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乾隆盛世,何來盛世,餓殍遍野,盲目自大!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乾隆盛世,何來盛世,餓殍遍野,盲目自大!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而清朝歷史更是如此,清朝以天朝上國自居,關起門來妄自尊大,排斥一切外來的先進科技,還說什麼乾隆盛世。

而下面這個外國人只來了一趟中國,就戳破乾隆盛世的謊言,更是預言了中華百年國恥。乾隆可謂是中國古代最有福氣的皇帝,因為自己的爺爺康熙打下的基礎,自己又有個好父親,因此不用費什麼勁就安享太平。

整天遊山玩水,下江南,揮霍無度,但卻偏偏還有所謂的「乾隆盛世」,而史書中更是大書特書,我們知道盛世那是需要有條件的。一是,國力強盛;二是,百姓富足;三是,天下太平。乾隆盛世真的是盛世么?從中國的歷史記載看,看不出來。但是,下面這個外國人,只來了一次中國,就徹底戳破這個自吹自擂的盛世。

這位就是馬嘎爾尼,在1793年,乾隆83歲壽辰之際,馬嘎爾尼帶領600多箱英國先進的科研成果,700多人的使團,來到中國。想借乾隆壽辰的機會,送上600箱禮物,以便實現兩國通商的目的。而馬嘎爾尼一路從廣州到達避暑山莊,乾隆在此接見了他。開場就遭遇尷尬,因為馬嘎爾尼不願三跪九叩朝拜乾隆,於是83歲的乾隆很不高興。

那個時代歐洲有許多中國迷,也就是嚮往和崇拜中國的人。那時歐洲學者們認為要向中國學習,要與中國接軌。伏爾泰說,「在道德上歐洲人應當成為中國人的徒弟」。馬戛爾尼就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成長起來的中國迷,他一輩子最嚮往的事就是去中國。

歐洲人傳說中國人是「全世界最聰明最禮貌的一個民族」。他們傳說,中國用孔子的理論來指導的國家,整個國家就和一個大家庭那樣親愛和睦。「」統治者是「充滿了仁慈」的,老百姓則是誠實而禮貌的。萊布尼茨說:中國老百姓「服從長上,尊敬老人。……中國(即使)農夫與婢僕之輩,日常談話或隔日會面之時,彼此非常客氣,其殷勤程度勝過歐洲所有貴族。……」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又稱馬戛爾尼來華,指的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過與清王朝最高當局談判,開拓中國市場。同時搜集情報於是派喬治·馬戛爾尼等人訪問中國的事件。

然而,由於清英兩國政治、經濟結構的截然不同,而雙方政府為了維護本國的社會制度和歷史傳統,在各自的利益上採取了互不相讓的頑強抗爭態度。因此,在這次外交活動中雙方的衝突便不可避免地爆發了。並由此導致外交談判的失敗。

馬戛爾尼使團是到達中國的第一個英國外交使團,是清英之間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是清英關係史上的重大事件

馬嘎爾尼對中國皇帝及其官僚逼迫他下跪叩頭更是深感屈辱,對中國文明的敬意和好感也因而蕩然無存。他後來成為主張用武力「教訓」清廷的主戰派。英國副使斯當東編輯的《英使謁見乾隆紀實》認為滿清統治下的中國是「靠棍棒進行恐怖統治的東方專制主義暴政的典型。中國不是富裕的國度,而是一片貧困的土地,不是社會靠農業發展,而是社會停滯於農業。」

後來馬嘎爾尼想向乾隆展示帶來的600多項科技成果,包括蒸汽機,迫擊炮,槍支彈藥等,但是乾隆毫無興趣。而當時的大清大將軍福康安,更是很不屑的說,「沒什麼稀罕的」。因此這個談判其實就是不歡而散了,據說這600多箱先進科技產品,最後被堆放在廁所,幾百年無人問津。

而且,馬嘎爾尼臨走前,乾隆還寫了一道諭旨,都是以天朝上國的口氣,教訓蠻夷的英國。裡面都是,我天朝上國什麼東西都有,不需要跟蠻夷通商。而且還說你們蠻夷要安分一點,以後就不要來了,跟大清安享太平吧。

對於這種傲慢,馬嘎爾尼那是看的清楚,其一路走來,看到的不是盛世,而是飢腸轆轆的百姓,餓殍遍地,還有官員的貪腐,愚昧無知,統治階層的自大,自欺欺人。

讓馬嘎爾尼意想不到的怪事接踵而至,運送禮物、食品的船隻載著兩名中國官員剛剛離開,由於「有些豬和家禽已經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國人把一些死豬、死雞從「獅子號」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熱鬧的中國人一見,爭先恐後跳下水,「馬上把它們撈起來,洗乾淨後腌在鹽里」。

在天津登陸後,使團沿白河北上北京。在英國人眼裡,兩岸的民居實在是太寒陋了,財務總管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中有細緻的觀察,他有一項結論,「事實上,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

比經濟上的貧困更令英國人震驚的,是清廷政治上的專制、黑暗和野蠻。登陸定海時,英國人對當地官員提出一個請求,找一個熟悉海路的人把他們領航到天津。年邁的總兵大人一口答應。不過,與英國人設想的出資招募、有償使用不同,定海總兵的辦法是派出虎狼之師到街上搜尋抓捕。

巴羅寫道:「他們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帶回了一群人。他們是我平生所見神情最悲慘的傢伙了,一個個雙膝跪地,接受詢問。」百姓當然厭惡白勞動,就羅列種種理由祈求赦免,「但總兵不為所動,命令他們一小時後準備妥當。」更讓英國人開眼界的是,沿白河返程時,由於水位下降,船開不動,脾氣大發的主事官員竟然「命令手下的兵丁讓船長和全體船員挨板子」。

之後,使團在澳門停留了一段時間,並於1794年3月17日離開中國,9月6日回到英國朴次茅斯軍港。馬戛爾尼的隨員安德遜說:「我們的整個故事只有三句話:我們進入北京時像乞丐;在那裡居留時像囚犯;離開時則像小偷。」斯當東男爵 :「(清國)貧窮得令人驚訝,一路上我們丟掉的垃圾,會被生活在底層的百姓撿去吃」,所見的清國軍隊軍著也如同「叫花子般」。

這次馬嘎爾尼1793年的出使,首次打破了清朝「盛世」的神話。在馬嘎爾尼的眼中,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舊不堪的舊船,自從北方滿洲貴族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 150 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倒退了。他看到的是滿洲貴族對漢民族的奴役,由於清朝長期實行奴化愚化統治,在整個中國從主子到奴才都處於「接近死人的極端麻木狀態」的現實。

最後馬嘎爾尼在信中總結了一句話「中國是一個神權專制的帝國,其實是一座雄偉的廢墟,統治者殘酷卻膽怯,最終將墮落到野蠻貧困的狀態」。果不其然,不到50年,就爆發了鴉片戰爭,在先進的西方國家面前,大清成了愚昧無知,野蠻貧困的狀態,開啟了百年國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浙博年度重磅大展明日開幕 乾隆最愛的「三希堂」「寶座間」可別錯過
一場大雨引發的官商「聯宗」案 創下清代「議罪銀」最高紀錄
乾隆,用自己1000枚印章毀了多少名作!

TAG:乾隆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康熙帝會誣陷明朝皇宮內餓殍遍野,皇帝們卻窮奢極欲?
兒皇帝李世民的困境:內有餓殍遍野,外有突厥虎視眈眈
窮的只剩錢是什麼體驗?國民:很駭人,餓殍遍野,只想逃離!
民國時饑民老照片,餓殍遍野,以吃觀音土為生,最後一張令人心痛
民國南方饑荒老照片:餓殍遍野的真實社會場景,實在令人心酸!
天下饑荒餓殍遍野,傻皇帝知道後問:沒有糧食為什麼不吃肉呢?
印度往事之四——金奈的小城餓殍,孟買的都會風流
此年風調雨順為何餓殍滿地顆粒無收?只因用了這樣的種子
別把古代軍隊當餓殍:說說古代士兵的五天一操練到底是什麼
《千里江山圖》作者之後作《千里餓殍圖》,命運令人嘆惋
一代天師:餓殍附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