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儒家思想:提升中國企業家精神文化內涵

儒家思想:提升中國企業家精神文化內涵

儒家思想:提升中國企業家精神文化內涵



儒家思想:提升中國企業家精神文化內涵

文/湯一介


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西方世界討論西方近代資本主義興起和基督教新教倫理的一部重要著作。韋伯認為,企業家的一生必須不斷地以錢生錢,而且人生便是以賺錢為目的,這種精神是「超越而又非理性的」,在這種精神的支配下,人必須用一切最理性的手段來實現這一目標。


照韋伯的看法,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精神是以不斷獲取利潤為「目的」,而以「一切最理性的方法」為「手段」。如果我們把「目的」與「手段」的問題改變成為:以增進人類社會福祉和提高企業家個人精神境界為「目的」,而以一切最理性的方法不斷賺錢為「手段」,從這個視角考慮經濟的「目的」與「手段」的關係,也許比較符合儒家的理念。


《周易?繫辭下》說:「何以聚人?曰財。」意思是說,要用財富把老百姓凝聚在一起。這裡「財富」是「手段」,把老百姓凝聚在一起是「目的」,這也許是儒家哲學的精神所在。儒家並不是不講利,而是要「取之有道」,不能「見利忘義」。孔子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孔子一生追求的是「天下有道」,這個「道」就是「人的福祉」,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目標,但這個「目標」在人類社會進入到「現代」或者說是「後現代」的時候如何實現,我想也許應該以「一切最理性的方法不斷獲取利潤」為「手段」來實現。在這一為了增進人類福祉為「目標」而以一切最理性的方法賺錢為「手段」的情況下,企業家個人的精神境界必會不斷升華。

「天人合一」思想化解人與自然矛盾


中國的儒家哲學思想對解決今天人類社會以及個人的身心性命也許仍然是有意思的。為此,我想簡單談談「儒學」對當代人類社會有什麼意義,它和中國企業家精神的塑造是不是也有些關係。


下面我對儒家哲學關於「天人合一」、「人我合一」、「內外合一」做點介紹,也許可以為企業家提供一條從宏觀上考慮問題的思路。


我們的地球,為什麼會發生「生態問題」?也許原因很多,但是人類對地球自然環境的破壞,是造成當前生態問題的主要原因。這樣一種情況的發生,不能不說和西方哲學的傳統的「天人二分」觀沒有關係,這就是說,西方文化傳統曾長期把精神界和物質界的關係看成各自獨立、互不相干的外在關係,其思維模式以「心」「物」為獨立二元,為了「人」的需要可以不考慮到「自然」;對「自然」的征服也不必考慮「人」的生存條件。


然而中國儒家的思維模式與之有著根本的不同,儒家認為研究「天」(天道),不能不牽涉到「人」(人道);同樣研究「人」,也不能不牽涉「天」。中國歷代儒家的重要思想家,大多繼承和發揮著這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朱熹說:「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於天;既生此人,則天又在人矣。」這是說,「人」和「天」有著一種相即不離的內在關係,因為「人」是由「天」產生的,是「天」的一部分;但一旦「人」產生之後,「天」就要由「人」來彰顯,「人」就有保護「天」的責任。因此,「人」不僅應「知天」,也應該「畏天」。

現在人們只講「知天」,而不知對「天」應有所敬畏。但是,儒家認為,「知天」和「畏天」是統一的,「知天」而不「畏天」,就會把「天」看成一死物,而不了解「天」乃是有機的、生生不息的大流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也不了解「地」乃是生長養育萬物的載體(「地勢坤,君子以厚得載物」)。「畏天」而不「知天」,就會把「天」看成是外在於人的神秘力量,則不能體現「天」的活潑氣象,不能體現「地」的孕育萬物的功能。由於「知天」和「畏天」是統一的,正說明「天人合一」思想體現著「人」對「天」的一種內在的責任。「為天地立心」就是「為生民立民」,不能分為兩截。


現在,我們既然看到「天人二分」的思維模式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問題,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思維模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呢?「天人合一」作為另外一種處理「人」和「自然」關係的世界觀和思維模式,不僅是解決當前生態危機,實現「人」和「天」和諧發展另一思考的路子,而且是「人」同於「天」的一種人生境界。我們企業家們能不能考慮利用儒家這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化解「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來發展中國的企業,以使其成為在世界上樹立起更有思想文化內涵的企業精神和有中國氣派的企業家形象而貢獻於人類社會呢?


「仁愛」精神按照規範體現於日常生活


當前在人與人之間,擴而大之在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由於對權力與慾望的極度膨脹,對物質利益的片面追求,對自然資源的惡性爭奪,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緊張,社會的冷漠、互不理解甚至仇視;在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上形成對立,互不信任,以至於發生種種衝突和戰爭。那麼,我們能不能在儒家文化中找到某些有益於使人類走出這一困境的資源呢?我認為是有的。


在《郭店楚簡》中有一句話也許值得我們深入探討:「道始於情」。這是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由感情開始建立的。樊遲問仁,孔子曰:「愛人。」這種愛人的思想由何而來?《中庸》引孔子的話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仁愛的精神,是人自身所具有的,愛自己的親人是最基礎的。但「仁愛」之心不能停止於此,必須「推己及人」,所以《郭店楚簡》中說:「愛而篤之,愛也;其繼之愛人,仁也」,「孝之放,愛天下之民」。這就是說,孔子的「仁學」要求由「親親」擴大到「仁民」。所以孟子明確地提出「仁政」思想。

但是如何把孔子儒家的以仁愛思想為基礎的「仁政」實現於社會呢?孔子說:「克己復禮曰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這是說,只有在「克己」的基礎上的「復禮」才叫做「仁」。費孝通先生對此有一解釋,他說:「克己才能復禮,復禮是取得進入社會成為一個社會人的必要條件。」這話很有道理。因為「仁」是人自身的內在品德,「禮」是規範人行為的禮儀制度,它的作用是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之和諧相處,「禮之用,和為貴」。人們進入社會必須遵守一定的禮儀制度,而對禮儀制度的遵守應該是出於人的「仁愛」之心,才符合「仁」的要求。這種把「仁愛」精神按照一定規範實現於日常生活之中,這樣社會就會安寧和諧了。孔子儒家思想,對一個國家的治國者,對於世界上那些發達國家的統治集團應是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治國」、「平天下」應行「仁政」,不能行「霸道」。行「仁政」將會使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和平共處」;行「霸道」只會引起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以至於戰爭。我們中國的企業是不是可以考慮以「仁政」的某些觀念作為自己企業的精神資源,如「使每個人都有恆產,又有恆心」,也許可以創造出超越西方企業理念使中西企業文化理念相結合的新經驗。


修身理念達到社會和諧


儒家文化特彆強調人的道德實踐對於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郭店楚簡》中說:「聞道反已,修身者也。」聽到了合乎道義的道理要反求諸己,這就是修身。儒家經典《大學》認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就是說,儒家認為如果個人的道德修養好了,那麼「家」可以齊,「國」可以治,「天下」可以太平,人類的和諧社會就可實現。

儒家和諧社會的理想既然是建立在人的道德修養實踐基礎上的,因此儒家特別重視人的自我身心內外的協調。儒家認為,生死和富貴不是人追求的終極目標,而提高自我的道德學問以為社會的福祉才是人追求的終極目標。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而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孔子的這段話告訴我們的是做人的道理,「修德」並不容易,那就必須有崇高的理想,有為人類長遠利益考慮的胸懷。「講學」同樣不容易,它不但要求自己天天提高,而且要求負起對社會人文教化的責任。「改過」,人總是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問題是要勇於改正錯誤,這樣才能成為一合格的人。「向善」,是說人生在世,應日日向著善的方向努力,做到「日日新,又日新」。「修德」、「講學」、「改過」、「向善」是做人的道理,是使人自我身心內外和諧的路徑。


中國的社會應該是「以法治國」的社會,中國的社會應該是「以德育人」的社會。如果中國的企業是「以法治企業」、「以德教化員工」,那麼儒家以修身為本的人文教化資源是不是對我們的企業建設有意義呢?中國的企業家應該有中國的氣派,中國的風格,也許儒家可以為我們造就一種中國企業家的精神提供一些有意義的思想資源。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最美詠菊詩,最美古菊畫
樓宇烈:儒學精華造福現代人生
《尚書》精選20句,回歸經典,受益匪淺
王陽明和曾國藩在子女教育上的不謀而合
「千古極品」酒中生(下)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藝術品收藏家兼企業家龔俊清
榮氏家族「梅園」中的企業家精神
中國收藏家兼企業家龔俊清
藝術品收藏家兼企業家龔俊清
馬利君:民營企業家的中國夢
濟群法師:中國企業家的精神困惑與希望
萬達哲學: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
在英國發展:工作、創業與企業家精神
創業大牛為你解讀 我國首個聚焦「企業家精神」文件
美國企業家宣言
從企業家轉型慈善家:一個荷蘭社會企業家的故事
鄧敏:中國精神是朝聖路上企業家的信仰
收藏家兼企業家龔俊清
有夢想,才會有未來!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中國企業家潘石屹誠摯推薦
香港企業家的大陸夢:走向世界 打造中國品牌
從化溫泉財富小鎮:新生代企業家培訓基地引「企二代」關注
馬雲阿根廷開講跨境貿易:政府要鼓勵企業家精神
美媒:中國出現新型農業企業家 追求無污染高質量農產品
醫學專家企業家匯聚海南澄邁 縱論大健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