評論區讓人淚目
※古代文人愛在牆壁上題詩評論,堪稱最早的論壇
※崔永元終於上熱搜,網友評論出奇一致,宋祖德發文聲稱意義非凡
※吳義勤:關於文學評論,有許多說法其實都是偽命題
※范瑋琪關評論發雞湯文,不活在他人的評價和眼光里
※《特別推薦》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文學評論《重讀《楊絳作品集》有感》
※老外:為啥中國人要求必須學習古代文字?我能學么?網友評論扎心
※鄧紫棋發文感慨頗多,看來非常在意新綜藝,網友:解解啥時開評論
※新華社評論員: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
※林更新發文曬最新殺馬特造型,網友評論讓人笑瘋了!
※鄭愷微博發文:皇帝的新衣,暗諷《聲臨其境》節目組,網友的評論是亮點
※《這就是街舞》導演髮長文感謝導師與學員,卻沒有道歉,網友的評論炸了
※現代新派詩刊詩評.文學評論家《淺談程效格律古體詩》
※一周新聞評論:國行《怪物獵人 世界》要來了?
※新媒體時代:文學評論要兼顧兩種文學形態
※微生物所發表新發突發傳染病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