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克格勃的前身,令人膽寒的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

克格勃的前身,令人膽寒的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

契卡(全稱為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簡稱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是俄文的縮寫音譯)是一個可以「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鬥爭的機構」而創立的。契卡於1922年被改組成國家政治保衛局(即格別烏),後改名為國家安全總局(隸屬於內務人民委員部),又在1954年更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即著名的蘇聯情報組織克格勃。由 亞歷山大·羅戈日金 執導的電影《契卡》(Чекист)反映的就是殘酷的肅反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摧毀了沙皇俄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這四個老牌帝國,但也催生了一個新國度的誕生——蘇維埃俄國。

由於布爾什維克與資本主義剝削階級在意識形態上的格格不入,蘇維埃政權自誕生之初就倍遭仇視。一時間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內外交困。除了軍事上的包圍,反蘇大聯盟的各路勢力廣泛勾結在一起,對於新生紅色政權所進行的顛覆陰謀活動極其猖獗。

反動分子暗殺幹部,襲擊紅軍征糧隊,發動武裝叛亂、消極怠工、破壞生產設備、煽動群眾無所不用其極,白色恐怖氛圍空前嚴重。面對各方反俄反共勢力的瘋狂反撲,蘇維埃不得不將自己曾經深惡痛絕的秘密警察制度從歷史的垃圾堆里翻撿了出來,以「火與劍」的手段對反革命勢力進行回擊。

出於俄羅斯人酷愛組建「XX委員會」的習慣,1917年12月20日,「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緊急成立。它的使命是「在全國範圍內消滅制止反革命和怠工行為,將其積極分子交由法庭處理,同時還進行前期偵查和預審」。這個機構冗長的名字可能不被大家所熟悉,但其俄文縮寫讀音「契卡」絕對是大名鼎鼎。

▌契卡的徽章

在契卡成立之初,其工作要接受司法人民委員會、內務人民委員部、彼得格勒蘇維埃主席團的監督,逮捕令必須由司法人民委員簽署才能生效。這種體制有效控制了契卡的權力,但從另一面看也束縛住了肅反工作者們的手腳。在敵人顛覆破壞活動愈演愈烈的1918年,迫於壓力的蘇維埃開始放開了限制。2月23日,契卡發布了通告,認為全俄肅反委員會以前過於寬大仁慈,「在革命危急時刻,對於反革命分子、間諜、暴徒、流氓、投機商人和其它寄生蟲,除了在犯罪地點就地無情消滅外,沒有別的鬥爭方法」,自此契卡擁有了不經審判便可對專政對象執行槍決的權力,一頭猛虎被放出了籠子。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動亂時期,宵小之輩不會感激誰的寬大,也不會在乎什麼法律,他們最害怕的就是鐵腕。在黑暗中經過敵對勢力周密策劃,環環相扣的陰謀詭計往往適合用簡單暴力的手段快速化解。1918年,針對布爾什維克的暗殺風潮在8月30日列寧遇刺重傷那天達到頂峰。憤怒的蘇維埃政府在9月5日通過了《關於紅色恐怖》的法令,契卡充當了「紅色恐怖」的急先鋒,進行了一系列針對社會革命黨人、貴族階級的代表、金融階層、舊沙俄軍人的嚴打。以逮捕、關押、強制勞動、處決的方式快速穩定了國內局勢。

▌刺殺列寧的芬妮?卡普蘭

▌卡普蘭刺殺列寧現場還原圖。1.列寧所在的位置;2.被子彈擊中並倒下的一名工人的位置;3.司機斯捷潘.吉爾,他目擊了槍擊;4.兇手由此位置向列寧開的槍

陰暗的審訊室,潮濕的地牢,叼著莫禾煙的特工,穿著皮風衣的行刑隊,鮮血淋漓的牆根,一具具全身赤裸、前額帶著彈孔的屍體,這類畫面幾乎就是當代西方文學影視作品中對於肅反委員會的全部印象,敘事套路比樣板戲還要固定。這種有意無意誤導形成的固有印象讓很多人忘記了契卡實際上是紅色蘇維埃的諜報單位,搞肅反只是副業,對敵對勢力進行情報戰才是其本職。

▌契卡工作人員的工作證

在與國內白軍勢力的鬥爭中,契卡人逐漸意識到國內反革命活動的猖獗與國外勢力的支持密不可分。在契卡特別處處長會議上,明確指出了國內反革命活動受到國外領導,各路白匪在國外進行隨心所欲的、不間斷、系統的活動的影響,所以契卡有必要將戰線延伸到國外。

1920年,契卡在特別處編製內成立了一個新部門——國外科,專門負責對外情報活動。國外科工作細則規定,凡是與蘇聯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必須在各駐外代表處設立情報站。對於那些沒有與蘇維埃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則以秘密派遣特工人員的方式進行情報收集。

到了1920年12月,全俄肅反委員會主席捷爾任斯基發布了關於組建契卡國外處的169號命令,國外科正式由特別處下屬單位升格為平級單位。同時國外處還成為契卡與外交部、外貿部等外事部門溝通的唯一管道,可見契卡對於國外處的重視程度。

▌捷爾任斯基(居中者)

因為在十月革命後蘇維埃很快與德國媾和簽訂了布列斯特條約,兩國快速地建立起了外交關係,第一個特別處情報站就建立在德國。並且以這個情報站為中心指揮著對法、奧、英、意等國的情報收集。在二十世紀20年代初,這個情報站獲得了諸如彼得留拉匪幫動向,法國間諜在喀琅施塔得的行動,歐洲各國對熱那亞會議態度,反動勢力陰謀對熱那亞會議代表進行暗殺等重要情報。

此後,許多國家相繼與蘇維埃建立了外交關係,契卡國外處情報站的數量越來越多,觸角遍及各國,為了加強管理,國外處處長特里利塞爾把駐外站分成6個區,即北方區、波蘭區、中歐區、南歐與巴爾幹區、東方區與美洲區。

駐外情報站的紛紛建立,理所應當地成為了契卡展開對外行動的堅實保障。契卡的肅反工作者們曾經憑空編造了一個所謂的「俄羅斯保皇組織」,用以對流亡國外的白匪團體進行釣魚執法,行動代號「托拉斯」。1921年,隨著國外處工作的順利開展,這個虛構組織亮相的條件得以成熟,逐漸為人所知。由反間諜處特工亞歷山大?亞庫舍夫所扮演的「俄羅斯保皇組織」成員順利與境外的「最高保皇協會」、「俄羅斯軍人聯合會」兩個反動組織接上了頭。以此為媒介,契卡反間諜處的特工們開始不斷滲透到那些國外白匪組織中,誆騙這些組織成員回國自投羅網,順便還捎帶引誘一下芬蘭、波蘭等國的情報間諜。這些人的卧底行動是如此成功,據記載至少有8位喬裝的蘇維埃敵工人員獲得過情報機構的獎勵。

在蘇維埃政權建立初期,全俄肅反委員會的確是蘇維埃對付反革命勢力的一隻鐵拳,它以細緻果敢的作風乾凈利落地粉碎了國內外反動勢力針對紅色政權的一次又一次陰謀,對紅色俄國所作出的貢獻絕不容忽視。但是,在唯物主義辯證法中,任何事物都是有其兩面性的。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他聞名遐邇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提到過一首名叫《小蘋果》的歌曲,裡面有句歌詞是「嘿,小蘋果,你往哪兒滾,滾到肅反委員會的院子里可就出不來啦!」這個反間諜機構的那種連自己人都害怕的威武霸氣可見一斑。「盧比揚卡的地下室」在某個特定的時期會讓人想想都渾身哆嗦。

▌哈爾科夫契卡總部外的萬人坑

在革命危機時刻,蘇維埃政權的領導人們果斷下放權力,使得肅反委員會放開手腳對付國內外一切階級敵人,這種措施對鞏固革命政權確實起到了很積極的作用。但是,這种放權只能作為非常時期的非常辦法,當局勢緩和後,蘇維埃沒有及時地將肅反委員會那種生殺予奪的大權收回,一些領導人因為嘗到了鐵腕專政的甜頭,放任這種狀態的延續,忽略了法制才是治國的根本。

在捷爾任斯基時期,因為部門領導的正直垂範,契卡的肅反工作者們尚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但是在這之後呢?當一個具備對內行使專政權力的情報機關失去法律與制度的約束,淪為少數人手裡的暴力工具時,必然會發生畸形膨脹,成為一頭可怕的怪獸。緬任斯基、亞戈達、葉若夫、貝利亞、梅爾庫洛夫、阿巴庫莫夫等等一長串名字,幾十任領導,有幾個流芳百世?幾個能得善終?契卡特工那種陰森森的銀幕形象並不完全都是歪曲,大清洗時代政保總局所犯下的罪孽更是被後來的蘇聯政府所蓋棺定論的,歷史恥辱柱上永遠也洗不掉那些兇手的名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戰鬥的民族出了一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女狙擊手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傷亡最大的戰役
合眾為一,小考南北戰爭時期美國軍事勳章
這部俄羅斯眾籌拍出的電影對戰爭的真實還原度吊打「抗日神劇」
不列顛空戰,二戰德國空軍遭受的首次重大失敗

TAG:戰爭事典 |

您可能感興趣

普京曾在這裡服役,歷史材料還原真實的契卡,創始者不是俄羅斯人
他是抗日英雄,在蘇聯肅反期間,被蘇軍契卡帶走,在也沒有回來
契卡首任領袖是個狠角色,斯大林將其視為政敵卻不敢動他分毫
DJ大神艾維齊的秘密女友契卡模特訴說痛苦,稱A神與自己兒子相處很好
最愚蠢的契卡領袖,倒台後哀嘆:我忠心耿耿卻什麼都沒得到
由審判官變成死囚犯:契卡頭目雅戈達的最終下場
鉤沉:007與刺殺列寧、契卡與伯爵夫人
美陸戰隊最後一型活塞式直升機——西科斯基 H-34 契卡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