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交網路中親子關係模式:和父母相互屏蔽 但會通電話

社交網路中親子關係模式:和父母相互屏蔽 但會通電話

「你有沒有那種一年只見兩三次面,平時只在網上聊天的人?」

「有啊,我爸媽。」

近日,一項調查顯示,近60%的95後選擇在社交網路上屏蔽父母。這表現出95後的獨立意識,也折射出網路中親子間的關係模式。

屏蔽一詞很是微妙,是隔離也是保持距離,既顯示出無形的界限,又留下了互相尊重的空間。

傳統的親子關係正在改變,屏蔽朋友圈,可能是一種保護,不讓你為我擔心,也減少因價值觀不同而產生的衝突。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把父母視作一個比較疏遠的朋友,有一些無傷大雅的秘密、有一些隱秘的心情,我不想告訴你。

朋友圈是人們分享日常生活、紓解情緒的重要陣地,選擇屏蔽父母,是不想將自己在朋友面前的形象和小心思暴露給父母,也是不想讓父母多想。有時深夜睡不著發個矯情的牢騷,父母就會評論一句:怎麼還不睡;或是學習生活不順吐槽幾句時,會害怕被修理一頓:年紀輕輕就喊苦喊累;生病了在朋友圈撒嬌賣萌,本來只是希望暗戀的小哥哥能關心一句,卻會嚇壞千里之外的母后,一通電話噓寒問暖,差點勸不住就要飛過來了。

有人說,父母與子女就像兩條不在一個軌道上的列車,總是存在隔閡的,這種代溝也體現在朋友圈中。父母可能經常發一些心靈雞湯和偽科學,比如:「放下這9樣東西,你會變得無比優秀」「這些食物隔夜就不能吃了」「遠離這20種致癌物」……就算你說了八百遍這些是假的,父母還是樂此不疲地轉發,乾脆放棄交流。

而我們在朋友圈發的表情包配圖和網路流行語,常常會引發讓人哭笑不得的誤會。一次發了條動態:「社會我麗姐、人狠話不多。」結果媽媽誤以為我交了什麼社會人士。後來解釋清楚後,她表示學了個新詞,偶爾還會說起這事打趣兒。也有人表示,有些觀念父母永遠無法理解,關於「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無所謂」「同性戀應該得到尊重」之類的文章應該屏蔽掉所有長輩。

分組可見就是為父母設計的吧!簡單拉黑太粗暴,更多人通過「分組可見」在父母眼中塑造著陽光向上的好形象。朋友lulu會偶爾發一些僅父母可看的《職場智慧80條》《高情商就是好好說話》,父母極滿意,還囑她認真研讀。也有人自發做父母朋友圈的安全衛士,以帶爸媽跟上時代步伐為己任,特意發一些科普網站的闢謠推文給他們看,也是一種表達愛的方法嘛!善用這一功能還可曲線救國、解囊中羞澀之急。沒錢時發一條僅父母可見的朋友圈:「好窮啊!」過一會就能收到他們發來的紅包。

完全不屏蔽父母的當然也大有人在,但有些是「變相屏蔽」。有朋友偷偷用媽媽的手機屏蔽了自己,再也不用受到養生謠言的轟炸了,言語間活脫脫一個「熊孩子」。也有人坦言,自己發朋友圈就是給爸媽看的,很私人的年輕化的內容會發在QQ和家人不玩的微博,「狡兔三窟是種社交美德」。還有的是因為懶,每次想要屏蔽的人都不一樣,每次都得注意分組太累,結果把發朋友圈戒掉了,「講真,屏蔽也沒用呀,養生文會私聊發給我」。

有的父母通過朋友圈的動向來關注子女的生活,並不接受孩子自認為好意的「報喜不報憂」。朋友的母親就曾嚴肅地和她說過:「你發啥都行,我都想看,不然我閨女受了委屈我都不知道。」一句「我很好,你放心」,是我們小心翼翼的孝心,卻也阻斷了父母走近你心裡的路,他們也能和你分享負能量,幫你抱怨學業之重實習之苦。

當然,也有新型父母不同於過去非要翻看孩子日記的做法,他們能夠接受孩子屏蔽自己,覺得可以理解。一位00後的媽媽說,每人都會有自己的小情緒小感覺小八卦,孩子隨便發一個,不想給我看很正常,這並不意味著他不接受我。一位網友媽媽也說:「孩子開心健康平安就行,不用什麼都給我看。」

不僅如此,爸媽還會屏蔽孩子,「剛剛才發現我爸屏蔽了我,我說怎麼最近朋友圈少了雞湯文……」這也許只是個段子,但生活中確實有人被父母屏蔽了。有網友曬出媽媽屏蔽了自己的朋友圈:「明天兒子就回家了,做個什麼菜好呢?」看了不禁讓人鼻頭一酸;也有一起旅遊時目睹了父母發朋友圈,自己卻刷新不出來的,「感覺沒什麼好問的,就互相屏蔽咯」;還有些家長是「賭氣」型,遭子女詢問時,一句「你屏蔽我我也屏蔽你」,竟無言以對……

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不會眼睛始終盯在孩子身上。朋友小七就曾抱怨過:我媽有自己的世界,根本不關心我朋友圈發了啥,聊天時說到我前幾天怎麼怎麼了,你沒看到我朋友圈嗎?她平淡地回了句「沒有啊,我才沒空關注你朋友圈都幹啥了呢!」

網路時代,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距離更多的是屏幕間的疏離,網路上的樣子只是自己的一部分。屏蔽父母不代表不孝順,和父母的朋友圈互動多,也不能表示你全部的愛。倒不如一句「我昨天的朋友圈屏蔽你了,是因為……」來得瀟洒惹人愛。

分組屏蔽就像是家裡一扇可關可開的門,鑰匙掌握在我們手裡,父母不會強行推門而入,我們也不會始終緊鎖。它像是家庭關係中一種必要的界限,保持距離,也是對彼此的尊重和愛護,它讓我們保有各自的生活範圍和價值觀,然後,可以在不屏蔽的公共空間分享更多。

可以回歸最傳統的溝通方式,試著用電話、視頻聊天而非關注朋友圈的方式去表達愛,誰都不用在屏蔽這件事上較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網 的精彩文章:

第十一屆《上海文學》獎揭曉 張抗抗孫顒等作品入選
大陸赴台人次減91萬 人民日報:台旅遊救命稻草在哪兒?
常德警方:學生揮拳擊穿玻璃被刺身亡 家屬堵校門被帶離
中國使館提醒中國公民勿持短期簽證赴斯里蘭卡務工
上海:市場監管實現「四統一」

TAG:中國青年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鹽淮文化網:親子溝通方式決定孩子的情商養成
《包寶寶》的啟示:冷漠的夫妻關係,導致了相愛相殺式的親子關係
父母必學的親子溝通技巧
程光輝:單親媽媽與問題孩子的親子關係
錯位的「中國式家庭」,讓親子關係凌駕於親密關係
手機正在蠶食你的親子關係
親子溝通的哪些秘密
親子關係中的雙贏
陳曉陳妍希互曬與兒子親密合照,一家親子裝力破婚變傳聞
遊戲:親子溝通的「雙向翻譯機」
子女教育:親子溝通是一門藝術
為什麼婚姻關係和親子關係很容易陷入到相互吸引又相互討厭的模式
《九型療愈系統:親密&親子關係工作坊》
舉辦親子營 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
和諧之家——《非暴力溝通親子篇》讀後感
非常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
親子關係中陪伴的的方法
遊戲力,構建親子關係的法寶
廈門迎元宵親子互動做手工燈籠:水果網套當燈罩
母親節溫情告白?大張偉選擇母子尬舞,網友:羨慕這樣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