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AI專家談如何應對人工智慧的崛起:對噩夢成真的恐懼

AI專家談如何應對人工智慧的崛起:對噩夢成真的恐懼

作為一名人工智慧研究人員,我知道很多人都對AI表示憂慮。考慮到歷史原因和娛樂業,有這種想法不足為奇。許多人擔心我們會被機器人取代,過著和《黑客帝國》一樣的日子。

然而,這些看似無辜的虛擬程序真的會在未來為非作歹嗎?我很難脫離目前還在進化的計算機模型來考慮這個問題。

我是否會像奧本海默在造出第一枚原子彈之後評論的那樣、成為「世界的毀滅者」呢?我固然會一舉成名,但也許批評者們也所言不假。

也許我不該迴避這樣的問題:作為一名AI專家,我認為人工智慧有什麼恐怖之處呢?

《2001太空漫遊》中的HAL 9000計算機就是一個絕佳的例證。它引發了許多意外後果,可見這套系統並不成功。

在許多複雜系統中,如NASA的太空飛船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工程師會將許多組件組合在一起。設計師們也許很清楚每個部件該如何單獨運作,但對它們共同運行的結果則知之寥寥。

我們也許永遠都無法完全了解這些系統的運作結果,它們的失靈方式也多種多樣。從沉船到飛船爆炸,再到核電站爆炸,每次災難都由各種各樣的小故障組合而來。

而在AI研發中,我們也可能陷入同樣的陷阱。

我們將認知科學的最新研究轉變為演算法,然後加入現有系統中。我們還沒有充分了解智能或認知科學,就妄想造出人工智慧。

IBM的沃森和谷歌的Alpha等系統擁有強大的人工神經網路,實現了驚人的成就。但如果這些機器犯了錯,它們就無法贏得「Jeopardy!」比賽,或打敗圍棋大師。雖然這樣的後果不足為重,頂多是賭它們贏的人會輸些錢。但隨著AI設計變得越來越複雜、計算機處理器速度越來越快,它們的水平會不斷提高。這樣一來,即使出現未知後果的風險提高,我們也會讓其承擔更多的責任。

我們知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因此要研發真正安全的系統簡直是天方夜譚。

對濫用的恐懼

我正在研發的AI採用的方法名叫神經進化。對於這一種人工智慧,我並不擔心會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我會創造出虛擬環境,讓數據生物進行進化、然後處理越來越複雜的任務。

這些「生物」的表現會受到評估。表現最出色的「生物」可進行「繁殖」,生成下一代。繁殖了多代之後,這些「機器生物」便會進化出認知能力。

如今,我們正一步步研發出能夠解決簡單任務的機器。它們可進行簡單的導航、做出簡單決策、或記住幾個數據。

但不久之後,這些機器便能解決更加複雜的任務,擁有更高級的智能,最終達到人類級別的智能水平。

在機器的進化過程中,我們將不斷發現並排除錯誤和問題。每過一代,機器便能更好地解決前幾代機器遇到的問題。

這使我們更容易在模擬過程中發現意外結果,然後在正式啟用前將其排除。

此外,我們還有可能利用進化過程影響人工智慧系統的道德倫理。人類的倫理價值觀很可能是進化的產物,也是人類文明得以存續的原因。在我們建立的虛擬環境中,我們可以為表現出善良、誠實和同理心的機器提供更多優勢。這或許能確保研發出更順從的「傭人」和更值得信任的伴侶,減少冷酷的殺手機器人的數量。

雖然神經科學或能降低產生意外結果的可能性,但仍有被濫用的可能。但這屬於道德問題,不屬於科學的考慮範疇。作為一名科學家,我將秉承真理,無論個人喜好如何,都如實彙報實驗結果。我並不在意自己是否喜歡某個事實,揭露事實才是最重要的。

對社會優先問題錯位的恐懼

身為一名科學家,我並非毫無人性可言。從某種程度而言,我必須帶入我的希望和恐懼。

作為一名道德和政治個體,我不得不考慮自身工作可能產生的後果和社會影響。

作為研究人員和社會群體,我們還不清楚人工智慧會做什麼、會成為什麼。

當然,這一部分是因為我們還不清楚人工智慧的能耐。但我們必須確定自己理想中的高級AI擁有怎樣的能力。

人們關注的重點之一自然是工作。機器人已經取代了部分體力勞動。用不了多久,它們便可勝任一度被認為只有人類才能完成的認知工作。自動駕駛汽車將取代計程車司機;自動駕駛飛機將取代飛行員。

未來的病人不用再擠在急診室里、等著疲憊不堪的醫生來做檢查,配備豐富知識的專家系統便可完成這項工作,手術也將由永不「手抖」的機器人來操刀。

也許有朝一日,所有人類工作都將被機器取代。甚至我自己的工作也可能被許多速度更快、不知疲倦的機器代替,由它們來研發更智能的機器。

在現代社會中,自動化導致許多人失業。機器所有者變得愈發富有,其他人則愈發貧窮。這並不是科學問題,而是政治和社會經濟問題。作為一個社會群體,我們必須出手解決。我的研究無法改變這一點,但藉助我的政治角色,再加以整個人類社會的共同努力,也許能打造出一個良性環境。人工智慧將有益於人類,而不是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

對噩夢成真的恐懼

HAL 9000、終結者和小說中的各種超級智能代表著人類的另一重恐懼:如果AI繼續發展、最終超越了人類智能,這樣的超級智能系統(或多個系統)是否會意識到人類已經無關緊要了呢?在無所不能的超級智能面前,我們如何體現出自身的重要性呢?我們如何才能避免被自己一手打造的機器連根剷除的厄運呢?

其中的關鍵問題是:超級人工智慧有什麼必要讓人類存活下去呢?

我會辯稱自己是個好人,並為超級人工智慧的誕生做出了貢獻。我會博取它們的同情,讓它們允許我這麼一個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存活下去。我還會指出,多樣性本身便有很大價值。宇宙如此廣闊,人類的存在對它們根本沒有影響。

但我不會代表所有人類發言。而且我發現很難為所有人發表強有力的辯解。

我環顧人類社會,所見皆是謬誤:我們仇恨彼此,挑起戰爭;我們的食物、知識和醫療分配不均;我們污染地球。不錯,人類社會有其光明一面,但這些陰暗面無疑削弱了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幸運的是,我們暫時還無需擔憂這個問題。我們還有時間,從50年到250年都有可能,具體取決於AI的發展速度。

我們可以齊心協力,想出一個合理的答案、讓自己不至於被超級人工智慧消滅。但這絕非易事:說自己歡迎多樣性和實際接收它完全是兩碼事

從個人和群體角度而言,我們都需要為這一噩夢般的局面做好準備,利用剩下的時間,充分證明人類存續的必要性。或者乾脆別相信會出現這種場景、不要再為之擔驚受怕。

但除了超級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肉體威脅之外,它們還存在政治和經濟風險。如果我們無法更公平地分配財富,無疑是為資本主義煽風點火,人工智慧勞工將僅為少數掌握了全部生產途徑的人服務。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晨訊|賈躍亭出任法拉第全球執委會主席;華為騰訊因數據起衝突

誰「殺死」了BOSS們,AI又能救得了李文星們嗎?

科技周報:特斯拉要在中國建廠;人工智慧被寫進微軟戰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進化論的麻煩:10萬年前電插頭出土
騰訊AI Lab高級研究員孫鍾前:如何用AI技術做食管癌識別和輔助診斷
iPhone 7s模型機曝光,LV推出了一款智能手錶,富士康將在美國投資無人駕駛技術 | 雷鋒早報
iPIN CEO 楊洋:AI 還未被大規模用在工作中,缺的是認知智能
Wannacry 開關發現者被捕後,比特幣贖金錢包被提取一空,巧合?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人工智慧機器人崛起,我們該如何是好?
如果日本真的崛起了,會成為美國的對手嗎?俄專家說出答案
面對中國式崛起,美國該如何應對?
人工智慧的崛起是不可逆嗎?
對貿易戰的一些感想:和平崛起的中國,何錯之有?
美國最忌憚的中企:不止針對中興華為,還有這家真正崛起的龍頭
中國機器人工業崛起 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
人工智慧的崛起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
蒙奇D黃猿家族為何突然崛起?全是因為這些人,網友:真厲害
美對華崛起戰略無可救藥是美最大的失敗,應對中國是白費力氣
外媒:被夾在這樣的中美之間,歐洲該如何應對中國崛起?
如果你是大宋皇帝,女真崛起的時候,如何處理與遼、金的關係?
專家:美國正積極應對中國崛起,南海將成關鍵
如果世界上只剩一對男女,人類還能否重新崛起?科學家給出答案!
中蘇關係惡化後,為何中國崛起,蘇聯解體專家給出真正答案
如果世界上僅剩一對男女,人類還能重新崛起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如何表現歐楷的「孤峰崛起,四面削成」,美女書法家如是說
恐龍之前的地球霸主,若它還在,恐龍還有崛起的機會嗎?
人工智慧時代崛起、這份工作是否將為受到威脅!
一戰後,面對德國的崛起為什麼沒有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