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敦刻爾克大撤退創造了奇蹟,但希特勒怎麼會「放走」33萬英法聯軍?

敦刻爾克大撤退創造了奇蹟,但希特勒怎麼會「放走」33萬英法聯軍?

作者:射聲校尉

1940年5月末的英吉利海峽,上千條各色各樣的船隻向著敦刻爾克方向前進,有維修船、拖駁船、小型護航船、掃雷艇、拖網漁船、驅逐艦等等。

這支船隊的船員由銀行家、牙科醫生、出租汽車司機、快艇駕駛員、皇家海軍士兵等組成,迎著德國人槍林彈雨和硝煙烈火,在漂著沉船的海面上穿梭。明知前方是地獄,他們也毫不畏懼。

敦刻爾克海岸上,一行行黑沉沉的士兵隊列仍保持著完整的隊形,在軍官的帶領下趟水走向近岸的小船。炮兵不停地開炮,炮聲轟轟,火光閃閃,天空中充滿嘈雜聲、高射炮聲、機槍聲,皇家空軍的飛機和納粹的飛機激烈交火,不時有飛機墜落。

海灘上英軍士兵向德國轟炸機射擊

從5月26日到6月4日的10天內,這支船隊總共救出33.8萬人,創造了舉世震驚的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

然而, 凡事有果必有因,敦刻爾克的結局,幾乎是從二戰開始那一刻就註定了的。

布局

無論是從雙方領袖的戰鬥意志還是從戰略戰術上,德國都佔盡優勢。

希特勒野心勃勃,早在三十年代就顯示出來。後來他陸續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並與蘇聯瓜分了波蘭,極大地提高了其在國內的聲望。通過黨衛隊獨裁和強大的宣傳機器,希特勒完全控制了德國民眾。

入侵波蘭的德軍轟炸機

另一方則是軟弱的綏靖主義者英國首相張伯倫和法國總理達拉第。他們長期消極備戰,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攻勢計劃,坐看德國人佔領挪威。

1940年3月,達拉第下台,但是仍然留任國防部長。新總理雷諾一上任就發現被綏靖主義者和失敗主義者包圍。1940年5月,張伯倫在戰爭爆發時也辭職下野。盟國政治的混亂加劇了戰備的混亂。

張伯倫與希特勒

戰略上, 盟國方面實施由法軍總司令甘末林擬定的「D計劃」,把主力部署在比利時方向抵禦德軍。其他部隊的大部分部署在南部的馬奇諾防線上,而在中段則自恃有阿登山區天險和馬斯河,只留了戰鬥力較弱的部隊駐守。

普法戰爭中法國人在阿爾薩斯方向吃了德意志一記左勾拳,一戰中在法國北部吃了一記右鉤拳。二戰前,法國人自認為在阿爾薩斯和洛林部署了最堅固的盾,在法國北部拿著最銳利的矛,卻在中路留下致命的漏洞。

這一部署,正中希特勒下懷。因此戰爭從一開始就勝負已分。

德國起初依照一戰前的「施利芬」方案制定「黃色方案」,把德軍主力放在右翼,通過比利時去進攻法國。而曼施坦因則向希特勒進言,建議德軍進攻的主要矛頭應放在左翼,以強大的裝甲部隊從阿登森林實施突擊,分割包圍英法聯軍,迅速滅亡法國。希特勒採納了曼施坦因的計劃。

曼施坦因

戰術上,早在1934年,戴高樂在他的《建立職業軍》書中提出建立一支結合機動能力和毀滅性火力,既能夠主動出擊、又能夠出奇制勝的裝甲師理論,但是遭到法國軍界當權派的抵制和無視。

如貝當元帥指出,「坦克和飛機並不能改變戰爭的基本因素,法國的安全還是以要塞加固的綿延防線」。

反之德國迅速建立了一支裝甲部隊和完整的空地一體化戰略,並在波蘭戰役中顯示出巨大威力。

聯軍一方的高級將領年齡老邁,思想僵化。法國方面,1940年時,總司令甘末林已經68歲,接替他的魏剛則有73歲,貝當已經84歲。這群在一戰時期成名的將領,觀念還停留在戰壕戰時代,漠視新戰術和新技術帶來的軍事革命。

聯軍總司令甘末林

開戰之後,他們又陷入悲觀失敗主義,毫無擔當可言。反觀德國,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59歲,曼施坦因53歲,古德里安52歲,都是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職業軍人。

1939年9月到1940年5月間,英法雙方碌碌無為,他們時而想取道挪威、瑞典、芬蘭以進攻德國的側後方,時而又希望通過比利時進攻德國魯爾工業區;甚至有人提出進攻蘇聯高加索大油田,以切斷該國對德國的石油補給。

同盟國領袖們充滿了想像力,直到希特勒發動西線攻勢,才像一盆冷水澆在他們頭上,把他們從美夢中驚醒了。

古德里安

激戰

戰爭爆發前,德軍在西線部署了136個師、2439輛坦克、3700架飛機。

主力A集團軍群64個師位於中路,擔任突破阿登山區的任務;右翼B集團軍群28個師進攻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以吸引英法聯軍的主力;左翼C集團軍群17個師任務是佯攻馬其諾防線,牽製法軍使其不能北上增援。留有27個師作戰略預備隊。

以英法為主的遠征軍共有135個師、3469輛坦克、2000架飛機,其中大部分主力部署在法國北部,準備一開戰就進入比利時。此外,聯軍還可利用英倫三島1000多架飛機支援戰鬥,在兵力上與德軍相當。

戰前形勢

1940年5月10日,德軍B集團軍群進攻荷蘭,西線正式開戰。幾乎同時,法國北部的英法主力立即越過法比邊境火速增援比利時和荷蘭。

當希特勒聽說英法主力已經出動時,興奮地對周圍人說到:「他們正好掉入我們的陷阱!我就是要他們相信,我們仍在執行施里芬的計劃。」

在B集團軍群行動的同時,擔任主攻的A集團軍群以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為矛頭,只用了2天時間便穿越阿登山脈110公里長的峽谷深入法境。

5月13日,德軍迎來關鍵一戰——馬斯河之戰。在德國空軍的配合下,古德里安下午4時突破法軍防線,5月14日下午,他的3個裝甲師全部渡河,隨後攻克了法軍色當防線。

德軍穿越馬斯河

德軍進展之快,完全出乎法國人意料。聯軍根據一戰經驗,認為德國在5月19日之前不會渡過馬斯河,然而德國人僅用4天就渡河成功,絲毫沒有給聯軍反應的機會,通往英吉利海峽之路再無阻隔。

5月15日早上,法國總理雷諾致電丘吉爾:「首相閣下,我們已經被打敗!我們已經輸掉了這場戰役!」

法國總理雷諾

至此,圍繞比利時境內的四十萬聯軍命運,雙方開始了一場生死時速。古德里安一路狂飆西進,甚至引起希特勒的不安,勒令古德里安停止前進等待步兵軍。

但是在倫德施泰特將軍默許下,古德里安率領裝甲軍繼續前進,5月20日在阿布維爾達到了大西洋海岸。24日,又佔領了布洛涅和加萊,離敦克爾克僅10英里。在其右翼的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也已到達格拉夫林運河一線,兩軍對敦刻爾克形成合圍之勢。

然而就在此時,古德里安接到了停止進攻,原地待命的命令。

被包圍的英法聯軍

關於希特勒下令停止進攻的原因,有人說是因為希特勒不希望裝甲部隊遭受太多損耗,有人說是因為希特勒想要手下留情,以換取同英國媾和,有人說是戈林誇下海口,空軍能夠消滅聯軍以至於希特勒改變進攻的主意。真相隨著希特勒1945年自殺永遠被埋葬,但是這一決定卻深刻影響了戰局。

馬斯河防線失守後,聯軍陷入一片混亂。5月16日丘吉爾飛赴法國,丘吉爾問甘末林戰略預備隊在哪裡?甘末林搖頭聳肩,說:「沒有戰略預備隊!」,丘吉爾聽後,簡直傻了眼。19日,甘末林被解職,魏剛接任聯軍總司令。

在意識到局勢的嚴峻性之後,5月19日,丘吉爾命令英國海軍上將拉姆齊在多佛爾設立指揮所,策劃撤退。20日,英國開始登記集結所有1000噸以下的船隻。

為了打破德軍對聯軍和法國本土的分割包圍,英法軍隊5月21日在阿拉斯實施了一次反擊,嘗試打通通向法國本土的通道。不幸的是,他們遇到了德軍日後的名將隆美爾,這場反擊先勝後敗,徹底斷送了在比利時境內英法比聯軍的希望。

阿拉斯戰役

隨著古德里安先後攻克布洛涅和加來,敦刻爾克港成為聯軍唯一的希望。至此,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這片沙灘上。

奇蹟

敦刻爾克海岸上的四十萬大軍,是英國所有的希望。一旦被全殲,英國將喪失當時最訓練有素的部隊,極大削弱本土防衛力量。不僅剛剛當選首相16天的丘吉爾很有可能因此而倒台,英國甚至有可能屈服於德國。外相哈里法克斯爵士為首的妥協派已經提出的向法西斯和談的建議。

英國必須立刻行動,這場撤退中,陸海空三軍外加民眾積极參与,不管是面膚嬌嫩的少年還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不管是家境殷實的中產階級還是衣衫襤褸的窮人都自覺參與到這場事關國運的行動中。

英國緊急制定「發電機計劃」, 計劃在兩天內撤回4.5萬人。57歲的英國皇家海軍中將拉姆齊帶領16人組成精幹的參謀班子,負責組織這場也許是世界歷史上最複雜 、最危險的海上作業 。

拉姆齊中將

從敦刻爾克到多佛爾最短的Z航線,處於德軍大炮射程之內,因此不能使用。另一條短的是55海里長的X航線,可是它幾乎全被英國水雷封鎖 。唯一可用的航線是Y航線 。全程至少有87海里長,但是每次橫渡需要 5個半小時 ,暴露在德國飛機攻擊下的時間過長 。

5月26日 , 英國遠征軍接到總部實施 「發電機計劃」啟動信號,然而當天僅撤出1312人。更加糟糕的是,晚上7點開始,德軍重新開始猛烈進攻,全面合圍敦刻爾克陣地。

5月27日,德國派出空軍,總共投下1.5萬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敦刻爾克幾乎被夷為平地。在此危急時刻,英國空軍緊急出動,以寡敵眾,為海岸上的友軍提供了寶貴的空中掩護。英國海軍也全力以赴,抽調1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和26其他艦艇前來助戰,全天撤出7669人。

英軍撤離敦刻爾克沙灘

由於敦刻爾克外圍英法部隊的頑強阻擊,為友軍撤退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撤退計劃得以延長。英軍第3步兵師師長蒙哥馬利率領部隊緊急機動,在外圍組織防線,抵擋了德軍的進攻。此役成名的蒙哥馬利,回國後被提拔為第2軍軍長,並在日後的北非戰爭中大放光彩。

從28日起,英國採取緊急措施,將倫敦和泰晤士河上的救生艇、拖船、快艇、漁船、駁船、平地船、帆船和遊艇等各式各樣凡能使用的船隻都徵集起來,總數為861艘,這支艦隊被稱為「蚊子艦隊」,撤退人數升為1.7萬人。

5月29日開始,法軍也接到撤退命令,接下來的30、31號以及6月1號,先後撤出4.7萬、5.4萬、6.8萬和6.4萬人,大部分英軍得以撤退。德機在撤退過程中給予運兵船帶來巨大威脅,僅6月1日,包括4艘滿載官兵的驅逐艦在內的31艘船隻被擊沉,此外還被重創11艘。

被擊沉的戰艦

6月2、3、4日三天,每天又有2.6萬名軍人撤退,大部分是法軍。而留在海灘上擔負最後的後衛部隊約4萬法軍來不及撤離,全數被俘。6月4日下午14點23分,拉姆齊宣布「發電機行動」結束。

希望

在這次撤退中,英國有240艘船隻被擊沉,180架飛機被擊落, 遠征軍丟下了1200門大炮、125門高射炮和反坦克炮、6400支反坦克槍、21,000挺機槍、75,000輛摩托、700輛坦克和13萬輛汽車,但是,卻撤出336,427人!

誠如丘吉爾所言:「我們不要把這次救援說成是勝利。戰爭不是靠撤退贏得的。但是,在這次救援中卻孕育著勝利的希望」。

丘吉爾發表演講

在敦刻爾克陷落的第二天,德軍對法國本土開始全面進攻,魏剛防線不堪一擊。10天之後的6月14日,德軍進入巴黎。

在德軍法國之戰中,雙方都湧現出一批傑出的將領如蒙哥馬利、隆美爾、古德里安等,他們在日後深刻影響了二戰乃至世界格局。

總而言之,敦刻爾克大撤退不僅保留了英國陸軍的精華,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保住了英國這一西歐最後的希望。英國的存活,為日後盟軍反攻歐洲提供了基地和橋頭堡,而這批從敦刻爾克撤退回來的軍人,正是登陸諾曼底的急先鋒。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秦國斬首封爵的標準,總設計師商鞅自己能做到嗎?
清王朝的兩支新軍,正是甲午慘敗後晚清軍事改革的成果
惡有惡報!發起盧溝橋事變的日軍一木支隊是怎樣覆滅的?
殲滅戰很難打,但秦將白起為什麼能多次得手?
有了普魯士的這個偉大創造,戰爭才從藝術走向了技術

TAG:冷熱軍事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敦刻爾克撤退,希特勒為何要放走34萬英法聯軍?給各國提了個醒
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為何要放走30萬聯軍?原因讓人沉默
33萬英法聯軍9天絕處逢生,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希特勒故意放水?
敦刻爾克大撤退,33萬英法聯軍9天奇蹟逃生,要多謝希特勒豬隊友
敦刻爾克的大撤退,為何希特勒沒有繼續大規模的進攻英法聯軍?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聯軍為何全身而退,只因希特勒一個錯誤命令
敦刻爾克大撤退,33萬士兵9天奇蹟逃生,竟是希特勒故意放行?
希特勒為何下令停止進攻,英法聯軍敦刻爾克成功大撤退
敦刻爾克撤退後,希特勒為什麼不全面佔領法國?
敦刻爾克大撤退,放走聯軍34萬人,德軍上下都很滿意
11天,英軍40萬精銳怎麼會被德軍逼成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不撤退」——維拉將士這樣重挫納粹德軍!
敦克爾克的大撤退,真的是奇蹟嗎?
德軍距敦刻爾克只有10里,為何突然停止,等英法聯軍安全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成為希特勒人生的污點,當時的希特勒在想什麼?
敦刻爾克大撤退,德國為什麼沒有給到致命一擊?
敦刻爾克撤退之後,英國人幹什麼去了?
一戰中可與敦刻爾克大撤退媲美的行動!12萬聯軍完美撤出半島!
《敦刻爾克》撤退史上的奇蹟
德軍的「敦刻爾克」,西西里島大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