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與後金最經典一戰 努爾哈赤的一句話 消滅20萬明軍

明朝與後金最經典一戰 努爾哈赤的一句話 消滅20萬明軍

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戰爭中,雙方兵力比較懸殊的情況下,兵力多著一方都喜歡用四面包圍的方法以分進合擊的戰略思想,以此來消滅兵力少的一方,一般情況下,後者失敗的幾率會很大,不過兵力少的一方如果總指揮指揮得當,充分利用地形以及機動靈活的優勢,進而利用兵力多的一方行動緩慢配合不當的弱勢,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也可以大獲全勝,聽起來好像有點熟悉哈,今天要說的這場戰役就是這種情況,雙方兵力懸殊,但是兵力少的一方卻出奇意外的大獲全勝,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在明王朝的末期,從萬曆皇帝開始,後金的勢力已經變得強大起來,可以和明軍對峙了,雙方經常在遼東一帶展開戰事,雙方都各有戰勝和戰敗,時間久了,明朝意識到了必須得集中全國之力把這個後金滅掉,否則後面將會嚴重影響到明王朝的安全發展,雙方都在積極備戰,以求把對方打敗,終於等來了決戰的機會。

公元1619年,即明朝萬曆四十七年的正月,明朝方面先向遼東的後金髮起進攻,當時明軍號稱47萬(具體人數說法不一樣,有的記載是不到11萬人,有的記載是大約20萬,總之明朝的兵力要遠遠多於後金),明軍總指揮是楊鎬,明軍總共分為4路大軍,山海關總兵杜松指揮中路左翼,遼東總兵李如柏指揮中路右翼大軍,開原總兵馬林指揮北路大軍,遼陽總兵劉鋌指揮南路大軍,這樣的戰略布局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問題,符合「分進合擊」的布陣方法,勝券在握的明軍浩浩蕩蕩的奔向了後金大軍。

面對氣勢強大的明軍,努爾哈赤經過充分的思考,說了這麼一句話「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意思就是說不管你明軍分為幾路大軍過來,我不會也分為幾路軍去迎戰,我的軍隊一直會是一路大軍,集中優勢兵力,窮追猛打你明軍的一路軍,消滅你的有生力量就行,我的部隊人少機動靈活,而且我對當地的地形也熟悉,這是我們的優勢。其實這時候的努爾哈赤也沒有十分取勝的把握,但是沒辦法,這個是唯一能取勝的辦法了。

接下來說說明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也有弱點,那就是部隊行軍緩慢,各路大軍協調配合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明軍剛出發一段時間,漏洞就出現了,什麼漏洞呢,杜松指揮中路左翼大軍是突飛猛進,很快就到了前線,但是劉鋌指揮的南路大軍卻還在墨跡著,在路上緩慢的行走,這樣,二者就沒法對後金形成夾擊之勢,努爾哈赤抓住了這個機會,集中全部人馬對杜松軍團發起了進攻,到了萬曆四十七年3月,2軍在薩爾滸相遇了,戰鬥打響了,明軍和後金軍展開了激烈的廝殺,戰鬥從早上達到晚上,分不出勝負,到天黑了以後,由於明軍對地形不熟悉,而後金十分了解當地地形,便充分利用熟悉地形優勢,後金軍迅速佔領了戰略要地,然後以萬箭齊發的速度向明軍發動總攻,頓時明軍全線崩潰,死傷慘重,援軍仍舊沒有到,總兵杜松英勇戰死。

還在行軍的其他三路明軍,聽說杜松軍團全軍覆沒的消息,全軍上下人心動搖,惶惶不可終日,馬林指揮的北路大軍這時候也不敢繼續前進了,只好就地安營紮寨布防,然後慢慢向前移動,不料,後金軍早已佔領制高點做好埋伏,然後從高地俯衝而下,頓時明軍大亂,結局也是全軍覆沒,就這樣,努爾哈赤用同樣的方法消滅了明軍其他2路大軍,大獲全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從此以後,明朝和後金的戰局發生了逆轉,後金由之前的防守變為主動進攻,而明朝則加速了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生前落下遺囑:這個國家絕對不能攻打!但一人不信,打贏後卻後悔了
貴州一窮苦山村,發現崇禎皇帝後裔,村中傳有尚方寶劍
輕心成功智慧:成大事者,不限於君子和小人,活用利益與鞭子
古代皇帝對功臣的最高封賞, 看似榮耀卻是一道無情的催命符

TAG:明朝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的戰略決戰-薩爾滸戰役!
大明與後金的首次大規模戰爭,大明失利竟因為一降將!
大明與後金首戰敗因,大明一降將竟起決定性作用
風雨遼東:大明帝國與後金的殊死博弈!
大戰在即朝鮮國王一心想跑路東北,文武內鬥根本無力與後金作戰
為什麼明與後金交戰時基本守不住堡壘?
明末與後金(清)議和的困局何在?
林丹汗的軍事實力到底如何也是個歷史之謎?因其與後金始終未交手
除掉魏忠賢,是崇禎一生最大的錯誤?缺此人,導致與後金議和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