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代廣東文人「玩」得高且雅

明代廣東文人「玩」得高且雅

原標題:明代廣東文人「玩」得高且雅


近日,廣東省博物館進行了一場名為「薈雅南州——明代廣東文人的藝術與生活」的展覽。長期以來,明代文人雅士,因為他們雅緻的生活觀而為後人稱道。但人們津津樂道的常是江浙地區文人的雅緻生活。那麼,廣東文人又是一種怎樣的生活狀態?此次展覽描繪當時的廣東文人,在文教昌隆、人文宣朗的時代背景下極盡藝術化的生活畫卷。結合本次展覽,廣州文獻學家梁基永,在近期又做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講座:從文獻考據入手,對廣東明代文人的生活狀態進行了一番深入而生動的解讀。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金葉 通訊員凌浩翔

有玩的心境也有玩的能力


明代廣東文人過著一種怎樣的生活?或許我們可以通過當時生活在廣州的三大詩家之一——梁佩蘭的一組共計五十三首的五言組詩題目中一窺究竟。它們包括:野寺、秋潭、板橋、釣艇、夕陽、古鏡、琴囊、古劍、彈琴、寒樹、冬草、聞鍾、紙窗、玉冠、銅瓶、湘管、端硯、竹床、墨池、麈尾、蓑笠、花架、藤簟、竹杖、茶灶、芒鞋、熏籠……


這些詞語,或許可以被看做當時廣東士大夫生活的關鍵詞。舒適的環境、雅緻的活動,還有滿屋子的玩具——這裡說的玩具,不止包括他們案頭擺放的那些講究的文房用品,還有一些看似和士大夫生活沒有關係的物什,比如蓑笠、芒鞋……它們不是士大夫日常的穿戴,但不妨礙士大夫們偶爾玩心大起,穿上玩玩。明代的文人士大夫普遍有一種「玩」的心境,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有一種將生活玩得很高級的能力。


寄情山水:

首推羅浮山 不時出省游


明代的廣東文人很愛出遊玩耍。嶺南三家之一——陳恭尹的詩集索性名叫《初游集》和《中游集》。光是《中游集》中的記載,他就去過粵北的大庾嶺、湘潭、衡山、洞庭湖、赤壁、漢口、昭關、黃河、秦淮、黃鶴樓等地。現在看這個行程很簡單,但在明朝可是有難度的,也許比今天我們玩遍歐洲還難。


廣東的很多名勝,更是文人們不可或缺的遊覽目的地:第一名當之無愧是羅浮山。梁佩蘭詩中描繪「簾飛百丈虹,石卧千叢壑。」當時詩人所描繪的羅浮山比今天的概念大得多,將增城、東莞周邊的余脈都算在裡面了。所以有的詩人會說,在東莞石龍都能眺望到羅浮山,這在今天有些難以想像。


第二名是西樵山。李昴英描寫:「水簾不卷四時雨,丹灶空凝萬古煙。」「丹灶」是康有為的故鄉,在西樵山山腳。


南海神廟與菠蘿海也經常出現在文人詩歌中。陳恭尹有《南海神廟木棉花歌》《扶胥觀日出歌》。從詩歌中可以看出來,當年站在南海神廟旁邊的一個小山坡上就能看到海。蘇東坡當年也曾站在這個位置,寫下一首《南海神廟浴日亭》的詩。

海珠寺,在海珠廣場附近,倫以諒詩:兩岸西風吹白蘋,三城煙火隔紅塵。而海幢寺、光孝寺、長壽寺,也是經常被提及的景點。


文人雅集:有時豪宅「轟趴」


有時郊外暢聊


除了遊山玩水,文人們還喜歡雅集,也就是聚在一起寫字、畫畫、吟詩、飲酒。中國人的雅集有些類似西方人的沙龍,但具備西方沙龍所不具備的詩性。


明代廣東文人的雅集有時候是「轟趴」(home party),就是選擇在某名士的家裡舉行。當然,通常這位名士家裡擁有比較寬敞的大宅,例如陳恭尹,當時在西關有很闊大的宅子。他有一首詩叫《梁葯亭招集六瑩堂觀六瑩古琴同諸公作歌》,記的就是在家裡舉辦的一場以琴為主題的聚會。

有時候雅集又會在郊外或者寺廟舉辦。龐嵩《中秋攜同志海珠賞月》,講的就是一場在海珠寺雅集的活動。


有時候雅集也由和尚道士邀請聚集,陳恭尹《修契後十五日石濂禪師招同諸公雅集長壽禪林》講的就是三月十八日這天,大汕和尚召集大家去長壽寺玩的情況。


居所 當時的二線城市也有雅緻園林


明代文人動不動就可以在家裡搞雅集,那麼他們的居住環境如何?晚明時的廣州,只能算一個二線城市,但文人很善於做園林。陳子升《拱北樓望仙湖故居》里透露,他的故居在北京路,絕對是廣州的黃金地段。陳子升說這裡雖然車馬喧鬧,但風景很不錯。陳子升後來住的地方叫中洲草堂,依他詩歌中描述環境也相當可以:庭環牡蠣花,竹間蹲鴟皓。

也有一些很窮困的文人。比如《陶苦子村居築樓秋日過之》說,著書拼得是窮愁……借地新成對月樓。前一句說自己日子窮苦得不得了,但後一句則透露他買了一塊地,並且建了複式樓,看上去也並不窮酸。有錢的士大夫,那庭院更是不一般,陳恭尹《題王漁陽西城別墅十三詠》中提到王家花園有十三個景點:石帆亭、樵唱軒、半偈閣、大椿軒等。這樣的庭院,雅集、演戲都不成問題。


離開廣州,三線城市的居住更寫意。屈大均寫過東莞三個朋友的住所:尹源進家是「水長頻無路,林深似有山。簾卷諸峰入,樓開百穀朝。」梁憲家是「木葉微紅未覺霜,歲寒梅菊兩爭香。」林孟陽家是「大小羅浮當戶外,東西江水到門前。」這般風景,是不是也很令人神往?


文玩 得通商之便 有不少「洋玩具」


文人玩具,從來都是高級的奢侈品。倒不見得材料名貴,最重要的是做玩具的心思。這次展覽中就有不少這樣精巧的文房四寶,被文人玩得有滋有味。


而且,廣東文人因為有一口通商的便利,可以接觸到很多稀奇古怪的進口「玩具」。陳子升有一首詩專門詠西洋顯微鏡的:茲鏡西洋來,顯微義兼在;陳恭尹專門寫了一首《日本刀歌》:日華四射瞳瞳濕,陰風半夜刮面來。那時候擁有一把日本刀,跟現在擁有一把好的瑞士軍刀差不多,都是值得炫耀之事。


文人的書房一定有各種繪畫,廣東是最早引進西洋畫的地區。廣東文人很早就學會欣賞油畫了。比如陳恭尹寫過一首《題西洋畫》:「西番畫法異常倫,如霧如煙總未真。酷似少翁娛漢武,隔帷相望李夫人。絲絲交織自成文,不畫中間畫四鄰。亦是漢唐摹字帖,偏於無墨處傳神。」從詩中可以看出,陳恭尹在洋畫里找不到中國畫的線條,覺得很是奇怪。有一種「隔帷相望李夫人」之感,這個美人我怎麼看不清楚呢?


朋友圈 題詩「點贊」有格調


晚明的文人喜歡給自己畫像,還在畫中玩「cosplay」,扮作道士、農夫、和尚……然後再美滋滋地拿著畫像請朋友們題字,這相當於今天朋友圈的各種點贊了。但明代文人的「點贊」格調顯然更高一些,一般用詩來表述。因為所有人的題字都放在一起,所以大家都會很認真地好好寫,否則臉面上掛不住。


《王漁陽放鷳圖》是禹之鼎畫的明末著名文人王世貞,他在廣東生活多年,還寫過一本《廣州遊覽小志》的冊子,非常有趣,是研究晚明廣東生活場景的必備書。這幅畫中,王世貞在放我們的省鳥白鷳。旁邊是梁佩蘭題的一首五言詩,描繪的詩中境界:多少雲中思,秋來寄白鷳。無人知片影,冰雪照空山。


梁佩蘭的人緣特別好,他的詩集里有不少他給別人的畫像題的詩。如有《題朱彝尊太史小長蘆圖》、《為王令詒題竹溪聽雨圖》;有配上妹子的,如《題王黃眉紅袖烏絲圖》、《陳其年填詞圖》;還有給朋友的女朋友題的,如《題王蒲衣姬人彈琵琶圖》。


還有的畫家喜歡自拍,廣東也有擅長自拍的畫家。這次展覽中有一幅梁元柱的《森琅公少年自畫小照圖軸》,可算是順德文人梁元柱的自拍像。據說這是他19歲的樣子,可謂是翩翩少年。


吃貨 為一條好吃的魚寫二十首詩


作為廣東文人,愛吃、會吃是理所應當的。


屈大均有一首《食白蟛蜞》:「正月蟛蜞出,雌雄總有膏,絕甘全在殼,雖小亦持螯。」蟛蜞是廣東特產,但白色的很少見。只有番禺順德鹹淡水交接處能見到,其實殼並非真的白色,只不過比正常的蟛蜞顏色要淺一些。正月的時候,白蟛蜞無論雌雄都有膏,雖小但極其美味。


吃貨遇到好吃的總是念念不忘。屈大均算是其中翹楚,他曾經為了一條好吃的嘉魚寫了《嘉魚詩》、《後嘉魚詩》等,共二十多首詩。他滿懷深情地說:「昔慕嘉魚美,名傳小雅篇,豈知吾粵有,得奉老親前」。他還懂得自己下廚煮魚,「養須泉水活,烹用滑甘調」「小用蔥花滲,輕將酒子煎。」


讓屈大均如此念念不忘的魚,生活在端州河水裡,現在野生的很少,基本都是養殖的。因為它的存活時間很短,你得去西江邊上,碰到它上市的那半個月,才有緣吃到。


撫琴 既是社交時尚也是精神象徵


彈琴是晚明廣東的時尚玩意,幾乎所有的文化人都會。你不會彈一兩曲,都不好意思做文人。之所以會形成如此時尚,和當時皇帝的示範作用有關係。晚明的皇帝們也都很喜歡彈琴,陳子升的《崇禎皇帝御琴歌》寫道:「先皇琴兮小臣歌,小臣生在南邊鄙,聊抱孤琴游萬里。」寫的就是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崇禎皇帝彈過的一把琴流落廣州,讓陳子升看到之後十分感慨。


那是一個人人都會彈琴的時代,人們會用琴聲來傳情達意。屈大均《送客》:「綠琴彈出碧笳聲,出塞何如入塞清,一曲送君千萬里,秋來應共雁南征。」送客也不忘彈琴,講的就是他用彈琴的方式來送別故人的情景。


在那個年代,琴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文人一種至高無上的精神象徵。明朝滅亡的時候,清兵攻進了廣州,南海著名的文人鄺露,抱著自己心愛的琴殉了國。


送行 莊重的儀式對待人生的無常


人生就是一段又一段的旅途,離別、送客都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從明代中期開始,送客竟然成為一種流行文化。


陳恭尹寫過一首《泛舟甘溪送薛炎州歸龍江》:「春深何處不萋萋,掩映群峰到郭西。莫指鄉園便歸去,舟前聽取鷓鴣啼。」用現在的話翻譯一下,就是說有一天他在東濠涌送一個朋友回順德。在今天,就是打個車的事,但在明朝,卻被文人們鄭而重之地對待。


為何如此?因為人生無常,尤其是在古代,一個轉身也許就是一輩子。這次展覽中有一幅畫,叫《趙焞夫畫陳子壯等諸家題膚公雅奏圖卷》,記錄了發生在崇禎年間的一次送別。


崇禎元年(1628),袁崇煥被朝廷起用,第二次督師遼東。離別廣州之際,粵中名士在光孝寺為他送行。其間趙焞夫作畫,陳子壯等十九人題詩圖後,遂成《膚公雅奏圖》。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船上的這個人一去不歸。所以,將送別搞得如此具有儀式感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讓那再也回不來的一剎那,在紙面上凝結成永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網 的精彩文章:

絲綢之路萬里行開啟
德媒關注中國「女書」:婦女用它交流秘密信息
「成都因為有詩歌 而與眾不同」
同是寫信,為何差距那麼大?
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演藝產品博覽交易會在西安舉辦

TAG:新浪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文人九雅圖
古代文人的文房雅玩
古代文人的案頭雅玩
從一張畫看明代文人的閑雅好古
古代文人雅集現象集萃
古代文人的文房雅玩,羨煞當代人!
古代「偽娘」出現,文人視為「異災」
古代「偽娘」出現,文人大驚視為「異災」
香筒:古代文人的極致雅器
中國古代文人摺扇欣賞
一窺文房,明清文人的書室雅趣
文人盆景清高孤
古代文人雅士去青樓竟然是為了創作靈感?
清秀典雅文人畫
高端文玩湘妃竹扇骨,文人學士的懷袖雅物!
古代文人雅士眼中的別樣「豬」趣
古代文人書房:凈心,雅趣,陶情
一門風雅?半生交遊——從文氏書畫展看明代吳地文人情致
朝鮮文人對話清代江南士子:誰更思念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