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清三大疑案之孝庄不肯與皇太極合葬,不願驚擾陵寢還是另有隱情

滿清三大疑案之孝庄不肯與皇太極合葬,不願驚擾陵寢還是另有隱情

太后下嫁是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所謂太后下嫁,指的是皇太極之妻、順治帝之母孝庄太后,在皇太極去世後,下嫁給了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這一傳聞,至少從順治七年便已在民間流傳開來。

野史、演義對此大加渲染,《清朝野史大觀》、 《多爾袞軼事》、 《清朝通俗演義》、 《清宮秘史》 等都有所涉及。很多書中所描繪的情節堪稱荒誕離奇,如 《多爾袞軼事》 說,太后與多爾袞海誓山盟,太后先詐死,並舉行隆重喪禮,然後再以皇帝乳母身份與多爾袞成婚。

那麼,太后下嫁一事是否真的存在呢?

▎孝庄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圖片來源於網路

主張屬實的一方,理由有三條:

第一,一首詩。順治七年,著名的抗清鬥士張煌言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建夷宮詞》,開啟了太后下嫁說的濫觴:

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 春官昨進新儀注, 大禮恭逢太后婚。

詩的大意是,太后所居慈寧宮成為大婚新房,禮部尚書制訂了太后大婚的典禮,大禮十分隆重,到慈寧宮敬酒祝賀的人已是盈門眾多。

整首詩描述的就是太后下嫁時的情形,它創作的時間與傳說中太后下嫁的順治五年不遠,且是以當時人的身份記述當朝事,因此,《建夷宮詞》成為太后下嫁一說的重要證據。

第二,孝庄太后死後,奇怪地沒有與皇太極合葬。康熙二十六年 ( 1687)十二月,孝庄太后病逝,年七十五。臨終前,她吩咐康熙皇帝說,太宗皇帝已經埋葬四十多年了,自己死後,就不要再驚動他了。而且,自己心中還時刻惦念著順治與康熙父子, 所以, 在順治孝陵附近安葬就可以了。

很多人認為,這不過是官方理由,根本沒有說服力,孝庄不願與皇太極合葬應該有其他的原因。而且,在事實上, 康熙年間也認為這事難辦,難堵眾人悠悠之口。終康熙一朝也始終未能安葬孝庄,孝庄的棺材一直停放在順治孝陵的南方。直到雍正三年,雍正服父喪 27 個月之後,才動工興修昭西陵以安葬孝庄。

孝庄為什麼不願與皇太極合葬呢?很可能就是因為太后下嫁一事,為此她不好意思再面對皇太極,不願與皇太極合葬自然是情理之中的。

▎康熙帝曾說:「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三,多爾袞「皇父攝政王」的封號。多爾袞自攝政以來,總共有三個封號。最初是叔父攝政王,因為多爾袞是順治的叔叔,所以這個封號較正常。

順治二年春,清軍擊敗李自成軍隊,五月,又攻克揚州,江南大定。面對這樣的功績,大臣於是建言在原有的封號上加一個皇字,即「皇叔父攝政王」。因為叔父只是家庭稱呼,而要想臣民共稱,理應稱作「皇叔父」。詔曰可。

到了順治五年,多爾袞的稱呼再一次發生改變,由原來的「皇叔父攝政王」變為「皇父攝政王」,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義卻有了質變。皇父指的是皇帝的父親,如果沒有太后下嫁,多爾袞又怎麼會自稱「皇父」呢?

從上述三條理由來看,太后下嫁縱使還有一些疑點,但大體是真實的。然而真的如此嗎?

其實不然。

首先,張煌言本人是抗清鬥士,對滿清懷有成見,我們自不免懷疑他寫《建夷宮詞》的動機。而且,寫詩是為抒情,它又不是寫歷史,並不苛求真實性。如詩中作為婚房的慈寧宮,是順治十一年修葺之後,孝庄太后才搬進去的,而多爾袞早在順治七年十二月就突然死掉了。

所以,張煌言此詩的歷史可靠性存疑。與此同時,順治七年正月,多爾袞逼死了肅親王豪格,並奪其福晉為妃。很有可能,張煌言是張冠李戴,把二者搞混了。

其次,太后死後不與太宗合葬也不能成為太后下嫁一說的證明材料。孝庄為皇太極的第二後,皇太極的第一後孝端皇后已經與他合葬了,而第二後的不合葬,其後經常發生,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諸帝的第二後均不合葬。

由此可知,這恐怕是一種慣例,因此,孝庄不與皇太極合葬,也不能作為太后下嫁說的證據。

最後,皇太極封號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翻譯問題,是由於滿、漢互譯時造成的歧義。

多爾袞的第一個封號是叔父攝政王,對應的滿文是「doro be aliha ecike ama wang」,doro be aliha表示「攝政的」, ecike意為叔父,ama 意為父親,wang是「王」的音譯,因此這個封號直譯過來便是「攝政的叔父父王」。

▎雍正帝對孝庄太后的評價極高,稱其統兩朝之養孝,極三世之尊親。圖片來源於網路

從這個稱呼上可以看出,其一,多爾袞的身份是王(wang),而不是汗(han)。其二,多爾袞稱號中有兩個親屬稱謂:叔父和父親,然而翻譯成漢語後,這兩個親屬稱謂變成了一個「叔父」,這就造成了歧義。

多爾袞的第二個封號是皇叔父攝政王,對應的滿文是「doro be aliha han i ecike ama wang」,直譯便是攝政的汗的叔父父王。

多爾袞的第三個封號是皇父攝政王,對應的滿文是「doro be aliha han i ama wang」,直譯便是「攝政的汗的父王」,與前一個相比,去掉了叔父的親屬稱謂。

因此,僅從滿文的字面上來看,第二個封號和第三個封號,並沒有發生本質變化,只是翻譯成漢語後才造成的歧義。而且,滿文中與皇父—皇帝的父親—一詞對應的是han ama而不是han i ama(汗的父親),也就是在滿文中,汗的父親與皇父並不相同。

實際上,稱呼尊長為父是女真人的習俗。比如,在康熙四十二年,滿洲正黃旗人、原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被逮捕,他在受審時提及康熙皇帝的稱呼是「主子父親」( ejen ama) 。

因此,順治按照滿洲的習俗,尊稱多爾袞為「父王」(ama wang)合情合理,但他從未稱呼多爾袞為「皇父」(han ama),所謂的「皇父攝政王」只是翻譯上的問題,我們並不能以這一封號來斷定太后下嫁一事。

綜上,支持太后下嫁的三條證據,已經被逐一反駁,所以,鑒於正史中沒有相應記載,太后下嫁恐怕就是一個民間的傳聞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順治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陳世美原來是這樣子的!
詩作慷慨悲涼,獨奏邊音,江南士子寧古悲歌
清代魏象樞臨摹王鐸墨跡
多爾袞為大清立下了什麼功勞?
順治科技2017年上半年營收602萬元 業績虧損97萬元

TAG:順治 |

您可能感興趣

孝庄太后死後為何不願與皇太極合葬呢?究竟有何隱情
孝庄為何不願與皇太極合葬?
既然不愛,何必千古相伴!難怪孝庄不願死後和皇太極合葬!
孝庄太后為什麼不願意與皇太極合葬呢?
孝庄皇太后死後不願意和皇太極合葬,原因是因為她愛上了多爾袞?
孝庄不願意和皇太極合葬的原因,不是因為多爾袞,而是捨不得這2個男人
為什麼孝庄死後不願與皇太極合葬?原因你可能不信
孝庄太后為何獨自被葬在清東陵的大紅門之外,還不能與皇太極合葬
孝庄不願和皇太極合葬,康熙無奈不知如何是好,這一放就是38年
孝庄死後為何不願與皇太極合葬?背後到底有何隱情?
孝庄為何沒能與皇太極合葬一處?且聽她的臨終遺言
皇太極突然暴斃,究竟是不是和孝庄太后有關?真相其實很明了
孝庄太后為什麼不願和皇太極葬在一起?因對不起一個人
死也不肯與皇太極合葬,難道孝庄太后真的改嫁了多爾袞?
孝庄不願與皇太極同葬,做不得下嫁多爾袞的證據,張煌言別有用心
讓皇太極最愛的女人不是哲哲,不是孝庄,而是她
康熙不將孝庄與皇太極同葬地宮,卻同祔太廟,孝道後是否有深意?
清朝最強三人兄弟團,皇太極不敢惹,順治見了害怕,孝庄儘力討好
孝庄太后與多爾袞一起害死了皇太極?真實歷史可能與你想的不一樣
孝庄皇后德高望重,死後卻不願意和皇太極合葬?她更想陪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