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王陽明:心遠,心誠,心明,栽培涵養之方

王陽明:心遠,心誠,心明,栽培涵養之方

王陽明:心遠,心誠,心明,栽培涵養之方

王陽明將涵養看作太陽所在的南,河流所去的東,人應望向和走去的方向。無論是想涵養自己,還是涵養孩子,這都是依歸——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在涵養面前,都如孩童。

這三副「栽培涵養之方」是:誘之歌詩以發其志意,導之習禮以肅其威儀,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這裡的涵養是動詞,惟此才能通往作為名詞的涵養。

歌詩、習禮、讀書,看上去稀鬆平常,都是舊時的尋常教法,與今時似乎也有隔閡,卻其實不尋常和聯繫緊密之極。它們背後,不僅有著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三重隱喻,更指向中國人幾千年來所追求的至深之境。而多數人,都無力看至這層。

何為歌詩的隱喻?便是這個時代無數人說著的詩和遠方。這非情懷而是心境,非出去而是回來。陶淵明詩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德國詩人荷爾德林詩說「人充滿勞績,卻還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其中道出一個深刻的心理學原理:心遠才能容得下世間的種種,才能消融世間的嘈雜,於是在從容中生出詩意。反之呢?心小心窄,世間種種便皆是壓迫,世間嘈雜便皆是相擾,生出的就只能是壓力、焦慮和煩躁。心大則世間小,心小則事事大。

莊子《人間世》里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無為之為方為大為,說的就是這點。人往往不擴充自己的容器,卻想裝更多的水,不潑在自己身上直至淹死又待如何呢。所以王陽明在《訓蒙大意》中說:「今人往往以歌詩習禮為不切時務,此皆末俗庸鄙之見,烏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今人的毛病是凡事只求有用,如同叢林里只顧眼前饑飽而枉顧清風明月的動物。是的,這是一種動物性。詩和遠方,則是人的神性。

消除這種動物性、去往神性的路,王陽明給出的答案是歌詩,讀詩、背詩、品詩。因為神性即是人之內心與萬物的詩性。「歌」字用得很妙,說的不僅是詠詩的平仄頓挫之法,更有詩性如歌之意。這個過程,歲月里長久的熏染,就是對內心和看待世間的眼睛之詩性的涵養,就是陽明以此「發其志意」的深意,志即心志,意即詩意。心意如詩,歲月才能如歌。

王陽明:心遠,心誠,心明,栽培涵養之方

何為習禮的隱喻?便是這個時代很多人在說的儀式感。而儘管很多人在說,真正懂得其內涵的卻少之又少。於是以為是泡一杯茶、讀一本書再拍照發朋友圈的情調,妝要化好、衣要品味的外在講究,節日送親人愛侶禮物的情意表達,稱之為生活的儀式感。這太表面了,失卻了根本和重要的東西。

古人在占卜、祭祖、拜師等時,有焚香沐浴、齋戒三日、三叩九拜等儀式,這是因為他們講究的是心的誠與敬,《大學》所謂的正心誠意。儀式感較深的真諦,就在這裡。如今每到過年就有不少人抱怨沒有年味兒了,正是因為沒有了這份誠敬,過年的儀式也就成了表面工夫和負擔。心中至誠至敬,發之於外自然就是莊重的表達,而不是徒有表面的故作姿態。而今時之人所謂的儀式感,就落在了故作姿態上,即使心中有些許認真和真情,似乎也是可有可無,表面的標榜要遠遠大過內在的真實。這種瑣碎淺薄,不是儀式,而是表演。

心中誠敬,所立處是心的本源。萬法因心起,誠敬之心落在自處、待人、接物上,就時時處處無不體現出一種儀式感,而不只在大事之上、特定之時。王陽明說「習禮以肅其威儀」,這就是威儀所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氣質和氣場。就如一個嚴謹之人,往往時時處處都是嚴謹的,不論是書桌、書架上有序的整理擺布,還是獨立或行動時皆有很高辨識度的姿態,無不讓人感覺有一種儀式感貫通其中。這才是儀式感的真意。而一個輕薄之人也是時時處處輕薄的,善變輕飄地看不到一絲儀式的痕迹。

習禮,禮儀只是表面,為人處世才是真正的目的。而只有將眼光放在修鍊心的誠敬上,才稱得上是對自己的涵養。誠是忠於本心,敬是懂得謙卑,不妄想才識本心,敬畏天道才有謙卑。否則禮就成為一種手段,而落入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虛偽、表面逢迎背後暗害的陰邪,正如這個時代的大行其道。虛偽是陰邪的淺層次,陰邪是虛偽的深層次,除了那些出自善意的謊瞞。所以那些吆喝儀式感卻多少虛偽的人,莫以為是無傷大雅的小事。

何為讀書的隱喻?便是這個時代正越來越少被提及的四個字——通情達理。為什麼這麼說呢?網路上有多少只知發泄情緒而毫無理性知見的噴子,每個人都看得見,理何在?網路上又有多少關於人心冷漠的新聞,每個人也看得多了甚至感同身受,情又何處?縱然是有,也是少到輕易就被淹沒了。

王陽明:心遠,心誠,心明,栽培涵養之方

王陽明說「讀書以開其知覺」,「知覺」二字意味深長,既有知也有覺,分別指向的正是理與情。見識所在故達於理,性靈發養方通於情,沒見識的人才會成為噴子,沒性靈的人才會沒人情味兒。「開」用的更有深意,盤古開天,開的是混沌蒙昧,開出的是天地清明。讀書好誰都知道,但中國人仍是不愛讀書的,腦袋正如盤古之前的時代,那就只能是通情達理的反面——無理取鬧。

曾國藩說「讀書可變化氣質」,如此簡易直白的涵養之法,如今卻幾乎成為了失傳的秘密。

這三大隱喻,總結起來就是三種心性:心遠,心誠,心明。所謂心學,就在不離一個心字。我們說一個人有涵養,諸位可以自己去想,是不是就是這三重內涵。這是王陽明指給我們的三條光明正道,其之所以光明的原理,正是《訓蒙大意》里的一句話:順導其志意,調理其性情,潛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頑。

還可以有另一種總結:發乎情,止乎禮,明乎道。而這,正是中庸之道,那個中國人幾千年來所追求的至深之境。所以王陽明緊接著說道:「日使之漸於禮義而不苦其難,入於中和而不知其故。是蓋先王之教之微意也。」中和,正是中庸之道的根本內涵、人之涵養的更高境界。再來溫習下《中庸》開篇那句分量重的話吧:「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心中的詩與遠方,就是未發之中;展現出的儀式感之威儀,就是已發之和;通情達理,就是致中和。這就是陽明之言看似尋常背後的大不尋常,那都是飽讀詩書、內化於身心之後,對先聖之教與自我領悟的終極凝練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境 的精彩文章:

明鏡心 自磨礪出:王明陽龍場悟道始末~
朱元璋眼中最偉大的17位帝王和37位名臣!
七夕|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錢是婚姻的照妖鏡
在中國,一半的女人在假結婚

TAG:禪境 |

您可能感興趣

涵養心性 誠敬存之
智慧人生:心胸坦蕩可見光明境界,涵養成正氣做到勿忘勿助
曹曦文懟王陽不走心,王陽委屈但卻道歉,薛佳凝:王陽有涵養
涵養心性,大道至簡,靜定歸真
曾國藩的個人涵養是通過「心誠神靜」練成的!
楊冪的母親是教師,自己卻是明星,網友:誰的涵養高
九句古訓,涵養心性
汪國真:淡泊,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涵養
朗誦:真正的涵養 是隱忍
相對於馮小剛的紳士手,陳道明的涵養更讓人敬重,喝高的時候更能顯現一個人的涵養
《莊子》里的3大成語,照亮心智提升涵養,感受聖賢大智慧!
歡喜心是一種涵養,讓人有如沐春風的喜悅
高古與典雅:涵養心靈的意境之美
「一代宗師」王陽明最經典十句話,涵養智慧,成就人生!
讓步,是涵養,也是善良!(深度好文)
關曉彤對倪萍做出一個動作,直接暴露涵養,網友:想念歐陽娜娜!
中國和田玉雕有著傳統文化涵養,呼之欲出的寓意,令人愛不釋手
《歌手》幫幫唱嘉賓曝光!張韶涵養眼華晨宇有實力,只有他的最大牌!
歡喜心是一種涵養
讓步,既是涵養,也是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