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會議緣起


二十一世紀人類學論壇(第三屆)暨《探索與爭鳴》2016年第11期學術工作坊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每個時代都會有這個時代特定的知識生產方式,這個時代也不例外。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自媒體悄然登場,深度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在此種情境之下,人類學發展與自媒體相遇,由此而改變了傳統上人類學者只有在長期的田野工作與民族志寫作完成之後才可以更為廣泛地與同行分享的「慢節奏」的知識生產。

而在可以時時分享的微信民族志書寫和表達產生以來,人類學研究的「田野中的工作」(working-in-the-field)在微信朋友圈中得到快速、精準和圖像化的生成和傳播,由此以異文化為研究對象的人類學家的書寫面臨一種新的語境,異文化似乎就在此時此地,就在手掌之中。


顯而易見,在今日中國,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學者們憑藉著自媒體的技術手段,投入極大的精力,懷著飽滿的熱情在藉助新的人群互動形式在做一種人類學互惠意義的敞開式交流,學者們以及所有對人類學的理念懷有偏好的同仁們,大家在各個微群中時時互動,藉此交流信息、分享感受、品評作品、相互交流,形成了中國社會中人類學知識生產的新格局,對此,凡是參與其中的人都會暗自稱許。可以這樣說,中國社會中自媒體通訊方式的普及以及隨之而有的一種文化書寫的新形式的微信民族志的出現使原有文化秩序中時空意義發生轉變的同時,它也在重新塑造著以研究異文化為己任的人類學學科自身的成長、轉型與發展。


2016年「二十一世紀人類學論壇(第三屆)」的研討主題為:「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以期通過這一論題的廣泛而深入的研討,對當今世界自媒體技術對社會文化的後效之於當代知識生產的意義做出一種人類學知識論上的反思,以期倡導未來中國人類學的新趨向、新問題、新模式。


時間地點

2016年10月14日—10月16日


北京首農香山會議中心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主辦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戰略研究院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


編輯部


會議安排

特別活動


為體現「微信民族志」的特色,此次會議將設立「微信民族志影像徵集」活動,特向參會者徵集手拍的圖片、影像之類素材,我們將在會上適時進行微信民族志影像徵集發布活動,如有興趣參加此項徵集活動,直接將圖片發到「人類學與微信民族志」群,並寫明拍攝者姓名+單位+拍攝時間+拍攝地點+圖片(影像)標題+圖片(影像)解釋等相關信息。


部分參會嘉賓(按姓氏排名)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方李莉


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郭愛和


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洛陽三彩藝術研究院院長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李汶娟


雲南省社科院、中國南亞東南亞研究院研究員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劉少傑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劉正愛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馬知遙


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唐魁玉


哈爾濱工業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王建民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民族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主任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韋曉康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巫達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民族文化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徐傑舜


人類學高級講壇主席、教授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趙旭東


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朱曉陽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庄孔韶


浙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2016年10月15日上午安排


01


開幕式


8:30-9:20


主持:劉謙 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地點:多功能廳


1.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趙旭東致開幕辭


2.中國人民大學校領導致辭


3.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領導致辭


4.浙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人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教授庄孔韶致辭


02


主題演講


9:20-11:55


上半場主持:徐傑舜 | 中國人類學高級論壇主席


上半場評議:王建民 |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發言人


劉少傑(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朱曉陽(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方李莉(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下半場主持:庄孔韶教授|浙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所長


下半場評議:劉正愛 |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


發言人


郭愛和(洛陽唐三彩博物館研究員)


姬廣緒(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副研究員)


彭宏潔(騰訊研究員)


2016年10月15日下午安排


01


分會場一


第二貴賓室


主題:人類學與微信民族志


上半場主持:王建民 |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上半場評議:方李莉 |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時間:13:30-15:30,每人15分鐘發言,最後半小時評議及討論


發言人


劉正愛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


唐魁玉 (哈爾濱工業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辛允星 (浙江師範大學講師)


葉 宏 (玉溪師院學院副教授)


陳學金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田 佳 (西安市藝術研究所)


下半場主持:辛允星|浙江師範大學 講師


下半場評議:唐魁玉|哈爾濱工業大學社會學系 教授


時間:15:45-17:45,每人15分鐘發言,最後半小時評議及討論


發言人


婁芸鶴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副教授)


劉忠魏(河南農業大學)


張 潔(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博日吉汗卓娜(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


陳 煉(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博士研究生)


楊 宸(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


02


分會場二


第九會議室


主題: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


上半場主持:張有春|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上半場評議:劉少傑|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時間:13:30-15:30,每人15分鐘發言,最後半小時評議及討論


發言人


趙旭東(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巫 達(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民族文化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曹小傑(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研究員)


吳震東(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葉韋明(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講師)


牛耀紅(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下半場主持:巫達 |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


下半場評議:徐傑舜|中國人類學高級論壇主席


時間:15:45-17:45,每人15分鐘發言,最後半小時評議及討論


發言人


王 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 副教授)


儲卉娟(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講師)


周恩宇(貴州大學中國西部發展能力研究中心副教授)


蘇少丹(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講師)


劉芊玥(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


門 豪(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碩士研究生)


03


分會場三


第十會議室


主題:微信民族志與文化實踐


上半場主持:王雲飛|安徽大學副教授


上半場評議:庄孔韶 | 浙江大學 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時間:13:30-15:30,每人15分鐘發言,最後半小時評議及討論


發言人


韋曉康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馬知遙 (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


李汶娟 (雲南省社科院中國南亞東南亞研究院研究員)


付來友(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


史 雲 (河北農業大學園林與旅遊學院講師)


王莎莎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編輯、博士)


下半場主持:姬廣緒|中山大學 社會學與人類學院副研究員


下半場評議:馬知遙 | 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


時間:15:45-17:45,每人15分鐘發言,最後半小時評議及討論


發言人


王雲飛(安徽大學副教授)


邢 莉(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劉 謙(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高英策(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碩士研究生)


王美芬(碩士)


張倩怡(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陸燁,西南大學碩士研究生


04


閉幕式


17:45-18:30


主持:劉謙 | 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地點:第九會議室


1.第一分會場彙報


婁芸鶴(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副教授)


2.第二分會場彙報:


曹小傑(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研究員)


3.第三分會場彙報:


付來友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講師)


4.大會總結:


趙旭東 (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2016年10月16日安排


田野調查


主題:農村電商發展與扶貧減貧


交通路線


(一)北京南站——首農香山會議中心(打車約100元)


路線:北京南站乘坐地鐵4號線(安河橋北方向)至北宮門站(A口出),換乘公交563路(或331路、563路區間)至香山站下車,步行540米即可抵達目的地。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圖一


(二)北京西站——首農香山會議中心(打車約70元)


路線:北京西站乘坐9號線(國家圖書館方向)至國家圖書館下車,換乘地鐵4號線(安河橋北方向)至北宮門站(A口出),轉乘公交563路(或331路、563路區間)至香山站下車,步行540米即可抵達。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圖二


(三)機場(打車約130元)


路線:首都國際機場下機後,在T3航站樓站上車乘坐機場線大巴至三元橋站,換乘地鐵10號線(外環方向)至海淀黃庄站,地鐵站內換乘地鐵4號線(安河橋北方向)至北宮門站(A口出),轉乘公交563路(或331路、563路區間)至香山站下車,步行540米即可抵達。

主題:微信民族志、自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



圖三


長按加"探索與爭鳴「聯絡員小探(xiaotanxiaosuo)報名


END


人文社科學者的平台


《探索與爭鳴》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聯繫電話:021-53060418


投稿郵箱:tansuoyuzhengming@126.com


版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媒體轉載請聯繫授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與爭鳴雜誌 的精彩文章:

吳俊:魯迅必須活在真實中
《探索與爭鳴》2016.09
秦維憲:木心的人生境界
王曉升:學術表演與學術死亡
葛劍雄:面對水災,要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

TAG:探索與爭鳴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辱華演講」背後的社交媒體民族主義生意
歐洲時報市場部、文化中心、新媒體招實習生啦!
柬埔寨主流媒體記者體驗廣西特色民族文化
政治新聞的產業經濟學:自由的媒體「姓什麼」?
原創 美文|自媒體的味道
兩種文化與新媒體革命
自媒體創業者如何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央視軍事為何抄利刃自媒體的文章?
新自明星教自媒體微商朋友寫作技巧,如何讓文案有畫面感的感覺?
華人文化牽手栩栩華生,傳統媒體將出現怎樣的新格局?
楊大偉:自媒體時代下的藝術傳播思考
朴寶劍對自己語言隔閡生氣:望用中文與媒體交談!
新媒體時代中俄文學攜手講好故事 加深文化交流
特朗普戰媒體 小布希:自由媒體為民主不可或缺
致敬中國體育媒體的「活化石」:洪奶奶!
自媒體時代的醫療文案:只寫有價值的和有意思文字
《歐洲時報》與多家海外華文媒體論道媒體融合發展
主流媒體討論火星殖民地的舉證
如何文明觀展與防範暴徒與熊家庭、無良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