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林風眠:素香淡影魂若舞 纖衫飄袂招人妒

林風眠:素香淡影魂若舞 纖衫飄袂招人妒

林風眠 四美圖

2005年,在香港蘇富比(微博)舉行的秋季拍賣會上,林風眠的一幅《四美圖》(69.5×69.5厘米),以 820萬元人民幣成交,在當時頗為引人矚目;2010年11月,林風眠的另一幅《五美圖》(68×68厘米),又在北京傳是秋拍中,以1064萬元人民幣 的高價落槌,創造了林風眠單件人物畫的最高紀錄。據媒體報道,此畫曾以560萬元購入,一年後凈利潤295萬元,年收益率達53%,成為收藏界內外廣為流 傳的一段「佳話」。今天,越來越多的藏家認識到:擁有林風眠的畫作尤其是仕女圖,不僅是一種榮耀、品位和身價的象徵,而且體現了藝術品投資的眼光。

林風眠 五美圖

林風眠原名鳳鳴,1900年生於廣東梅縣,祖父是石匠,父親是畫師。他繼承了祖父鍥而不捨的精神,接過父親手中靈巧的畫筆。1919年,林風眠遠涉重洋,赴 法國勤工儉學,先後在第戎美術學院和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學習和深造西方繪畫,打開了藝術視野。1925年初學成回國,經蔡元培力薦,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 教授兼校長之職。1928年,又創辦了國立杭州藝專,為我國美術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協上海分會副主 席和主席、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77年定居香港,繼續從事藝術創作,至1991年病逝,成為享有國際聲望的中國畫家之一。

林風眠的作品, 早期以油畫人物為主,兼畫水墨山水、花鳥等。代表作有《摸索》《人道》《人間》《生之欲》《人類的歷史》《金色之顫動》《傷鳥》等。這些作品產生於祖國苦 難深重的現實背景,與其青少年時代所接受的民主主義與人道主義思想,康德、叔本華哲學,以及在歐洲留學期間個人生活上所遭遇的不幸有直接的影響。這些作品 充滿憧憬與追求,呼喚友愛和人性。

林風眠在畫山水、花鳥、靜物的同時,創作了大量女性題材人物畫。他對女性之美情有獨鍾,甚至到了晚年,仍孜孜不倦,不斷創新。這些新型的仕女圖就像一群美麗的蝴蝶,為中國現代美術百花園增添了無限生機。

林風眠 《讀書仕女》 作於1978年

寓意之美

林風眠的「新仕女圖」,廣泛吸收西方古典藝術、印象主義和野獸主義的營養,將西方大師的精髓與中國漢唐藝術及民間美術,恍若夢境般地交融在一起,水墨與油 彩、力量與柔情、詩人般的氣質與清醒的理智,在他的探索中凝為一體,從而熔鑄出了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繪畫語言,形成他的獨特風格。在革新中國畫的百年求索 中,林風眠的創造性、開拓性勞動,無疑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林風眠筆下的女性,無論容貌還是氣質,完全不同於中國古代仕女畫或近代「月份牌年 畫」,從古裝仕女到現代佳麗,從戲曲舞台的女性形象到現實生活中的美人,都是那麼純潔、優雅,充滿生命的律動,既有東方女性的古典美,又蘊涵現代女性的韻 味美,展示出迷人的風采,成為中國繪畫藝術獨特的陰柔之美的形象符號。

林風眠 《琵琶仕女》 約上世紀60年代初

事實上,這是林風眠人格魅力的藝術再現,同時也寄託了他的理想之光。這不僅與他的坎坷人生經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也與他的藝術觀念和藝術實踐長期不被人們理 解有關。林風眠筆下的「新仕女圖」,是畫家情感的自然流露,同時也是關於人生、關於藝術的形象詮釋。儘管她們總是帶著淡淡的、隱約的憂鬱,但自然、單純、 真實,猶如一泓山泉,清澈見底,流動著永恆的美妙,令觀者靈魂凈化、情感升華、邪念消失。

林風眠從六歲開始學畫,據他回憶,有一個「貧窮悲 慘的童年」,雖然後來「少年得志」,但一生中的絕大部分時間卻是在孤寂和坎坷中度過的,挫折和不幸像噩夢一樣困擾著他。但是,林風眠卻無怨無悔地把生命的 全部奉獻給了藝術,實現了早年「我個人是始終要以藝術運動為標誌」的諾言。林風眠曾深為感慨地表白:「美像人間的一個最深情的淑女,當來人無論懷了何種悲 哀的情緒時,她第一會使人得到他所願得到的那種溫情和安慰,而且毫不費力。」

林風眠 《裸女》上世紀 80年代

詩情之美

在中國傳統繪畫理念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一個很高、很美的境界。「畫中有詩」並不是說畫中一定要有題詩,畫無詩意,即使題上許多詩,也是索然無 味。「詩畫同一律,天工與清新」。蘇東坡的高論,也許至今仍有指導意義。這「天工」,是指自然、真實;這「清新」就是新鮮活潑,別具一格。

林風眠的畫,雖然也不題詩於畫,只在不顯眼的邊角處,簽名、鈐印了事,但格調高雅、意境清新、內蘊醇厚、詩情洋溢。中國畫的立軸長於表現高遠、深遠之「空」 境,長卷便於展示尋幽探勝的「動」趣,而林風眠「新仕女圖」的這種小幅方形構圖,與西畫的焦點透視相諧,有利於特寫式的近景刻畫,從而使畫面在平衡、穩定 和完滿中具有更單純、更直觀的視覺力度,更有利於畫境的營造和詩情的抒發。

林風眠 《拈花仕女圖》

林風眠筆下多為獨美人,她們或坐或立,或倚或卧,或衣或裸,或晨妝,或撫花,或靜思,或奏樂,沒有高貴、矜持,沒有裝腔作勢,都是那麼單純、寧靜、幽美,寧 靜中蘊涵著動態之美,單純中傳遞著豐富的情思。恰似舊日情人,與你夢中相遇,觸景生情,情景交融,促膝談心,娓娓動聽。

林風眠的「新仕女圖」善於運用獨特的技巧,通過線條、色彩等表現手法,巧妙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和詩意。在各種藝術手段中,線條是最富有概括力的人體視覺形象的基本要素,也是 畫家思想、情感外化的可視性語言,它的起伏、流動,以及粗細、曲直、疏密、快慢、乾濕、濃淡等變化,反映了畫家的繪畫風格和精神意志。

林風眠 仕女

用圓孤線和蛇曲線造型是林風眠筆下的女性有別於其他人物畫家的一個顯著特點。林風眠畫的美人,從瓜子形的臉型到嫻靜的五官,以及亮麗的黑髮,幾乎都用柔細的 圓弧線構成,連雙眼也是形如柳葉的兩條弧線,雖然有時省略了點睛,卻依然「眉目傳情」。林風眠還用蛇形線描繪美人的衣衫,婀娜多姿,質感特強,含蓄而又十 分得體。

林風眠獨特的色彩語言同樣具有強烈的抒情性,他自覺或不自覺地利用色彩對人們的心理作用來渲染氣氛,以表達深刻細膩的感情。

林風眠 仕女

韻律之美

林風眠筆下的「新仕女圖」和傳統中國畫拉開了很大的距離,他採用的表現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化」的,但是,畫面效果和作品所體現的意境,卻又體現了東方 詩意,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審美趣味。林風眠「新仕女圖」的中西結合,就是以中國畫的韻律感為骨幹,畫面中「形」的變化、轉折,服從於韻律的「調度」。正如 吳冠中所說:「他的畫幅多方形,畫中內涵多圓形」,然而「圓中有銳,寓俏於拙,這是林風眠畫面迷人的重要表現手法之一。」

戲曲人物是林風眠「新仕女圖」的重要題材之一。上世紀50年代初,林風眠探索和借鑒西方立體主義的方法,創作了大量以女性為主要描繪對象的「戲畫」,如《紅 娘與鶯鶯》《貴妃醉酒》《白蛇傳》《寶蓮燈》《南天門》等。在林風眠筆下的這些舞美人中,中國戲曲旦角的獨特韻味,得到了深層次的挖掘。那些瓜子形、橢形 的俊秀面容,以及由各種幾何形色塊構成的物飾、道具,通過有機的組合,營造出一種錯綜複雜、具有音樂感的形式美。人們細加研究,就不難發現,《樂伎》中洋 溢著盛唐敦煌壁畫的風采,《霸王別姬》中蘊涵著漢代畫像石的韻味,《水漫金山》中流淌著民間藝術的靈性,這是「純粹的本土藝術」與西方立體主義的表現手法 巧妙結合的產物。

林風眠 仕女

在色彩的運用上,林風眠無疑也是獨創的。他常常把水彩、水粉同墨一起使用,使作品既有較強的色彩感,又顯得色調和諧、沉穩。他的「新仕女圖」最主要是從中國陶瓷藝術中獲取靈感和技術,尤其是得益於宋瓷透明性色澤的純凈及高雅的格調。

林風眠的高明之處在於,憑藉對西方繪畫特別是後印象派繪畫的深刻認識,他用典雅的色澤捕捉一種可望不可及的美,使美人圖中光與色的韻律融會進自己的理想和情趣,具有自然光色所不可比擬的表現力。

林風眠 仕女

林風眠的「新仕女圖」,題材多樣,風韻各異,從無雷同之感。畫中美人體態曼妙,優雅嫻靜;衣裙、水袖,設色隱約、含蓄;美眉、秀髮,運線果斷、疾速、遒勁。 臉面的清晰、明麗與衣衫及背景的模糊、朦朧,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增強了畫面的韻律感,而背景色調左右暗、中間亮,猶如舞台主角在聚光燈的照耀下產生的特 殊光影效果。整個畫面如瓷器般晶瑩、溫潤、精緻,美人形象更顯風韻典雅、光彩照人。

當然,在林風眠的「新仕女圖」中,黑白仍然是「主旋律」,其他色彩則是「和聲」或「節奏」,是豐富主旋律的表現手段。它們相互協調、融會貫通,演奏出一曲震撼東西方的美妙之音。

林風眠 仕女

——————————————————————————————————

每天更新的「書畫藝術收藏清風堂」,微信公眾號:zhouzzq637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藝術清風堂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油畫:康斯坦丁·馬格夫斯基作品選
德國繪畫:你所忽視的時刻 恰恰組成了生活
回到南宋——賞讀《明妃出塞圖卷》
美國繪畫:內心無意識深處湧出的創作
這是油畫還是攝影 考考你的眼睛

TAG:書畫藝術清風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林風眠的純凈
林風眠的柳,在春風中蕩漾
賞荷 林風眠
花若盛開 清風自來——林風眠筆下的荷花之美
林風眠鍾愛的」蛇精美人「
林風眠、吳冠中筆下的秋色
林風眠的裸女最「浪漫」
謝稚柳、陸儼少、黃賓虹、林風眠、姜寶林國畫山水
林風眠的靜物畫作
李苦禪、黃賓虹、齊白石、趙少昂、王震、林風眠國畫花鳥
林風眠與林豐俗的《石谷新田》
春天、國畫、林風眠
吳冠中與林風眠,誰筆下的秋色更迷人
潘靜淑、林風眠、陳竹隱、胡若思、伍啟中、謝之光國畫人物
林風眠作品中的寂寞孤獨感是詩意的
新春佳節,感悟林風眠之美
林風眠:什麼是藝術!
賞畫|看林風眠吳冠中筆下的秋色
陸抑非、林風眠、馮今松、王震、孫菊生、張中原國畫花鳥
木心的詩,林風眠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