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乙醇產業可促經濟和環境效益雙提高
原標題:生物乙醇產業可促經濟和環境效益雙提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開發投資公司首席科學家岳國君31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院士大講堂」作報告時表示,除了作為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外,發展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對我國還有兩大重要意義:一是促進農業健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二是改善生態環境。
岳國君指出,全球生物燃料乙醇產量持續增長,已成為各國替代能源的重要發展方向。2016年全球生物燃料乙醇總產量達到7915萬噸。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這一數字將達到1.2億噸。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已在全球數十個國家推行,從國別看,美國、巴西、中國排列世界前三位。
岳國君表示,我國發展生物燃料乙醇產業意義重大。目前,相關技術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推廣使用方面也是成熟可靠、安全可行。他說,發展生物燃料乙醇產業,首先有助於大幅減少原油進口依存度,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其次能解決我國面臨的糧食結構性過剩,特別是玉米庫存過剩及其存儲財政補貼成本大等問題,使該產業成為糧食生產的「推進器」,以及糧食安全的「穩壓閥」;第三,從總體上看,生物燃料乙醇的使用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和污染物的排放,特別是相較於含甲基叔丁基醚的汽油,可以一次性減少PM2.5濃度達到20%—40%。
針對生物燃料乙醇產業「與人爭糧」的問題,岳國君院士表示,首先,現階段生物燃料主要原料玉米產量過剩,而我國目前玉米食用比例是10%左右,多餘的庫存需要消耗,其次,在國際上,玉米等也有作為非食用工業原料的發展趨勢;第三,除了玉米外,我國也在推廣針對秸稈等的纖維素乙醇商業化。(記者李釗)
點擊展開全文


TAG:中國網客戶端 |
※農業種植技術:火力楠的栽培技術及經濟效益
※微生物菌肥對於經濟作物品質改善效果突出 不防一試
※菲律賓改善投資環境力促經濟持續高速發展
※山西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雙提升 消費不斷升級優化
※布局健康產業 「仙桃」打造生物經濟新業態
※青海光伏產業:經濟和生態效益雙顯現
※助力區域新經濟動能 環京產業集群效應凸顯
※無核葡萄栽培技術及經濟價值
※人工智慧提升經濟全要素生產率 各國受益程度不均
※推動甘肅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提供有溫度的物流服務 智慧物流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稻漁綜合種養,讓生態、經濟效益好上加好
※「洋垃圾」進口禁令正式生效 循環經濟待提速
※體育產業成經濟發展新風口,催生場館智能化趨勢
※中高端寵物用品生意漸火,情感需求拉動萌寵經濟
※繞過白磷,含磷化合物的生產更加經濟環保
※環境規制對的影響因素及其經濟效應研究
※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金融力量
※移動站助力建築垃圾加工再生骨料 環保、經濟雙收益
※淺談夏季果樹病蟲害管理及防治措施,有效的保證果園產量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