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將張郃不死,司馬懿政變篡權還會成功嗎?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我們都知道曹魏歷史上除了曹氏宗親的八虎騎,還有曹操提拔的五子良將,他們都是這個時代的翹楚,而五子良將之中活得最久的是張郃,經歷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其一生戎馬,連劉備和諸葛亮都忌憚,在曹魏後期,唯獨司馬懿可以與其媲美,無奈在木門道中矢而亡。試問,五子良將張郃不死,司馬懿政變篡權還會成功嗎?
張郃,自從官渡之戰投靠曹操以來,一直就被提拔重用,其本人也「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在對陣蜀漢方面,可以說是戰功赫赫,無論是漢中之戰,替代夏侯淵統帥,還是在街亭之戰,大敗馬謖,讓諸葛亮的北伐大計成為泡影。他無論是曹丕時代,還是曹叡時代,都是國之虎將,馳騁而戰,在曹魏朝野內外有著崇高聲望。
張郃雖然沒有獨擋一面,卻一直在曹魏軍界舉足輕重,擔任二把手,尤其是在司馬懿執掌大權的時候,基本成為制衡司馬懿的存在。在對抗蜀漢的時候,張郃和司馬懿的矛盾不斷加劇,兩位都是重量級大將,又皆是多謀善斷,張郃不可避免的與司馬懿發生了摩擦或者分歧,而且還不止一次。每次分歧事後的結局,往往是司馬懿錯了,張郃是對的,比如鹵城之戰,司馬懿不聽張郃的建議,結果被諸葛亮打的打敗而歸。最後一次的爭議,那就是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木門谷之戰,張郃說不能追,但是司馬懿強制張郃追擊,導致最終喪失了性命。
《三國志·張郃傳》記載:「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
張郃的喪命,無疑是司馬懿有意借刀殺人,只因張郃威脅到了司馬懿的地位。五子良將張郃不死,司馬懿政變篡權還會成功嗎?我們或許可以分析一下。
張郃死於231年,18年後,也就是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張郃活了多少歲呢?史料記載不詳,不過張郃是在黃巾之亂的時候,應徵入伍,以韓馥的軍司馬身份參與鎮壓叛亂。黃巾之亂爆發公元184年,韓馥擔任冀州牧,是中平元年(189年),而張郃這個時候參軍,以17-20歲範疇,那麼張郃死的時候,大概是59-62歲。
以此推算,張郃死於60歲左右,18年之後,司馬懿政變的時候,張郃已經是78-80歲的樣子,這個時候的張郃,必然已經遠離地方一線,坐鎮中央,或者閑居在家了。而司馬懿這個時候,也才70歲,比張郃的年齡小一點,在朝中擔任太傅一職。所以如果張郃不死,那麼憑藉其影響力,很顯然不會讓司馬懿輕易的政變成功。
張郃是曹操提拔的一員虎將,如果不死,曹魏的軍界就不司馬懿一個人說了算,曹爽也會大力拉攏,讓張郃取代司馬懿,根本就不會讓司馬懿有很好的政變機會。


※諸葛亮為什麼遺命下葬定軍山,四人抬棺南走,直到繩斷便葬
※魏延為什麼寧願被冤殺,也不投降魏國?真相其實很簡單
※小將王平為什麼要背叛強大的曹操,而投奔弱小的劉備呢?
※蜀漢大將魏延寧願被冤殺,為何不投奔曹魏呢?原因很簡單
※孫策辛苦打下來的基業,為什麼留給弟弟,卻不留給兒子呢?
TAG:圖說三國 |
※如果郭嘉沒死,曹操託孤給他,司馬懿能篡權成功嗎?
※如果曹叡臨死前不犯這個錯誤,司馬懿很難篡權,歷史可能會改變
※曹操留下的四朝元老,如果不死,司馬懿篡權難以成功
※如果郭嘉沒有早逝,曹操託孤給郭嘉,司馬懿能篡權成功嗎?
※對比曹魏與司馬家的篡權過程,司馬家能夠成功也是很幸運的!
※司馬懿最怕的3個人,他們若是不死,司馬懿哪還有機會篡權?
※如果郭嘉沒死,曹操託孤給郭嘉,司馬懿能篡權成功嗎?這裡告訴你答案!
※他們都是曹操的心腹舊臣,曹魏的四朝元老,卻支持司馬懿兵變篡權
※司馬懿只用三千甲士篡權成功,為何曹操老部下卻無一人挺身而出?
※司馬懿高平陵政變篡權,為什麼就沒有人起兵反抗?來瞧瞧
※究竟為何,曹操二十五個兒子都沒能阻止司馬懿篡權
※曹操為後代留下一員悍將,如果不死,司馬懿篡權可就難以成功了
※朱棣篡奪了朱允炆的帝位,如果皇帝是朱標,朱棣還會篡權成功嗎
※諸葛亮手握重權,為什麼不學司馬懿篡權?因為他要的不是權力
※曹操一養子讓諸葛亮吃盡苦頭,如果他沒有早逝,司馬懿必不敢篡權
※曹操手下能臣極多,為什麼沒能阻止司馬懿篡權?命沒他長!
※司馬懿一沒弒君二沒篡權,為何他的風評很差?是源於兩個人的存在
※劉裕篡權奪位後,為何不像司馬炎厚待曹奐,而將司馬家族趕盡殺絕
※司馬懿七十歲篡權真的是為了自保嗎?你們都被騙了,他可不是甘願寄人籬下的主兒!
※此人是三國奇才,卻被曹操下令殺害,如果不死,司馬懿篡權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