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在牛津讀哲學和物理?
15歲隻身赴英求學,費盡千辛萬苦選擇了頂尖大學裡錄取率僅12%的專業,從牛津畢業後便投身於教育行業。為眾多親友答疑解惑後,她的思路越發清晰:選個好專業,其實是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專業。那麼如何才能找到並堅持自己所愛呢?閱讀熱情、溝通意願和學術熱愛,是她的三大「法寶」。
文:羅賓圖:羅賓提供
」
「你是牛津大學畢業的呀?真厲害!」
「過獎過獎…」
「那你是學什麼的?」
「物理和哲學…」
「呃,什麼?」
「物理和哲學…」
「……」
每次談及我選的專業,大家都有一肚子的迷惑,所關心的問題自然是,這是什麼專業?好畢業嗎?畢業好找工作嗎?以至於有時,談論我的專業都成了一個很好的破冰話題。
那麼,15歲隻身赴英求學,費盡千辛萬苦選擇了頂尖大學裡錄取率僅12%的專業,只是為了博取一個能引起話題的機會么?答案顯而易見是否定的,但如果我的選擇能拋磚引玉,讓大家有機會去更認真地談論關於選擇專業的點點滴滴,便未嘗不是意外之喜。
帶著初中起就有的執念,畢業回國以後我選擇了教育行業。接觸了不少家長和學生後,我發現,因為留學行業的宣傳,很多人認識到了「自主閱讀」、「批判性思維」、「認識社會」等概念的重要性,卻並沒有辦法把這些技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至於雖然大家都認同「選擇一個好專業會直接影響今後的人生」,待到實際選專業時,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不知如何下手,匆匆選擇一個別人口中的「好專業」了事,讀了才發現各種不適應。因此我總是逮著機會就拿自己做例子,希望能幫大家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專業。
閱讀熱情是認識世界的第一步
先說說我的故事吧。
可能大多數人來說,選擇物理相對還好理解些,哲學就完全摸不著頭腦了。
為什麼選哲學?因為熱愛。
我從初中開始就是個很喜歡胡思亂想的小孩。我相信每個人在一生當中,或早或晚地都會思考最通俗、也是最本質的那些哲學問題,即「我是誰」、「死亡是怎麼回事」、「個人意識是怎麼回事」,等等。這種考慮大多始於青春期,終結於無處尋找認同感的苦悶,在之後的人生里,一旦碰到挫折,就時不時跳出來惡作劇。
我比較幸運的地方在於,由於愛看閑書,在有困惑的時期及時接觸到了哲學書,才意識到自己腦海中的「十萬個為什麼」並非僅僅青春期孩子的胡思亂想,而是一種正經(proper)的思考,從而建立了我的第一個人生目標:要考復旦大學哲學系。至今還記得當年看的那本書有個非常通俗的名字:《七天讀懂哲學》。說起來,在如今這個短、平、快的時代,市面上充斥著各種各行各業的速成書籍數不勝數,但當年,我著實花了好一番功夫才遇見了這本書。
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一點:我的幸運,不在於恰好看到了這本書,而是擁有持續的「閱讀熱情」,後者才是我開啟人生新大門的根源。「閱讀熱情」指的是能夠從「閱讀」這個動作里獲得愉悅感的能力,這跟通過每天在讀書app上打卡獲得的滿足感和一周刷完N本書的成就感都是不同的。隨著信息的爆炸,「閱讀熱情」獲得了「讀書」之外更廣泛的含義,它可以是閱讀書,也可以是瀏覽網頁,甚至是跟人討論、觀看線上課程……即,「獲取信息」並為刷新對世界的認知而感到快樂。
「閱讀熱情」是孩子自主認識世界的第一步,而理解自己在這個社會的位置是為人生定位的第一步。在做出專業選擇前,當事人得清楚自己對什麼比較感興趣,而這些興趣又可以跟什麼專業、行業有關聯。這些信息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獲取的,必須建立在長期、有意識地完善自己知識結構的行動上。
這一點上,英國高中的氛圍是很好的:比起義務教育管得面面俱到,看個閑書都被人覺得不務正業,英國老師很願意跟學生討論一些看似亂七八糟的話題。我同屆的一個朋友,特別喜歡在物理課上打岔問一些類似「老師,你覺得超人為什麼會飛」的問題,而老師也一本正經地建議他去查查動力方面的問題。後來這個「搗蛋」的朋友去了牛津大學的工程系。
用溝通來解決迷茫和衝突
在樹立了「要讀哲學」這個宏偉理想以後,我不出意外地遇到了重重阻力。首當其衝是父母的不理解。我的父母面對我提出的「十萬個為什麼」,他們的心裡也有「十萬個為什麼」——女兒,你為什麼非要選擇一個這麼冷門兒的專業呢?
雖然開明的父母決定尊重我的選擇,但並弄不懂我為什麼會有這麼奇特的想法,因此憂心忡忡。我便隔三差五地跟他們聊一聊平時的想法,他們也願意聽,漸漸地他們表示:原來你並不是一時腦子發熱,那就去試一試吧。但他們依然擔心純哲學系太過學術,將來不好找工作。我的讓步是選擇了讀雙學科,即加上一個物理,因為物理系的學生非常受金融業歡迎。
當然,事後的經驗證明,這是個給自己挖了大坑的選擇,因為兩個學科一起讀實在太艱難了。得到父母的理解是最不容易的,除此之外我還受到了很多人的勸阻,比如出國後,我英國高中的學術校長,在我告訴他要報考物哲以後,他使用的詞是英文版「呵呵」:interesting.但通過溝通取得理解以後,他給了我莫大的幫助,至今我們還是好朋友。
這就是找到心儀專業的第二個關鍵點了:溝通。不管站在孩子還是家長的角度,都要時刻提醒自己,人的思維千差萬別,你覺得順理成章的事,換一個人可能壓根兒無法理解。
我碰到過一個家庭,女兒從最開始就決定要在英國讀古代史,父母覺得讀個相近的歷史系是「最大讓步」了,還說「媽媽不是不理解你」。我們坐在一起討論了好幾個下午,我都聽明白女兒說的古代史和歷史差別大到什麼程度,母親還在說「但在歷史系你也能讀些古代史呀!」這說明什麼?一來孩子平時太少跟父母溝通,二來,好不容易孩子願意溝通的時候,做父母的根本沒把孩子說的話放心上,沒有換位思考。
互相不理解的結果,要不就是孩子被「盡職」的父母套上一個時下熱門的專業,在大學時代被這些「熱門」專業抹殺一切熱情;要不就是父母看著孩子「一意孤行」,一看到孩子在自己選的那條路上跌了個跟頭,就衝出來說「我都跟你說不要這麼走了吧……」,家庭關係極不和諧。站在孩子這面,如果連最親密的父母都無法溝通,就更無法取得外人的理解,在自己選的道路上,分明成了孤膽英雄,還覺得自己特悲壯。
所以,在考慮專業乃至人生道路的時候,及時溝通是很重要的。
用學術熱愛支撐所有困難
我在國內的時候,多少算個「問題學生」。我的問題就是提問太多。老師好好地講著課,就看見我舉手了;不讓我問,手就一直舉著。現在自己也被人管著叫老師了,換位思考地回想起來,自己那時不懂方式方法,真是挺惹老師煩的。但我那時候不理解「國情」和老師的「苦衷」,就一直把手舉著。這樣一來我跟有些老師的關係自然不會太好,某一老師甚至在被我質疑後,不加解釋地當眾斷言,「你的思維實在是差到家了!別說話了!」這樣的事多了,我就開始認為,以我們目前的教育,還是沒有辦法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跟老師討論,於是打算另闢蹊徑。
從那時開始,我就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查閱各種學校的資料、出國的手續等,從最初的簽證辦理,到出國安頓,再到大學申請期間四處面試奔波,都是我一個人獨立完成的。當然,做這些的時候我的心裡是憋著一股氣的:非要讓那些不看好我的人失望一次!事情做成後,氣自然也平了,回想起來,支持我一路走來的最大動力,還是自己對學科的熱愛。
從開始讀各種哲學入門書起,我就漸漸意識到,自己的興趣在於探索世界更深層次的奧秘。物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來說,致力於從第一原理髮現世界運作的規律,其追求的精確性與嚴密性讓人沉醉。這一點,是我在英國高中里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學習物理後才感受到的,這種「全新的方法」,大部分都是自我探索,而非照本宣科。
而哲學的存在如同一隻不安分的牛虻,不斷質疑科學家的方法和假設,刺激科學界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來尋找真理。學這兩門課,也就意味著要把平時習以為常的觀念全部拋棄。這其實是對腦力無時無刻的壓榨,極其費神。在牛津的四年里,我和其他大部分學生一樣,無數次地想要放棄,但都因不舍對學科的熱愛而苦苦堅持了下來。「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不是一句玩笑,在名校里,更像是心照不宣的信條。
是什麼支持了大家?用招生官和教授的話來說,是學術熱情。
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牛津的一位教授說的:「光憑申請者眼裡閃爍的光芒,我就能知道她是不是真的熱愛這門課。」頂尖國外大學的學習節奏、內容都對學生要求極高,沒有學術熱情的話,很難堅持。所以我總是強調,選專業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歡。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踐行這句話卻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本來,對孩子來說,能找到自己熱愛的專業就不容易,偶爾找到了,還要被各方質疑「這個專業有什麼用」。雖說相比曾經中國人留學只敢選數學、工程和商科的情況來說,如今大家的視野已經開闊了許多,我也收到了很多學生想了解地質、法律、語言學等不同專業的需求,但遺憾的是,來自家長的問題總是「某某專業好不好?就業情況怎麼樣?」
畢業前的我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底氣,但在進入職場以後,親身經歷證明了學校曾告訴我們的話:「大學的目的不是要教會你就業所需的技能,而是快速學習的能力和強有力的邏輯思維。」換句話說,學的是什麼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從中鍛煉的能力。我在參與高中母校成立合作的國際學校期間,得益於本碩教育的鍛煉,將快速反應能力運用在工作中,成了不折不扣的「救火隊員」,什麼活都能幹。後來又出於理想,開設了個人公眾號,其中的排版、繪圖還有各種運營方法紛至沓來,若不是有大學裡每周十幾本書的信息接收速度,想必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再被問到「你這專業能幹嘛」的時候,我便可以自信地回答:「什麼都能幹。」
總的來說,閱讀熱情、溝通意願和學術熱愛是走好從高中到大學這段路的三樣法寶,親身經歷,童叟無欺。出現實用主義焦慮的時候,回想一下愛因斯坦的話吧: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
- End -
羅 賓
選專業實用攻略>>>英系學霸分享:如何選擇英國大學的專業?
點擊展開全文


TAG:菁kids上海 |
※為什麼學物理
※物理學的夙願是什麼?
※物理學理論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物理?
※物理像什麼?
※物理學中的P膜是什麼?
※學物理能做什麼?
※物理應該怎麼學?
※神評論|有中醫西醫,為什麼沒有中物理西物理和中化學西化學呢?網友:西醫有理論?別搞笑哈!
※誰說學物理的都是屌絲?
※心理學與物理學的解釋鴻溝存在嗎?
※物理與數學是什麼關係?
※愛因斯坦是怎樣學習物理的?
※寒假裡,你該如何學習物理、化學?
※跟貓貓學物理
※物理學家和他的「科學詩」
※都說數學是物理學的工具,那物理學能回饋數學什麼呢?
※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為什麼晚年會研究神學?他又發現了什麼秘密?
※在物理學的語言里,「生命」是什麼?
※愛因斯坦:理論物理學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