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豆瓣日記:古代紫禁城度夏指南系列:養冰千日,用冰一時

豆瓣日記:古代紫禁城度夏指南系列:養冰千日,用冰一時

本文作者「簡妮阿喵」,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在清朝統治者眼裡,「冰」與「兵」同音,「貯冰」與「屯兵」的意義不相上下,采冰人更由兵部統一管理。《大清會典》明確交代了清朝官窖藏冰的目的:供給夏日內廷、行幸、祭祀取用,並頒給八旗王公大臣九卿科道等官。此外,統治者會在北京城正陽門、崇文門、阜成門、安定門、地安門、朝陽門、東直門、西直門、德勝門、宣武門十門外及東四、西四牌樓,東單、西單牌樓前官設暑湯十四處,以供軍民消暑用。

夏日內廷用冰,主要是為消暑。在一沒空調、二沒冰箱的宮廷內,只有冰塊能代替這兩件現代設備。一到了酷夏,殿閣內會出現各種存儲冰塊的冰桶。據《國朝宮史》記載,每位皇子福晉府中,均配備有錫裹冰桶一件,至於宗室,家中亦有此一設施。康熙年間,文昭曾在詩中提到「盆冰」:

留得去冬水,充作今夏冰。

本是碧漣漪,結作白峻峪。

誰謂至柔性,剛堅非所能。

六月虛堂前,瓦盆木架承。

暗響清如溜,涼氣浮如蒸。

到了夏天,在廳堂內放一個木架,把冰盆或冰桶置於木架上,盆內或桶內放好冰塊,涼氣徐徐,室內頓時清涼許多。

與普通的木質冰桶不同,皇室所用的都是珍貴的琉璃冰桶、景泰藍冰桶等。形狀多半為方形,稍特殊的是上大下小的形狀。每個大木箱上都會有上、中、下三道銅箍,在中間的銅箍下方,每面都有兩個雕成貫圈花紋的孔,以散發冰涼氣。桶內有一層抽屜式的木檔子隔板,位於上下二道銅箍間。隔板屜子是活絡的,拿起屜子,把冰塊放在裡面。這種冰桶的底層所放的冰塊,大約一尺多見方。冰桶內部,以厚厚的錫鑞皮包裹,非但不長銹,而且可以隔熱。冰在裡面慢慢融化,化的水即由銅箍下方的孔中流出。

清乾隆御制掐絲琺琅冰箱

天然「空調」有了,冰塊繼續履行冰箱的職責。清朝統治者愛吃冷飲、冰食是出了名的,他們自己也不避諱。愛作詩的乾隆皇帝就曾表白「冰碗」:

浮瓜沉李堆冰盤,晶光雜映琉璃丸。

解衣廣廈正盤礴,冷彩直射雙眸寒。

雪羅霜簟翩珊珊,坐中似有冰壺仙。

冰壺仙人浮邱子,朝別瑤宮午至此。

古人點石能成金,吾今化冰將作水。

此「冰碗」指的是各類冰鎮水果,藕、蓮蓬、菱角等河鮮,以及其他各種甜食小吃。

比乾隆更愛吃冰食的是慈禧太后。慈禧要求消暑小吃必須冰鎮,而且花樣繁多,金易先生所著的《宮女談往錄》一書,曾有生動描寫:「宮裡頭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餞、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有甜瓜果藕、百合蓮子、杏仁豆腐、桂圓洋粉、葡萄乾、鮮胡桃、懷山藥、棗泥糕等等。甜瓜果藕不是把甜瓜切了配上果藕,而是把新采上來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裡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鎮了吃。葡萄乾、鮮胡桃,是把葡萄乾先用蜜浸了,把青胡桃(南方進來的)砸開,把裡頭帶澀的一層嫩皮剝去,澆上葡萄汁,冰鎮了吃。其它像酸梅湯、果子露就不在話下了。」

庚子年間,慈禧、光緒倉皇西行,兵荒馬亂。據當時的隨鑾者回憶,慈禧在西安時想吃冰鎮酸梅湯,但地方官員沒有提前存冰,御膳房難為無冰之炊。這時,有人建議說:西安城西南百餘里有座太白山,山中有一岩洞,深邃陰涼,存有千年不化之冰。於是,慈禧太后便命地方官每日派人前往太白山運冰,供御膳房使用。

慈禧的霸道飲食要求,讓為她服務的當差者變得更霸道。慈禧住在頤和園時,用冰都取自海淀冰窖,據說運冰的車套了一匹瞎馬,趕車的是個獨眼龍。每當蓋著畫龍黃布的御冰車走到狹窄的路段時,其他車輛行人必須趕緊讓路,否則它便橫衝直撞。所以當時有「三瞎」,即「瞎人、瞎馬、瞎橫」之說。

當然,統治者不會只顧著自己吃冷飲,多少會體恤到進宮上朝的文武百官和京城百姓。順治初年,政府曾定下制度,「每年自小暑日起至處暑日,凡應安設香薷湯之處,具奏安設」。安薷湯是一種消暑湯,酷夏時節為上朝辦事官員提供冰鎮飲料,這一傳統一直保持到清末。光緒十三年,皇帝移居南海,服務差役人員都跟隨於彼,放置暑湯桶的慣例就在原有的乾清門基礎上,增加了西苑門外一處,在門階下左右各設有冰桶,裝有冰湯,供上朝或辦差人員飲用。

國家層面的用冰,主要在祭祀和頒冰,這兩項均有歷史習俗,皇室依章辦事即可。祭祀和貴族喪葬用冰的傳統始自周朝。另外,每當宗廟大祭祀時,冰不但能夠用來保鮮貢品,其本身也是首位的上薦供品,人們把冰盛放在鑒內,奉到案前,與篷豆一列,史稱「薦冰」。另一個傳統是「頒冰」,也就是「賜冰」,上可追溯到夏朝。保留有夏代資料的《夏小正》中曾記載:「頒冰也者,分冰以大夫也。」為了體現「仁政」,皇帝會與大臣分享皇室藏冰,稱為「頒冰」。

清朝賜冰的規定從順治帝開始。順治九年,政府定例「每歲收藏冰,供各壇廟祭祀及內廷之用,並頒給八旗王公、大臣、九卿、科道等官」。但是在康熙十三年,康熙皇帝停止為八旗及各部院衙門提供冰塊,直至乾隆年間才恢復。乾隆八年,皇帝奏准在京部院大小衙門,及八旗印房、護軍統領、前鋒統領,並問刑衙門凡有監獄之處,准於土窖十萬額冰內取用。後來,《欽定總管內務則例》明文規定,每年五月初一至七月二十日,內務府各司處官員等,每人每日用冰2塊。除了內務府官員,北京各衙署官員都會根據自己的級別,領取皇帝通過工部賜給的冰票,然後憑票領冰,從入伏一直持續到立秋。

清代以後,具有數千年歷史的頒冰規定才隨之結束,但紫禁城護城河的起冰活動,則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後來隨著冷凍技術的發展,人造冰才替代了天然冰。

參考資料:

李佳,《清代北京冰窖藏冰技術研究》;

王光堯,《清代宮廷夏日用冰及藏冰》;

茹競華,《宮廷話寒暑》;

王銘珍,《紫禁城的暖閣與冰窖》等。

(全文完)

本文作者「簡妮阿喵」,現居北京,目前已發表了4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簡妮阿喵」關注T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輕芒APP 的精彩文章:

徐賁:只自己說,不聽別人說,是個人缺乏素養教育的結果
這個盛夏,帶著麥萌一起「年少輕狂闖九州」吧!
敢不敢給他一個好結局?
10部夏天必看的電影
全片720小時,放完即毀……這部史上最長電影《氣氛》是要搞事啊!

TAG:輕芒APP |

您可能感興趣

春天的花是冬天的夢:山商春日拍照指南
春遊指南:用心穿搭,每天都是小春日和
春日香水指南
香水|夏日柑橘指南
春日走街指南
今季春夏,日系妝容圖鑑指南!
夏日滑板指南
春日養花種草入坑指南
夏日「防中暑指南」
夏天雨水多,送您一份《防雷雨天「五電」指南》
莫負春光,赴一場春日約會!柴墟古鎮觀花指南
一份春日「植」趣指南
春日囤書指南·第二輯
魔都茶泡飯指南,感受夏日裡的第一抹茶香!
歲時花藝設計指南:夏日婚禮花藝與七夕花禮
一份夏日的草編包選購指南
夏日型男穿搭指南:短褲篇
今日最佳:《暴富指南》
舌尖上的日本 | 地道嚴選的日本美食指南:東京篇(3)天婦羅
把夏日穿腳上 | 一份清新又小眾的初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