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熊繼柏談中醫治病優勢:因人、因地、因時制宜

熊繼柏談中醫治病優勢:因人、因地、因時制宜

熊繼柏談中醫治病優勢:因人、因地、因時制宜

中醫非常重視實踐經驗

中醫的經驗積累已經有幾千年了,中醫非常重視實踐經驗,中醫的理論源於實踐的總結,中醫治病既要理論指導,又要運用經驗。中醫治病與西醫治病有區別,西醫重視新進展,而中醫恰恰重視既往的經驗。中醫的書籍汗牛充棟,其中有極其豐富、全面、寶貴的臨證實踐經驗總結。我們要深入進去,要真正掌握古人的經驗,運用前人的經驗,並在實踐中不斷認識、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發展。

熊繼柏談中醫治病優勢:因人、因地、因時制宜

重要的治療法則

注重平衡中醫治病的原則就是補偏救弊。寒氣重,就治寒;火氣大,就治火;五臟中哪個臟有問題,便治這個臟;臟腑之間哪個太強了,哪個太弱了,就要把強的抑下去,把弱的扶起來,這就叫平衡。我們講的大道理就是陰陽要平衡,「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謹察陰陽」,嚴謹地審察陰陽,就是把握陰陽的偏差所在而進行調治。「以平為期」,以達到陰陽平衡為目的。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人體平和,五臟平和,陰陽平和,氣血平和,營衛平和,精神平和,形體和精神相平和。人處於平和狀態,平和之人就能長壽。五臟偏頗之人,好比一台機器,或有螺絲生鏽,或有部件破損,或者動力不足,或者運轉不利,都應全面審察,把整個功能調整好,這就是中醫的治療觀。中醫的治療原則就是注重整體的平衡,這是個優勢。比如病人得了癌症,西醫用化療、放療之後,病人頭髮掉了,不想吃飯了,精神變差了,體質明顯下降了,還是只管去殺癌細胞,此時就應該把正氣扶起來。正氣扶起來了,邪氣才會下去。正氣一衰,邪氣就會重來,這正是《黃帝內經》所強調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所以中醫講究平調,這也是中醫的優勢所在。

治病求本所謂治病求本,就是要尋找疾病的根本原因,要推求疾病的本質,並針對疾病的原因、針對疾病的本質進行治療。

熊繼柏談中醫治病優勢:因人、因地、因時制宜

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變化,總是通過癥狀表現而顯示出來,中醫診斷疾病就是通過觀察外在的表現,進而推測其內在的變化。《靈樞·本藏》云:「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

「視其外應」,是指觀察外在的癥狀表現;「知其內藏」,是指測知內髒的變化;「知所病」,進而知道疾病的本質所在。這正是中醫診斷學「有諸內,必形諸外」及「從外以知內」的基本觀點。用現代通俗話講,就是通過現象看本質。只有抓住了疾病的本質,才能準確有效地施治。比如眩暈病,辨治必有虛實之分。實證眩暈常見於兩種:一種眩暈表現為頭暈目眩、頭脹、耳鳴、面色潮紅、心煩易怒、口苦、舌苔黃、脈弦數,其血壓往往偏高,這種眩暈的病變本質是肝陽上亢。針對肝陽上亢,治當平肝潛陽,用天麻鉤藤飲之類。另一種眩暈則表現為頭暈目眩、頭重、胸悶、噁心、嘔逆、舌苔滑或膩、脈滑,這種眩暈的病變本質是痰飲阻滯。針對痰飲阻滯,治當祛痰化飲,用半夏白朮天麻湯之類。虛證眩暈常見的亦有兩種:一種眩暈表現為頭暈目眩、疲乏、心悸、面色淡白、舌淡、脈細,這種眩暈的病變本質是氣血虧虛。針對氣血虧虛,治當補益氣血,用八珍湯之類。另一種眩暈則表現為頭暈目眩、精神萎靡、腰膝酸軟、耳鳴、舌紅苔薄、脈細,男子伴有腰痛而遺精,女子伴有腰痛而帶下,這種眩暈的病變本質是腎精不足。針對腎精不足,治當補腎益精,用左歸丸之類。中醫治眩暈如此,治各種疾病都是如此。抓住疾病的原因和本質,針對本質進行治療,這是中醫治病一條最基本的法則。

三因制宜所謂三因制宜,是指中醫治病要因人、因地、因時制宜。

因人制宜,要根據病人的年齡老少、性別男女、體質強弱、形體肥瘦、精神盛衰、生活習慣等不同的特點,選方用藥要區別對待,這就是因人制宜。

因地制宜,要根據不同地域的地理、氣候特點,考慮治療時的選方用藥。比如我國西北地區,地勢高,氣候較冷,多風多寒;我國東南地區,地勢低,氣候較熱,多濕多熱。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講過:「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中醫治病用藥也必然有所不同。比如治外感病證,在西北地區則多用辛溫之劑,在東南地區則多用辛涼之劑。這就是因地制宜。

熊繼柏談中醫治病優勢:因人、因地、因時制宜

因時制宜,要根據不同的時令、不同的氣候變化,考慮治療時的選方用藥。一年四季之中,氣候變化各異,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中醫認識溫熱病,就是按時令氣候的不同特點而命名。

春天的溫病稱為風溫、春溫;夏天的溫病稱為暑溫、濕溫;秋天的溫病稱為秋燥、伏暑;冬天的溫病稱為冬溫。各個時令的溫病,其病因、病變均各有不同的特點,治療選方用藥也自然各不相同。《黃帝內經·六元正紀大論》早已指出:「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要根據不同時令的氣候特點選方用藥,這就是因時制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中醫陽和湯解極度惡寒疲乏案
醫不貴能愈病,而貴於能愈難病
鄧鐵濤:中醫「簡驗便廉」不能丟
中醫中說的「治未病」,怎麼理解?
中醫救腎湯: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有奇效

TAG:神黃中醫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治病的核心是什麼?
學會健脾胃,絕對是中醫治病和養生的基礎!
神奇的樺樹汁:保健、治病、美容
中醫:治病需治心
《黃帝內經》之異法方宜論,治病如何因地制宜
醫院是如何誤治病人的
淺談如何治病和養生
中醫是怎麼治病的
中醫文化:致病的五大因素和治病的兩大方法
良心老中醫們認為 中醫竟然不治病!
山裡一種奇特的樹,農民稱它「樹中人蔘」,是窮人的治病良藥
方寸之地,治病保健
中醫養生:李時珍稱黃芪為「補藥之長」,每天一杯防病治病保健康
健康 疾病 治病談
李克強: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發揮好中醫藥防病治病獨特優勢
中醫 | 淺談艾灸與針刺、中草藥治病方法的區別
醫話武國忠:「中醫什麼病都治不了」中醫靠調理來治病
現在基因編輯技術對治病的應用
治病從養「筋」開始!從筋論治,很多西醫論斷的不治之症都被治好了
劉力紅:致病的五大因素和治病的兩大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