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跟三位大師學多重曝光創作方法

跟三位大師學多重曝光創作方法

常言說攝影是「減法」,

但用多重曝光拍攝方法拍出的作品,

大部分採用的是「加法」。

1.攝影師夢歌

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攝影師夢歌是如何拍攝多重曝光作品的。

《故宮倩影》

拍攝於北京故宮,5次多重曝光

根據拍攝的題材不同,各種曝光的參數都會發生改變,拍攝時的難度有所增加,最後的照片也會產生偶然性的精彩,意想不到的意境和獨特的視覺效果,這種手法獨具魅力。

《童話世界》

拍攝於肯亞,4次多重曝光

多重曝光,主要還是要有一顆玩樂的心,不能要求太嚴謹,要能接受意外。因為多重曝光的效果(尤其是用膠片來拍)往往跟預想的有一定的距離,這次能拍出這樣的效果,下次以同樣的方法,不一定能再拍出來。

《走進塞內加爾》

拍攝於塞內加爾,3次多重曝光

多重曝光所需工具

1、有多重曝光功能的相機;

2、一張小卡片,大小能夠遮擋住半個鏡頭;

3、如果拍攝夜景的話,還需要使用三腳架;

4、數碼相機進行多重曝光,最好使用RAW格式進行拍攝。

《仙人掌花》

拍攝於衣索比亞,4次多重曝光

《油田韻色》

拍攝於黑龍江大慶,4次多重曝光

《 飛舞的長裙苗》

拍攝於貴州黔東南,2次多重曝光

多重曝光的拍攝手法很多,無論在同一場景還是異地景物中,主要採用的是被攝物體影像的疊加或遮擋、變換焦距、增減曝光量、實焦與虛焦相互結合等。並且對整體畫面的布局、圖像的大小的配合、景深的調整、色彩顏色的搭配等,都要在腦海里構思好。

《上殿的師傅們》

拍攝於遼寧大連,遮擋法拍5次

所謂遮擋法,就是用卡片或手擋住半個鏡頭——拍第一次可以上下分的一半,也可以左右分一半,如此拍下第一張照片。這樣的拍攝方法源自「黑卡拍攝」,加上多重曝光,讓拍攝變得更有趣,更多可能性。

之後重複上個步驟,用卡片或手擋住另一邊鏡頭,拍第二次得到第二張圖片後,就可以獲得清晰的多重曝光效果了。

《小城故事》

拍攝於馬達加斯加,3次多重曝光

《烏干達舞韻》

拍攝於烏干達,4次多重曝光

《柏林禪寺》

拍攝於河北省趙縣柏林禪寺,3次多重曝光

《九寨風韻》

拍攝於四川九寨溝,2次多重曝光

《郎木寺傳說》

拍攝於四川郎木寺,4次多重曝光

《大像樂園》

拍攝於斯里蘭卡,3次多重曝光

再就是要有思想和創意,拍什麼怎麼拍,根據對被攝體周圍環境的觀察構思,充分發揮想像力,最後在自己作品中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來。

《食人族部落》

拍攝於印度尼西亞食人族部落,2次多重曝光

《神奇部落》

拍攝於印度尼西亞食人族部落,2次多重曝光

《飛奔的駿馬》

拍攝於內蒙古,2次多重曝光

這種「加法"影像, 隨著曝光次數的增加,無論是過曝還是欠曝,必須以突出作品的主題為主,不斷的調整和修改,補充一些新的設想,無論疊加在畫面的哪一部分都應該是取捨得當胸有成竹,要避免因為主次不明所造成的混亂畫面。

《蘇丹情》

拍攝於蘇丹,2次多重曝光

《麵包樹》

拍攝於馬達加斯加,4次多重曝光

《飛行交響曲》

拍攝於遼寧遼中縣,4次多重曝光

多重曝光適合的題材雖然比較廣泛,一張精彩完美的作品無論同景還是異景疊加,必須要考慮到景物的形狀線條、明暗對比、色彩等在一起搭配是否合理,如果創意構思得當,就能夠營造出許多奇異的新影像。

《脈搏》

拍攝於衣索比亞,3次多重曝光

《狂歡奈及利亞》

拍攝於奈及利亞,9次多重曝光

《時光隧道》

拍攝於迪拜,4次多重曝光

比如風景的拍攝,前虛後實的相融,自然風光和古建築的結合等,都能增加環境中的意境,為觀者帶來玄妙的視覺體驗。

《湖邊韻》

拍攝於模里西斯,2次多重曝光

《國清寺》

攝於浙江國清寺,2次多重曝光

《奈及利亞少女》

拍攝於奈及利亞,4次多重曝光

正因為多重曝光照片具有單張照片難以表現的內容而獨具魅力,攝影師在創作中擅長用多重曝光形成自己的拍攝風格,進行多重曝光的創作已經堅持數年,來自世界各地域的多重曝光照片已累積拍攝上萬張。

《宏村 》

經4次多重曝光

《水墨宏村 》

經5次多重曝光

《水墨宏村 》

經4次多重曝光

在拍攝宏村時,面對這個古老而著名的徽派建築,每天有幾百人在拍攝,既不能雷同以往的作品,又要突出宏村的特色。

我採用了先虛後實,再遞減曝光量,多次反覆的調整,把古樸的鄉村風光和建築相結合,拍出的作品不但突出了它的意境,更烘托突出了神秘的韻味。

《色達之魂》

經4次多重曝光

《色達之魂》

經3次多重曝光

《佛的秘境》

拍攝於四川色達,3次多重曝光

五明佛學院是西藏佛教中非常有代表性宗教凈土埸所,滿山偏野的紅房,金碧輝煌的寺廟,幾萬修法的信徒,莊嚴神秘讓人震撼。

但色達同樣面臨已被攝影人「拍濫」的窘境。我想打破常規,嘗試拍一種不同的風格,以色彩的搭配為創意理念,以代表神聖的黃色和紅色為主色調。

如在拍攝壇城時,我把旁晚的落日霞光和壇城組合在一起,曝光三次,壇成和下面轉經桶的黃色上下呼應,影調十分和諧。

《故宮倩影 》

拍攝於北京故宮,5次多重曝光

《建築工》

拍攝於北京故宮,4次多重曝光

以往拍故宮多以建築為主,往往忽略了紅牆的魅力,我在拍《建築工》作品時,以紅牆為背景,把落日的餘暉映照在水面的光影融合一起,不但色彩表現突出,而且使畫面產生一種溫柔的美。

以這種間接的手法,更含蓄地表現了建築工人勞動場景,讓平談的建築題材變得豐富起來。多重曝光拍攝技術方法只是相機中的一個功能,重要的是人的頭腦,人的思想,特別是人的創意是非常重要的。

比鏡頭更重要的,是鏡頭後面的頭。

《花海》

遼寧大連,3次多重曝光

《竹韻》

貴州銅仁,4次多重曝光

《吞雲駕霧》

拍攝於馬達加斯加,3次多重曝光

我在漸漸嘗試性的拍攝多重曝光作品中,摸索出了一些經驗,拍攝出了一些自己比較滿意的作品。

《臉的藝術》

衣索比亞,3次多重曝光

《天馬行空》

馬達加斯加,4次多重曝光

《海邊拾趣》

馬達加斯加,3次多重曝光

當決意踏入攝影藝術的大門那一念初起,激情和執著就伴隨我一路前行。春,夏,秋,冬,在如水的時光中,渴望觸摸到無窮的意境,在美中散步,與生命,與自然,輕盈對話!

《修女》

巴基斯坦,2次多重曝光

2.攝影家石廣智

夢歌的作品之後,再來看看較早利用多重曝光創作的攝影家石廣智是如何解讀多重曝光作品的。

《清風竹影》之一 2004年榮獲第六屆中國攝影金像獎

120 膠片相機 300mmf/4 加1.4x增倍鏡反轉片三角架

問:石老師,我特別喜歡您的這幅《清風竹影》作品,清新、簡潔、耐看。但這高大粗壯的竹竿背景這麼簡潔很少見,不知您是如何處理的?是後期PS還是砍了幾根竹竿插在空曠的地面上?

答:說來也巧,這幾根竹子背後不遠處剛好是一座寺廟高大深色的圍牆,好似一塊特大天然背景布,遮擋了雜亂,所以才使畫面變得如此簡潔(見下面手繪圖)

問:我很想知道這幅竹子作品的拍攝過程和技巧,您能透漏一下嗎?

答:這是一幅構思在先的多重曝光攝影作品。我利用相機前期一底多重曝光技術,將不在同處的竹竿和竹葉通過不同的曝光量將其合併在一起,我把這種方法稱之為「異處疊加法」。具體拍攝過程、技法如下;

問:我特別喜歡您的多重曝光竹子,也曾幾次去拍但怎麼也拍不出您這樣的效果,不知有何竅門?

答: 拍不出也屬正常的,因在戶外用多重曝光拍竹子確實有點小難度,是要有個過熟練的過程。有些竹林生長過於密集雜亂、竹竿細小,本身就不宜上鏡,即使是我面對這種場景也難把握。拍竹不比拍花卉,隨手拍都漂亮,拍竹更需要靜心觀察,細心把握。

問:您拍高處部分竹葉進行第二次曝光時,那麼,明亮的天空會不會影響已經曝光的竹竿?您是如何解決這個技術難題?

答:技術上如果處理不好,明亮的天空肯定會遮蓋住第一次曝光的竹竿,使整體畫面曝光過度竹竿影調變淺,解決的辦法就是讓第二次曝光的天空嚴重曝光不足,儘可能少干擾第一次曝光的竹竿。這樣一來,綠色竹葉由於適當減少了曝光量而曝光不足,自然就變成了「墨竹」的竹葉了,這也正是我最終想要的效果。

問:您是怎樣在多重曝光過程中觀看數碼相機的直方圖?

答:我把手中的數碼相機始終看作是膠片相機,不看直方圖。對我而言,沒有什麼所謂的「正確曝光」、「準確曝光」、「最佳曝光」,只有最合適的曝光。單次曝光也好、多重曝光也罷,我主要是利用EV曝光補償來調整我需要的曝光量,經常故意讓其過曝或欠曝,只要畫面的明暗度達到我想要的效果就是最合適的曝光。

問:用多重曝光技術拍竹子大體上需要哪些注意事項?

答:先觀察並構思好,做到「胸有成竹」再拍攝,不能毫無想法和章法地隨意堆砌。畫面內容要主題突出,有取有舍,力求簡潔,簡潔是一種美。影像在疊加的過程中不僅僅畫面的內容要簡潔,畫面的色彩也要力求簡潔、協調。色彩並非越多越艷越好,而應恰到好處。

3.Taylor Allen

接下來讓我們欣賞下身為攝影師同時也是電影製作人的Taylor Allen的雙重曝光作品。他以簡單安靜的色調,平和的將人物肖像、城市、樹木等等一系列元素融合在其中。

如果您還不知道如何拍攝多重曝光的畫面,下面就以佳能5D3為例,向各位攝友介紹如何利用相機自帶的功能營造多重曝光效果。但是有些單反沒有該功能,或者拍攝者希望對作品有更多的主觀設計,就需要利用ps,通過後期製作多重曝光效果。(PS製作多重曝光教學請看今天的第二篇文章)

佳能5D3多重曝光設置詳解

多重曝光設置界面(提示:進入menu主菜單,在「拍攝菜單3」中選擇「多重曝光」選項,」OK鍵「確定進入即可看到此界面)

1、多重曝光的關閉和開啟方式

第一個選項,多重曝光中,有三個方式(如圖所示)

以上三個方式的詳細解釋:

·關閉——選擇此選項,則禁用「多重曝光」功能。

·開——功能/控制:選擇此選項,將允許在多重曝光的過程中做如查看菜單、回放等操作。

實例講解,選擇這項,意味著可以把兩個或者多個本來不在同一個畫面上的風景、人物、建築等等,可以合併進同一張畫面,如圖所示

·開——連拍:選擇此選項,在拍攝期間無法進行查看菜單、回放、實時顯示、圖像確認等操作,也無法保存單次曝光的圖像,此選項較適合對動態對象進行多重曝光時使用。

實例講解,選擇這項,特別方便連拍的時候,拍出類似慢快門的動作效果出來,如圖所示

2、多重曝光計算方法的控制

第二個選項,是關於多重曝光的控制,這裡有四個計算方法:加法、平均、明亮、黑暗,如圖所示

·加法——選擇此選項,每一次單張曝光的照片會被疊加在一起。

實例如圖所示,三張圖片的亮度全部疊加,越來越亮

·平均——選擇此選項,將在每次拍攝單張曝光的照片時,自動控制其背景的曝光,以獲得標準的曝光結果。

實例如圖所示,三張圖片取好平均亮度值進行疊加,確保曝光正常或者說標準。

·明亮——選擇此選項,會將多次曝光結果中明亮的部分保留在照片中。例如在拍攝月亮時,選擇此選項可以獲得明月高懸於夜景上空的畫面。

實例如圖所示,第一張暗部的地方和第二張合併,其餘不合併。

·黑暗——此選項的功能與「明亮」選項剛好相反,可以在拍攝時將多次曝光結果中暗調的部分保留下來。

實例如圖所示,第一張亮部的地方和第二張合併,其餘不合併。

3、曝光次數

第三個選項,可以設置多重曝光拍攝時的曝光次數,佳能5D3可以選擇2-9張進行拍攝。通常情況下,我們攝影人使用2-3次曝光就可以滿足絕大部分的拍攝需求。

箭扣小吳提示:設置的曝光次數越多,合成的畫面中產生的噪點就會越多,所以一般能夠2-3次能解決的,就不要設置更多。

4、保存源圖像

第四個選項,可以設置是否將多次曝光時的單張照片也保存至存儲卡中。

·所有圖像——選擇此選項,相機會將所有的單張曝光照片以及最終的合成結果全部保存在存儲卡中。

·僅限結果——選擇此選項,將不保存單張的照片,而僅僅保存最終的合成結果圖片。

上面的選項貌似沒有爭議,很好理解,小吳就不多說了。

5、連續多重曝光

第五個選項,可以設置是否連續多次使用「多重曝光」功能。

·僅限1張——選擇此選項,將在完成一次多重曝光結果後自動關閉。

·連續——選擇此選項,將一直保持多重曝光功能的開啟狀態,直至我們手動關閉多重曝光功能為止。

這個貌似也很好理解,就是多曝功能是否一直開啟?還是只用一次就自動關閉?

6、用存儲卡中的照片進行多重曝光

第6個選項,允許我們從存儲卡中選擇一張之前已經拍過的老照片,和我們即將要拍攝的新照片進行合成。

比如我們用佳能5D3在中國拍了一張北京天壇的好照片,有一天,我們到了歐洲旅遊,這個時候,就可以調出在中國拍的照片,來和歐洲風光合成了,多麼神奇,中國的天壇在歐洲的上空自然合成,無需電腦後期哦。

注意1:已選擇的照片會佔用一次曝光次數。

例如在設置曝光次數為3時,除了從存儲卡中選擇的照片外,還可以再拍攝兩張照片用於多重曝光的合成。

注意2:此設置中只可以選擇RAW格式圖像,無法選擇JPEG格式圖像,箭扣小吳特別要提示大家的是,那個RAW格式必須是原始的RAW,不能選右邊的M RAW以及 S RAW(如圖所示)

注意3:此設置中,多重曝光的開啟方式,只能選擇「開—功能/控制」,而不能選擇「開—連拍」(參見上面第一項講解)

這會知道該怎麼利用相機功能拍攝多重曝光作品了吧?去嘗試嘗試多重曝光效果吧!

一個U盤精通攝影前後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機友攝影 的精彩文章:

8月8日扶風雨後晨起美景
關於噪點,找不到比這更全面更細緻的文章了
圖解21個男模特的拍攝姿勢

TAG:好機友攝影 |

您可能感興趣

藝術大師的繪畫方式讓你無法想像,快來學學他們的創作方式
盆景創作源於大自然的師法
大師手稿與創作
盆景創作自然師法
這個方法是創作中國畫的不二法門
歷史肖像再次被重新創作
臨摹創作時的四法
國際攝影大師的創作啟示
書法創作五大要領
多圖演示——書法創作摺紙方法
斗方書法作品創作指南
學習書法,由臨摹走向創作
彩墨禽鳥的創作方法
國畫大師的珍貴創作手稿一覽
書法創作九種基本模板
從臨摹到創作——談書法學習中的五種能力
盆景藝術大師樊順利造訪花木大世界指導盆景創作
西方繪畫創作史上最大膽的質疑:疑似藉助光學設備作畫
遊學創作 原創詩詞
文學研究者必須學一點創作——程千帆的一個治學「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