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自我的凝視與重塑——讀潘玉良《自畫像》,及一個女性的精神成長史

自我的凝視與重塑——讀潘玉良《自畫像》,及一個女性的精神成長史

她的自我成長和覺醒,是通過那一系列自畫像完成的——在對世界長久的慈悲之後,她畫出了對自己的慈悲。

潘玉良 《拿書的自畫像》 91cm×64cm 布面油畫

本文由豆瓣用戶@Esse 授權發布

期許之像

從青樓婢女到留洋學生、從大學教授到旅法畫家的傳奇經歷,加之鞏俐、李嘉欣前後兩位女星的戲劇化演繹,讓人很容易對潘玉良的容貌產生美好的遐想。看她流傳在世的十餘張自畫像,亦覺得那是民國淑媛該有的模樣。

然而翻檢潘玉良的諸多照片,實覺反差太大:本人五短身材,頗為壯碩,衣著潦草,皮膚粗糲;短髮蓬亂而不事打理,臉寬且長;眉毛高挑如隨時彈拽之弓,細眼眯縫;鼻子扁塌,厚唇緊閉,凜然不可侵犯,魁悍如男相。

真實版的潘玉良似與嬌柔嫵媚絕緣,甚至可謂形容枯槁。至於性情,與她有過交往的人也持一致的態度:此人性格豪放,大嗓潑辣,能喝酒,會划拳,愛唱老生……連丈夫潘贊化在1955年的與妻書中也評價道:「你一生不解(講)究裝飾,更有男性作風。少年騎馬射箭,都是好手……」

潘玉良 《執扇自畫像》 91cm×64cm 布面油畫 1939年

而就是這樣一個不修邊幅、性格大咧的人,自知無天生麗質之貌,更無後天良好的養成環境,需傾其全部心智、精力方能攻克高艱深的藝術專業,便無暇、亦無心去妝扮自己,一心撲於創作,一路跌跌撞撞奔向心之嚮往的藝術殿堂。

但潘玉良終究不甘,明明女子身,她的內心始終涌動著女性的百媚千紅,這不甘毫不遮掩地投射在她早期的自畫像中:

這些自畫像往往用色豐富、筆觸明快。畫中的女子一律身材高挑、皮膚白皙、妝容精緻、姿態優雅;她們的頭髮被精心盤飾,穿極具古典韻味的中式繡花旗袍;縴手執扇或書籍,周身往往被鮮花環繞。

如1940年所繪的《自畫像》(圖一),髮髻捲起、略施粉黛、衣著繡花黑旗袍、倚桌而坐的她,甚至可以說是美麗入時的,周身散發著一股令人過目不忘的東方氣質。潘玉良把這張畫拍成照片寄給丈夫,在背面題詩:「邊塞峽江三更月,揚子江頭萬里心」。

圖一 潘玉良 《自畫像》 90cm×64cm 布面油畫 1940年

然而,真實的潘玉良與其自畫像相去甚遠,與其說是失真的粉飾,不如說是她在用繪畫重塑他人期許中的自己。

早年的青樓出身經歷,如胸口洗不去的「紅字」一般,讓她畢生活在他人輕蔑甚至鄙夷的目光里。她曾為此自卑、惶恐——無法改變現實,便以繪畫脫胎換骨。在畫中,她濾去黑色的童年陰影,長成為知書達理、賢良淑德的大家閨秀:她端莊而典雅,自信而自足,彷彿擁有了民國女性所具備的所有美好特質。

其實,自畫像於那一時期的潘玉良來說,本就是一種帶著「濾鏡」的自述。它不再局限於對自我的認識和審視,而是或隱或顯地流露出對他者眼光的預測與猜度。她出身卑賤、長相頹唐,卻期冀在丈夫、朋友、同事、世人的評判標準中溫婉動人、優雅天真。在她的自畫像中,線條與色塊所呈現的效果濃烈而灼眼,彷彿是畫者急不可耐地召喚出其內心壓抑和幻想著的自我。她哪是在畫自己,她只是把自己盼望的那個本該活潑、熱烈、豐盈、美麗、純潔的生命,毫無保留地釋放了出來。

憂鬱之像

二十世紀初,整個巴黎畫派都彌散著濃濃的憂鬱情緒。夏加爾的「愛與鄉愁」,盧梭的「質樸夢境」,常玉的「現代詩意」,無不是畫家們將情感、身體、精神的苦痛,化作筆下的述說交織於畫面。

一度追摹巴黎畫派的潘玉良,亦是如此。在她所有的自畫像中,除卻《半裸自畫像》之外,不曾有一次露出過笑容。

潘玉良 《自畫像》49.5×45.5cm 布面油畫1943年

人生的苦難與漂泊的哀愁,像不散的陰霾纏繞著潘玉良的人生——幼年成孤,少年被賣。好不容易被丈夫從青樓救出,並一路篤學成為國內最高藝術學府的教授,只因曾經的不潔身世,又遭世俗所詆毀和不容,逼她去國離鄉,一生無歸。加之異國所處的弱勢民族地位,讓她深感身份的邊緣與自卑;多次動手術的鼻子,讓她屢受病痛的折磨;終身沒有子嗣,飽嘗形影相弔的遺憾和孤獨……這一切有如沉重的十字架,永生壓迫著她。

照常理,一個女子不畏低微的身份,錘鍊並貢獻出藝術上絕世的才華,在精神格局與性情秉賦上,當是為世人所珍稀、善待和敬重的;但潘玉良卻嘗遍世間幾乎所有的苦楚,閱盡俗塵人性的卑污。她只能顧自對著畫布上已經異化的自己,訴說著別無出口的難言之痛。

潘玉良 《自畫像》

也許潘玉良深知她的出身為她招致了太多的惡意,她的人生似乎也冒犯了這個世界,所以她畫出的,全是隱忍的思念、憂鬱和哀愁。高貴的紫、火熱的紅、金色的黃……畫家熱烈的心事在這些色調中盡情釋放。畫布上的她,常常眉頭緊鎖,雙唇緊閉,一雙憂傷甚至憤懣的眼眸游移於畫外,與你四目相對。那種觀望和審視的情態,讓人心痛。

創作於1940年的《自畫像》(圖二)便是典型的例證。身穿紅色旗袍的潘玉良端坐在椅子上,雙手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右手拿著一封信,身後的牆壁上掛著一塊花團錦簇的大紅布。在一片火紅的映襯下,畫者手中那寫著「玉良」二字的家書尤為醒目。信上寫的什麼,讓她如此憂愁,我們不得而知。但久看此畫,你甚至不忍直視她的目光,彷彿下一秒,那雙眼中就有淚要湧出。

圖二 潘玉良 《自畫像》 91cm×64cm 布面油畫 1940年

還要回過頭去看那幅「唯一的笑容」。這幅潘玉良《半裸的自畫像》(圖三),於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出964萬港元。天文數字的背後,是商人無法洞穿的故事。赤紅的背景中,畫者在桌邊獨自豪飲。酒瓶七倒八歪,煙缸中滿是掐滅的煙頭。已入酣醉狀態的她旁若無人地敞開衣襟袒胸露乳,毫不顧忌地踩踏著椅子,一手撐住眩暈的頭顱,一副醉酒後狂放不羈的樣子。

圖三 潘玉良 《半裸的自畫像》 65cm×80cm 布面油畫 1963年

就是在這張畫上,潘玉良終於笑了,兩頰緋紅,神態迷醉,恍入白日夢之境。如其友人所述,似乎這才是她的野生面目——也許她終於與赤裸而真實的自己達成和解,也許唯有杜康,才能讓她暫別憂愁。

覺醒之像

飽嘗了人性之惡的潘玉良,在滄桑歷盡後,忽然悟到了一個道理:「藝術是最高的境界和唯一的出路,只有藝術肯定人、祝福人」。回到法國後,她收起悲傷,決心主宰和謀劃自己,將那餘下的生命全情投入在繪畫里,以此支撐和翻轉一直風雨飄搖的人生。

她離群索居、風餐露宿,像苦行僧般潛心於繪畫創作中。她結合在法國研習的油畫、在義大利修學的雕塑和本身的中國水墨畫基礎,借鑒了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及野獸派等眾多西方繪畫流派的風格和韻味,逐漸探索出了自己「合中西於一冶」的藝術風格。

潘玉良 《自畫像》 布面油畫 33.5cm×25.5cm 1946年

功夫不負有心人,1945 年前後,潘玉良以優異的成績當選為中國留法藝術學會的會長。此後,她的藝術生涯進入了全盛時期,不僅巡迴個展好評如潮,還相繼獲得了法國國家金制獎章、法國自由藝術協會國際沙龍銀質獎、法國文化教育一級勳章、比利時金質獎章、巴黎大學多爾烈獎等……在那段時期,能得到世界這麼多殊榮的中國藝術家,大約只有潘玉良一人。

藝術事業上的成就,讓潘玉良一直苦苦追尋的自我價值,忽然得到了社會評判標準的肯定,她原本自卑自憐、自怨自艾的情緒得到了拯救,自我的身份價值逐漸明朗。儘管在異國生活依然艱辛,她卻堅持不談戀愛、不入法國籍、不和任何畫廊機構簽約——她對自己的性別和話語有了更深一層的自覺,開始試圖建立起完全獨立的私語空間。

1945年的《紅衣自畫像》(圖四)中,潘玉良立於窗前,身體呈S型,右肘倚窗;光線斜逆,打在她鬆弛的皮膚上;她目光斜視,滿臉不屑——你能明顯看到,此時此刻畫者已不再著意美化自我,而是將真實的自我直接顯現。儘管憂愁似乎仍存臉上,但那情緒已從男性和他人「對她的審視」,變為了女性「自我的訴說」。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個「女性不得招搖於窗前」的保守年代,「窗」這一意象構成的開放性空間,打破了常被描繪在封閉空間中的女性肖像表現的慣例。她對傳統女性壓抑的身體、精神的反抗意識,由此自由流出。

圖四 潘玉良 《紅衣自畫像》 73cm×59cm 布面油畫 1945年

潘玉良後期的自畫像更具表現的意味,她不僅直面了真實的自己,甚至誇張地畫出了自己的衰老與醜陋。

作於1949年的兩幅《自畫像》(圖五-1,圖五-2)中,潘玉良用近景特寫的方式,對自己的表情和神態作了重點的描摹。背景平面化,去除了所有景物,強調了對自我的表達。她眉目上挑,臉上的皺紋被清晰刻畫。她的目光直視觀者,甚至帶有冷冽的、審視的意味。

圖五-1 潘玉良 《版畫自畫像》 版畫 1949年

圖五-2 潘玉良 《自畫像》 布面油畫 1949年

同一時期,她對女性人體的描寫也拋去了男性「好色的目光」。她的畫像已變成了一個純粹的女性世界——那是一個沒有男人在場,或者拒絕男人在場的地方。她不再去附庸男人眼中所理想的樣子,而是以強烈的語言,描繪著自己應該有的樣子。在她心中,兩性的傳統關係徹底瓦解,女性不必一味地順從、纖柔、優雅、嫵媚、羞澀、忸怩,也可以智慧、堅毅、懷疑、審慎、反叛、嚴肅。她終於擺脫了男性藝術秩序和審美體系里符號化的女性形象,獲得了獨立存在的意義。

如今,很多人提起潘玉良,依然喜歡套用「妓妾」「傳奇」等字眼去消費和過度解讀她。其實,哪裡是什麼妓妾?她終身不愛風塵,卻被風塵所誤;哪裡有什麼傳奇?她只是從人世的黑暗底層掙扎出來的新女性。在漫長的蛻變過程中,她一直在對人、女人、自己的身體做著不厭其煩的觀察、感知和認識。每一次觀望「她我」和「自我」,她都真實記錄下辯證的思考。她的自我成長和覺醒,是通過那一系列自畫像完成的——在對世界長久的慈悲之後,她畫出了對自己的慈悲。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許豪傑「正太天國」事件:是時候談談兒童色情立法了
我人生中第一位喜歡的rapper
豆瓣日記:《權力的遊戲》里,最大的贏家?最後的贏家?

TAG:每日豆瓣 |

您可能感興趣

謝長敏:雕塑藝術是靈魂的呈現,是精神的載體
讀書,就是給自己的精神化妝
汪精衛的精神結構:論一名漢奸的自我修養
細節中的匠人精神!藝術家對於生活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
和詩以歌,照亮你的精神世界,塑造出你傲立人間的風骨
畫陶畫瓷難畫宋——建盞單色釉的精神回歸
禪的基本精神是自尊自重
獨立的精神、自由的靈魂
朱仙鎮:一座文化精神的雕塑薦讀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忍辱
解讀盧禹舜:程式化的筆墨語言,能完成畫家精神與藝術的突破嗎?
貫穿精神與肉體的圖騰,對話神秘古老的紋身與臉譜藝術
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是怎麼煉成的?
精神視野里的陳冲
李安本人和他的電影一樣,融合了中國古典精神里的沖虛平和
精神富養?李湘帶王詩齡看展覽,母女倆一改往日炫富的造型衣著很隨意!
擁有精湛製表技藝和自己獨特的理念和精神的崑崙表
成龍的才華與敬業精神有多高 看這部他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就知道
劉瑜:大學應該熏陶的,是一種人文精神精
劉佳:邱漢橋繪畫藝術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