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李文星的悲劇,是互聯網公司增長模式出了問題

李文星的悲劇,是互聯網公司增長模式出了問題

半個多月前,23 歲的李文星被發現死在天津。

根據垂直教育媒體芥末堆的調查報道。5 月 15 日,李文星在 Boss 直聘上投遞了簡歷,二十份投出去的簡歷里,只有一個來自「北京科藍薛婷婷」的回復。

5 月 20 日,李文星從北京前往天津入職,之後在微信舉止奇怪,還曾向朋友借錢。7 月 8 日,李文星給母親打了最後一個電話,說:「誰打電話要錢你們都別給。」

7 月 14 日,李文星的屍體在天津靜海被發現,天津靜海區宣傳部事後通報稱,李文星是溺水身亡,李文星的親人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屍檢顯示「胃裡面毫無食物」。

目前已經有兩人對媒體表示自己和李文星被騙進了同一個傳銷組織,但他們都不知道李文星究竟經歷了什麼,又是怎麼死的。

這位去年從東北大學畢業的青年的真正死因還在調查當中。

但是,這一切都與李文星從 Boss 直聘接到假冒「北京科藍」招聘人員的消息脫不開關係。與李文星在 Boss 直聘上互留聯繫方式、讓其到天津應聘的「科藍薛婷婷」,其實並無此人。

事件報道之後,媒體和社會的關注都集中在 Boss 直聘。


因為漏洞,Boss 直聘為詐騙者背了書

Boss 直聘成立於 2013 年,應用出現在蘋果應用商店則是在 2014 年 7 月。最近一次宣布融資是去年 9 月完成的 C 輪融資,總額 2800 萬美元,來自華映資本、高榕資本、策源創投、和玉另類投資、今日資本和順為資本。

2016 年 8 月的數據顯示,Boss 直聘有註冊求職者 1065 萬,註冊「職場 Boss」 181 萬。

從 Boss 直聘的宣傳來看,平台的優勢就在於「直接招聘」。CEO 趙鵬發明了一個新詞「Direcruit」來描述它,也就是去除傳統招聘筆試面試等道道程序,求職者與 Boss 直接對話的招聘形式,讓求職者以為,在 Boss 直聘上投遞簡歷,在線溝通時面對的就是一個正常的公司。

李文星在 Boss 直聘上的對話記錄

(來自:芥末堆)

在 Boss 直聘平台上,一個公司正常招聘,都有一些認證機制,比如企業郵箱、營業執照認證。

但是從平台上線之初,Boss 直聘就維持著如果招聘者只發一個職位、沒人舉報,就不用進行任何認證的機制,說是什麼公司什麼職位,就直接顯示出來。由於註冊賬號不收錢,仿冒者即使被舉報了也沒有關係,再註冊一個賬號發布職位也沒成本。

對於求職者來說,仿冒者看上去就來自他聲稱的那個公司。


Boss 直聘一直知道漏洞存在,但是增長的誘惑太大了

從去年開始,就陸續有知乎用戶發帖稱被騙,都與李文星所經歷的情況類似——假冒軟體外包公司的招聘,讓應聘者去天津面試。

此時距離芥末堆刊出報道已經過去了 18 個小時,離 Boss 直聘獲知李文星死訊已經過去了 6 天,而網上有用戶反映因為 Boss 直聘被騙,也至少過去了半年。

8 月 2 日,李文星死亡事件被芥末堆報道,引來關注。但直到當晚多家媒體在 Boss 直聘上嘗試了假冒公司招聘,比如美團點評醬油總監、名叫「傳銷頭目」的Boss 直聘人力總裁,仍然無需任何審核,就可以發布職位招聘信息,一小時內就收到數份簡歷。

8 月 2 日晚間,有媒體以美團點評醬油總監註冊信息,1 小時內收到數份簡歷

(來自:花兒街參考)

在 8 月 2 日下午的一份官方聲明中,Boss 直聘 CEO 表示,在 7 月 28 日接到芥末堆的問詢之後,公司第一時間與警方取得了聯繫,在第二天與家屬代表見面,隨時配合案件調查。

但直到文章發表後的 8 月 2 日夜裡,Boss 直聘才連夜更改了審核機制,還宣布將加入人臉識別、身份證認證等。

既然一夜之間就可以在技術上調整這個審核機制,為什麼漏洞暴露至少大半年都只是封號,一直沒有這麼調整機制?

原因不難猜測,用戶增長。

互聯網公司在做用戶增長的時候,有個公認的漏斗模型:用戶發現產品 - 用戶使用產品 - 用戶留下來繼續用 - 帶來收入 - 用戶向別人推薦。

當中每個環節,人都越來越少。

而出現漏洞的就是讓企業用戶使用產品的環節。為了讓人儘快使用產品,互聯網公司往往降低第一次的成本,外賣第一次免單、網約車第一程免費、O2O 上門美甲 9.9 元,到 Boss 直聘這裡則是發布第一個職位不要求核實企業信息。

Boss 直聘從推廣應用到最終從企業用戶身上獲得盈利,要經歷許多環節:企業了解產品、註冊、發布招聘信息、使用產品與求職者溝通、成為付費用戶,如果在開始時就加上認證環節,花了渠道成本獲得的用戶就會流失。

也正是因為這樣,將增長作為頭號目標的互聯網公司,在完善資料的複雜步驟和快速註冊、使用之間,往往先選擇了後者。

對於創業公司,用戶量和收入的增長是投資方對其價值判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拉投資需要數字。相比之下,風險才是不確定的。甚而,一個創業公司得足夠大膽才能活到遇見風險的那一天。

Boss 直聘上線三年多,已經獲得過五輪共計數千萬美元融資,在接受騰訊科技採訪時,趙鵬表示:「我們的投資人一直非常關注我們的審核機制。但是出於對我們的信任,所以相信了我們的策略可行的。」


整個行業都把增長放在風險之前,出了大事才能看到變化

差不多一年之前,魏則西之死也震驚了中文互聯網。他因為錯信百度上的醫療廣告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最終去世。

從 2008 年開始,百度醫療廣告醜聞每隔一兩年就會曝光一次,每次都會引起軒然大波。但整個百度公司維持十多年的收入增長都靠廣告,而醫療廣告則是百度廣告里最大的一塊。

但直到魏則西死了,其後政府、輿論、用戶帶來的壓力,才逼得百度開始改變。

先上線,出了問題再改。二十年來,無數公司都循著這條路徑追求增長。

2016 年 5 月,深圳一名女教師乘坐滴滴順風車被司機劫殺,司機使用的是一張偽造的牌照。

事故幾天後,深圳8000 余名滴滴司機被滴滴封號。滴滴內部也通宵排查系統內的「安全漏洞」,緊接著又陸續推出了司機人臉識別、一鍵報警等功能。

都是死人了才去改機制。共享經濟的鼻祖們也一樣。

Airbnb 現在看起來是家信譽良好的公司,但它的各項保險措施同樣是在一次一次惡性事故後才建立起來。

2011 年,Airbnb 房東 EJ回家的時候發現家裡被洗劫一空,投訴索賠無門後她寫了博客,事件持續發酵。

投資人、Y Combinator 創始人格雷厄姆當時給 Airbnb 的建議是「他們要見血。不要抵抗,承認責任、人們就會放過這事。」

Airbnb CEO Brian Chesky 接受了建議,公開道歉、第一次設立財產保險(在另一位重量級投資人馬克·安德森建議下,保險金額從 5000 美元上升到 50000 美元)。

到 2011 年,Airbnb 已經運作 3 年,房東、房客一直都沒有保險。但就像格雷厄姆說的,人們原諒了 Airbnb,為它的道歉和補救、也為它的便利。

索賠事件 4 年後,另一位房客入住時被院內倒下的樹木砸死。在這件事之前,檢查 Airbnb 房源安全與否的人就是入住的房客自己。

事故、賠償、改進、事故……伴隨著數次事故,Airbnb 建立了今天相對完善的保障機制。

如果 Airbnb 從一開始就考慮安全措施,有的人可能還活著。但它也可能受制於成本和增長速度,沒做到今天這麼大。目前最新估值310 億美元的 Airbnb已經在籌備上市。

這幾個公司最終成熟起來,方便了上億人的生活,但對於不幸碰到問題的人來說,當中的學習成本有點高。

至於各自市值都超過 4000 億美元的阿里巴巴和 Facebook,雖然都沒遇到致死事故,但早年也都是在惹了大麻煩之後才收斂起來。

淘寶從 2003 年開始,直到 2014 年阿里巴巴上市之後才開始認真處理假貨的問題。

那十多年裡多少成交額(GMV)來自假貨大概阿里巴巴自己也不知道。不過上市招股書里,GMV 幾個大字放在最醒目的地方。

Facebook 上市之前,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至少公開道歉過 25 次,其中有 10 次是關於用戶隱私泄露的。幸運的是,Facebook 還很脆弱的時候,那些隱私泄密沒有引發什麼惡性事件。

今天扎克伯格全球財富榜單第 5 名,Facebook 辦公樓里刷著巨大的粗體字「BE BOLD」(大膽前行)。


碰到問題再改是常態,但互聯網公司的速度放大了問題

在《黑天鵝:如何應對不可知的未來》一書中,作者湯姆·彼得斯討論過一個問題,假如 FAA 提前要求民航飛機都安裝防暴艙門,是否能夠防止 911 事件的發生?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個提案並不會得到支持,反而會受到來自航空公司的阻力,考慮到成本、載重等等因素。

抵擋住誘惑是不太容易的,這事情有一部分是天性。我們往往感謝的是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預防問題的人。

還沒出問題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但面對必然的增長,和偶然的風險,選擇增長是更普遍的選擇。

在傳統行業,受制於發展速度,公司有更多時間去完善機制。

互聯網公司的節奏不太一樣。Boss 直聘從上線到出事只過了 3 年。

它的漏洞在 2015 年沒什麼影響;在 2016 年引發了幾次詐騙,但沒有引發關注;到 2017 年年中,一個生命就消失了。

今天的新互聯網公司,不論一對一招聘、打車還是外賣都距離人們的生活更近,也比早年賣貨、發社交網路更容易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於此同時,一切奔著數字的機制推動者公司里的每個決策者做出一個又一個偏向增長而非安全的選擇。

從魏則西到李文星,所有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都很難說具體這些公司里哪個人應該負責。

到最後,也沒有人真正負責。

這件事之後,Boss 直聘可能會一蹶不振、整個招聘行業可能會收斂一點。

但只要對數字的追逐沒有變化,下一個本可以避免的悲劇發生也只是時間問題。

題圖來自Visualhunt、Stocksnap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廣告行業被指過於短視,「可能既拖累了客戶,也拖累了自己」
扎克伯格要做一個視頻聊天設備,最快明年春天亮相
誰的手機癮更大?來看看中國人和美國人在社交應用里的逗留時間
又有一款功能性飲料要進入中國,投資者包括李嘉誠和鄧紫棋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互聯網+出行方式的發展趨勢
熱聞TOP:李在鎔重返三星,互聯網電視重創後遺症凸顯,特斯拉也出事了
網友:小米是硬體公司,雷軍:錯了,是互聯網公司!
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促進了「互聯網+」模式的興起,促進了新型消費方式的出現
各大互聯網公司加班情況出爐!加班真的是必須的么?
一線|馬雲出席數字峰會:互聯網公司應爭技術創新而非市場、流量
抖音等短視頻出海推動國際互聯網公司廣告增長
跑步上市的瑞幸咖啡,其實是典型的互聯網公司
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 這家公司在一品威客網徵集新LOGO
烏鎮畫風變了:從大佬飯局到聚焦產業發展,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大會
互聯網改變的一百張面孔。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怎樣?
全國人大代表陳虹:互聯網與汽車工業融合是發展趨勢
虛假流量,是新型互聯網泡沫,也是新型互聯網騙局
互聯網增長大會
印度移動互聯網已淪為中國出海公司的角斗場:野蠻生長與未知風險
網易雲音樂下架周杰倫歌曲,版權問題依然是互聯網公司的命脈
互聯網熱潮,大數據分析新媒體發展趨勢中的表現形式
互聯網公司,真的這麼好混嗎?
什麼樣的互聯網公司是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