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畫沒骨技法之詳細解讀

中國畫沒骨技法之詳細解讀

中國畫沒骨技法之詳細解讀

一、沒骨畫的定義

沒骨畫:在中國畫繪畫技法中,用墨線勾出輪廓線稱為骨法,所謂的「骨」指的就是墨線;不用墨筆勾出勾出輪廓線,而是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就稱為沒骨法。用沒骨法畫出來的畫就稱為沒骨畫,也稱為無骨畫。古代山水、花鳥畫都有用沒骨技法進行繪畫的,我們可稱之為沒骨山水畫、沒骨花鳥畫。

中國畫沒骨技法之詳細解讀

二、沒骨畫的技法

沒骨畫法作為不勾墨線,直接以色彩塑造物像的畫法,從技法上看,有渲染、點染

兩種。沒骨渲染是指不勾輪廓線[或先用炭條、鉛筆、淡墨勾出輪廓線,然後用色將其覆

蓋,或著色後再將鉛筆、炭條的痕迹擦掉,最終讓人看不到墨線],用層染或混染法,通過多次著色來塑造物象的一種繪畫手法。沒骨點染是指先在筆上調好墨或色的濃淡,然後一筆或幾筆點出物象的一種繪畫手法。沒骨點染有粗細之分,細緻的在工筆花鳥中常用來表現草蟲、小花、小草和枝梗等,較粗的則是兼工帶寫。

三、沒骨畫的特點

從歷代關於沒骨畫的論述及流傳的作品來看,沒骨畫最根本的特點是「直以彩色圖之」,就是不用墨線勾勒,直接用色點、色線和色彩的暈染去塑造畫面形象。沒骨畫技法是中國畫的三大技法體系之一[其他兩種為水墨畫技法和工筆重彩畫技法。

中國畫沒骨技法之詳細解讀

四、沒骨畫的起源

[說法之一]: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早有此法的應用,如遠古的彩陶紋樣。根據考古發現,遠在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用顏料直接圖畫物象了。

[說法之二]:據記載,南北朝時期的張僧繇曾在建康一乘寺用朱及青綠畫凹凸花。相傳,張僧繇所作的《觀碑圖》也是全部用色彩畫成,故張僧繇被視為沒骨法的開創者。張僧繇是公元6 世紀時的一位佛畫[寫真]高手,相傳他可以用印度的陰影法作佛畫。關於他曾在一乘寺用天竺畫法畫「凸凹花」之事,《建康實錄》有如下記載:「一乘寺,梁邵陵王王綸造,寺門遺畫凸凹花,稱張僧繇手跡。其花乃天竺遺法,朱及青綠所造,遠望眼暈如凹凸,近視即平,世咸異之,乃名凹凸寺雲。」在色彩上,他吸取了域外畫家的用色技法。宋人樓觀在一幅山水畫題識中說:「梁天監中張僧繇每於縑素上不用筆墨,獨以青綠重色圖成峰嵐泉石,謂之抹(沒)骨法,馳譽一時,後唯楊升學之,能得其秘」。

[說法之三]:唐代明皇時,有一位叫楊升的畫家,因為受到張僧繇的影響,在畫山

水時,其山石不用墨線勾勒輪廓,也不用皴法分凹凸陰陽,而是直接以不同的顏色來表現。畫樹時一筆就畫出樹榦,樹葉也是直接用顏色畫出。人們將楊升的畫稱為沒骨山水畫。

[說法之四]:在唐代壁畫中,沒骨畫作為一種基本的繪畫手法已被大量應用,這說明沒骨畫法應該是產生於唐代或唐以前。比如敦煌壁畫中61窟西側北壁的《五台山圖局部·大佛光寺》是五代時期作品,其中的芭蕉樹就是用沒骨法畫出的。該樹不用墨線勾染,直接用顏色繪出,其形體結構關係是通過留白和色度變化來表現的。再如95窟南壁西側的《長眉羅漢圖》,其中對羅漢腳前的一株植物也應用了沒骨技法,以留白的方式表達形體結構關係,與另一株用白描法畫出的植物形成對比。

[說法之五]:據北宋郭若虛的記載,沒骨畫法始於五代的徐熙、徐崇嗣祖孫,或更確切地說是始於徐崇嗣。「沒骨圖」這個名稱,最早見於郭若虛所著《圖畫見聞志》:「徐崇嗣畫沒骨圖,以其無筆墨骨氣而名之,但取其濃麗生態以定品。後因出示兩禁賓客,蔡君謨乃命筆題云:前世所畫,皆以筆墨為上,至崇嗣始用布彩逼真,故趙昌輩效之也。愚謂崇嗣遇興偶有此作,後來所畫未必皆廢筆墨。且考之六法,用筆為次。至如趙昌,亦非全無筆墨,但多用定本臨模,筆氣嬴弱,惟尚傅彩之功也。」 可見徐崇嗣的畫並非都是沒骨畫,而只是「遇興偶有此作」,「所畫未必皆廢筆墨」。書中還記載,徐崇嗣有一幅花卉作品,其中有芍藥五本,所畫皆無筆墨,惟用五彩布成,畫旁題「翰林待詔臣黃居等定到上品徐崇嗣畫沒骨圖」。與郭若虛同時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說:「(徐)崇嗣,創造新意,畫花不墨圈,直疊色漬染,號沒骨花。」「乃效諸黃之格,更不用筆墨,直以彩色圖之,謂之沒骨圖」。稍後,文學家蘇轍也在《欒城集》中提到徐崇嗣的畫「以五色染就,不見筆跡,謂之沒骨」。

[說法之六]::沒骨畫其實始於黃筌,徐崇嗣僅是「效諸黃[諸黃,是指黃筌及黃氏家族的助威畫家]之格」而已。宋代《洞天清祿》:「黃筌,孟蜀王畫師,目閱富貴,所作多綺園花錦,真似粉[指各種顏色]堆者而不作圈線[指的是墨線]」。明代《格古要論》稱:「嘗有一獨梭熟絹,黃筌作榴花百合,皆無筆墨,惟用五彩布成,其榴花一樹百餘花,百合一本四花,花色如初開,極有生意,信乎神妙也」。明代《清河書畫舫》稱:「黃筌善為沒骨畫,凡花果多不用墨,惟用五彩布成。其花色如初開,極有生意,信妙絕也。」黃筌也曾參與過壁畫創作,黃休復在《益州名畫錄》中記載,黃筌曾「畫四時花木,兔雉鳥雀」於八卦殿,歐陽迥還為之撰寫過《壁畫奇異記》。《宣和畫譜》著錄有黃筌《沒骨花枝圖》一件。黃筌的貢獻在於,他將古已有之的沒骨畫技法引入了捲軸作品創作中。

五、沒骨畫的重要畫家[詳細介紹,可見我的另一篇文章《歷代沒骨畫名家簡介》]

[1]南北朝:張僧繇。

[2]唐代:楊升、王洽。楊升、王洽擅長山水。楊升的作品已失傳,我們可從明代董其昌的《仿唐楊升峒關蒲雪圖》中窺其一斑。

[3]宋代:黃筌、徐崇嗣、趙昌、梁楷、米友仁。黃筌、徐崇嗣、趙昌均擅長花草和

魚蟲。梁楷擅長人物、上水,米友人擅長山水。

[4]元代:王冕。擅長水墨畫鳥。

[5]明代:徐渭、董其昌、藍瑛、孫隆。沒骨畫技法有了新的發展,從接近雙勾填彩

的渲染畫法發展為放筆點染的畫法,講究用色的乾濕濃淡,水色交融,色彩有冷暖變化,形象生動,用筆揮灑自如。

[6] 清代:惲壽平、居廉、任伯年、吳昌碩等。

[8]近現代:齊白石等。

這裡,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所謂沒骨畫,是指以沒骨畫技法為主畫出來的繪畫。在現實中,對畫家和畫種的界定並不那麼容易,比如,有些畫,既有沒骨技法,又有墨線的勾勒,現在的很多寫意畫就是這樣;再有比如,有的畫家,既畫墨骨畫又畫沒骨畫。因此,凡是曾經大量使用過沒骨畫技法的,比如惲壽平、居廉、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等人,在論及沒骨畫時,我們也將他們列進來,正是基於這種看法。

六、沒骨畫的分類

以前,尚未見到對沒骨畫的詳細分類。以我觀之,中國畫中的沒骨畫還可以從幾個不同角度進一步分成若干小類:

[1]從大的畫種上看,可將沒骨畫分為沒骨山水、沒骨人物、沒骨畫鳥。比如楊升、米友仁的一部分畫,就屬於沒骨山水;梁楷的潑墨仙人圖就是沒骨人物;黃筌、徐崇嗣擅長的則是沒骨花鳥。

[2]從著色上看,可將沒骨畫分為水墨[純以墨繪畫出來的]沒骨畫、五彩沒骨畫或者稱為傅彩沒骨畫。比如梁楷的潑墨仙人圖、米友仁的水墨山水就是水墨沒骨畫;黃筌、徐崇嗣以及惲壽平等人則擅長五彩沒骨畫。

[3]從繪畫精細程度上看,還可以將沒骨畫分為工筆沒骨畫、寫真沒骨畫[與傳統的工筆畫不同,寫真畫突出了光色的運用]、寫意沒骨畫和半工半寫沒骨畫。

[4]從運用沒骨技法的程度上來看,又可以將沒骨畫分為純沒骨畫和半沒骨畫。在欣賞中國古代乃至現代繪畫時,我們不難發現,有很多繪畫,既使用了有骨畫法,也使用沒骨畫法,這種情況,在齊白石繪的畫中最為常見。

中國畫沒骨技法之詳細解讀

七、關於沒骨畫的若干評論

[1]關於起源:(1)最為原始的沒骨畫法,應該是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存在了。(2)至南北朝時,張僧繇在借鑒印度繪畫技巧的同時,進一步發展了中國畫的用色理念和用色技法,為沒骨畫技法的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我們知道,沒骨畫技法的成熟,需要解決的幾個基本問題是:第一,必須具有相當多的顏料種類,以用來表現色彩、色階乃至光照的不同,如果只有一兩種色彩,只能是原始繪畫;第二,對於顏料的運用已經相當成熟,也就是已經基本學會了什麼情況下用什麼顏色去表現;第三,對於光色的理解一定要突破輪廓線的限制。原始繪畫中,人們最先認識到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是通過外輪廓線的描繪來表現物象。如果不能突破這一認識,就無法直接用色彩去表現物象。王翚在題惲壽平的一幅牡丹圖時說:「北宋徐崇嗣創製沒骨花,遠宗僧繇傳染之妙,一變黃荃勾勒之工,蓋不用筆墨,全以色彩染成,陰陽向背,曲盡其態,超乎法外,合於自然,寫生之極致也。南田子擬議神明,真能得造化之意。」(3)沒骨山水技法成熟於唐代的楊升,而沒骨花鳥畫則成熟於宋代的黃筌,徐熙只是「效諸黃之格」而已。這在以上的論述中已有較為充足的論據。

[2]所謂沒骨畫,按《夢溪筆談》中的定義是「不用筆墨,直以彩色圖之」。但是,這種沒骨,並不表明沒骨畫的畫面,一定會給人一種軟弱無力的感覺。因為沒骨畫法,通過色彩的造型,比如用色彩直接畫枝幹,點染花瓣、葉子,也可以表現畫家的筆力和物象的自然結構、光色影響等。而且,由於沒骨畫法直接使用色彩造型,直接用色彩描繪物象的光感、色感和質感,比之於用墨線造型的手法,更接近於客觀真實,更富有真實感,更適用於寫實繪畫。那麼,為什麼沒骨畫技法不如水墨畫技法和工筆重彩畫技法那樣受國人的重視呢?其原因是受到了唐宋以來繪畫理論和審美觀的影響。根據謝赫「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六法的要求,用筆是次要的,而且要有「骨法」。在謝赫看來,「沒骨」也即意味著沒了「筆」的表現力。自謝赫「六法論」提出以後,對用筆的要求影響了中國繪畫一千多年。唐代張彥遠更是把骨法用筆提到至高位置:「夫象物必在於形式,形式須全其骨氣,骨氣、形式,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這一品評標準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後來沒骨畫的創作和市場。在這種對筆墨極力追捧的審美環境下,「不用筆墨,直以彩色圖之」的沒骨畫受到壓抑和貶斥是不足為怪的。

[3]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中國畫發展初期,是多種技法並行發展而且相互融合的,只是後來由於歷史和文人審美取向等原因,中國畫在創作中逐步失去一些很有意義的形式語言。直至明末,西方繪畫[他們的繪畫就是「直以色彩圖之」的]傳入中國後,這種情況才略有改變。從那時起,一部分中國畫家才認識到,原來,西方繪畫中的很多技法,我們的前輩早已經應用過。目前中國畫又進入了創作環境和審美標準的重大轉變時期,沒骨畫既然是中國畫的一部分,又有中西繪畫交融的有利條件,應該高舉「注重光色,融合中西」的旗幟,讓這個古老的畫種煥發青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大師們筆下的蘭花
工筆花鳥畫的幾個特技
宋雪岩《梅花喜神譜》
畫里有話,看看古代人的夜生活
中國山水畫技法之二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國畫技法知識講解:沒骨畫法
國畫技法之沒骨花卉畫法詳解,工筆沒骨花卉的畫法圖文教程
國畫技法:沒骨花卉畫法
中國畫牡丹技法圖文教程,工筆沒骨牡丹畫法詳解,沒骨分染圖例
圖文教程:沒骨花鳥畫法步驟詳解
沒骨畫法:中國繪畫特有技法
《荷花鴛鴦圖》沒骨畫法詳解
國畫技法|五種花果畫沒骨的畫法
國畫技法:沒骨湖石與補景畫法畫法
國畫技法:沒骨花鳥技法步驟圖
被「遺忘」的國畫技法——沒骨
國畫技法:沒骨翎毛、草蟲畫法
寫意蓮蓬沒骨畫法
國畫技法:沒骨翎毛、草蟲畫法!
國畫技法 | 沒骨牡丹的畫法
《疏影橫沙》沒骨畫法示範
沒骨:被「遺忘」的國畫技法
讀懂中國畫術語——沒骨畫、指畫、博古
沒骨花卉繪製技法
菊花的畫法——沒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