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寶寶一歲多還坐不穩,醫生哭著大罵其家長!

寶寶一歲多還坐不穩,醫生哭著大罵其家長!

據美國兒童教育專家瑪莉?科爾辛卡博士從事的一項專題研究,在學齡前幼兒中,精力過剩者所佔的比例不小於10%。孩子精力過剩的具體表現因人而異,但大多聰明好動、反應靈敏、好奇心強、感情豐富,但同時也往往比一般同齡孩子更為頑皮。其中不少精力過剩的孩子還被列入類似「朽木」的「差生」中。

學齡前兒童一成以上精力過剩。

這類孩子大多聰明靈敏、好奇心強、感情豐富,但部分孩子被列為「差生」。

比起其他孩子來,精力過剩的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往往高得多,原因在於,他們表現出來的好動、好問和淘氣往往會被大人們視作「不聽話」或「不規矩」。

這個患兒1歲1個月,但是頭圍僅有37厘米,比新出生的小嬰兒大不了一點,坐不穩,扶著站立時踮腳尖明顯,下肢肌張力很高。

家長說他們在孩子6月大時發現其頭小,到廣東一醫院做檢查,醫生告知頭圍偏小,發育遲緩,需要康復治療。家長並未在意,想著年齡大了就好了。1歲時在老家開封看到別的孩子都會走路了,自家孩子一下地就哭鬧,踮腳尖,才意識到嚴重性。當地醫院檢查後認為是小頭畸形,建議康復。

家長不放心,找到鄭大三附院兒童康復科主任王俊輝。

王俊輝檢查後認為孩子不僅僅是腦癱的問題,可能存在顱骨縫隙提前閉合,顱骨不能繼續長大,限制了大腦的進一步發育,從而導致運動和智力的問題。隨後的顱骨CT三位重建印證了王俊輝的判斷:孩子是「狹顱症」。

王俊輝說,狹顱症亦稱顱縫早閉或顱縫骨化症。大多數學者認為狹顱症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有關,多見於男孩。發病率男女比例為2:1。

正常情況下,嬰兒前半年平均每個月頭圍增長1.5cm,後半年平均每個月頭圍增長0.5cm,隨之而然的新生兒在出生後第一年內大腦生長速度最快,大腦重量在出生後前半年增加85%,後半年增加50%,1年增加135%左右。在嬰兒期,如果出現一條或幾條顱縫過早閉合,就會影響顱骨的生長與擴張,而大腦卻繼續生長,顱骨薄弱處代償性擴大有限,常常出現顱內壓增高,易激惹,視力下降,智力低下、精神活動異常、癲癇發作等癥狀。

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病兒出現舟狀頭、斜頭畸形、三角頭、尖頭或稱塔頭等頭顱畸形。可合併身體其它部位畸形,分離性斜視、並指趾、齶裂、唇裂、面骨畸形、先天性心臟病等。對於可疑病例,應攝頭顱X光片及頭顱CT顱骨三維成像,早期顯示囟門及顱縫的鋸齒狀外形不明顯或消失,最後顱縫完全閉合併密度增高。也可有顱骨畸形和腦回壓跡增多現象。

一旦確診,應及早手術。作顱縫再造術或顱骨切除術,重建新的骨縫,使顱腔能隨著腦發育而擴大,以保證腦的正常發育,使頭顱畸形得以糾正。較大病兒如有顱高壓者也應手術。

王俊輝聯繫了三附院神經外科將患兒收入院,神經外科的馬雲富主任和董輝主任為孩子做了全面檢查CT、X光片示:額縫、一側冠狀縫早閉,腦回指壓跡明顯。利用3D計算機分析,顱腔不對稱指數(CVAI)提示:輕度異常;頭指數(CI)提示:嚴重異常。

對於一般的狹顱症,傳統採用顱縫再造術手術方式,但該患兒頭圍過小,傳統術式不能有效擴大顱腔,改善大腦生長空間。經過與專家溝通,並進行了詳細分析論證和術前討論,通過3D計算機模擬手術方案,最終選擇額眶帶前移、顱面骨重塑及顱縫再造術手術方案完成手術,該手術方式在省內屬於首次應用,填補了省內空白。

術後患兒恢復很好,出了監護室就可以下地扶站了,不像之前一下地就哭鬧不止。精神狀態也很好。

一、精神過剩與遺傳有關

研究顯示,孩子的精力過剩主要受到了遺傳因素影響,他們體內一種內分泌腺素??腎上腺素的成分就明顯高於普通孩子。專家們還驚奇地發現,比起其他孩子來,精力過剩的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往往高得多,原因很簡單:他們表現出來的好動、好問和淘氣往往會被大人們視作「不聽話」或「不規矩」。

此外,過剩的精力由於找不到正常、足夠的渠道發泄出去,他們還常會處於一種類似青春期少年才有的煩躁、焦慮等不平衡的心理狀態之中。通過實施一項試驗計劃,科爾辛卡博士總結出了對付精力過剩的孩子的辦法:建立親密關係。作為父母和教師,主動和精力過剩的孩子建立親密關係是至關重要的。其潛台詞是:你並非人見人厭的壞孩子。此舉可幫助他們大大減輕心理壓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孕育百科 的精彩文章:

女子懷孕7年一直不看醫生,原來不是多胞胎,醫生檢查後被嚇壞
胎盤竟是爸爸製造出來的?媽媽替爸爸糟了這麼多罪,生命太神奇
新婚20天卻懷孕1個月老公暴怒要離婚,醫生卻不厚道的哈哈大笑
想生二胎?讓老公和你先做完這件事再說!做完安心生娃!
小夫妻備孕3年懷不上醫院檢查後竟取出5塊骨頭,老公腿都嚇軟了

TAG:孕育百科 |

您可能感興趣

寶寶多抱好還是多躺好?醫生表示:很多寶媽都做錯了
2歲寶寶走路不穩,寶媽沒在意,再去醫院醫生的解釋,讓全家崩潰大哭
五歲孩子有家不能回,在醫院吃著「百家飯」長大:把醫生當做爸媽!
寶寶多大能吃鹽?醫生:多數家長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這樣吃才健康
醫生說女孩多活半天都是賺到,現在考上大學,希望生個共同的寶寶
寶寶多大能玩手機?玩多久不傷眼睛?醫生:做到這幾點視力不下降
很多寶寶根本不需要額外補鈣,醫生狠批家長,這樣補你那是在害寶
他家貓寶寶長越大越不對勁決定去醫院一趟!醫生卻恭喜他撿到寶
1歲寶寶雙耳失聰,全怪媽媽做這事,醫生嚇出汗大罵家長無知!
寶寶生不出來被醫生塞回肚子裡面,這種痛很多產婦永遠都體會不到!
90後寶爸姓「沙」,醫生好奇問孩子啥名字,旁邊家長卻都笑了!
為啥寶寶出生沒多久醫生們都建議家長們給寶寶補充VD?
醫生說這孩子多活一天都是賺的
幸苦生下寶寶,都買好衣服了,結果醫生說這孩子不是你的,氣人!
這幾類小孩零食,早被兒科醫生禁止了,家長們不要再給寶寶吃了
寶寶睡著後一放床上就醒,原因竟是這樣,醫生建議家長這樣做!
寶寶多大可以用枕頭?枕頭多大多高比較好?醫生:這些你必須知道
又一醫生猝死!家屬討要說法!醫生一天的工作量到底有多大?
寶寶痰多無法咳出,爸媽擔心,醫生教你幫寶寶排痰!
寶寶這5個「異常」表現不需要去看醫生,我家寶寶有3個,你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