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吃茶去」,是一桩著名的禅宗公案,出自禅宗历代祖师语录——《五灯会元》。据记载,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他喜爱茶饮,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因而也喜欢用茶作禅语。《五灯会元》有云: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处,师问新来僧人:「新近曾到此间否?」答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一新来僧人,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禅师:「为何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吃茶去,悟禅机,禅茶一味。对于禅机,各人有各人的理解,而茶味亦然。在中国,茶可以是生活的,开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茶也可以是风雅的,文人雅事八件,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今日知行君与大家分享几封古人留下来的与茶有关的书信,在信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人的吃吃喝喝、大事小事、生活事,更可以看到他们在「吃茶去」中展现的潇洒与风雅。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苏轼:无事的话一起吃个茶,我有话要说


好茶如苏轼,无事也喜欢邀好友一起吃个茶,为此他还写有一封《啜茶帖》:「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

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过来一起吃杯茶?豁达如苏轼,吃茶也同样潇洒,即使后来生活坎坷、窘迫,他也能一头埋进茶饼子、茶盏子里,种种难事都不提,只像个心急的孩子一样留话给友人:无事的话快来一起吃个茶,我有话要当面对你说。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宋·苏轼 《啜茶帖》


怀素:讨杯好茶一起吃

被李白夸赞「草书天下称独步」的怀素,除了爱酒之外,也是个爱茶之人。在怀素看来,酒与茶皆为友,在其生命中同样重要。


怀素有一封《乞茶帖》:「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其率性讨茶的模样跃然妙墨中。


一封乞茶帖,一句「苦笋和茗茶两种物品异常佳美,那就请直接送来吧」与那率意颠逸的书法形成强烈反差──只是简简单单想讨个茶一起喝,一不小心竟成了传世书法。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唐·怀素 《乞茶帖》


蔡襄:好茶要与好友分享


蔡襄,不仅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也是资深的茶学家,其对制茶、选茶、烹茶都有独到的研究。


因为专业,所以在选茶上蔡襄可谓有绝对的自信,而好茶选出之后自然要与好友分享,如此才能与友共诉吃好茶的乐趣。蔡襄《精茶帖》:「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茶有多好,我们不知道,但一起吃好茶的友谊却能窥见一斑。

茗酌待幽客,古时文人相会,往往不无一杯茶,而君子之交,以茶相赠,也最是风雅。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宋·蔡襄 《精茶帖》


郑板桥:你若有闲,就一起来吃茶


古人吃茶常有佳句,郑板桥《湓江江口是奴家》有诗云:「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郑燮一句「郎若闲时来吃茶」传唱千年,被人山寨了好多回。但吃茶,究竟要与谁吃?如何吃才对味?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时至今日,古人的吃茶逸事读来仍觉快慰平生;不禁想拿起笔来写个帖子,才发现缺笔少墨无纸。咳咳,还是拿起手机打开微信,截图一张发给知己好友,约个茶吧!至于选择王羲之还是怀素,就看您的喜好啦!


体会茶中真趣,领悟生活禅机,不妨关注【神州茶韵】,与致力于传播茶文化的茶韵君一起吃茶去!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国茶文化亦根植于此。神州茶韵订阅号,作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茶文化工作委员会官方微信平台,致力于向爱茶喝茶之人推广中国优秀传统茶文化,普及丰富茶知识,助力提高中国茶文化软实力,推动茶产业进步与提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從儒家「民本思想」看現代企業的人本管理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周亞夫軍細柳」中的管理智慧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百千萬次的輪迴中我們曾經不斷的重逢!
百千萬種計較,不如不計較
百千萬句吉祥話語,不如一句阿彌陀佛
海軍離岸5百千米不能打仗?有了它後情況立馬轉變
淘米水、蕎麥殼,用好了堪比價值百千的保健品,能省不少錢,快收藏!
慧凈上人:即使念一句佛號,也可以迴向百千萬的對象
射程四百千米,沒研製成功
俄預警機殺手射程四百千米,三十多年都沒研製成功
跟著老闆相玉:5分鐘達成百千萬交易,令一般人心驚肉跳的賭石!
佛法是解脫之路,百千萬劫難遭遇
古代鬧洞房花樣百千:新郎官竟敢怒不敢言
百千萬劫難遭遇!說說古人翻譯佛經那些事兒
未來能成為百千萬富人的生肖
看片 | 破紀錄的變態自行車,時速上百千米堪比跑車,輪子不會著火嗎?
美稱中國海軍離岸5百千米不能打仗? 現在有了它後情況立馬轉變
初學坐禪調五事 出無量百千萬億三昧
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
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為了殺死這人,楚國王不幸被射成刺蝟,成百千人被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