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追憶楊絳先生|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

追憶楊絳先生|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

追憶楊絳先生|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


2016年5月25日凌晨1時,著名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楊絳先生辭世。

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 江蘇無錫人。楊絳先生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人生的價值

文 | 楊絳

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

按基督教的說法,人生一世是考驗。人死了,好人的靈魂升天。不好不壞又好又壞的人,靈魂受到了該當的懲罰,或得到充分的凈化之後,例如經過煉獄裡的燒煉,也能升天。大凶大惡,十惡不赦的下地獄,永遠在地獄裡燒。我認為這種考驗不公平。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賦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裡,又天生性情和順,生活幸運,做一個好人很現成。若處境貧困,生情頑劣,生活艱苦,墮落比較容易。若說考驗,就該像入學考試一樣,同等的學歷,同樣的題目,這才公平合理。

佛家輪迴之說,說來也有道理。考驗一次不夠,再來一次。但因果之說,也使我困惑。因因果果,第一個因是什麼呢?人生一世,難免不受人之恩,或有惠於人,又造成新的因果,報來報去,沒完沒了。而且沒良心的人,受惠於人,只說是前生欠我。輕率的人,想做壞事,只說反正來生受罰,且圖眼前便宜。至於上刀山、下油鍋等等酷刑,都是難為肉體的。當然,各種宗教的各種說法,都不屬我自問自答的探索。但是,我尊重一切宗教。不過,宗教講的是來世,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來世的事,我只求知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一輩子,能有什麼價值。

追憶楊絳先生|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

1980年在三里河家中讀書

天地生人,人為萬物之靈。神明的大自然,著重的該是人,不是物;不是人類創造的文明,而是創造人類文明的人。只有人類能懂得修鍊自己,要求自身完善。這也該是人生的目的吧!

堅信「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的聰明朋友們,他們所謂「什麼都沒有了」,無非斷言人死之後,靈魂也沒有了。至於人生的價值,他們倒並未否定。不是說,「留下些聲名」嗎?這就是說,能留下的是身後之名。但名與實是不相符的。「一將成名萬骨枯」。但戰爭中奉獻生命的「無名英雄」更受世人的崇敬與愛戴,我國首都天安門廣場上,正中不是有「人民英雄紀念碑」嗎?歐洲許多國家,總把紀念「無名英雄」的永不熄滅的聖火,設在大教堂的大門正中,瞻仰者都深懷感念,駐足致敬。我們人世間得到功勛的人,都賴有無數默默無聞的人,為他們作出貢獻。默默無聞的老百姓,他們活了一輩子,就毫無價值嗎?從個人的角度看,他們自己沒有任何收穫,但是從人類社會集體的角度看,他們的功績是歷代累積的經驗和智慧。人類的文明是社會集體共同造成的。況且身後之名,又有什麼價值呢?聲名顯赫的人,死後沒多久,就被人淡忘了。淡忘倒也罷了,被不相識、不相知的人說長道短,甚至戲說、惡搞,沒完沒了,死而有知,必定不會舒服。聲名,活著也許對自己有用,死後只能被人利用了。

聰明的年輕朋友們,堅信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至多只能留下些名氣。那麼,死後沒有留下名氣的人,活了一輩子,能有什麼價值呢?一代又一代的人,從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頭來只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屍體,人生一世,還說得到什麼價值呢?

匹夫匹婦,各有品德。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養。俗語「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得」就是得到的功德。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價值。而修來的功德不在肉體上而在靈魂上。所以,只有相信靈魂不滅,才能對人生有價值觀,而相信靈魂不滅,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

追憶楊絳先生|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

1981年與錢鍾書、錢瑗攝於三里河家中

其實,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純由理性推斷出來的。人類天生對大自然有敬畏之心。統治者只是借人類對神明的敬畏,順水推舟,因勢利導,為宗教定下了隆重的儀式,藉此維護統治的力量。虔信宗教的,不限於愚夫愚婦。大智大慧、大哲學家、大科學家、大文學家等信仰上帝的虔誠,遠勝於愚夫愚婦。例如博學多識的約翰生博士就是非常虔誠的基督徒。創作《堂吉訶德》的塞萬提斯,在戰役中被俘後,「三位一體」教會出了絕大部分贖金把他贖回。他去世後,他的遺體,埋在「三位一體」修道院的墓園裡。修道院的墓園裡,絕不會容納異教徒的遺體;必定是宗教信仰相同的人,才願意死後遺體相守在一起。

據說,一個人在急難中,或困頓苦惱的時候,上帝會去敲他的門———敲他的心扉。他如果開門接納,上帝就在他心上了,也就是這個人有了信仰。一般人的信心,時有時無,若有若無,或是時過境遷,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應,就懷疑了。這是一般人的常態。沒經鍛煉,信心是不會堅定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權位,就沒有餘暇顧及其他。也許到臨終「迴光返照」的時候,才感到悔慚,心有遺憾,可是已追悔莫及,只好飲恨吞聲而死。一輩子鍛煉靈魂的人,對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彌堅。

一個人有了信仰,對人生才能有正確的價值觀。如果說,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只能留下些名聲,或留下一生的貢獻,那就太不公平了。沒有名氣的人呢?欺世盜名的大師,聲名倒大得很呢!假如是殘疾人,或疾病纏身的人,能有什麼貢獻?他們都沒價值了?

追憶楊絳先生|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

2012年,楊絳先生在家中讀書

英國大詩人彌爾頓44歲雙目失明,他為自己的失明寫了一首十四行詩,大意我撮述如下。他先是怨苦還未過半生,已失去光明,在這個茫茫黑暗世界上,他惟有的才能無從發揮,真是死一般的難受;他雖然一心要為上帝效勞,卻是力不從心了。接下,「忍耐之主」立即予以駁斥「上帝既不需要人類的效勞,也不需要他賦予人類的才能。誰最能順從他的駕御,就是最出色的功勞。上帝是全世界的主宰。千千萬萬的人,無休無止地聽從著他的命令,在陸地上奔波,在海洋里航行。僅僅站著恭候的人,同樣也是為上帝服務。這首詩適用於疾病纏身的人。如果他們順從天意,承受病痛,同樣是為上帝服務,同樣是功德,因為同樣是鍛煉靈魂,在苦痛中完善自己。

佛家愛說人生如空花泡影,一切皆空。佛家否定一切,惟獨對信心肯定又肯定。「若復有人……能生信心……乃至一念生凈信者……得無量福德……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為什麼呢?因為我佛無相,非但看不見,也無從想像。能感悟到佛的存在,需有「宿根」「宿慧」,也就是說,需有經久的鍛煉。如能把信仰傳授於人,就是助人得福,功德無量。

基督教頌揚信、望、愛三德。有了信仰,相信靈魂不死,就有永生的希望。有了信仰,上帝在他心裡,上帝是慈悲的,心上有上帝,就能博愛眾庶。

蘇格拉底堅信靈魂不滅,堅信絕對的真、善、美、公正等道德概念。他堅持自己的信念,寧願飲鴆就義,不肯苟且偷生。因信念而選擇死亡,歷史上這是第一宗,被稱為僅次於基督之死。

蘇格拉底到死很從容,而耶穌基督卻是承受了血肉之軀所能承受的最大痛苦。他不能再忍受了,才大叫一聲,氣絕身亡。我讀《聖經》到這一句,曾想,他大叫一聲的時候,是否失去信心了?但我立即明白,大叫一聲是表示他已忍無可忍了,他也隨即氣絕身亡。為什麼他是救世主呢?並不因為他能變戲法似的把水變成酒,把一塊麵包變成無數麵包,也並不因為他能治病救人,而是因為他證實了人是多麼了不起,多麼偉大,雖然是血肉之軀,能為了信仰而承受這麼大的痛苦。他證實了人生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耶穌基督是最偉大的人,百分之百的剋制了肉體。他也立即由人而成神了。

我站在人生邊上,向後看,是要探索人生的價值。人活一輩子,鍛煉了一輩子,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績。能有成績,就不是虛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離開人世了。靈魂既然不死,就和靈魂自稱的「我」,還在一處呢。

這個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爐,燒煉出一批又一批品質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質也不相同的靈魂。有關這些靈魂的問題,我能知道什麼?我只能胡思亂想罷了。我無從問起,也無從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為不知」,我的自問自答,只可以到此為止了。

楊絳語錄

追憶楊絳先生|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

1、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楊絳 《一百歲感言》

2、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楊絳

3、故人笑比中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楊絳 《將飲茶》

4、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一百歲感言》

5、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站在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慾望大都如此。—— 楊絳

6、他發願說:「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 楊絳 《我們仨》

7、世態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可作書讀,可當戲看。書上的描摹,戲裡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藝作品;人情世態,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驚,令人駭怪,給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娛樂。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藝術表演。 —— 楊絳 《將飲茶》

8、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 楊絳 《一百歲感言》

9、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 楊絳

10、人能夠凝鍊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楊絳

11、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於事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楊絳 《我們仨》

12、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我們的愛情到這裡就可以了,我不要它溢出來。—— 楊絳 《洗澡》

13、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 楊絳 《將飲茶》

14、剛開始是假裝堅強,後來就真的堅強了。 —— 楊絳

15、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楊絳 《我們仨》

16、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 楊絳 《一百歲感言》

17、所謂窮,無非是指不置辦家產,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沒有保障的,不僅病不得,老不得,也沒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干自己喜歡或專長的事。—— 楊絳 《將飲茶》

18、消失於眾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內,如細小的野花隱藏在草叢裡,不求「勿忘我」,不求「賽牡丹」,安閑舒適,得其所哉。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 楊絳 《隱身衣》

19、我是一個老人,盡說些老話,對於時代,我是一個落隊者,我沒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現在的年輕人,男女結合最重要的是感情,是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和吸引,才能互相支持,互相鼓勵,才能兩情相悅,門當戶對以及其它,並不重要。—— 楊絳

20、夫妻該是終身的朋友,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至少也該是能做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情人而非朋友的關係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夠朋友,只好分手。 —— 楊絳

21、聲名,活著也許對自己有用,死後只能被人利用了。—— 楊絳

追憶楊絳先生|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追憶大白,寫給已經離世的寵物狗,這是我們的一生一世
就是這段旅途,締造了人生最美好的追憶 來了,告別!
追憶逝去的童年,童年的記憶是我一生的最愛珍藏於心間!
追憶兒時一毛錢零食:有你的獨家記憶么?都吃過你的人生無憾了!
追憶陸谷孫先生:風起,唯有努力生存
與死去的親人「共生」十年!他們竟是如此「追憶故人」
吳綺莉追憶去世初戀,如果沒和成龍生下小龍女她會過得幸福嗎?
紅樓里,有我們眾生可追憶的逝水童年
飛機與榮耀:一場此生無憾的追憶之旅
追憶與黛安娜王妃的最後通話:讓威廉王子哈利王子後悔一生的是?
勵志美文:不管紅塵世俗的生活如何變遷,青春就是用來追憶的
追憶過去,大院的孩子
追憶梅艷芳,若是她自愛,定期體檢,悲劇就不會發生
不懂球的胖子又刷屏了,這次他追憶曾經輝煌的圖片!看哭了多少人
追憶那些青春的記憶,每個女生心裡都住著一個陸之昂
追憶80年代的女大學生:純美、善良,追到便成自己的老婆
追憶偉人魂,猶見故人來
人生如樂章:華語樂壇走向衰落?當年經典仍引人追憶
鄭康:追憶南懷瑾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