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米蘭·昆德拉:輕與重

米蘭·昆德拉:輕與重

米蘭·昆德拉:輕與重

永恆輪迴是一種神秘的想法,尼采曾用它讓不少哲學家陷入窘境:想想吧,有朝一日,一切都將以我們經歷過的方式再現,而且這種反覆還將無限重複下去!這一譫妄之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若法國大革命永遠地重演,法國的史書就不會那麼以羅伯斯庇爾為榮了。正因為史書上談及的是一樁不會重現的往事,血腥的歲月於是化成了文字、理論和研討,變得比一片鴻毛還輕,不再讓人懼怕。一個在歷史上只出現一次的羅伯斯庇爾和一位反覆輪迴、不斷來砍法國人頭顱的羅伯斯庇爾之間,有著無限的差別。

橘黃色的落日餘暉給一切都帶上一絲懷舊的溫情,哪怕是斷頭台。

如果永恆輪迴是最沉重的負擔,那麼我們的生活,在這一背景下,卻可在其整個的燦爛輕盈之中得以展現。

但是,重便真的殘酷,而輕便真的美麗?

最沉重的負擔壓迫著我們,讓我們屈服於它,把我們壓到地上。但在歷代的愛情詩中,女人總渴望承受一個男性身體的重量。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

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那麼,到底選擇什麼?是重還是輕?

對他而言,她就像是個被人放在塗了樹脂的籃子里的孩子,順著河水漂來,好讓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

追逐眾多女性的男人很容易被歸為兩類。一類人在所有女人身上尋找他們自己的夢,他們對於女性的主觀意念。另一類人則被慾念所驅使,想佔有客觀女性世界的無盡的多樣性。

前者的迷戀是浪漫型的迷戀:他們在女人身上尋找的是他們自己,是他們的理想。他們總是不斷地失望,因為,正如我們所致,理想從來都是不可能找到的。失望把他們從一個女人推向另一個女人,賦予他們的善變一種感傷的藉口,因此,許多多愁善感的女人為他們頑強的糾纏所感動。

後者的迷戀是放蕩型的迷戀,女人在其中看不到絲毫感人之處:由於男人沒有在女性身上寄託一個主觀的理想,他們對所有女人都感興趣,沒有誰會令他們失望。的確,就是這從不失望本身帶有某種可恥的成分。在世人眼中,放浪之徒的迷戀是不可寬恕的。

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因此,我們常常痛感生活的艱辛與沉重,無數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種重壓下的扭曲與變形,但是我們卻在不經意間遺漏了另外一種恐懼——沒有期待、無需付出的平靜,其實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與精神。

在物理實驗課上,任何一個中學生都能驗證科學假設的準確性。但是,人只有一次生命,絕無可能用實驗來證明假設,因此他就永遠不可能知道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對還是錯。

一次不算數,一次就是從來沒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沒有活過一樣。

徵集:遊記 散文 美食 評論

來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編輯/詩羊羊

詩羊羊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羊羊 的精彩文章:

莎士比亞:盛宴易散,良會難逢
嚴歌苓:玻璃車站
願你將瑜伽過成生活:花養根,茶養靜,瑜伽養心
回味民國情詩,舊時光的愛情令人驚艷
遲子建:真正的哀愁,可以讓人增長力量

TAG:詩羊羊 |

您可能感興趣

《米蘭·昆德拉傳》
米蘭·昆德拉:活著,是為了愛
米蘭·昆德拉是幾流小說家?(上)
米蘭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捷克總理在巴黎拜訪了米蘭·昆德拉,提出要恢復他的國籍
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經典語錄!
米蘭·昆德拉也寫過變態愛情
聊一下《從卡夫卡到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100句名言名句,感受這位作家的思想
昆德拉讓我們讀懂存在主義 托妮·莫里森告訴我們何為後殖民主義
如果《身份》不能給予昆德拉「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