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關於年輕人聽歌,好奇心日報有28個發現,比如「懶」和「冷感」

關於年輕人聽歌,好奇心日報有28個發現,比如「懶」和「冷感」




又比如,歌曲會被當作計量工具,「我今天跑步的時候要跑完九首歌」、「敷上面膜,三首歌聽完之後拿下來」,「洗澡的時間大約是十首歌」。


現如今,人類找到靈魂伴侶的主要參考標準是什麼?




音樂品味。



好奇心研究所發起過一個「你都如何篩選靈魂伴侶」的調查,收到了 4704 次表態,排名第二的靈魂伴侶篩選標準是「聽什麼樣的音樂」,僅次於「聊得來」。




在另一個名為「你現在都如何判斷你對象的品味」的調查中,我們收到了 4907 次表態,排名第一的伴侶品味判斷參數是「TA 聽的歌,因為反映了 TA 的思想深度」。



而在名為「你覺得,交友 App 應該納入什麼數據才能幫你找到最合適的人?」的調查中,我們收到了 5875 個表態,得到贊同數第一名的選項是「網易雲音樂收聽數據」。




音樂品味或者說聽歌習慣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真實狀況?這很難說。但年輕人確實把聽歌當做表達「我是誰」的一個重要路徑。




市場調研機構尼爾森在一項調查中發現,美國 18-35 歲的千禧一代被問到「你和其他年齡段的人最大的區別體現在哪裡」時,排在前兩位的答案是分別是「電子產品」和「音樂」。



社會化媒體 Mashable 的分析都指出,和音樂相關的品牌營銷更能打動年輕人。比如突出背景音樂的廣告和品牌冠名音樂節這樣的現場活動。對年輕人來說,聽音樂被賦予了「面對自己、表達自己」的含義,聽歌的過程是在跟自己的情緒對話。




聽音樂這件事對年輕人來說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在其他年齡段的人看起來,年輕人像是種「一直戴著耳機」的生物——



想想吧,誰不曾擁有一個在年夜飯聚會時頭戴耳機、沉浸其中、桀驁不馴、不愛搭理人的剛成年表弟呢?






但在這篇文章里,我們不只聊表弟。




我們發現,唱片業正在衰退,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這樣的在線音樂服務成了主流的音樂消費方式之一。年輕人是在線音樂的重度用戶,使用時間長、樂於探索各種功能,還經常同時使用多個同類 App。




而且,年輕人更加不介意為在線歌曲這種虛擬產品付費。便捷的移動支付讓他們面對小額虛擬產品消費的時候並不猶豫也並不敏感。根據網易雲音樂的數據,90 後佔據用戶的半壁江山,而付費會員人數最近上漲很快。




年輕人會為了聽幾首歌專門下載一些 App,在線音樂行業也已進入「版權之爭」階段。




作為版權付費主力的年輕人怎麼聽歌?在聽歌這件事上,他們還在乎什麼?




我們的主要發現是,「懶」和「冷感」共同塑造著年輕人的聽歌習慣。




在這裡我們會用一些條目來說明這些特點,這些條目來自好奇心研究所的調查和好奇心日報以往的分析,部分結論也和國外一些調查中呈現的「千禧一代」趨勢相似。









年輕人被方便的移動設備寵壞,他們越來越懶,聽歌習慣趨向於「碎片化」






1. 一邊依賴「猜你喜歡」,一邊吐槽「我不喜歡」。好奇心研究所發起的「這年頭,你有哪些關於聽歌的習慣?」徵集中,得到贊同數遠超第二位的表態是「一邊用隨機播放或猜你喜歡,一邊不斷點擊跳過」。




2. 找歌、切換歌曲越來越方便,人們卻越來越懶得挑選歌曲,也懶得仔細聽完一首歌。




3. 比起仔細聽歌,年輕人對集中調教一個 App 的「猜你喜歡」更感興趣。不過,因為版權之類的原因被迫更換常用 App 的時候,會因為之前的精力白費了而變得非常沮喪。




4. 各種形式的延伸鏈接之間變得更容易切換。比如,聽到一首歌之後,如果覺得歌手聲音不錯,就會去聽 TA 的其他熱門歌曲或者專輯;發現好聽的歌之後可能會去找整張專輯;以及在音樂網站或 App 瀏覽的時候會被一些專輯封面的顏值吸引點進去聽。




5. 大部分情況下都不會直接打開整張專輯聽歌,而是從一首熱門歌曲開始隨便聽聽。




6. 更多人傾向於做「伸手黨」,選擇收聽別人做好的歌單。在好奇心日報之前的報道中,我們發現流媒體網站和在線音樂商店裡,一些歌單的播放量數據已達到百萬級。這些歌單有的由服務提供商製作,更多的由用戶製作。




7. 從大的方向來看,更多人使用同一份歌單,無疑會讓人們總體上聽歌的趨勢變得單調。




8.  紅心歌單和收藏功能也讓人可以創建自己的歌曲列表裡,在那裡,人們可以不用聽到其他「多餘」的歌。




9. 有些人有囤積癖,聽到好聽的歌會下載,還會為了追求無損音效辦會員。




10. 不過大趨勢是,音樂下載要被拋棄了。因為碎片化的聽歌習慣、越來越普及的 WiFi ,以及對流量的不敏感,讓年輕人不太傾向於下載新歌。




11. 對歌曲的場景化使用要求越來越明顯,更多的 App 上,你可以找到針對跑步/工作/睡覺等場景的歌曲推薦,吃完晚飯準備寫論文,也要找到專門的適合夜間寫論文的歌單。




12. 歌曲會被當作計量工具,「我今天跑步的時候要跑完九首歌」、「敷上面膜,三首歌聽完之後拿下來」,「洗澡的時間大約是十首歌」。




13. 不怎麼主動聽新歌,而找新歌的方式,影視作品和音樂類綜藝佔了相當大的一部分。




14. 年輕人非常重視影視作品的配樂,在影視劇或電影裡面聽到好聽的歌也習慣了直接用手機搜。




15. 音樂綜藝方面,好奇心日報此前的一篇報道指出,除了粉絲對於偶像相對穩定的關注,所謂「路人」則更多是從電視屏幕上獲得聽歌的樂趣。這和節目的精良製作、節目本身與播放器的合作都有關係。




16. 因為找歌難,年輕人其實沒有那麼見異思遷,他們還是會經常使用單曲循環的功能。有時候會「聽一首歌聽到吐,然後再換一首單曲循環」。而且,「總有那麼幾首歌,每次聽歌都會點開聽幾遍」。









「冷感」成了彰顯自我的一種方式,在聽歌方面也不例外






此前,好奇心研究所徵集了年輕人對自己「冷感」特質的看法,發現年輕人的「冷感」表現在這些方面:對時下流行文化一無所知或保持半拍距離;知道卻不願意追隨所謂新潮時髦;以及,喜歡的小眾變爆款就立刻脫粉。在聽歌這件事上,我們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




17. 拒絕爆款使得人們的聽歌喜好沒有固定的規律。尼爾森等公司對國外年輕人的調查發現,年輕人對音樂風格的喜好越來越多樣化。




18. 沒有喜歡的歌手。音樂視頻網站 Vevo 的調查中,一半以上年輕人被問到「你最喜歡的歌手是哪位」的時候答案是沒有, 1/3 的年輕人並不是某一個音樂流派的粉絲。只有 1/4 的人有自己最喜歡的音樂流派, 60% 的人認為自己在不斷聽不同的歌。




19. 年輕人並不認為(或拒絕承認)自己在聽歌方面會緊跟潮流,在好奇心研究所關於聽歌習慣的調查中,很多人表示自己聽的歌「大部分的面世時間在五年以上」。




20. 音樂總是被和品位聯繫在一起,越小眾的風格和歌手越被放在鄙視鏈頂端,小眾歌曲和歌手的粉絲不太希望有很多人開始和自己有相同喜好。 愛好小眾歌曲的人集中在大城市。




21. 即使是喜歡同一個歌手的粉絲內部也有鄙視鏈。比如在李健和徐佳瑩參加《我是歌手》之前就喜歡他們的人可能瞧不上從《我是歌手》涌過來的大批粉絲。




22. 電視上的唱歌節目希望吸引年輕人的視線,但它們讓選手「聲淚俱下講身世」、讓評委「一個勁聊夢想」、觀眾「表情浮誇」的總體畫風讓人厭煩。因此,有人寧願在音樂 App 上搜索音頻版聽,忽略歌曲之外的部分。




23. 不愛發朋友圈的人,又有表達情緒的需要,這時候用手機分享一首歌或者歌詞截圖可能會成為在社交網路上簡單含蓄地表達自己意思的一種方式。




24. 這種情況下,聽歌 App 的界面美觀程度更加重要,有時候用 QQ 音樂和酷我音樂聽歌的年輕人截圖的時候還要糾結一下要不要換個播放器。




25. 不一定會發評論,但在我們的調查中,很多人還是會一邊聽歌一遍看評論,除了看針對歌曲本身的討論之外,有的人會帶著圍觀的心態看那些故事性強的留言。




26. 不喜歡(或者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喜歡)一般意義上的大眾流行歌,但越來越重視歌手和歌曲的「網感」,特別是帶有調侃意味的歌。不怎麼聽新歌,但會專門去搜一些突然火起來的網路歌曲去聽,比如《浙江溫州江南皮革廠倒閉了》、《感覺身體被掏空》這種。




27. 有一些莫名的堅持。比如 iPhone 里所有的歌曲都要有封面。




28. 在非主動聽歌的情形下,最厭煩的音樂主要是:網頁遊戲廣告背景音樂、逢年過節商場里循環喜氣洋洋又鬧哄哄的音樂和理髮店獨樹一幟的殺馬特曲風。






好奇心研究所是好奇心日報的一個調查欄目,這是一個探討各種生活方式問題的互動平台,它針對的可能是生活方式的變化和潮流,也可能是某個品牌的服務。你可以在這裡投票、吐槽、表明態度。





一部記錄台灣民歌40年的電影恰好在鮑勃·迪倫獲獎時上映,它都說了什麼?





都說動圖是年輕人的東西,你知道它馬上奔四了嗎? | 好奇心商業史





再見,黑莓,你因辦公而生,又因辦公而死 | 好奇心商業史




- 關注好奇心研究所,與有氣質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bromosexual:直男和 Gay 之間的友誼已經越來越普遍
蘋果不買它的圖形晶元供應商 倒是一直在挖人家的工程師
未來決定設計的不再是季節、年齡和性別?
為了宣傳《你的名字》,光線傳媒選了五月天的歌做推廣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年輕人聽歌,好奇心日報有26個發現,比如「懶」和「冷感」
關於年輕人看電影,好奇心日報有45個發現,比如「場景化」
關於年輕人如何看電影,好奇心日報有 45 個發現
關於年輕人現如今的旅遊方式,好奇心日報有 56 個發現,比如「被動旅遊」
奇聞:死亡多年後,才被發現的那些人
94歲老人每天駝背走路,好心人發現真相後驚呆了!
36個古人筆下的絕美夏天,心靜下來才會發現
只有半個身體的男人,然而真相卻讓每個人心碎,發現他是真英雄
11個月大的他莫名染上「愛滋病」讓人不解,直到父親接受調查時才發現令人憤怒的真相!
驚悚:九個死N年後才被發現的人
他們在海底發現1600年前古沉船,完好程度讓人詫異
微信的幾個隱藏功能,90%的人都沒發現!
驚悚:九個死了N年後才被發現的人
比恐龍還早2億年,咬人吸血,消失200年後被發現
15個證明地球的過去比你想像的要瘋狂的驚奇發現
19 個你發現小浣熊就是你本人的瞬間
日久見人心,時間久了,才能發現他們表裡不一!
發現這4個預兆,男人可能要出軌!
失蹤8個月的4歲小男孩回到家人身邊,但100年後才發現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