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三要素
很多茶友都有這樣的困擾:為什麼同樣的茶葉,同樣的茶具,同樣的水,你泡的茶就是沒有別人泡的好喝?
注意三個方面
在茶葉品質沒問題的前提下,要把一款茶泡得好喝,主要在於茶具、投茶量、浸泡時間這三個方面。
1. 茶具
蓋碗或壺外觀好看沒用,重要的是容量,容量跟接下去茶水比、浸泡時間有直接關係。
比如岩茶的袋泡裝是8g一泡,容量100cc和130cc的蓋碗,前者注水量和後者注水量肯定是不同的,一樣的浸泡時間,泡出來的滋味也會不同,前者相對來說會濃郁一些。
2. 投茶量
茶水比維持在1:50的比例;投茶量一般為綠茶3克,紅茶4克,烏龍茶7-8克,黑茶普洱茶8-10克。
如果無法確定投茶量,可先自己嘗試放適量茶葉沖泡,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加減。
3.浸泡時間
根據你投放的茶葉量所調節的,茶葉放多了,浸泡時間應該短些,出水的時候速度快些;茶葉少了,浸泡時間則可稍微久一些。
三個影響因素
1. 注水方式
注水入蓋碗,沿著邊緣注水還是直接注水,對品質粗老的茶葉影響不大。
如果是比較嬌嫩的茶葉,注水時避免直接澆到茶表面。
2.水溫問題
除了綠茶要用80-85℃,紅茶溫度為85-90℃,其他茶用沸水泡沒問題。
用80-90℃的水沖泡茶,湯水確實會柔和許多,包括茶葉的缺點,苦澀感也會減弱。
3.泡茶水質
不同地區的水存在差距,一般建議用桶裝純凈水就行了。
好的水無疑會增加點茶湯甜度,湯水的厚度,拿純凈水跟山泉水泡茶,肯定是山泉水甜一些。
還需要注意的細節
1. 出茶湯時要把蓋碗里的茶湯淋凈,否則會影響下一泡的口感。
2. 還有出湯速度,茶湯倒入公道杯時,手拿蓋碗的角度決定了出湯速度快與慢。
如果蓋碗縫隙,縫隙大,出湯速度也會加快;縫隙小,出湯速度自然也就緩慢。不要小看這五六秒的差別,也是能夠增加茶湯濃度的。
照搬泡茶方法你就輸了
茶葉是因人、因時而異的東西,因為制茶人和天氣關係,所制出的茶葉會有不同表現。
所以泡茶時要注意四個字「看茶泡茶」,不同茶葉有不同泡法,不同茶葉量有不同的泡法。
GIF/231K
大致可總結如下:
1. 如果水溫低,湯水柔和,茶味略淡;如果是沸水:茶味、香氣足,優缺點能明顯感受到。
2. 如果投茶量少,浸泡時間不夠,味淡,水薄;如果投茶量多:浸泡時間沒控制好,茶味濃,甚至帶微苦。


※白毫銀針的這5個等級,全部喝過,才是白茶鑒別專家!
※保溫杯泡白茶?三大原因告訴你做錯了!
※曾被冷眼相待,現成養生神器,這幾百年白茶到底經歷了什麼?
※泡茶時的這個習慣堪比慢性自殺,你中招了沒?
TAG:小陳茶事 |
※你知道泡茶三要素嗎?
※好鴿子「三要素」
※你泡的茶為什麼不好喝?一篇小文輕鬆掌握紅茶沖泡三要素
※掌握泡茶三要素,告別苦澀滋味
※泡茶的三要素,你知道嗎?
※好照片的三要素
※蓮瓣蘭植料的三要素
※健康晚餐的三要素
※有氧運動三要素
※白茶餅怎麼煮?這三要素佔主導作用,水溫、投茶量、煮茶時間!
※書法三要素
※寶寶秋季止咳三要素
※高質量開場白的三要素是?
※論多肉植物「山地玫瑰」成功度夏的三要素!
※新手沖泡白茶需講究的三要素,投茶量、水溫、出水時間,好好揣摩
※攝影三要素之光圈!
※多肉度夏三要素,和空盆說再見
※看高手泡上千遍,為啥我還是泡不好茶?這三要素是命門!
※親密關係的三要素
※定製西服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