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法作品中的佼佼者《伯遠帖》|軍誼詩書畫院

書法作品中的佼佼者《伯遠帖》|軍誼詩書畫院

《伯遠帖》,東晉,王珣,紙本墨跡,手卷,原帖縱25.1厘米,橫17.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伯遠帖》,原為東晉王珣書以行書寫的一封信,5行共47字。原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伯遠帖》歷來為後世書法家,鑒賞家,收藏家視為瑰寶。《伯遠帖》是王給親友的一通書函。被稱為天下第十大行書之一,排第四。它行筆峭勁秀麗,自然流暢,是我國古代書法作品中的佼佼者。被列為「三希」之三。 它的筆畫寫得較瘦勁,結體較開張,特別是筆畫少的字顯得格外舒朗,飄逸,真有點「如升初日,如清風,如雲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洞」的晉人韻味。

東晉王珣《伯遠帖》前隔水乾隆御書:

1、家學世范,草聖有傳,宣和書譜。

2、唐人真跡已不可多得,況晉人耶!內府所藏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繭紙家風信堪並美!幾余清賞亦臨池一助也。御識。

3、乾隆丙寅春月,獲王珣此帖,遂與快雪中秋二跡並藏養心殿溫室中,顏曰:「三希堂」,御筆又識。

《伯遠帖》卷首上方為乾隆時所鈐「內府圖書」,下方為「游六藝圃」是乾隆所用閑章。「江左風華」左側有乾隆「觀書為樂」閑章。卷前引首有乾隆御書:「江左風華」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筆」一璽。並御題:「唐人真跡已不可多得,況晉人耶!內府所藏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繭紙家風信堪並美!幾余清賞亦臨池一助也。御識。」鈐「乾隆宸翰」、「涵虛朗鑒」二璽。

東晉王珣《伯遠帖》後隔水乾隆御繪枯枝文石及董其昌跋文:

乾隆御繪題文:王珣帖與其昌跋皆可寶玩,即裝池側理亦光潤堪愛,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長春書屋御識。

董其昌跋文:晉人真跡惟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宮時大令已罕,謂一紙可當右軍五帖,況王珣書,視大令不尤難覯耶!既幸予得見王珣,又幸珣書不盡湮沒得見吾也。

前隔水御書:「家學世范,草聖有傳,宣和書譜」12字。下有:「乾隆宸翰」、「幾暇臨池」、「耽書是宿緣」三璽。字上有乾隆晚年常用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又御識:「乾隆丙寅春月,獲王珣此帖,遂與快雪中秋二跡並藏養心殿溫室中,顏曰:『三希堂』,御筆又識」,鈐「乾」、「隆」二璽。

後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後有乾隆御繪枯枝文石,並識:「王珣帖與其昌跋皆可寶玩,即裝池側理亦光潤堪愛,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長春書屋御識」,鈐「幾暇怡情」一璽。後有「墨雲」一璽。卷尾敕董邦達繪圖,邦達有記,又有沈德潛書「三希堂歌」。卷後有董其昌、王肯堂題記。

本幅前後有古半印二,漫漶不可識。清代所鈐寶璽有:石渠寶笈、乾隆鑒賞、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養心殿鑒藏寶諸璽。除此之外還有乾隆的: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御賞、內府書畫之寶、神怡性靈、研露等鈐印。收傳印記上鈐有:郭氏觶齋秘笈之印、范陽郭氏珍藏書畫。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小字法護,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大臣、書法家。丞相王導之孫,中領軍王洽之子。初任桓溫掾,與謝玄俱為桓溫所敬重,累遷至中軍長史、給事黃門侍郎,於謝安當政時為秘書監。後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學文章受知於晉孝武帝司馬曜,被其倚為心腹,累官尚書左僕射,加征虜將軍,領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遷尚書令。於司馬道子征討王恭時為衛將軍、都督琅邪水陸軍事、假節,平亂後加散騎常侍。隆安四年,王珣病卒,終年五十二歲,贈車騎將軍、開府,謚號獻穆,後改增司徒。

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伯遠帖》問世已有1600多年,年代之早僅次於陸機的《平復帖》,堪稱書法史上的珍寶,此帖紙墨精良,至今依然古色照人。《伯遠帖》為成熟的行書,風格古逸洒脫,行筆峭勁秀麗,自然流暢。它的筆畫較瘦勁,結體較開張,特別是筆畫少的字顯得格外疏朗飄逸,真有「如升初日,如清風,如雲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洞」的晉人韻味。這一現象耐人尋味。

《伯遠帖》與早它幾十年問世的《蘭亭序》作一比較,不難發現東晉時行書已經完全成熟。這種成熟當然不是一夜之間產生的,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演進過程。筆者大膽推測,行書應該是伴隨著隸書的快速書寫,自然而然地相伴而生。沒有長期的演進,行書是不會在晉時臻於成熟的。楷書、行書的筆畫中均有「鐵畫銀鉤」,那麼楷、行二者誰在先誰在後?現在看來,行書的產生一定是早於楷書的,楷書的「鐵畫銀鉤」是從行書那裡學來的。在特別重視「實證」的中國,假設人們看不到《蘭亭序》、《伯遠帖》這樣年代久遠的成熟行書,人們會不會認為行書是在楷書(甚至是唐楷)的基礎上產生的?這就是古帖的「實證」能力。

東晉王珣《伯遠帖》王肯堂題記:

右晉尚書令謚獻穆王元琳書,紙墨發光,筆法遒逸,古色照人,望而知為晉人手澤。經唐歷宋,人主崇尚翰墨,收括民間珍密歸於天府,不知其幾矣!而尚有遺逸如此卷者,即賞鑒家如老米輩亦未之見,吾於此有深感焉!元琳書名當時頗為弟珉所揜,故為之語曰:「法護非不佳,僧彌難為兄。」法護,珣小字;僧彌,珉小字也。此帖之繞頗為近世王穉登山人濫觴,其劣於乃弟得無謂是!己巳冬十二月,至新安,吳新宇中秘出示留賞,信宿,書以歸之。延陵王肯堂。

《伯遠帖》曾經北宋內府收藏,故著錄於《宣和書譜》。明代董其昌曾收藏此帖,故帖上有董其昌題記:「晉人真跡惟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宮時大令已罕,謂一紙可當右軍五帖,況王珣書,視大令不尤難覯耶!既幸予得見王珣,又幸珣書不盡湮沒得見吾也。」清朝乾隆年間,《伯遠帖》收入內府,乾隆皇帝將此稀世珍寶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一同珍藏於養心殿西暖閣,並將此閣命名為「三希堂」。

東晉王珣《伯遠帖》沈德潛行書《三希堂歌》:

江左風流數王氏,司徒以後多聞人。羲獻父子樹清節,法護文學超常倫。勛名一家著史冊,翰墨百代留精神。快雪時晴洵書聖,中秋姿媚中藏筋。伯遠一帖推後勁,遒逸自足追前塵。東晉至今十六代,離合聚散同煙雲。太清樓空幾泯滅,寶晉齋廢疑沉淪。至寶閱世永不壞,鬼神呵護留乾坤。從來法物聚所好,歸之秘府紛羅陳。聖皇勤政得清暇,披玩捲軸時討論。一字品題物愈重,圖球並作天家珍。三希名堂世希有,何啻采鳳兼白麟。吾皇寄意別有在,字同義異窮聖真。寓意於物匪留意,頤神養性常欣欣。游心理窟無心步,濂溪易通曾有云:唯士希賢賢希聖,聖人希天直欲探天根。萬里雖遠終可到,立志恢廓無涯垠。士人黽勉臻上達,而況上聖德性通高旻。法書珍重只簡翰,游泳六藝緣依仁。小臣拜手敬瞻玩,摩挲那敢指掌捫。昔人筆墨貴鳳髓,睿藻箴勖揚龍文。承命作歌識卷末,疑有寶光騰起爛爛輝星辰。乾隆丙寅春三月,臣沈德潛奉敕敬題。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她的長處就是沒把自己當頭蒜
東晉琅琊王氏:造反兩次連皇帝都不敢管,堪稱史上最強悍的世家!
一對堂兄弟扶持一新王朝,後分道揚鑣,堂弟創造了歷史豪族
他在位期間打敗不可一世的大秦天王苻堅,卻因一句戲言命喪黃泉!
東晉「書聖」王羲之精品賞鑒(補5帖)

TAG:東晉 |

您可能感興趣

《羲之書畫報》特聘詩書畫家趙義成書法作品欣賞
《書法鑒賞》——趙孟頫書法作品《前赤壁賦》
書法圖書欣賞《孫四海楷書唐詩》
楷書書法字帖《顏真卿楷書教程》
楊峴書法 書畫印
《中國書法》:古代繪畫款識書法
國家圖書館藏:趙孟頫行書拓本《絕交書戲鴻堂法書》書法欣賞
書法家王繼興書法作品欣賞:自作組詩《白樺之約》
中國書法教程字帖《褚遂良楷書習字帖》
書法欣賞丨唐 · 懷素 草書《論書帖》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館藏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書法《行書五言律詩》
傅山行草書法作品欣賞《臨帖書冊》
《《書中自有大世界》——關於書法作品《茶禪一味》》
祝允明草書與杜甫《諸將》詩書並茂,珠聯璧合,實乃書法藝術珍品
漢代書法:隸書《韓仁銘》欣賞
田英章鋼筆書法技法字帖《唐詩篇》
董香光書法欣賞《董其昌詩詞行書冊頁》
書法家薛雪斌書法作品欣賞
唐文治撰文、趙叔孺楷書手書《林母史夫人家傳》書法作品欣賞
傅增湘行楷書法作品欣賞《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