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不是怪物

我們不是怪物

刷微博的時候,看到了一個短片。一個蒙住自己雙眼的男人站在十字路口,張開雙手。他的衣服上寫著:「我是同性戀,可以給我一個擁抱嗎?」

然而和想像中應當出現的場景迥然不同,長長的鏡頭裡,只有極少部分的人選擇漠視,剩下的,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擁抱。

如果,我不是知道這樣一個群體究竟遭受著怎樣不公的待遇,我幾乎會被這個視頻感動到,以為離消除對他們的歧視又近了一步。

01

長久的歲月當中,社會主流意識早已把同性相戀定性為違背倫理道德的行為,男女相愛的人們才是性取向正常,而性別相同卻墮入愛河的他們就是性取向異常。

這條定理幾乎被人們默認了。在街上看見男女情侶甜蜜就會驚叫被撒了滿嘴的狗糧;看見一對百合在街上親昵會認為她們是閨蜜,一旦她們親吻,就會將臉撇回覺得噁心;看見兩個男的拳捶胸口會想他們應該是好哥們,但下一個十指相扣的動作你就想要豎起中指。

可每個人的戀愛都是用心經營的,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為愛情付出了多少。每一對戀人都是不完美的,可每一對戀人都應該被人們羨慕,因為他們有勇氣為自己愛的人站出來給予他們平等的對待。

《鹽的代價》里有這麼一段話:「我好像愛上你了,也覺得現在應該是春天了。我希望陽光照在我頭上,像音樂一樣跳動。我想到像貝多芬的太陽,像德布西的風,像史拉汶斯的鳥鳴聲,可是一切的節奏都是我的。」

這是特芮絲對卡蘿的深情告白,她很興奮,很膽怯,就像孩子得到了心愛的禮物一般珍惜它。

小說的作者是一位女性同志,她愛上了一個可愛的女郎,但遺憾的是現實生活里沒有小說中幸福的結局。

在那個男權主義的時代,作者不敢用自己的真實姓名寫作,不敢表達自己的愛意,不敢告訴這個世界內心的真實情感。

一旦曝光了,丈夫的毒打只是開胃菜,社會的毒論會把這點滴的快樂淹沒,更甚者,她會遭到上層社會的裁決。

當一個人把內心最重要的事情壓抑的久了,不能一吐而快之時,思如泉湧,筆下生花。那種禁忌般的感覺,小偷小摸的刺激,永遠無法見光,無法掙脫束縛。爾後,為了更加接近虛擬的美好,掙扎至死。

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魔力?也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

02

世俗的眼光不是說不屑一顧就能真正辦到的。

認識的一位同志,他說,他自己可以不在乎一切世俗的束縛,可是他的父母在乎,他的朋友圈在乎,這壓迫得他不得不託起情感的包袱。

愛情是情感之一,可是他還想同時擁有其他的感情。

後來,他拖著自己的病腿(出櫃時被父母狠心打的)尋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伴侶,雙方父母僵持了好久,有一次他的愛人聽說他禁食反抗,立刻從他們家三樓陽台翻過去,認真地告訴他:「我們的生活還很長,可是你得有你自己的生活,有你自己的圈子,飯要吃,生活也要過。」如今兩人在父母的見證下辦了一個小婚禮,日子也算好。

近代以來,國外的教育比中國開放得多,在同性關係這方面做的教育比國人好,這也是為何中國同性戀者比外國同性戀者經歷更多的磨難的原因之一。

國人一聽見同性的話題會直接聯想到艾滋病聯想到死亡,直接將他們視為將死之人,污穢之人。

反觀大多外國人,他們會比較很淡定地接受,而他們在實際行動上表達的更加透徹。

正確使用保護措施保護自己的愛人,無論男女,不會過多在意別人的眼光(當然,這時候指的是現代,美國頒布同性婚姻法之後更是如此)。

世俗的眼光是從古近代開始有的,曾經同性戀被視為一種精神病,國外有各種各樣的方法懲罰這一類罪惡之人,來表達鄙視唾棄的更高境界。

隨著時間的過渡,國外的大量研究將其從精神病除名,為其正名,直到現在依舊有研究在支撐著同性戀的合理性。

國內少之又少的人敢當這個吃螃蟹的人,即使有反抗的聲音也大多是借鑒的國外同性戀合法研究,就像是拿著別人家孩子的作業告訴父母這是我寫的一樣不被相信。

可以這麼說,到現在為止沒有大規模的正統的同性戀合法研究在中國,研究者們害怕的不是自己首先被世俗的眼光吞噬,而是這項研究被中國這個社會所埋沒,如果真的到了那個時候,同性合法化的來臨會更加遙遙無期。

03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異性相吸同性相斥這個定律從磁鐵中延伸到人類本質追求的愛中呢?

為什麼不能把同性戀和異性戀平等對待?

中國的父母為什麼大多數不能接受?

李銀河博士在《同性戀亞文化》第一章講的是為什麼要研究同性戀這一社會話題。

這個問題不言而喻,因為中國已經存在了這個社會現象,我們不能夠逃避擺在發展面前的難題,不能還像以前一樣壓倒性的貶低它,淹沒它。

在中國,將近7000萬的人是同性戀,他們有可能就是你身邊的親人,孩子,或者往遠的方向說,自己將來的孩子可能會有這一傾向的時候,那時候身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面對?

這就是為什麼要在中國開展同性現象研究的驅使動力。不是為一個新事物安上舊帽子,而是為一個長遠存在的現象做普及,讓這一個灰色群體能夠被大家熟知,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只是愛的人剛好和自己性別相同罷了。

現在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嚴肅問題,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同性戀和異性戀在現實社會中無法平等看待。

舉幾個現在較為火的例子,文學界耽美小說有所成就,可一旦作品被言情小說作者偷天換日,就算告法庭說他們侵權也沒有任何維權的說服力,這算是一種無聲的歧視把。

鵬程印象,鋒芒文化等公司拍攝的電視劇電影在給這個尷尬的同性文化社做普及,可以說是清新的不能在清新了(因為不清新的直接被廣電砍掉了)。

廣電迫於過多的受眾——反同群體的壓力,將其作品封殺,不遺餘力。說的難聽點,這不是在將我們的社會退化嗎?

不敢面對現代存在的問題,墨守成規,繼續讓封建思想蠶食。這和古代父母包辦婚姻的本質是相近的,都是逼迫著人們走向鄉間腳印多的「正確道路」。

04

傳宗接代是終身大事之後的大事,因此不能存在這些黑暗中的人們,可是現在科學發達了,有資本的人可以做合法代孕解決這一問題,父母們仍是沒有好臉色。

因為有資本的大多數都去同性合法化國家過日子了。就算有,下一代的孩子健康問題,教育問題又被父母承包了腦門子,父母們認為自家根正苗紅的娃娃長歪了長殘了,不敢相信他們的生活會和正常夫妻一般和諧美好。

這也略微帶有一些父母溺愛寵愛孩子的意味:想要為承擔他們一生的問題與責任,幫他們做出一切合乎常理的決定。

對於同性文化的不接受不認可說到底其實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擔憂,他們有時候會不清楚自己對同性戀的看法,但他們唯一不變的看法是,不能讓自己這個獨一無二的孩子吃虧了。解鈴還須繫鈴人,這話說的不只是父母,還有灰色群體真正的成型。

現在新型父母的觀念在慢慢地為自己的孩子改變。廣州,上海,台灣等地區,都慢慢有同志媽媽的身影。

她們為了自己的同志孩子相親,集結更多茫然的父母,開導他們,感化他們,更多的是指引他們如何與自己獨特的孩子溝通,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更健康更好的家庭的生活。

05

父母的轉變是其中一小步,重要的是是同志群體的改變。

世界上唯一的不變是改變。過去的人們認為同志是地下老鼠,見不得光,他們不配有光。

可他們也是人,也是和情侶一樣希望自己幸福,只是幸福比較特殊。所以同志們也需要改變自己主動獲得幸福。

第一是行為上的轉變,同志亦是凡人,生理需求的異化是從異性行為中模仿的,相同的是負責,異性為孩子為健康負責,同性更多的是為健康負責,這也是最根本的一條。

第二是人與人之間的磨合,這不但是雙方戀人之間的磨合(因為他們要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相互扶持,要直面傳統社會人們的眼光),也是為家族與家族之間的和睦磨合。

從雙方的父母掉下來的一塊性別相同的肉相結合,父母難過與自責是有的,生怕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原因讓孩子走上了不歸路(在他們看來是永無歸途的),身為孩子,「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古言有理,此理是建立在雙方觀點相似卻有迷惘之處的。教責之後,溝通就是和睦的橋樑了。

坎坷不可少,說服更不可少。因為他們內心深處最希望的不是全世界的支持,而是自己至親之人對自己的包容與理解。

這個包容與理解的過程是漫長的,也是最痛苦的。有同性情侶為了自己與伴侶的名字能在九塊錢的本子上蓋章,不惜與民政局打官司。這是同性文化前進的一大步,也是無奈的一小步。

父母們同意了怕孩子受社會的委屈,社會沒有給予相應的容納,他們感覺自己是無能為力的,自己的肩膀不能再繼續為孩子遮風擋雨了。

如果近五十年內不往人大代表聯合申請《同性合法化婚姻》想,從小的方面來說,周圍親人的支持是同志們最大的鼓勵。

美國是選票制,同性戀者發聲過大,全民都要參與合法化婚姻票選。在中國,票子的價值只有默認的,一百萬個失獨家庭的聲音比五千萬同志們聲音會佔優勢得多。

這些苦楚只有我們自己知道,也只有同志們會有深刻的心理體會。稱他們為柜子里的玻璃人,這是很形象的。

他們不會輕易從柜子里出來,一出來,怕第一縷曙光將他們碎滅。若是主動出櫃了,那迎接他們的腥風血雨都將給他們留下抹不去的傷疤,他們有的僅是愛他們的人給予的力量。

承受的住了,未來的社會也許會給他們一個擁抱,承受不住了,日子也要過下去,也要撐到那個擁抱自己的人的到來。

作者:

語霜:語風花雪月,話凌寒飛霜。喜歡隨心而行,隨心而寫。將美好的事物封存於筆下,便是最大的樂趣

#我們終將逆流而上#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有聲 的精彩文章:

七夕,千萬別用這些詩詞表白!

TAG:青年有聲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的愛情還是輸給了金錢 我不怪你 怪我自己沒本事
我們不一樣 我們「非池中之物」
我們不是肋骨
我們不是不愛,而是愛不起
貧窮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我們不得不愛憎分明,畢竟它們也是世界上聰明的動物
是什麼讓我們總是不快樂
放棄,我不是故意,不然能怎樣,我們別無選擇
不好意思,我不笨,我們只是在不同領域的能力不同
別怨孩子不夠懂事,是我們沒有給予機會
就這樣不明不白讓出醫院,是我們太懦弱?
我們都不是好演員 我藏不住喜歡你演不出熱情
為什麼有些動物的肉我們不能吃?
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棒
這不是特效,搞笑我們是認真的
生活很苦,但我們依舊是我們
有些動物可能在地球上過得很慘,只不過我們平時不去關注它們
世界可能不只是我們想的那個樣子
我們真的不能在一起,雖然我也很想你
「我們的愛」可以讓我們無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