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四眾弟子指的是哪些人?

四眾弟子指的是哪些人?

四眾弟子指的是哪些人?



佛教徒有四眾之分,就是出家男女二眾,在家男女二眾。出家男眾名為「比丘」,出家女眾名為「比丘尼」。

比丘是梵語(印度古典語),意即乞食,言其乞食以自生活,又有怖魔、破惡、凈命等義。俗稱比丘為「僧人」,僧是梵語「僧伽」之略稱,意為眾,凡三比丘以上和合共處稱為眾(舊譯作四比丘以上)。出家制度並不是佛教特有的,印度古代各教派都有出家的規定。其出家者統稱為「沙門」(舊稱「桑門」),意為止息一切惡行。印度其他教派既未傳入中國,於是沙門也就成為出家佛教徒的專用名稱了。


世俗也稱比丘為「和尚」,和尚是印度的俗語,若用梵文典語則是「鄔波馱那」,意為親教師,與習俗所稱師父相同。世俗又稱比丘中的知識分子為「法師」,意謂講說經法的師父。其中比丘、沙門二詞多用於文字;僧人、和尚多用於口語。至於彼此稱呼,對一般僧人則稱某某師,對上層人士稱某某法師,對寺院住持稱某某和尚。蒙藏地區稱僧人為喇嘛,相當於漢族地區所稱和尚,也是師父的意思。


俗稱比丘尼為「尼姑」,尼是比丘尼之略稱,姑是漢語。世俗也稱比丘為「大僧」,而稱比丘尼為「二僧」;或稱比丘為「首堂」,而稱比丘尼為「二堂」。這些稱呼都不見於經論,只是流行於民間而已。


在家男眾稱為「優婆塞」,在家女眾稱為「優婆夷」。優婆塞是梵語,意為清信士,又作近事男,言其親近奉事三寶。優婆夷意為清信女或近事女。俗稱在家佛教徒為「居士」,這是梵語「迦羅越」的意譯,原指多財富樂的人士,就是居積財貨之士,轉而為居家修道之士的稱呼。

依據佛教的慣例,佛教信徒分七類不同的身份,他們的尊卑位次是這樣的: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總名之為佛陀座下的七眾弟子,也即是構成佛教教團的全體信徒。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和尚 的精彩文章:

風水寶地到底「寶」在哪?
真正的大孝報恩
念《地藏經》時最好配合觀想
持佛教五戒能根治眾多社會病!
六道輪迴真實不虛 不記得不等於沒有!

TAG:小和尚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區分佛教四眾弟子?看看你屬於哪一眾!
佛教里的四眾弟子、七眾弟子是如何區分的?
信佛的人千萬不要去講僧人、四眾的過錯
佛教四眾弟子稱呼的含義
常識:什麼是僧俗四眾
佛教四眾弟子的稱呼及含義
佛弟子有二眾、四眾、七眾之分
四眾於僧中護法「何種情況會有謗僧之過」?
郭玉菊整本西遊之第六十五回解讀——妖邪假設小雷音 四眾皆遭大厄難
准提咒——四眾同修,增福最快的咒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