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流水線上的科學:生物醫學研究是否已經成為一門生意?

流水線上的科學:生物醫學研究是否已經成為一門生意?

原文以Don t run biomedical science as a business為標題

發布在2017年7月25日的《自然》全球觀點上

原文作者:Michele Pagano,紐約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和分子藥理學系主任, 也是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Michele Pagano認為,科學應該拋棄流水線心態,重建對質量而非數量的追求。

由於白宮和國會對總統特朗普的預算提案持續爭論不休,美國科學家們又一次陷入了對經費資助的焦慮之中。但更多的錢並不足以創造更好的科學,事實上,科學事業已經因其經費的管理不當而遭受損失。

進入學術界二十多年來,我很幸運,基本上一直都有足夠的經費支持。1993年我從義大利來到美國,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適合開展生物醫學研究的地方。從那時起,我慢慢看到科學轉向了一條令人堪憂的道路。如今人們對科研經費的分配爭論紛紛,是時候來反思一下我們丟失了什麼,還能找回什麼。

圖片來源:Pixabay

1998年至2003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年度預算幾乎翻了一番,從137億美元飆升至272億美元。這令人稱讚的增長按計劃應當獎勵優秀成果,減少科學家們申請經費所花的時間,但它還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

經費的擴充增加了科研人力和銷售給科學家的產品數量,但卻幾乎沒有推動優秀科學成果的產生。它帶來了一種「重量不重質」的科研方式,與科學的應有之義恰恰相反,並助長了一種想法,即科學是一門需要保持每年持續增長的生意。這種科學的「商業化」強調創造就業和成果轉化,損害了思考的自由,而那些通常無法預估的、巨大的科學進步通過自由思考才可能實現。

1993年至2007年,美國醫學和生命科學博士學位的授予數量翻了兩番有餘,達到每年8,000多個。學術機構也在擴張,部分原因是為了得到更多的NIH資助。許多機構新建了研究設施,大部分由資助經費支持,承擔研究的人員通常是那些由「軟錢」支持的、無終身職位的科學家。獲得NIH資金的項目承包商成倍增長,銷售試劑和設備的公司蓬勃發展,商品價格水漲船高。

令人遺憾的是,美國生物醫學大學排名的一項主要指標就是NIH經費總額。在有些時候,這種繁榮可能會削弱科學的質量,因為職位增長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真正符合條件的優秀人選數量。實際結果造成人均經費數下降,經費申請成功率銳減。

2003年以來,扣除通脹因素的NIH經費資助已經下降,這又促使了研究機構剝削大量過剩的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員提供的廉價勞動力。

繁榮-蕭條周期作為商業世界的一個特點,表現為打破穩定。快速擴張之後是超強競爭,促使人們追求數量,因為數量是質量的一個立竿見影的替代品。繁榮-蕭條周期也催生了新的不必要的市場。試劑公司這些獅虎猛獸後面又跟來一群蝦兵蟹將——為了錢而發表假論文的偽科學在線期刊,在異國旅遊勝地舉辦的假學術會議,宣稱教你成功撰寫經費申請書的雞肋課程和指南。簡而言之,每個人都嗅著錢的味道。

這種事態促使許多科學家用儘可能多的錢,開展儘可能少的研究,相比做研究,他們在申請經費上投入的精力更多。而提供科研基金的機構和終身教職評審委員會根據「生產力」來評價科學家的做法,使這種情況進一步惡化——「生產力」這個詞本應屬於商業用語,而非學術辭彙。

科學商業化也扭曲了成熟的出版商。由於「觀點通脹」(claims inflation,指學術界不斷提出大量的研究觀點,見W. G. Kaelin JrNature545, 387; 2017 ),每篇論文必須完整敘述其基礎發現和直接的成果轉化。注意一下 「研究」(study)這一學術辭彙有多頻繁地被「新聞報道」(story)這一新聞辭彙所替代,就知道科學資訊被小報化的程度。

在這種瘋狂之中,出版商想通過抓人眼球的論文收取作者和站點許可證費。同樣地,作者也想在影響力大的期刊上儘可能多地發文,以獲得更多的經費資助,以及隨之而來的工作機會、晉陞和加薪。這造成了危險的利益衝突,我們只剩下一種像注射了興奮劑一樣亢奮的發文形式——做成比正確更重要。當科學變成了生意,重要的就不再是成果的質量,而是是否賣得出去。

重整科學事業的軌道需要多方面的行動,需要克服重重困難。政治家需要明白,創造就業不是也不應該是NIH或任何其他提供科研基金機構的主要目標,此外,基金的分配應該僅僅以價值為基礎,而非地緣政治或利益考慮。研究機構需要根據其原本的學術使命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軟錢」職位。出版商應該少出版一些花哨的「新聞報道」,多傳播一些堅實的科學研究。科學家應該注重科學的卓越和嚴謹,不要一味追求更多論文和經費。

恢復生物醫學學術界和出版界原有的狀態,將不僅為製藥公司及其他人提供免費的數據,更重要的是提供可靠的科學發現。科學不是一門生意,但是以質量為核心,科學可以最大程度地為產業帶來價值。

Naturedoi:10.1038/547381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ature自然科研 的精彩文章:

P<0.005讓你害怕?粒子物理學家投來嘲諷的眼神
用法律阻止學術界的任人唯親,會有效果嗎?
300萬孕婦研究顯示,有睡眠問題的女性更易早產
古羅馬海堤保存了兩千年的秘密,有助於開發自修復的混凝土
時而像液體,時而像固體,火蟻肉身造塔的秘密終於被揭開

TAG:Nature自然科研 |

您可能感興趣

動物醫生:不一樣的醫學之路
醫學和食品科學、生命科學、環境學的關係
法醫學是為未來而生的醫學
暨南大學肺癌精準醫學實驗室誠聘生物化學或分子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博士後
科學家研究發現「細胞粉塵」為再生醫學提供了新的希望
暨南大學肺癌精準醫學實驗室誠聘生物化學或分子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副研究員和博士後各兩名
醫學生連買書都彪悍!學醫的女生更彪悍,醫學生加油人民需要你們
生物醫學工程中的物理化學
誤區解讀:學高職動物醫學專業就只能當寵物醫生?
關於在生物醫學研究中恪守科研倫理的「提醒」
臨床和公共衛生應用型研究是醫學研究的價值窪地
台灣醫學校學生的課程
世界衛生組織將中醫學納入醫學綱要,這意味著什麼?
醫學界的寵物:致命的生物毒液
中醫學的人體生物模型
外科醫生沒時間搞科研,轉化醫學面臨危機!
道醫學堂丨養生和生命的意義
藥學:納米金的生物醫學應用及安全性的研究進展
潛水女生必須知道的潛水醫學
科學與心學,基礎醫學與能量醫學,能看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