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葉克飛:低頭族在哪裡過馬路最安全

葉克飛:低頭族在哪裡過馬路最安全

文 | 葉克飛

最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新聞,標題是《蘇州試點斑馬線上裝信號燈——專治低頭族,提醒行人勿闖紅燈》。

其實哪裡是「專治低頭族」,明明是「解救低頭族」。蘇州工業園區交警通過調查發現,園區內行人在行走過程中使用手機比例較高,高教區學生尤其明顯。很多人在路口連綠燈亮了都沒發現,或者是最後幾秒才發現,匆匆跑過路口,有極大交通隱患,所以交警方面試行地面式人行信號燈。這種信號燈會發出綠色強光,而且伴有語音提示,紅綠燈轉換時,地面上也會出現同步閃爍。

這年頭,大家都愛玩手機,很多人走路都低著頭,運氣好的沒事,運氣一般的可能會撞電線杆,運氣很不好的可能就會出交通事故,所以這種地面式信號燈或許會越來越多。

我倒不是第一次得聞這種地面式信號燈,當年還親眼見過一次。

那是在德國奧格斯堡,古城裡到處都是有軌電車軌道,有些路口前就有嵌入地下的信號燈,一旦有軌電車靠近,地上就有一排紅色LED信號燈閃爍,提示低頭族。

奧格斯堡的地下信號燈

當時覺得這玩意兒很新奇,而且在德國別處也沒見到過,後來一查才知道。奧格斯堡之所以有此裝置,是因為它曾發生一宗交通意外:兩個行人在過馬路時光顧著低頭看手機,沒留意信號燈,結果被有軌電車撞到。所幸電車速度不快,兩個行人也動作敏捷,只受輕傷。儘管在我們看來,這只是一宗小事故,但德國人一向「小題大做」,奧格斯堡當地政府立刻「搞搞新意思」,安裝了與傳統交通信號燈有別的地面式信號燈。

奧格斯堡的地下信號燈

與蘇州不同的是,奧格斯堡的這種地面式信號燈僅僅提示有軌電車的到來,並不提示機動車。難道對於奧格斯堡人來說,有軌電車比機動車更危險?

仔細想想還真是這麼一回事。當年陳丹青描述美國年輕人都長著一張沒被欺負過的臉,爭議頗大,但這話可以套用在過馬路上——有些國家的人,一看就沒被汽車欺負過,比如德國。

德國人走人行道根本不看路

德國將低頭族稱為「Smombie」(手機殭屍)

德國是歐洲經濟龍頭,德國人的整體素質也是當之無愧的歐洲第一。尤其是慕尼黑、法蘭克福這樣的大都市,只要你手上拿著地圖,站在街上擺出一副茫然四顧狀,不出十秒鐘,肯定有人湊過來一臉微笑地問你是否需要幫助。這種熱情一度讓我不敢低頭看攻略,免得讓人誤會,浪費別人的好意。

在德國過馬路,同樣有著最棒的體驗。如果是有紅綠燈的路口,只要是行人綠燈,人們就昂首闊步,絕不會往左右看上一眼。如果是沒有紅綠燈的路口,人們同樣如此。因為即使是再快的車子,遠遠望到有行人,也會確保停在人行道前。

有時我也會習慣性地在人行道前停下腳步觀望一下,停在人行道前的司機不會有任何不耐煩,只會微笑著舉手示意,讓我放心通過。

但網上流傳的「國外可以隨意過馬路,車子永遠會讓你」,可一點都不準確。如果你來個「中國式過馬路」,動輒橫穿馬路,隨時會被「全世界開車最快」的德國司機撞飛。在人家地頭,行人與汽車各有路權,行人要過馬路,只能走人行道。

法國人則比較隨意,有時也會來個「中國式過馬路」,一看左右無車,便橫穿馬路。當然,僅限於市內狹窄道路,在主幹道上,給他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這麼干。

唯一相同的是,不管德國法國義大利,只要他們來自傳統概念的「西方」,在沒有紅綠燈的人行道或是綠燈提示可通過的人行道前,就不會「一看二慢三通過」,而是目不斜視,直接前行。即使是低頭族,這一刻也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往前走。

前東歐國家的人過馬路會下意識先看一眼

這種過馬路習慣會隨著地理上的東移出現變化,在波蘭、捷克和匈牙利,人們過馬路的方式看似與德國人相同,但只要你駐足觀察,就會發現他們在過馬路前會先看上一眼,確定沒車或者車子已經停在人行道前,才會邁步。所以,低頭族來到這裡過馬路,總是不免抬抬頭,起碼得扭扭頭。

前些日子去了均屬前南斯拉夫的斯洛維尼亞和塞爾維亞,又有了新的感受。

與波蘭、捷克等前東歐國家一樣,斯洛維尼亞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早已邁入發達國家水平。而且,斯洛維尼亞的基礎更好。當年鐵托不買斯大林的賬,導致南斯拉夫被開除出社會主義陣營,遭遇東歐世界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但南斯拉夫的對外開放政策卻也使得它走出了一條不同的路。當時,西方人可以在南斯拉夫境內自由旅行,僅此一點就與其他東歐國家天差地別。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更是南斯拉夫經濟最好的兩地,在鐵托時代,人均GDP甚至一度比肩臨近的義大利。南斯拉夫分崩離析後,斯洛維尼亞也迅速恢復元氣,並成為發展最快的一個。

在這個國家裡,你可以看到悠閑的大城市,富庶的鄉村,美麗的湖區,延綿的山谷,蜿蜒的海岸,還有眾多葡萄酒產區。當然,還有超低的物價。即使在安逸的歐洲,它也是相對更安逸的那個。

這樣一個國家,道路文明方面當然也和老牌發達國家接軌。高速上沒有車輛長期佔據超車道,超車後立即回歸原車道;每逢路口和環島,車輛各自按照路權標誌行進或相讓;汽車在人行道前禮讓行人,行人也不會隨意橫穿馬路;駕車多日,沒聽到過喇叭聲……但是,從首都盧布爾雅那,到第二大城市馬里博爾,到海畔如天堂般的城市皮蘭,再到如仙境的布萊德湖,還有隱匿山間的那些小城鎮,甭管哪裡的人行道,人們在過馬路前都會看一眼,甚至有些人還會下意識地停一下。

這種下意識的行為,最能暴露過往的習慣。我在中國過馬路,即使是人行綠燈,即使沒車,也習慣停下來看幾眼,而且不是只看一邊,而是左右都得看——順向馬路沒車,還得看看有沒有車逆行對不?就算沒車逆行,還有更可怕的悄無聲息的電動自行車對不?

如果可以,我真想穿越到過往的東歐國家裡,看看當時的人是怎麼過馬路的,車又是怎麼開的。不過塞爾維亞的經歷告訴我,不需要穿越,它依稀還有舊時影子。

▍在塞爾維亞,你終於能聽到汽車喇叭聲了

進入21世紀後,塞爾維亞的局勢漸漸穩定,社會開始重建,經濟快速發展,尤其是2000年到2008年,人均GDP從1160美元上升到7054美元,漲幅驚人。

其實在前南斯拉夫時代,塞爾維亞已經具備了不錯的底子,雖然比起斯洛維尼亞,地緣上不佔優勢,因此經濟活力稍遜,但工商業基礎不錯。南斯拉夫的分崩離析,九十年代的戰亂,都對塞爾維亞境內的基礎設施造成了較大破壞,但近年來的變化顯而易見。

在基礎建設上,道路(包括高速公路)的質量都不錯,自駕感受並不比發達國家遜色太多,在繁榮度上,貝爾格萊德被評為歐洲夜生活最豐富城市,也是當之無愧。

但路網的漸漸完善,不等於完全通暢。在塞爾維亞駕車,平均時速會比德國低得多。在高速上,你偶然可以見到長期佔據超車道的車子,雖然大家速度如飛,影響不會太大,遠比經常有大貨車慢悠悠走最左側車道的國內高速公路順暢,但如果你習慣了德國式的嚴謹——即使慢車道和快車道車流滾滾,也不會有任何車子長期佔據超車道,而是會在超車後立即回歸快車道——就會覺得塞爾維亞有一些「不太像歐洲」的凌亂。

另外,一些環島和路口沒有歐洲最常見的路權標誌,也讓我好生詫異,這就造成了車輛路權不明,雖然不會擠成一團,卻會出現你等我我等你的情況,降低了通行速度。

人行道前更能體現這種凌亂。其實比起國內,塞爾維亞司機已相當文明,人行道前都會禮讓行人。但行人往往會先站在路口左右張望,然後猶豫不前。如果在德國,司機會微笑著舉手示意讓你通過,可在塞爾維亞,司機會選擇按喇叭示意你通過。我在塞爾維亞所聽到的汽車喇叭聲,多屬此類。低頭族來到這裡,可不敢再低頭了。

猶豫不前的行人,因此而起的喇叭聲,也許就是塞爾維亞與傳統歐洲國家之差距的縮影吧。

【作者簡介】

葉克飛|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專欄作家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沈雷:離開了梅西,他變
月薪1萬3,菲佣衝擊中國式主僕觀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葉克飛:那個飛越瘋人院的導演走了
葉克飛:巴黎最有名的咖啡館,傳承至今只剩特色菜
葉克飛 | 一味花雕蛋白蒸蟹絲,讓我忘掉亦舒為他下跪的噱頭
葉克飛:說月餅難吃?那是因為你沒碰上好吃的
作家葉克飛:廣東人的有趣你不懂
除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野史,租界還帶給我們什麼?|葉克飛
葉克飛 | 退出政壇,金庸讓世間多了一個偉大的作家
葉克飛 | 廣東人的有趣你不懂——與黃佟佟老師商榷
葉克飛 | 不要說單田芳帶走了一個時代,因為評書的時代早已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