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漢人向清朝政府提出一政策,卻讓漢族精英損失慘重

一漢人向清朝政府提出一政策,卻讓漢族精英損失慘重

滿洲入關後,厲行剃髮易服,在漢族社會激起強烈反抗;有清一代圍繞衣冠髮式更是衍生出一系列重大歷史事變。以現代的觀念視之,衣冠髮式的更易似乎無關乎江山社稷和王朝興廢,也與人性的尊嚴和倫理無直接的干係。但是,發生在清代的「關於頭髮和衣冠的故事」卻令人不得不相信:在中國的歷史傳統里,衣冠髮式原有繁複而嚴峻的意味。



一漢人向清朝政府提出一政策,卻讓漢族精英損失慘重


孫之獬的故事


清政權入關伊始,即令關內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族人民 剃髮,即照滿洲習俗改變髮式。這對深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觀念影響的漢族而言 ,無論如何是難以接受的,為此,剃髮令頒布後的相當長時期,在廣大地區引起激烈反杭,傳說這個剃髮令是由一個降淸的漢族官員提出來的, 此人便是孫之獬。



一漢人向清朝政府提出一政策,卻讓漢族精英損失慘重


孫之獬是個正史中有記載的人物。他雖然也是個「科舉」正途出身的官員,但行事卻為明末士林所不齒。天啟 時,他曾依附閹黨魏忠賢,《明史·倪兒璐傳》載,ft孫之懈, 忠賢黨電」,崇禎帝下令將閹黨所編《三朝要典》焚毀,他 「聞之詣閣大哭,天下笑之」a明末動亂中,他散盡家財,在家鄉山東淄川組織一幫人,幫助當時在山東進行招撫的侍 郎王鰲永抗壓農民軍,山東巡撫方大猷將他的「事迹」上報 給剛剛入關的淸廷,於是他奉召入京,成為新王朝的禮部左侍郎。


關於他向清廷提議,令天下人剃髮易服這事,清代官修諸書並無記載,《清史稿?孫之獬傳》亦未提及。到是在辛亥革命時期流傳很廣的文人筆記《研堂見聞雜記》中有較明確的記載,《清稗類鈔》也有「孫之獬改裝」一條,兩條記錄內容相近而前者較詳。


大致是說,入關初,清廷並未下決 心改變漢人服飾,朝堂之上,各自舊服,分班而立,孫之獬為了向多爾袞表示忠誠,自己帯頭剃了頭,穿了旗人的服裝,並說自己家人老小也都改了髮式服飾。結果,上朝時, 他想站到滿臣一列中,滿臣以他是漢人而不準,他要站到漢臣一列中,漢臣以他穿的是滿裝而不容他,他一怒之下, 向順治帝上奏,說這種憤況「是陛下從中國,而非中國從陛下也」。多爾袞看了奏疏,大為讚賞,於是下令天下剃髮易服,改從滿人服飾髮型。


這就是民間流傳的所謂「留頭不留 發,留髮不留頭」。這個引發千萬人流血死亡的歹毒主意都是由於孫之獬貪慕富貴,「一念無恥,遂釀荼毒無窮之禍"


十從十不從的傳說

明清鼎革以後,滿漢民族之間在文化上經歷了一個從 劇烈衝突到長期磨合,進而逐漸融合的過程。設顯而易見 的就是服飾的改變。


在「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抗爭與鎮壓過程中, 社會大眾普遍求治的要求開姶顯現出來.人們希望能儘快結束明末以來長期的社會動蕩,恢復安定的社會環境,以 便老百姓能安居樂業。於是,妥協終出現了 :這就是傳說 中的所謂「十從十不從」。


「十從不不從」,主要指的是在服飾更改的過程中,准許有一些變通,以利於淸朝的統治迅速建立?黃竣《花隨人 聖庵摭憶補篇》載其具體內容:


「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 陽從陰不從,官從隸不從,老從少不從,儒從而釋道不從, 娼從而優伶不從,仕宦從而婚姻不從,國號從而官號不從, 役稅從而語言文字不從。」據說這是由降清的明臣金之俊與掌握清朝實際權力的多爾袞共同確定的。


就服飾而言, 男人須遵守新朝命令,而女人不一定耍遵守;活著的時候要穿滿式的服裝,而死後入殮時也可以穿漢裝:而老人、孩 子、和尚道士都可以穿明代服裝等等。

金之俊是明末的一 個侍郎,李自成進京時曾降大順,農民軍曾對他進行「拷掠」,即強令他給農民軍出糧餉,後來清軍來了,他又率先降了淸。與孫之懈的故事類似,金之俊是不是向多爾袞提 出了這個「十從十不從」的建議,官書和正史都沒有記載, 文人筆記和野史卻言之鑿鑿。


漢族人民對於滿族服飾的認可.經歷了 一個漫長的過 程。清初曾任四川巡撫的韓世綺,原來是漢族,幼年被清軍擄至關外,後入八旗漢軍籍入關後,韓漸至顯貴,他的母親和弟弟仍在家鄉,但韓母一生沒有到過韓世琦的衙署, 原因說起來也簡中——『『以滿漢衣服不便也! 」



一漢人向清朝政府提出一政策,卻讓漢族精英損失慘重


在「男從女不從」的規矩下,男人的髮式徹底改變了, 而婦女纏了近千年的小腳卻得以保留,甚至成為旗下婦女的模仿的對象。另一方面,以旗下女裝為基礎改進的「旗袍』卻漸漸成為流行的服裝。在相當長的時期中,漢族婦女不著滿裝,並未受到清王朝的注意。至於清中期以後,有漢族婦女學著穿滿族服裝,則與少數旗下婦女學著纏足一 樣,是民族關係發展與民族融合的表現,也是婦女這一時 尚人群在推動習俗變遷的表現。晚清以降,旗袍成為一種時尚,後來更是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代表性服裝,這是民族間文化整合的一個典型事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實事 的精彩文章:

實拍二戰時的德國納粹女兵,名聲都不怎麼好
近200年來世界歷史上的經典照片,最後一張最可笑
這支僱傭軍號稱天下第一,卻曾多次敗給中國軍隊
二戰時,法國和英國曾有一場奇怪的戰鬥,雙方零傷亡

TAG:史實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個由降清漢族官員提出的政策,讓漢族精英損失慘重
清末漢人認為留辮子是漢人傳統,反對民國官員的剪髮政策
古代的單身漢,也有專人負責解決終生大事,朝廷還出了這些政策
一位懂政治但不懂政策的總統,一位懂政策卻不懂政治的議長,最終讓醫保折戟沉沙
滿清頒布一個由降清漢族官員提出的政策
西漢匈奴的和親政策就是一種變相的「美人計」
明朝也搞过「种族灭绝」政策,建州女真差一点就亡族了!
年輕貌美的越南女兵為何無人願意娶?越南政府被迫採取這一政策
奉行雙重標準害人害己,美國該反思下自己的朝核政策了!
明朝火器領先世界,而清朝的一個政策,讓這一技術落後全世界
倖存者親述日寇的三光政策,全村都被屠殺僅有一人倖存,場面殘暴讓人害怕!
為啥明朝的宦官專權時基本沒有亂政?恐怕是源於這一政策
朱元璋非常痛恨貪官,制定嚴厲政策卻傷害了老百姓,還誤殺一清官
正是清朝這一政策失誤,給了日本侵略台灣可乘之機!
一個「皇族內閣」一條經濟政策,清廷兩個失誤直接導致辛亥革命
反叛與漢化,為什麼堪比希特勒的滿清種族隔離政策失敗了?
澳洲再出重拳,未來入籍要求更為嚴格!這都是澳洲移民政策收緊的徵兆?
李世民對突厥施行一政策,讓自己英明一世,卻為大唐滅亡埋下隱患
這一小國不懼任何強國 一直奉行著全民皆兵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