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是如何在童年時就被變成一個普通人的?

我們是如何在童年時就被變成一個普通人的?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很多有成就的人,他們熱忱,寬容,積極,才華橫溢,對生活充滿激情。有人還總結了幾個這些「混得好」人士的特點:好奇,樂觀,開拓,不甘平庸,對事物具有精準判斷力。

(請搜網文《面試了2000個年輕人發現:混得好的都有這5種特質》,作者不是我)

我們特別容易對已經看到的現象做出總結,因為它已經足夠好,好的可以讓你一眼就能發現它為什麼這麼好。可我們有沒有想過,他們是怎樣變的這麼好?是突然有一天,就變得這麼好了嗎?

我們聽過的,最常見也是最不經過思考的言論,就是那句「沒事,長大就好了」。

所有成年後看起來與眾不同的人,他們所具備的是歷經多少次沉澱,才能夠熔煉出的一種能力,又是經過多少次在他人眼光下所堅持的的重複驗證,才最終獲得的品質,最終成為了一種刻在身上,長在性格中的閃光素質呢?

未來社會是個什麼樣的社會?

我們已經知道,人工智慧發展的速度之快,已經到了一夜之間顛覆往日的時代。無數崗位將被取代,大量工廠、操作性單元會消失,龐大的組織和機構,都會慢慢分散消解,成為微小的、凝聚力、競爭力強的單個平台,形成網狀管理模式;而未來社會是更加突出個人價值的社會,大組織、大平台、大機制,已經不再是具有社會競爭力的主體,那些有才華,有性格,有想法的人,會被組織賦予更大能量,將組織價值傾斜於個人身上。所以,個人價值如何體現和轉化為變現的能力?

是否相信,我們能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往往在童年時期就已經決定好了。一個人的童年,即出生到十歲,在這個過程中,他在成長當中實際已經由於父母的教育,環境的熏染,重要關鍵人物的影響等等因素下,完成了自身價值觀的塑造,判斷力的來源,以及行為風格基調的打造。

好了,這次我們不說如何打造這些能力。

我想說說,我們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這些能力的。

一、

要知道,每個人天生都是有好奇心的。

可是,往往很少有父母在面對孩子不停的詢問時,耐心的講解。常常在公共場合,我聽到那句熟悉的:你怎麼這麼多問題!問那麼多幹嘛?看吧,父母一旦覺得應付不了孩子的提問,或者感覺孩子的問題超過邊界,就會這樣回答。

我還聽過摧毀強度更大一點的回答:你真是個事媽啊,你以後應該去居委會工作啊!是的,這是一句開玩笑的話,但有沒有想過,這句話里的嘲諷意味,對一個人的好奇心殺傷力更大。

於是下一次,他就會把問題憋回去;再下一次,他有問題想問時,自己都會覺得自責;終於,他就沒有好奇心了。

可那些具有強烈好奇心,並持續具有好奇心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是什麼樣呢?這樣的父母,很少說:我不知道。很少說:你真事多!也很少說:這是你該問的嗎?他們會耐心講解,會和孩子一起找尋答案,會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化解孩子超過邊界的問題。

擁有旺盛好奇心的人,不受年齡限制,他們總會發現好玩的事,值得花時間去研究和琢磨的事,在琢磨中能力進階,成為未來成功的潛在因素。

來看看那些沒有好奇心的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成年後,我們就會陷入混日子的狀態,因為我們對自己經常做的事已經很熟悉,而對別的事,已經沒有興趣,也根本沒有想去探尋和了解的慾望。

所以,我們就淪為了「眾生」。

二、

不甘平庸,這個內在素質,在它還沒有長成果實散發出香甜味之前,很容易被錯認成「自命不凡」「自視過高」「自負驕盛」「剛愎自用」等等。

我聽過對我殺傷力最強的一句話是:真不知道你哪來的自信?

這句話不是父母對我說的,但來自於對我影響較大的人。我差點被這句話給淹沒了。由於這句話,我開始懷疑自己,我開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試著接受和告訴自己,我和大家一樣,沒什麼區別。所以,別總想著要干好啥了。

而我之所以今天仍然沒有被這句話淹沒,正是因為童年時父母給我的強大內心力量。不管我現在如何,我始終都認為,我身上具有比別人厲害的地方。

所以,「不甘平庸」這個人生極為重要的「內在驅動」源泉,是怎樣被毀掉的呢?

父母最常對孩子說的話就是:你不要驕傲,你還差得遠著呢!

或者是:行了,得瑟啥,你自己還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嗎?

哎呦喂,還有「你就是一個普通人,別再異想天開了!」~

在這樣的語言氛圍中,孩子還會「不甘平庸」嗎?一個人,「接受現實」「認命」,自甘平庸,不再異想天開,不再做夢,不再覺得自己牛逼。。。那,還想干成什麼事呢?更別提什麼從人群中突出,從人潮中異軍突起,有所建樹了。

所以,我們就淪為了「眾生」。

三、

膽量和魄力,來自「敢」於打破常規。

我特別希望我的孩子,能有勇氣干一些和別人不一樣的事,能有力量相信自己的選擇,能有「敢」的動力和權利,能夠去做顛覆和改變,我不追求結果,我希望的是,他能擁有這個力量。也正是因為這樣想,我就要準備好接受一些風險,比如他行為出格時我的窘迫,比如他冒進踐行衝破我認知範圍時我的接受程度,又比如他選擇我反對事物時我能否一以貫之的相信他。

但很多時候,對於教育者和父母來說這個分寸很難掌握。社會教育我們,要遵守規則,要懂得規矩方圓,要捍衛制度,要明白長短深淺。但一些人成功的事實卻是善於打破規則,標新立異,也長於運用規則,靈活應變。很多時候,連我們成年人都無法判斷什麼時候可以打破和重新樹立或改變規則了,於是我們就謹小慎微的活在一個大框里。於是,我們更多對孩子的教育是,做老實人,辦老實事,走老實路。

我們怕和別人不同,更怕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不一樣。和別人一樣,會讓我們感覺安全,我們就活在終生安全的環境中,直至終老,平庸一生。

所以,我們就淪為了「眾生」。

四、

強大的邏輯思維和精準判斷力,這聽起來像是對一個成年人的評價標準。

你錯了,在孩子童年時,我們已經可以為他做鋪墊,打地基。

很多的家長,不會給孩子參與家庭事件討論的機會,他們常說的一句話是:去,一邊玩去,小孩聽什麼!

或者說:你個小孩懂什麼啊!

嗯,很好,他就純潔到對這個社會什麼事都不關心,什麼事都不去想,什麼意見都不必有。而人的思考能力,正是通過無數次解決事情的過程形成的,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正是通過表達意見,在表達的過程中通過大腦不斷梳理形成的。

沒錯,小孩懂什麼。很多時候他說得不對,沒有道理和依據,但是家長不斷否定和拒絕的態度,一定會讓孩子失去思考的習慣,最後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還能想出什麼道理和方法來。

很多大人都說:胡思亂想什麼,你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

這句話我們熟悉不?

所以,我們就淪為了「眾生」。

什麼是眾生啊?

——就是芸芸大眾啊!每個人都一樣,都過著生活,守著工作,不想那麼遠的事,不冒那麼大的險,不走那麼不尋常的路。

可是這樣渡過一生,會有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成就感和成就?我不信。

會成為少數推動社會進步的人,為世界帶來影響和改變?我不信。

別說這樣渡過一生,有多正常,就想問:有意思嗎?

我不想。

也不想讓我的孩子庸常度日。

孩子是自己的,請善待!(作者11歲兒子代筆文章)

作者簡介:

Anne,女,一個媽媽,現為企業人才管理諮詢顧問。

平凡人,沒啥特長,就是喜歡想一想,然後寫出來。是的,本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原創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了也不安靜 的精彩文章:

TAG:老了也不安靜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的紋身,在十幾年後都變成啥樣了?
一億年之後世界上還有人類的存在嗎?人類又會變成什麼樣子?你一定想像不到預測的結果
車曉出道多年,一直以來都是被喜歡著,如今卻已經是變成這樣!
年輕時候的倪萍真是太美了,如今卻變成這個樣子,青春不在!
我是如何從一個詩人變成賣貨的
有錢就是爺,有錢就可以玩女人,娛樂圈現如今怎麼就變成了這樣?
你是如何把孩子變成你不希望他成為的那種人的
人死之後如果真的會變成鬼,那平時我們為什麼看不到呢?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這些男神,如今都變成了女兒奴?
10年後,我們的房子也許會變成這樣!
我的每一天,對明天的我來說,都將變成過去
男人認定你的時候,會變成這個樣子!
曾經的盛世美顏男神們,如今變成這樣,網友:時間真是一把殺豬刀
如果有一天,我們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剛認識時高冷 熟悉了變成神經病 如果一個人能在你面前正經和逗逼隨時切換 那一定是因為在乎你
我把自己變成一個微型人類了,你也可以這樣的!
十年,那些你曾牽掛的地方,如今變成了這樣
我們是什麼時候變成了我們?
「等我變成你想要的樣子的時候在你身邊的就不是我了」
從這裡出去,你將變成一個不一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