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特朗普在經貿領域對華強硬,將大錯特錯!
捷克世界報業辛迪加8月29日文章,原題:中美相互依存的陷阱 特朗普再次提升與中國發生貿易衝突的可能性。對中國的懲罰性舉措可能給美國商界和消費者帶來嚴重威脅。不管喜歡與否,這是兩個最大經濟體根深蒂固的互相依存關係的必然結果。
一對相互依存的關係,若一方改變交往規則,另一方會感到被歧視,肯定會做出對等回應。同樣情況適用於國家之間。在貿易衝突中,考慮相互作用非常重要,特別是中國可能對美國的回應。實際上,這正是中方對美方招數的回應。由於美國對華指責聲過於刺耳,很少人關注中國報復的可能後果。以下後果將十分突出。
首先,對中國產品和服務徵稅,就等同於給美國消費者增加稅負。中國生產商的單位勞動力成本不及美國其他供應商的1/5。若把美國的需求從對華貿易上移走,進口商品成本將大幅提高,效果外溢到通脹上,美國中產將遭受衝擊。
其次,針對中國的貿易行動將導致美國利率高企。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6月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為1.15萬億美元,占外國持有總額的19%。一旦美國對華進口商品徵收新稅,可預見中國會減持美國國債,強化資產多樣化戰略。
第三,美國國內需求增長持續低迷,這種情況下美企更需要依靠外部需求。但特朗普政府似乎忘了盤算中的這部分。他們的貿易威脅不但針對中國這個美國第三大和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也針對北美自貿區夥伴加拿大和墨西哥。這些國家都不會默許美國的舉動。這樣的反應將嚴重削弱美國製造業復興——特朗普承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核心。
最後,中國對美國的經濟影響力很大程度上是美國低儲蓄率的結果。想拉動消費和增長,美國必須從外國吸收過剩存款,這就迫使其維持對華的大規模經常賬戶和貿易赤字。對低儲蓄的美國經濟來說,拿中國等國當替罪羊,完全是政治上的欺騙。
有諷刺意味的是,鑒於特朗普的政策可能導致更大赤字,美國對中國等的需求會增加,因而相互依存的陷阱只會更深。美國在對華經濟關係上,沒有手握王牌。特朗普政府當然可向中國施壓,某種程度上也有理由這麼做。但這種施壓導致的深層次問題一直被忽略。對華強硬卻無視後果,將大錯特錯。(作者史蒂芬·羅奇,傳文譯)
點擊展開全文


※馬克龍:法國將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酒吧服務員收到夫婦8000元巨額小費 夫婦留言稱是上帝致意
※電信提速降費又上新台階
※澳洲華人涉嫌虐殺袋鼠連割19刀 還拍視頻笑聲連連
※一線城市寫字樓空置率或再提升 龍頭房企青睞獨棟辦公樓
TAG:中國經濟網 |
※特斯拉來華:國際經貿環境不明下的更優選擇 特約
※特朗普稱對中美經貿磋商進展不抱太高期待,中方回應
※龔婷:特朗普對華經貿政策實則是對中國實力增長的戒心
※一周外交觀察:特朗普突然反悔!香港會成為中美經貿磋商的「絆腳石」嗎?
※特朗普稱對中美經貿磋商不抱太高期待 中方回應
※特朗普會見劉鶴:希望積極解決雙方經貿關係中存在的問題;海底撈赴港上市
※特朗普談美日貿易:深化經貿關係,但希望更公平
※林宏宇:從「特式外交風格」看中美經貿
※杜特爾特老家與晉江結友好城市 有望促進兩地經貿旅遊合作
※一周外交觀察:妄指中國不夠快?中美經貿磋商後,特朗普臨時再變卦,中國會報復嗎?
※美重啟對伊朗制裁,俄維護與伊朗經貿合作,美俄真要對著干?
※陳冰:中美經貿摩擦傷及選民 特朗普正在調弦?
※特朗普會見劉鶴,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結束
※中國應對經貿摩擦手段的重大轉變 特約
※共同反對「鋼鋁關稅」 俄羅斯和歐盟有望加強經貿合作
※特朗普國情咨文談成就繪藍圖:聚焦經貿、移民等
※特朗普首次國情咨文要點:談成就繪藍圖、聚焦經貿和移民
※強化軍事合作、經貿僵局難破,特朗普訪日徒具觀賞意義
※中美經貿對話舉行在即,外交部:磋商符合兩國利益
※統一立場:歐盟應對歐美經貿博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