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醫學論文造假背後的制度之惡

醫學論文造假背後的制度之惡

提要


此次「剽竊監督網」公布涉抄襲事件的11篇論文,所涉醫院均為三級甲等,這一切並非偶然,背後是不合理的制度漏洞


文/ 王明婷

在國際學術競賽中,中國一直不甘落後。2015年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的《中國科技論文的整體表現》報告顯示,SCI資料庫2014年收錄中國科技論文為26.35萬篇,連續第六年排在世界第二位。其中,在臨床醫學、基礎醫學領域,2014年中國分別發表SCI論文31040篇、11597篇,在SCI論文發表數量排行中分別位居第二位和第六位。


此次「剽竊監督網」 公布涉抄襲事件的11篇論文名單,作者分別來自包括中日友好醫院、原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院等8所醫院或高校,所涉醫院均為三級甲等。


「剽竊監督網」還指出,另有4篇發表在《遺傳學和分子研究》上的中國作者署名的醫學論文涉嫌抄襲。所涉醫院絕大多數為三級甲等,其中包括北京協和醫院。


三甲醫院職稱評定壓力

2015年,中國生命科學類網站丁香園對職稱晉陞的論文要求以及醫護人員對論文的態度做了一項調查,收回1928份有效問卷。調查對象主要來自三甲醫院,以內科和外科為主,其中中級職稱佔比最大。

醫學論文造假背後的制度之惡



調查發現,6.59% 的醫生表示為了發論文會找槍手買論文,9.7%的醫生會找文章掛名,18.05%的醫生表示會修改數據,38.54%的醫生表示暫無以上行為,但迫於壓力,以後可能會有。「讓一個每天在醫院上班,沒有基礎、沒有時間、沒有實驗室的人去發SCI,別說是影響因子3分,連1分都不可能。」一位復旦大學的醫學研究生告訴財新記者。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研究員許培揚表示,職稱評價體系對論文的要求是醫生的主要壓力來源之一,「有些醫生的醫療工作比較繁忙,英文也不太好,但升職對論文又有要求,就花錢去買一兩篇文章發表,這種情況是有的」。

丁香園調查顯示,共有824名醫生表示,醫院晉陞高級職稱和副高級職稱必須要SCI論文。其中,晉陞副高級職稱需要2篇SCI論文的佔到38.87%,佔比最大;而晉陞高級職稱,85% 以上都要求2篇及以上 SCI,要求5篇以上的達到29.21%。而對於論文完成情況來看,36.51%的醫生表示能勉強完成要求,而高達 25.88% 的醫生表示無法按時完成。


今年7月,人社部發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對基層專業技術人員的論文、科研等不作硬性要求。許培揚認為,這對於基層醫務人員來說非常必要,「對於一些科研水平不高的縣醫院、市區醫院,也要求醫生髮表SCI論文的話,要求太高,不切合實際」。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博士陳同學說,這個意見僅針對基層醫務人員,而論文代寫的需求存在於各類醫院,「有些醫生沒什麼科研經驗,一篇也發不出來。所以,在阜外,甚至有主刀最高難度手術的醫生,職稱卻仍然是主治大夫。但這只是一小部分人,很多人還是會在發文章上想辦法」。


醫學科研領域亟須規範


「晉陞對臨床經驗、科研水平、教學、培訓,甚至各類頭銜稱號等,都帶來了同行間的競爭壓力。」在地方醫院工作的醫生張旭覺得,很多醫生找代寫發論文也是無奈之舉。

陳同學認為,即使沒有職稱評定的壓力,科研水平的競爭仍是必要的,「而這同樣是醫生科研壓力的來源」。生物學博士背景的沈南指出,對於基礎研究來說,不少醫院目前仍無法提供相應的硬體條件;而對於臨床研究,目前的高校教學則難以大範圍覆蓋大數據處理等手段的教學,「外包服務對於醫學領域的科研來說很有必要」。


醫學論文代寫「槍手」沈南認為,在醫學論文代生產行業並非所有的行為都屬於「學術不端」,甚至有些可以歸類為醫學科研外包。因為行業魚龍混雜,又處於「灰色地帶」,難以被正視和討論,行為難以被規範,造假出現的頻率才屢增不減。


作為廣州某醫學論文代寫公司的銷售人員,李凡亮表示以後應該會轉行,「代寫總是不大好的事情」。公司老闆對他說過,以後行業會正規化,就不會存在代寫業務了,而是提供實驗室給客戶做實驗,潤色論文,賣耗材。李凡亮很是期待,「但也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


在中國醫學論文代生產行業中,有些公司已經存在10年以上。2015年10月,中國英文科技論文編輯聯盟(ASEC)成立,該聯盟目前由美捷登、長青藤、理文編輯、意得輯、英論閣和LetPub六家成立時間較長的編輯公司組成,具有行業自律性質。該聯盟制訂了《中國英文科技編輯行業規範》,承諾將嚴格按照該規範為廣大科研人員提供科研與發表相關的資源和技術支持。

「但只是民間自發的行為,這個行業基本沒有行業規則,全靠從業人員自律。」沈南期盼著論文代生產產業以及「生物科技公司」們提供的醫學科研外包服務能夠得到更廣泛的關注。「這個行業很複雜,不應被『學術不端』一竿打死,行業被正視、被了解,才有可能實現規範化。」


-end-

醫學論文造假背後的制度之惡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點 的精彩文章:

我們贏得癌症戰爭了嗎?
「糖」統天下:FDA青睞怎樣的數字健康產品?
多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 期刊方稱還在調查
好大夫裁員50%?王航:大家現在對行業信心不足
「鳳凰男」Welltok再融資3370萬美元 鄉親們都激動壞了

TAG:健康點 |

您可能感興趣

曲建輝:用嚴格的制度為學術造假「上緊箍咒」
國之哀傷?中國醫學論文造假事件引人深思
駭人!醫學SCI論文的造假生態鏈
諾獎得主包庇學術造假,上演學術界的世紀大審判
古陶瓷文化行話之——腐蝕與造假分類
東京大學論文造假?涉嫌操縱數據
我在論文「造假」工廠打工,牛津的學生都來下單
造假奇蹟!特級文物被毀舉國哀傷,現身故宮後才知被燒文物乃假貨
化妝品造假情況嚴重 肌膚的無形殺手
國家嚴查學歷造假!你的假學歷還好嗎?
造假影響無法估量!東京大學曝出世界級學術醜聞
日本的「韓春雨」事件 學術造假最終下場
百篇醫療論文造假,職稱評定別甩鍋
篡改歷史?唐太宗貞觀之治或為造假
以闢謠之名、行造謠之實,「反轉」愛好者們造假的底氣從何而來?
造假論文算什麼,見過釣魚論文嗎?
文化新規:造假畫賣假畫也違法
文玩造假揭秘
中國學者百篇論文造假被撤多涉醫學 專家:如何指望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