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十八陵:一座40萬大軍沒挖開,盜賊上山就下雨,人走天就晴
唐朝十八陵,又「關中十八陵」、「關中唐帝十八陵」、「大唐十八陵」,是埋葬在陝西省關中地區唐京師長安周邊的唐朝十八位皇帝陵墓,這些陵墓分布於陝西省富平縣、蒲城縣、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六縣,包括獻、昭、乾、定、橋、泰、建、元、崇、豐、景、光、庄、章、端、貞、簡、靖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可惜的是,這十八座陵墓全部被盜,但有一座被盜17次都沒打開地宮,盜賊一上山就下雨,人走天就晴,千古之謎!
這座陵是唐十八陵中的乾陵,裡面葬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這是一座神秘的古墓,直到現在還披著神秘面紗,因為它的地宮至今沒有打開。
從五代十國到民國年間,乾陵遭到17次盜挖,但哪一次也沒有打開地宮,甚至連墓道口都沒有找到。更奇怪的是,盜賊只要一上山就颳風下去,人一走天就晴。
唐朝末年,黃巢率40萬大軍盜掘乾陵,結果挖出一條40多米深的大溝,卻也沒找到墓道口,此溝後被稱為「黃巢溝」。黃巢沒挖到墓道口,肯定是挖偏了。
五代時,溫韜挖了唐十八陵的17座,最後想挖乾陵,卻沒有得手。宋程大昌《考古編》:「史載溫韜概發唐陵,獨乾陵不可近,近之輒有風雨。」意思是說,溫韜把唐朝十八陵都發遍了,只有乾陵無法接近。當時他帶了數萬人馬,一共去了三次。每次都是大隊人馬一山上,便風雨交加,而他的人馬一撤走,天空立即轉睛。溫韜懷疑自己遭到天譴,於是不敢再打乾陵的主意。
民國年間,孫連仲打著保護乾陵的幌子,率領部隊駐紮在梁山下,而後以實彈演習為名,秘密派出一個師的兵力盜挖乾陵。士兵在山上炸開多處,但卻沒有找到墓到口。就在一個師的兵力湧上山,遍尋墓道口的時候,突然風雨交加,士兵們只好下山。可剛到山下,風雨就停了。如此反覆幾次,孫連仲也害怕了,趕緊率部隊撤離。
乾陵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奇怪的天象呢?有專家稱是梁山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的小氣候,那麼多人同時上山,使梁山小氣候突然改變,從而導致颳風下雨,人一走小氣候恢復,風雨便停了。這樣的解釋有科學根據嗎?現在到乾陵旅遊的人可不少,一天的人流量比溫韜盜墓的人要多吧?為什麼沒有突然颳風下雨呢?所以說,這個現象仍然是千古之謎,恐怕我們無法用現在所掌握的科學知道來揭開。


※清朝這位爺自稱姓朱當皇帝,沒錢自己鑄,聚兵數十萬打下半個貴州
※十大開國皇帝陵:八座被盜兩座死活打不開,一座找不著一座沒人動
※清朝三大紅頂富商:胡雪岩只能排第三,第一位被稱天下第一大富翁
TAG:京津小飛俠歷史空間 |
※湖北這座山最會賺錢,剛上山就500沒了,一般人不敢爬
※民間故事:他上山誤入四維空間,沒想到山中雖半日,世上已幾十年
※老農上山挖到「五花肉」轉身30萬賣出,隔天腸子都悔青了!
※小哥上山裡的竹林裡面挖野味,一條竹鞭上就挖到7個冬筍,賺翻了
※60老漢上山挖野菜,不小心挖到這東西,兒子看到連夜上報!
※他聞香尋酒,連喝十八碗,上山打死一隻老虎,得了個「都頭」
※香港太平山人潮洶湧!排隊3小時,上山5分鐘!登頂後,欲哭無淚!
※男子上山救了白狐,白狐下跪磕頭,十天後,叼來一隻金元寶報答
※此人梁山好漢排名第108,上山之前是個盜馬賊,遭人排擠
※王大媽每天都上山採挖這種野菜來做餡,一天就能多賣出123個包子
※60歲老漢,每天扛一少女上山,跟隨上山發現大秘密
※安徽一農民上山撿到爛木頭,撬開後發現200塊一斤的寶藏
※春天來了,走,上山找白茶!
※梁山上最像內奸的3個人,第三宋江死後得重賞,第一上山害死晁蓋
※兩個大叔上山挖樁,好樁太多挖不過來,最後一人扛一棵下山來
※廈門日光岩:海拔不到百米,山頂站滿遊客,50元只為上山頂拍照
※城裡小伙第一次上山挖冬筍,一挖一個準,半個小時就收穫滿滿
※很多人嘲笑70歲的老人:每天上山敲打石頭,30年後大家才知道……
※一個人上山,玩兩年魔獸(下)
※北海旅行,見山上山,見橋過橋,你會錯過一座500年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