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做菩薩吧!
豐子愷筆下的觀世音菩薩
如果有人向你說,跟我一起做菩薩吧?你會怎麼回答?
你也許會搖頭,說你只是一個普通人,做不了菩薩。
在你的印象中,菩薩是不是那些站在雲端施展神通、降妖伏魔、施貧救苦的神話人物?
在佛教里,菩薩到底是什麼?
菩薩是佛的弟子,跟佛學佛,最後成佛。佛者,覺也。「佛」就是覺悟,大徹大悟,究竟圓滿地了知宇宙人生的一切,知道人生為什麼會苦,怎樣才會擁有徹底的快樂。
菩薩則叫做「覺有情」:通過學佛修行獲得覺悟,然後把覺悟到的真理告訴別人,讓別人也一起覺悟,獲得智慧,離苦得樂。這樣一直做下去,等到覺悟和善行都圓滿了,那就是成佛。
世間人人盡知的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是因為她覺悟到慈悲的力量能夠讓自己和他人獲得智慧、幸福,所以處處教人慈悲,救人苦難。
慈悲又是什麼呢?所謂「慈能與樂,悲予拔苦」:如同一個慈愛的母親對待自己最疼愛的孩子,希望把所有的快樂都給孩子,同時讓所有的痛苦都遠離孩子。
看到這裡,
你對做菩薩是不是有點信心了?
如果你還是搖頭,認為菩薩雖好,但作為一個只追求人生幸福的普通人,還是現實一點好,那我們不妨換個角度說說這個話題。
一般來講,個人生存要面對三個關係:自己與內心的關係,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自己與環境的關係。
這三個關係的好壞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幸福與否,得乎其中。
豐子愷筆下的地藏王菩薩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社會實驗:選擇20個人分成2個組,每組10人,每個人代表不同的社會角色,其共同目標是找到人生的快樂。不同的是,一個組信奉「人人為我」,一個組信奉「我為人人」。
在為期一周的時間裡,兩個組各自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生活,如果發現不快樂,允許組員移民。移民規則是同組的人悉數同意即可。
實驗的結果是令人吃驚的:從第二天開始,就有人從「人人為我」組移民到「我為人人」組,7天還未結束,「人人為我」組所有成員都成了「我為人人」的信仰者。
為什麼會這樣?
從個人角度來看,「人人為我」是獲得快樂的最佳途徑,但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這樣做能獲得快樂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從小團體來看,「我為人人」還有更多的收穫,比如和睦融洽的人際關係,彼此間的欣賞、包容與體恤,共同協作而產生的團隊效率,共同學習而增長的集體智慧等。
這個實驗向我們揭示了獲得幸福的秘訣——做利益他人的事。做得越多,所獲得的幸福就越多。服務他人就是服務自己,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菩薩所做的就是慈悲一切,全心全意為大眾服務。
快樂和幸福從服務和利益他人而得,這個道理你相信了嗎?那麼我們再回到開頭的問題,我想,你一定會給出一個新的答案。
好,咱們一起做菩薩!
愛出者愛返 福往者福來 隨喜轉載 功德無量


※破碎的瓷器難以修補,在他手中,又變成了別樣的藝術品
※《畫電影》圖集插圖繪製解析
※古人將籬笆設計得如此漂亮
※驚呆了!竟只花了九萬!這家3室2廳裝修竟然這麼美!
※大安法師:誠敬二字在念佛中佔有什麼樣的位置
TAG:藝見 |
※佛菩薩也有三不能!一起看看!
※菩薩對我說:「你的病夠嗆呀,給你一點葯吧。」
※菩薩,讓我多看您一眼
※孫悟空成佛碾壓所有菩薩?錯!你看看這兩位大神菩薩說話了嗎!
※●燒香拜佛時,一定要跟菩薩說的兩個字, 你說了嗎?
※彌勒菩薩在他的肩上,你看到了嗎?
※夫妻常吵架?家庭不和?你一直沒注意這一位菩薩,今天請回家!
※從皈依的這一天開始,佛菩薩就像影子一樣跟著我們
※菩薩見到乞丐應該生起怎樣的心念呢?了解一下?
※這兩位菩薩離你都不遠,天天跟著你走!
※你見過菩薩顯靈嗎?這個人只用了一碗飯,竟然換來觀音菩薩兩次捨身相救!究竟是怎麼回事?
※佛菩薩最喜歡的三種人,看一看有你嗎?
※說菩薩那樣的話,你就是個菩薩
※觀音菩薩,我可以叫你媽媽嗎?
※我是佛菩薩,你是嗎?
※你這一念這個咒,五百年後,你身上的蟲子都是做菩薩的!
※像菩薩一樣去做事
※這兩尊菩薩在你身邊,天天跟著你走!
※難怪沙僧和老豬一見菩薩就大打出手,你看看如來是怎麼說的
※也就是這一句,你一念,觀音菩薩就滿你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