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一邊變老一邊追尋幸福的真諦

一邊變老一邊追尋幸福的真諦

我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到周仕進老師家裡,是由於42年前我們開始了在儲氏四德堂後廳里的湖響初中103班的緣分,我們一起前來恭賀班主任周老師榮休。

同學們希望我能在這次聚會上作為代表發言,反覆思考後,我確定了對各位都有些價值的話題:懷著童心追求屬於自己的真實幸福。

周老師是我們每位同學人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他人,高中一畢業就任我們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在他榮休之時,我們無法不聯想到他對我們的積極影響。我們相聚當然要向周老師表達最真誠的感恩。

僅此而已嗎?

事實上,無論是已經榮休的周老師,還是我們這些「奔六」的同學們,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我們的人生到哪裡了?被安排的工作不需做了,但生活之路依然很長,接下來怎麼過得更幸福,更有價值?

幾十年前胡適多次在大學生畢業典禮上說「畢業即始業」,勸學生不要拋棄求知慾望,不要放棄對理想的追求,開的方子就是總得研究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的「問題丹」,總得發展一點非職業興趣的「興趣散」,總得有一點信心的「信心湯」。

我想套胡適的話說,「退休是新登場」,一切才剛剛開始。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為此提出「六十而立」的概念,反映出花甲之年的人思想和認知並非完全停頓下來,而是在一個比較成熟的基礎上繼續成長,進入人生的第二春。

人生60歲才開始的例子很多,有位101歲的佛師說:「我的人生是從50歲開始的。以我的經驗來說,五六十歲是人生的折返點,由此人生可分為兩段:50歲以前是打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我們往往為立足社會、養家糊口而疲於奔命,基本上是為別人活著。50歲以後,經濟基礎已經奠定,職業也已經完成,這才到了實現自我、創造自我最有價值的階段。」

孔子說:「吾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也有人說,童年是幅畫,少年是個夢,青年是首詩,中年是篇散文,老年是部哲學,對生活有了更多更深厚的感悟和理解,胸懷變得像大海一樣遼闊。

60歲後人更加自由自主了,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不必為生計發愁;不需要按時上下班,能夠自主支配自己的時間;有了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對各種情況應對自如;對世事看透看淡了,正好可以按自己的想法生活。若能認真規劃,善於配置,注意保健,人生巔峰狀態停留的時間就可能更長。

前面所說都只是為人生60才開始提供了可能性,可是很多人不知道這些可能性,更不會利用這些可能性,60歲以後的生活既未出現高潮,還可能忍受各種擠壓,充滿愁苦、疾病,為各種人事奴役。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提三點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建立起我們的學習共同體。前不久我參加北師大盧樂山先生的百歲誕辰紀念活動,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倆見面握手時,她說的第一句話:「儲朝暉,我經常看你的文章。」她還玩微信,2015年6月1日我去她家拜訪時互加了微信,想不到她還常看我發的文章。她在大會答謝時說:「100歲還要繼續學習,不學習就沒有活著的資格了。」

學習可以帶來長壽,動腦子可以促進健康,這在科學上已得到證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健康有四大決定因素:一是父母遺傳,佔15%;二是所生活的社會環境佔10%,自然環境佔7%,共佔17%,前兩項都是個人不可控制因素,共32%;三是醫療條件,佔8%;四是個人生活方式,佔60%。佔60%的個人生活方式是可以通過學習得到改變的,健康長壽較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提議我們103班同學從今天開始繼續跟周老師一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各學所需,各教所能,互教互學,相互督促;在學習中生成樂趣,讓學習增加我們的生活內涵。

第二個建議是每個人都瞄準自己的幸福,並聯合起來共創、共享幸福。當下,社會上不少人總是盯著別人的幸福奴役自己。40多年已經讓同學們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選擇了不同的職業,在不同的地方過著不同的生活。很難界定一個對所有人都適合的幸福概念,幸福就是一定的客觀條件與主觀感受組成的,但是每個人又確實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認知和選擇、判斷,做出自己對幸福的界定,不必與別人攀比,也不必向別人炫耀什麼,追求屬於自己的真實的幸福才是現實且可實現的。

追求自己的幸福並非不與他人往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幸福恰恰需要更大範圍、更深程度的交往。這樣做的前提是尊重、包容、人人平等,做人中人,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包容就是在不同人遇到矛盾和對立的時候不是互斗把對方消滅,而是各自維護對方的基本權利,通過平等協商方式達成共識,解決問題。

懂得「合群共生」,不妨充分利用自己的人生歷練、社會關係去做些不計利祿功名的事,在更好服務他人的同時創造自己的幸福才是創造幸福社會最有效的途徑。

這個大道理在我們班裡怎麼實施呢?在保持每個人獨立性基礎上利用現代信息手段不斷地分享與互動。一個人的幸福分享給班裡50多人就成為50多人的幸福;一個人的困難分擔給50多個同學就只有50分之一的困難,這樣老師和全班同學的整體幸福就會大大增加,困難就會大大減少。

第三個建議是回歸天性。因為每個人真正幸福的起點是他的天性,或者說是他的童心。多發現一點自己的天性就會多獲得一些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追求幸福本身就是人的重要天性,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是社會所有成員的幸福,人類發展的歷史是共同創建幸福、分享幸福、感悟幸福、學習幸福、體驗幸福的歷史。

人類自古以來就有內俢和外修兩種方式,五六十歲以前比較多的是外修,為了升學,為了找工作,為了晉陞,都需要以外在標準來塑造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說明古人已懂得內俢。但是,不少人被功名利祿遮蔽或消磨了人的天性,使他有幸福而不可得,這就意味著五六十歲以後要更多注意內修。

保留天然人性的人有血性、有骨氣、有膽量,強悍尚武、獨立平等、行俠仗義、個性分明、活潑開朗、正直偉岸、自尊自信、敢說敢做、慷慨赴死、熱愛藝術和科學、有創造的天賦;丟失天性的人依仗權勢以圖飛黃騰達,拘謹、膽小、冷漠、猜疑、麻木、懦弱、自私、奴性、貪腐、殘酷,不講規則、沒有底線、欺軟怕硬、不擇手段。

各位同學可以對照一下,如果有哪些天性在過去丟失了,在過了知天命之年後逐漸讓它們一一回歸,確立並保持經過數十年人生體驗生成的信仰,因為人有了信仰才會有真正的幸福。

當一個人的天性回歸到一定程度,就自然會發現愛是追求幸福的基本路徑。有人感到自己一輩子忙忙碌碌,為家庭、為工作、為兒女,這種人需要的正是找到自己,要意識到自己是自己生活的主角。當然這樣做有一定難度,不能要求太高,達到杭州靈隱寺中一副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所說的「半稱心」境界就不錯了。

雖然變老的過程無法抗拒,變老的方式卻有多種選擇,比較好的選擇就是積極地行動起來,拓展生命的長度、寬度和厚度,讓變老的過程也能輸出能量,帶來新收穫。(儲朝暉)

《中國教育報》2017年08月06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孩子為什麼會粗心
職稱評審的看點在哪裡
臨朐啟動「學前教育教研流動車」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六一·超火「情侶頭像」: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
徐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
一詩一詁酒,一鵝一追尋
心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
每一段旅途都是追尋
我們一生都在愛與被愛的道路上追尋著
其實你追尋的幸福就在你的身邊,只要你停下看一看便能發現
追尋攀枝花的記憶,這裡藏著不一樣的故事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一曲一場嘆,一生為一人
在這永不迷失的歸途上,一直追尋著你的腳步
我們一直追尋的春茶,到底有什麼好!
餘生,找一個寵你的人,追尋著一片愛情海到地老天荒
一個老物件、一段老故事,在這裡進入時光隧道,去追尋遠去的舊時光……
你一直追尋的「星夜」是什麼?
一葉綻放一追尋,一花盛開一世界,一生相思為一人
孤獨,是我可追尋的另一種快樂
用一顆溫柔心去追尋生命的真諦
如果你熱愛色彩,那麼請跟我一同追尋珊瑚!
小狗在大雨中不斷追尋一輛又一輛的車,好奇靠近後淚如雨下!
一顆冬雲同我一路追尋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