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匠劉天生——又一個夏天的故事

銀匠劉天生——又一個夏天的故事

劉天生是個銀匠,我家鄉管這一行叫「打戒指」的。

劉天生可不單會打戒指。他有一個成品展示櫥,一尺見方,兩尺高的透明玻璃雙層小櫃,黑金絲絨墊底,裡面擺滿了他打制的各式小玩意。小櫃里有金戒指,銀戒指,銀溜子。戒指有各式圖案花紋。有松、竹、梅「歲寒三友」。有麒麟,鳳凰,龍鳳呈祥。無圖案花紋的凈面戒指叫「溜子」。裡面還有各式耳環,項鏈,手鐲,小孩戴的長命鎖。長命鎖上鐫著字「莫失莫忘,仙壽永昌」,竟是《紅樓夢》上的詞兒。還有小銀刀,銀制挖耳勺……

我外婆家住的那個小院叫桐樹院,小院呈「人」字形。從院外往裡走,走到李保全家門口路就分叉了,劉天生家就在「人」字那一撇上。經過他家,再往右拐,隔著條巷子,是公共廁所,所以我常打他家門口過。他家有三間房,不大。臨過道是廚房,靠里是客廳,睡房。睡房西邊窗戶也對著過道。劉天生一家五口,住這三間房,有點緊張。

他家窗外長著棵很大的桫樹。樹桿很粗,筆直地長到天上去,枝葉扶疏。一到夏天,遠遠望去,像一個巨大的綠色傘蓋,不時有鳥在上面歇腳,囀囀嗓子,又「倏」地飛走了。懂行的人說,這棵樹是做大帆船桅杆的好材料。

劉天生為什麼叫「天生」?這有點兒來歷。

劉天生爺爺年輕時頗荒唐,是個浮浪子弟。他不事生產,也不娶妻成家,最喜歡在窯子里胡混。他跟本城「快活樓」里不少姑娘都有交情。祖上留下的一點兒資財也都快讓他敗得一乾二淨。解放後,他不敢再胡鬧,再加上年近半百,余錢無多,就想安安生生過日子。

他聽說以前一個相好過的妓女懷了孕,不知道肚裡孩子的爹是誰,就想自己膝下無子,老來凄涼,沒人養老送終。他就跑去跟那個妓女商量好,孩子一生下來,就抱了回來,盡心撫育,視若掌上明珠。他二人年齡懸殊,就以爺孫相稱,隨他姓了劉,不知其父,故名天生。

劉天生從小就比別的小孩機靈,心靈手巧。街坊四鄰私下議論,私生子就是聰明!劉天生長到十幾歲時,他爺爺去世了。大家看他孤苦伶仃,就送他到街道辦的手工藝製品廠里當學徒。

廠里有個老李師付,做得一手好銀飾。李師付手藝極精湛,但脾氣也很大。劉天生學藝稍有不專心,就用鐵戒尺打手板心。幾年下來,他得了李師付真傳。後來李師付去世,劉天生以乾兒子身份在靈前盡孝。

八十年代初,街辦工廠解散,劉天生出來單幹。那些年日子慢慢好過了,早年手裡存著些金銀的人,想打些首飾戴戴,也敢戴了。有些人藏有祖輩傳下來的首飾,覺得式樣老舊,也想熔了打個新花樣。劉天生手藝好,做出來的東西看著比別人的精緻,遠遠近近,找他打首飾的人絡繹不絕。

劉天生一般上午睡到日上三竿,起來到河邊散散步。中午吃完飯,泡杯清茶,在桫樹底下支起個三尺寬,六尺長的大案,就忙了起來。我夏天常呆在外婆家,一到一兩點鐘,就聽到後院傳來「叮-叮-叮-」的敲打聲,就知道劉天生又在打首飾了。

長夏無聊,有時去廁所尿完尿,我就站劉天生案子邊看他打首飾。他不攆我,也不理我,自顧自地忙。打首飾好看嗎?好看,真好看!

劉天生把銀塊放墊木上。墊木是塊兩尺長剖開了一半的松木。打火機點著了汽油噴槍,「噗」,槍口吐出針形的火焰,藍幽幽的。槍口對準銀塊,銀塊開始變紅,變軟,成了一滴紅亮的小銀球。劉天生小心地端起墊木,把銀水倒進模子里。模子兩塊,每塊有半截紅磚大小,通體黝黑,用大鐵夾子夾緊。稍待片刻,鬆開鐵夾,就掉出為一根中間粗兩頭細的小銀棍。

把小銀棍放細鐵模里,拿鐵鎚使勁砸。砸的時候,劉天生非常小心,也非常使力。右手臂青筋暴出,一錘一錘地掄,咬著後槽牙,那表情好像他牙很疼。「叮-叮-叮-叮」有節奏的敲打聲傳遍整個下午的桐樹院,院子里安安靜靜,「嗖」有時驚飛了樹上的麻雀。

從細模里倒出來,戒指已然成形,特別是圖案花紋,已經很精細了。用挫刀挫毛刺,挫得戒指通體圓潤。挫好了套在一根指頭粗細的圓棍上,用力捳,戒指成了環狀。開噴槍再加熱一分鐘,鑷子夾住戒指,丟進案上一小桶特製的藥水里,「呼!」冒起一片青煙。把戒指撈起來,用舊牙刷使勁刷戒指表面,刷掉剛鍍上的那層白膜,一個亮晶晶明晃晃的銀戒指現在眼前。

劉天生把戒指戴在手上試試,大小合適,又對著陽光看看花紋細部,挺好!他鬆了口氣,端起案子邊的茶,一飲而盡。拍拍手上的銀屑,長長吐了口氣,頗有點提刀四顧,顧盼自雄的得意勁兒。這真是一出好戲,我看得出了神,半張著口,涎水流到嘴邊才察覺,用袖子擦擦。有時我一看就是小半天,在劉天生的案子邊上,消磨了很多個夏天寂寞的下午。

劉天生打首飾進項有二:一是加工費,明碼實價,老少無欺。二是火耗,這裡面學問就大了,油水不少。有些老戶,家裡傳下來有金磚,銀匠行里稱之為「黃魚」。劉天生一接到這樣的活兒,就把案子擱裡屋里打。一條「黃魚」收拾下地,除了加工費,總要落個五六克金子。一克金子一百多塊,一斤豬肉幾塊錢,劉天生家日子,過得不賴!中午從他家廚房窗口過,常聽到新鮮蔬菜倒進熱油鍋的聲音,「嗤啦!」也常聞到蓮藕燉排骨湯的香味。

下廚的是他老婆。劉天生老婆長得不醜,就是一天到晚蓬頭亂髮,好像就沒梳過,衣服穿得鬆鬆垮垮,一副睡眼惺松的樣子。讓人看到她就提不起精神。劉天生則中等身材,方臉,眼睛極有神,也透著精明。他髮際線很高,額頭油亮,頭髮後背,一絲不亂。平時里不衫不履,常趿拉著鞋,自有一股蕭散的意態。雖是匠人,也算一方名士了。

有人替劉天生覺得委屈,覺得他老婆配不上他,旁人說,咳,您這不是瞎操心不是?好漢無好妻,古來通例!

劉天生口才便給,院子里閑人聚談,劉天生一來,就「包場」,都聽他講。他說話不緊不慢,娓娓道來。又見多識廣,添油加醋,大家都愛聽他「白話」。

劉天生還愛趕潮流,他是院子里最早買摩托車的。晚上看到他騎著「嘉陵」摩托時院子。車頭大燈打開,一道光柱又直又亮,直晃人眼。排氣管發出「突突突」的吼叫聲。那時電視里正放《西遊記》,一看到劉天生騎著摩托車進院,院子里小孩就喊:「避水金睛獸來嘍,避水金睛獸來嘍!」

劉天生會打麻將,會寫毛筆字。誰家有個婚喪嫁娶,請他寫字,他很樂意,字是柳體。有一陣,政府鼓勵沿岸居民開墾河灘上的荒地。劉天生佔了一畝多地,種油菜。到三四月份,河灘上的油菜花金金黃黃一片。同樣的種子同樣的地,劉天生的油菜硬是比周圍別家的油菜結籽結得多,他很得意。晚上偶爾帶上笛子,坐在他的油菜花地里吹上一曲。那笛聲悠揚,婉轉,在傍晚的河風中傳得很遠,引得不少在河堤邊散步的人駐足細聽。

劉天生人到中年,諸事順遂,就一樣,兩個孩子不大成器。他兒子劉軍,有乃父之風,也想當個名士。劉軍二十齣頭,沒個正經職業,他也不想按部就班地老老實實上班。整天在街上晃蕩。院子里老頭們打牌三缺一,就叫他來湊一角,他倒挺樂意。

女兒劉紅,比我大四五歲,小時候是個黃毛丫頭,人很乖巧。長到十五六歲,女大十八變。夏天到河裡游泳,她總穿一套鵝黃色泳衣,身材豐滿,勻稱,一身細皮白肉,陽光下白得耀眼,胸部把泳衣頂得高高的。游水時,她舒展雙臂站在岸邊,「嘩啦」跳進水裡,輕盈靈動,似一條魚。堤岸上的閑散社會青年不住地朝她身上瞟,像饞嘴的貓。

九十年代初,劉天生開始有點走「背」字。本城裡開了幾家金銀首飾店,這些店都資本雄厚,開在鬧市。玻璃櫃檯里陳列的首飾琳琅滿目,做工也新潮,價格合理。還可以以舊換新,兼收購兌換金銀。人們買首飾,改舊首飾,漸漸地都往首飾店裡跑。像劉天生這種個體戶銀匠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上初中後,功課忙,我回外婆家的次數少了。偶爾在桐樹院,遇到劉天生,他有點不復當年風采。說話中氣沒那麼足,笑起來也不再豪氣干雲,鬍子拉碴的,額上的抬頭紋很深。他老婆也好像更邋遢了。

有一次,院子里幾個老頭打麻將,我閑得沒事在桌子邊觀戰。郭老頭打張幺雞,他報牌時不說「幺雞」,報一句「劉紅」,周圍看牌的人哄然大笑,像是都心領神會,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後來舅舅偷偷跟我說,你不知道啊?劉紅去南方去了,當「雞」去了!

我怔了怔,劉天生家這幾年不比以往,日子過得是有點緊,但也斷不至於到讓女兒走這條路。女兒當了「雞」,劉天生不知道嗎?能不知道嗎?這事看來是真的,方圓幾里的街坊鄰居都知道了。知道是知道,大家倒也不把這太當回事,只是當成個樂子,背著劉天生,常拿出來說笑一番,也就罷了。

也是活該出事,又有一天打牌,劉天生在場。有個冒失鬼,打「幺雞」,脫口而出報了個:「劉紅!」劉天生臉騰就紅了,像剛喝了酒,朝著那人的腦袋一拳就搗了過去。兩人廝打起來,劉天生的白襯衫上斑斑點點,見了血。

劉天生還是不撒手,不依不饒,再打要出人命。院子里幾個棒小伙把他們拉開了。劉天生被架走時,死命掙扎,嘴裡吼:「我操你媽個屄―――我媽是雞,你說我女子也是雞―――我操你先人……」 罵聲很悲憤,小夥子們把劉天生拖出好遠,他的叫罵聲還遠遠過傳過來。

幾年以後,舊城改造,桐樹院也要拆遷了,院子里劉天生一家是最早搬走的。劉天生把他家門口那棵大桫樹砍倒,當柴火拉走了。有鄰居感嘆,樹真是棵好樹,好材料,只是沒趕上好時候,也長錯了地方……

很多年過去了,我偶爾回小城,再也沒遇到過劉天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夏天 的精彩文章:

夏天就快完了,還有這麼多美麗動人的穿著搭配,你都試過了嗎?
一句話 | 再見,夏天 (當年回答過這個問題的人,還記得嗎?)
【故事】夏天的味道
環球園藝之旅——南半球的夏天,悉尼花市裡的驚艷
夏天這麼穿清涼又有氣質,紅髮美女的透視條紋衫

TAG:夏天 |

您可能感興趣

銀匠放生一隻黃鼠狼,他家從此過上了好日子
銀匠述說銀器事
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集村就在貴州,還有遠近聞名的銀匠村
90後小伙隱居深山6年做銀匠:孤獨,是一場寂寞的修行
這個女子賣藝出身,前夫是銀匠,後來成了史上唯一穿過龍袍的皇后
老銀匠 女王范
清朝的銀匠用「砒霜」製造銀元寶,50兩一枚,不但好看價值也高!
清朝的銀匠製造銀元寶的古老方法,50兩一枚,不但好看價值也高
這個鮮為人知的村落 180戶人家有200個銀匠
閃耀與悠揚-禾庫苗族老銀匠訪記
韓國著名銀匠朴明圭作品之梨形金壺
銀匠因家貧將妻子賣入王府,結果妻子當上皇后,銀匠則變身為國舅
神秘銀匠部落里的集會
大涼山深處有-祖傳打銀匠
雲南白族銀匠西藏「敲敲打打」二十餘載
他將妻子賣掉,妻子成了皇后,自己也從銀匠變成了將軍
風物博考 裝銀匠
英國銀匠Miriam Hanid的作品與製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