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吼完寶寶都很內疚,會不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時不時有家長害怕孩子因為某些事情形成心理陰影,比如孩子上幼兒園哭鬧,媽媽離開會不會有心理陰影,媽媽對孩子發了一次脾氣孩子會不會有心理陰影,孩子被一個小朋友打了會不會有心理陰影……
我見過一個家長的提問是這樣的:「徐醫生,昨天孩子淘氣,我凶了她,她會不會有心理陰影,以後會不會早戀?」
首先非常值得肯定的是,關注孩子會不會有心理陰影的父母都是除了孩子的生理需求外,也關注孩子心理情感需求的父母。只不過可能對於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不太了解的時候,看了一些的個別案列分析或者某些聳人聽聞的文章,所以對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產生了焦慮。
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心理陰影?形成心理陰影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拋開心理學家榮格的陰影論,我們口頭通常所說的心理陰影一般是指某件事情具有刺激性,超出了一個人應對的能力範圍之外,但又沒有合適的外界支持力量能提供幫助和支持,從而對這個人產生長遠的影響,以致於在以這件事情為核心的相關事件上都會出現嚴重的情緒和行為異常。
首先,心理陰影是長期的影響,而不是短暫的情緒反應。
比如有家長說發現自己因為疲勞對出現哭鬧不安的孩子發脾氣以後,孩子當晚睡夢中出現了哭鬧或者尖叫。於是害怕孩子形成了心理陰影,非常愧疚。
對於這個問題里的孩子,首先我們並不能判斷孩子睡眠和尖叫就必然和媽媽白天的發脾氣有關,因為孩子如果出牙、大運動發展、白天去的地方信息刺激量大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孩子睡眠哭鬧或者尖叫。另外,即使孩子睡夢中的哭鬧確實是因為媽媽發脾氣,通常只要媽媽不是一個頻繁發脾氣,偶爾一次的這種發脾氣並不至於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會到達「心理陰影」的地步。
另外,同樣的事件發生在不同的孩子身上,結果很可能是不同的,一些人可能形成心理陰影,另一些人可能並不會。
這一點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證實:同樣有創傷性經歷,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在事業婚姻上都會出問題,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能在學業工作上取得成就,也能婚姻幸福。
《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一書中也列舉了兩個好朋友的例子,他們的童年都很不幸,生活在貧窮、犯罪率高的地方,各自都經歷了家庭衝突和父母離異,都和媽媽一起生活,很少在父母離婚後看到爸爸,都高中輟學,也經常出入警察局。
但是這樣經歷背景類似的人,卻有著全然不同的結局。一個有了兩個未婚先孕的孩子,失業,酗酒,經常坐牢;另一個則重新回到學校,畢業後成為了一個加油站和維修店的經理。
基於對這種現象的研究,心理學家們提出了「Resilience」這個概念,有人翻譯為「恢復力」,我更喜歡稱之為「韌性」,是指一個人在面臨發展威脅時他們有效適應的能力。可以說,一個「韌性」很強的孩子,他出現心理陰影,並因此而影響他以後發展的概率要比「韌性」低的孩子少很多。
創傷性事件(無論是童年的還是成年的)並不能預測我們(包括孩子)的未來生活。相信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經歷過創傷或者童年陰影,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帶著各種不完美,努力的向前生活。我們可以想一想,這一段,在每個關鍵點,挫折點,支持我們的,是哪些力量?
孩子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是一次一次面臨挑戰並克服的過程,比如不會走路的時候要練習,可能會摔很多次,當孩子勇敢放開手去走的手,他其實除了實現身體能力以外,還需要克服內心對於摔跤的恐懼,這個過程中孩子的韌性其實也得到了鍛煉。
然後,無論是他結束「共生期」,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媽媽是獨立的個體,媽媽也不是每次都能明白自己的需求和想法,還是完成排便訓練,或者是適應媽媽去上班他和老人待在家裡的生活變化,這些都是需要適應壓力的過程。
無條件無要求是不可能在育兒中持久的,只要孩子在發展,在往外探索,挑戰和壓力就會一一到來。這些挑戰和壓力並不是壞事,孩子可以在父母支持基礎上,擴大自己的探索區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也鍛煉自己的韌性。
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們的韌性呢?
書里列舉了四點:
1. 個性特徵:更隨和、更具社交性、更能抑制負面情緒和衝動的人,更容易吸引他們對自己的正面反應;
2. 和父母的關係:至少一方父母能提供溫暖支持、合適範圍內高期望、對孩子有適度監管、家庭環境有序;
3. 在原始家庭以外的社會支持:祖父母、叔嬸親戚、老師、運動教練如果能和孩子建立穩定支持的關係,也能增加孩子在面對挫折時的韌性;
4. 社區資源和自會:比如生活區域內大人的監管、高質量的兒童照料機構、方便可負擔的醫療和社會資源等。
在此基礎上,我們回到文章開頭那位擔心孩子上幼兒園哭鬧會產生心理陰影的問題上來。
什麼樣的情況可能會產生心理陰影,什麼樣的情況不會呢?
如果孩子是個非常敏感退縮的孩子,老師不具有支持性對孩子的哭鬧時而不聞甚至懲罰嘲笑,小夥伴欺凌,家長在家中也不提供安撫和陪伴,有的家長還拿「不乖就送幼兒園」,「不乖就不要你」這樣的話語威脅孩子,或者讓幼兒去上寄宿學校……這些都會大大增加孩子出現心理陰影的概率。
另一種情況,孩子本身雖然出現分離焦慮,但是如果有以下條件,通常並不會有太大問題:孩子的適應性總體來說還不錯(比如媽媽離開後能在老師安撫下停止哭泣,融入小夥伴的活動,哪怕一開始兩天興趣不高,更喜歡粘著老師)、老師能給孩子提供支持和安撫,小夥伴之間的互動也良好,家長言而有信按時接送孩子,並在孩子回家以後的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和安撫等。
如果孩子本身是比較焦慮和退縮怎麼辦呢?
可以考慮從兩個小時、半天、然後全天的方式來逐漸拉長,給孩子更多的適應時間。
所以,心理陰影並不是無處不在,家長們與其緊張擔心,不如從尊重孩子的氣質性格特徵,改善親子關係和互動模式,不隔斷孩子和其它家人(包括老人)的情感鏈接,以及根據各種綜合情況動態調整育兒方法這些方面入手做些調整。


※寶寶專註力原來是這樣!90%的爸媽都誤解了
※怎樣洗豬肺又快又乾淨 終於可以好好吃頓豬肺了
※無價之寶|聽故事 學成語 NO.99
※高燒、食欲不振、精神差……有種病叫小兒夏季熱!
TAG:親親寶貝網 |
※寶寶哭了,抱會寵壞了習慣嗎?不抱會留下心理陰影嗎?
※不要再這樣叫孩子的名字了,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孩子想邀功,這些話家長最好不要說,會留下一輩子陰影!
※家長用這幾種方式,給孩子喂葯,可能會給他留下心理陰影
※怎樣拒絕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且不給孩子留下心裡陰影?
※3歲之後,不要在孩子面前做這4件事,不然會給寶寶留下心理陰影
※與老公吵架,卻讓孩子留下巨大的心理陰影,怎麼吵架才會不傷孩子
※高情商媽媽都不會這樣叫孩子的名字,會讓孩子恐慌,有心理陰影
※家長這三種偏執行為,會給孩子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別再做了!
※最不適合孩子們玩的遊戲盤點,一不小心會留下心理陰影!
※忍不住打罵孩子,又擔心給孩子留下陰影?這幾句話或許可以補救
※當孩子向父母要錢時,最不應該這樣做 否則會留下一輩子的陰影
※孩子伸手向你要錢時,可別這樣做,否則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
※孩子想要玩具時,父母別再說那句「買不起」了,會給孩子留下陰影
※孩子在三歲的時候這些事就不要再做了,不要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當孩子向您要錢時,不要這樣做,可能會是一輩子的陰影!
※孩子在場時,這3件事可不能做,不注意就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生活從來不會刻意虧欠誰,它給了你一塊陰影,會在不遠的地方撒下陽光
※別不信,父母的這3種行為,會讓孩子有心理陰影還會變得很冷血
※給橘貓洗澡讓我陷入心理陰影,這貓享受的神態,讓我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