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中學生家長開家長會時都在談論些什麼?

美國中學生家長開家長會時都在談論些什麼?

作者:何璐


現居波士頓。曾在國內任記者,現從事於國際教育領域。熱愛中美文化交流,希望通過自己的眼睛,幫助更多中國學生及家長了解真實的美國社會和文化生活。


九月美國勞動節後,我因為工作的緣故到訪一所位於羅德島的中學,並在那裡旁聽了一場新生家長會。這也是自從進入國際教育領域工作以來,我參加的第一場美國家長會。

回想自己中學時期的家長會——班主任在台上正襟危坐,一字一句介紹完學生本學期需要完成的考試和課業任務;台下則是家長們那一張張眉頭緊鎖的臉孔……有了這樣的概念,我更加好奇地想看看美國家長會上爹媽都會跟老師聊些什麼。


與國內相比,美國中學的家長會並不是按照班級召開的。校禮堂被布置得簡單得體,全體新生家長坐在一起,一團和氣地等待著和將要在未來四年照顧自家娃學習生活的老師們暢所欲言。校長簡要開場後,負責課業和文體的老師們就開始依次針對自己的角色和職能做了講解。最後,就照常來到了「你問我答」這個環節。


根據國內經驗,一般家長提問都是圍繞考試和學習展開:要不要給孩子報補習班、有什麼好的參考書可以提高物理成績、英語(精品課)聽力上不去怎麼辦等等。然而在這裡,半個多小時過去了,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根本沒有一個家長問任何跟學習有關的內容。95%的問題都圍繞這學期孩子需要選擇哪一項體育運動——棒球,壘球,還是橄欖球?學校下午的圖書館幾點關門?周五下課後學生能不能獨立安排出行計劃?


更有甚者,一個老媽居然張嘴就問:「我周五中午是否還需要給他帶午飯?」天吶,這都是一些什麼問題!簡直跟學習和考試完全不沾邊啊!到最後,老師們開始介紹起了這學期將要開設的家長互動活動——邀請某大學心理學的教授和家長們一起交流如何與孩子有效地溝通。哦,對了,這位教授還曾經寫過一本名為《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學校》的書……一個小時過去了,家長會結束了,一臉清純的新生們跟爹媽簡單交流後,就該去跑步的跑步該去球場的去球場了。待會兒,這裡還有一場足球比賽在等著他們。

人流漸漸散去,我坐在禮堂里開始回味起剛才這一幕。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太平洋兩岸的中學竟有著如此截然不同的家長會?為何孩子同樣要面臨申請大學的壓力,中美父母們臉上的表情卻如此大相徑庭?為什麼美國家長如此重視孩子的體育?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中美教育文化中最顯著的一點差異,那就是對待體育的態度。在中國,學生們面臨的是一分定輸贏的應試教育體制,老師和家長自然都喜歡學霸。只要學習好,即使體育成績差一點也無妨。但在太平洋另一邊的美國,學校注重培養的是孩子的綜合能力,尤其是體育技能。體育和競爭是美國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也正因為這樣,美國人對體育的重視和熱愛簡直就達到了痴狂的程度。這麼說吧,即使一個美國學生SAT(美國高考(精品課))拿了滿分,被哈佛大學錄取,也並不一定能上校刊頭條。但是,如果他代表學校在某項體育比賽拿了名次,這才是了不起的大事件。這樣的學生才算得上是校園裡的「風雲人物」,學校網站和報刊雜誌會刊登他比賽的新聞和,無論他走到哪裡都會備受矚目和推崇,比單單是高考拿滿分的「學霸」要風光多了。美國人的價值觀來看,「四肢發達」才說明一個學生「頭腦不簡單」。


美國家長認為,體育運動鍛煉的是孩子的人格和品質,培養的是他們在團隊活動中的領導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抗壓能力。既然是體育,就會有輸贏,這樣孩子們就有機會吃苦並體會到失敗,從而提高他們的忍耐力和毅力,並鍛煉他們在面對挫折時的冷靜心態。這一點也解釋了,為什麼大多數美國孩子會選擇團隊體育項目,而不是個人運動。尤其是橄欖球這樣的運動,最受家長和學生的熱捧。一個美國大學橄欖球隊教練的收入甚至可能比校長的都高。


我曾經有過短暫的美國寄宿家庭生活體驗。住家媽媽有六個孫子和孫女。當任何一個孩子有籃球比賽或者橄欖球比賽時,他們家就像迎來重要節日一樣,一家十幾口人都會一起去學校看比賽,為孩子吶喊加油。比賽結束後,不論輸贏,所有人都要聚在一起慶祝一番。而在中國,總聽見有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太嬌氣,吃不了苦。他們一直忽略的是,體育運動其實是提高孩子心理承受力、教會他們遇到困難和挑戰不要輕言放棄的最好途徑。


在美國家長會上,我並沒有看到家長之間相互打聽、比較孩子們考試分數的情景,也沒有感到他們對於子女前途命運會憂心忡忡,更沒有嗅到一場江湖大戰開始前慣有的硝煙四起。在平和的氛圍和有效的溝通背後,是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平等關係和相互信任。

已故美國著名教育家麗塔?皮爾遜(Rita Pierson)生前做過的那場名為《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冠軍》的演講可謂享譽天下。在演講中,她指出,老師要想和學生建立起強有力的關聯,必須先讓學生喜歡你,才能自願聽你講道理,而這種關聯的核心就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關係」(relationship)。


今時今日,大多數的中國家庭仍然是家長製作風。對於很多中國學生來說,有一種深深的無奈,叫做「我媽這樣說」。從小到大,在我們所擁有過的關係里,似乎最具「理由」和「資格」來「干預」別人思想和行為的就是親人關係。所以,父母的期望、親戚的囑託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中國學生個人學習和生活選擇的指向標。與美國家長不同,中國家長們習慣在分數之間比較、衡量付出和投入;中國家長習慣了約束孩子,總認為不按常理出牌會吃虧;中國家長習慣先看到孩子的不足,然後用「謙虛使人進步」的理論來抑制住孩子本應有的自信和驕傲。


所有的關係,歸根到底,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這場美國中學家長會傳遞出了一種鼓勵、尊重,以及引導式的教育理念。每個家長都將自己的孩子當作思想獨立、行為獨立、言語獨立的個體來對待和愛護。作為孩子們的首席教官,美國家長們更加看重的則是學生們通過學校生活所能夠養成的獨立精神和堅毅性格。正是因為父母們這樣的態度,這些美國中學生們才不會在分數的比較中喪失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會輕易在升學壓力中抑制住自我天性的養成,更不會在親情的裹挾下失去了開拓人生無限可能性的勇氣。到最後,那一紙大學錄取通知書,或許並不能將每個孩子都送進常青藤名校,但卻能給他們的未來人生帶去一張用好奇心、創造力和行動力所打造的通行證。


德國著名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里曾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一位從業於教育行業的前輩也說過:萬事一切緣於愛,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愛的傳承。


此時此刻,我為之深深觸動。一場家長會下來,真是讓人感嘆養兒不易,可憐天下父母心。

(責編:tibe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西藏網 的精彩文章:

世界首個細胞核移植「三父母」嬰兒這樣誕生
月子彎彎照九州
英國巡航導彈成為沙特打擊胡塞武裝「殺手鐧」
英國經濟短期表現難掩長期困局
《一切都在你心中》

TAG:中國西藏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的這個城市孩子欺凌他人,家長會傾家蕩產?
美國高中留學家長必備乾貨帖
一位美國媽媽給兒子使用手機的家規,值得中國家長學習!
美高留學家長圈:我家孩子在美國讀美高,勇者之路註定孤獨!
美國國家科學院新任院長:我為科學家代言
為什麼學習時間總是不夠用?美國教育學家給你9條建議
美國大學教授:不論我怎麼鼓勵中國學生,他們就是不說話
為子女教育移民美國——中國家長該怎麼做
子女教育,美國家長其實也很拼
駱家輝卸任美國駐華大使後,這些年都忙些什麼
這些美國孩子在家裡上學,由父母擔任他們的老師
美國人為什麼不炫富?值得每一個中國家庭學習
美國家庭生幾個孩?
美國交換生在家住了7天,中國家長被驚到了6次!
美國一年級家庭作業長這樣!幼升小、小一生家長們不要錯過!
我的前男友是美國隊長,我一直在等他
一中國家庭接待了美國留學生,結果發現他……
中國還沒有民間航天,美國的企業家已經強勢起步
哪些學生適合去美國留學
看美國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